名人笔下的读书三境界读后感
词,自古就是一种文化的诠和诗歌一样,它是我夏文化中一璨夺目的奇葩。
喜欢古老的中国文化,更喜爱精美绝伦的词,因而爱上了《人间词话》。
在细雨纷纷的暮春,最惬意的莫过于手捧书卷,憩于窗棂之旁,沏一壶香茗,享受极致的幽雅。
好茶美景,名书在怀,实是人生一大乐事
细品《人间词话》,让灵魂在古词中得以冲涤,然后缓缓地,带着清新的心情,让蛰伏的心灵重新焕发活力。
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最为看重的一个词语,也是全书的核心。
“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
若无青莲居士的旷达之境,怎会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气象
若无欧阳修深沉之境,怎会有“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慨叹
若无稼轩的豪放之境,怎会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塞上绝唱
若无李后主幽婉之境,又怎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之曲
在《人间词话》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境虽过于平直,然登高远望,无遮无拦,妙在深远、旷达。
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气象取胜,无大胸襟,大豪气难以为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是也,读罢令人神清气爽,胸襟开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境虽有些柔弱,然感触细腻,凄婉动人,妙在情真、意切。
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性情取胜,无细致的感受,痴迷的情怀难以为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是也,读罢令人柔肠百转,缠绵悱恻。
此二种境界易造,古诗词中出现也最多,若论造境之难,之高妙当在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境之妙在于“顿彻”,要入乎物中,又要超然物外,无宇宙间的大智慧而不可得。
或许唯“灵性”二字可当之。
凡含此境之作必为神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是也。
造境之种类有三,造境之法却只有一个“真”字。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欲成大事者,必须下定决心在自己的路是一直走下去,披荆斩棘,百折不回。
然而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却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是的,成功的灵感是一个不速之客,它永远在不经意间光顾,如电光乍现。
然而将这句话细细品呷,仿佛又能读出一种超脱成功的喜悦,透着一丝智慧的禅意。
忘不了李后主之词——那以血书成的文字。
在他的笔下,词不再是风月笔墨,而是生命与亡国之恨的长吟。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李煜的词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为无论顺境逆境,他都保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国破家亡,从君主沦为阶下囚的命运不但没有吞噬他的赤子之心,反而使他的性情愈发纯粹,而他的痛苦也愈发深刻。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份深切的亡国之痛,也许深深触痛作为前清遗老的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内心引起了激烈的共鸣。
作为前清遗民,眼看国运日下,世道苍凉,王国维先生却只能是徒有心焦,也许他也曾感慨过“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也许他也想褪下长袍马褂,换上盔甲,一如东坡笔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保家卫国。
在昆明湖畔,王国维先生纵身一跃,带着一腔的热血以及满怀的无奈与愤懑,在年富力强之际早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
也许那人心动荡的民国乱世,无从存放他的信仰,只有那方悠悠清泠的湖水,才是那颗赤子之心安眠的归宿。
我轻抚书册,昔人已去,然而这由几十条短句组成的著作,仿佛珠玉之声,在每个爱词者耳畔轻奏。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名人笔下的读书三境界读后感
写读后感需要真情实感,所以还是自己阅读后,自己动笔比较好,下面提供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写作方法:(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亮明基本观点。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读”的内容不放松。
写作要点:要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
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
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
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王国维曾说过的读书的三重境界是哪三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词”的三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为第一重。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第二重。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为第三重。
读书有四层境界,你读到那层了读后感
《人生的境界》有感 这是一篇哲学论文,它的精要之处就是作者所提的人生的四大境界,初读此文也会不禁沉思自己属于哪一境界,又为何只能停留至此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如此这篇哲学论文已以达到任务了。
可最让我吸引的,并不历来被人歌之颂之的四大境界,而是他道出了中国圣人‘即入世又出世’的特点。
因忧忧民,所以选择入世;因官场黑暗,世间污浊,所以无奈的出世。
我虽没有古时李白、陶渊明那些圣人般有才有德,也并没有存活在那时的乱世,古我也是有‘即入世而又出世’的影子的。
其实生活,当班干亦是进官场,隐于教室的一角亦是古人的隐居之行。
实因不满‘官僚’的无能,不忍目睹‘平民’的无奈,更是气愤于一群无耻之徒搅乱人间,所以我怀着满腔热血,抱着远大志向,跨进了‘官场’,选择了‘入世’。
为何‘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为何陶渊明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因为他累了,面对天下污浊,他这位‘清洁工’也愈感无力,一个坚强的侠客,终究也是会摊软在战场上的,不是身体损伤,而是心死了。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究’,他开始如屈原般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很是无奈。
‘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孤立无援的处境,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微薄之力动不了冰山一角。
且那又是何等寂寞呢
心,终是累了。
他终究如同李白登高望四海,看清了‘荣华东流去,万物皆波澜’,人间是是非非何尝有平静之时。
李白纵情适性,写下‘且乐生前一杯洒,何须身后千载名’。
他亦有他的淡泊、平和和从容。
哎
都是看透了人间世事,都焉然选择了出世。
‘同是天崖沦落人’,我又怎么会没有同等感受呢。
可我终究是不同于他们的世代的人,可我终究不甘埋没,终想一展才学,一显其能,可我终是虚荣之人,爱上了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豪情和优越感。
我也自认为人应经历过‘入世’的磨炼,才会有更好的提升。
人生立志高远,何畏阻碍重重
所以,我在累,在苦也只是隐居一会,过过悠闲的日子,走出世后亦也放不下,依旧在外看着,终究是吸了口气又入世了。
上一篇:读四个太阳读后感
下一篇:读恋恋笔记本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