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的读后感
三国演义: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
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
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
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
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
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
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
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
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性格关系着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
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
金钱、地位、官职
这些都是次要的。
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
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
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
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水浒传:——读《水浒传》有感 近日,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农民的革命斗争。
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个劫富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显宦,下至恶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无法再生活下去,走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
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而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他们是多么让人神往啊
他们就好比刘备、诸葛亮、关羽、孙悟空……一般,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
全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算是英雄好汉武松醉后打虎的故事了—— 话说武松离了“三碗不过冈”后,便直奔景阳冈。
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觉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块大石头上,正闭了眼要睡,忽然从乱树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来。
武松见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从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闪在旁边。
那老虎把两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纵身一扑,武松急忙闪到一边,老虎见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让机灵的武松闪过了。
那老虎正准备再次攻击,武松连忙抡起哨棒,从空中劈下,谁知只打到了一棵树上,哨捧断成了两截。
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丢掉手中的哨棒,两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劲地踢它,又用拳头猛打它,不一会儿,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气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树边拾起半截哨棒,回来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丝气也没有了才罢手。
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阵,才走下冈子去。
《水浒传》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
红楼梦读后感500字
读红楼梦有感500字 篇一:读红楼梦有感500字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
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里面的任务各有个的特点。
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
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是心灵肮脏,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不过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
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只有她才拥有贾宝玉这个知己。
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一个了。
她为人处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没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
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她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不过早逝的命运。
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探春了,他心机不如宝钗,文学功底不如黛玉,可是她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许她有一点孤高自诩,可是能在混浊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几个呢
但她的命运同样也是远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
贾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爱孙子孙女们,甚至连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子也疼爱
任意一本名著的读后感 500字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主要描写的是主人公凡尔纳和他的仆人以及几个朋友去捕捉一种无名类的鲸鱼。
他们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困难、挫折,但他们没有后退,而是像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那样团结,一旦遇到困难就想方设法克服它,不悲观、不气馁。
他们拔山涉水,经过了大风大浪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就像有一首歌里唱到:“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 主人翁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
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精心研究、设计、建造了这只独角鲸大怪物——潜水船(鹦鹉螺号),他与潜水船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好像这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唯一目的。
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寻自由,又对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
在这孤独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龙纳斯并与他共同经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事件.这本书还写到了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这些故事情节都是非常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作者还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我推向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刻画交替出现。
读书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这的确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好书 .
<巧克力的暑假>读后感 500左右 自己写的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求四大名著的读后感各一篇,500字左右
《西》读后感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总有不同的心情。
它在四大名著中,是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
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
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
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
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
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
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 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
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
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
总之, 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 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读《西游记》有感 我读完《西游记》后,知道了由四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
除了这几个主要人物之外,还有:仙人、佛主和大大小的妖怪等。
这本书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去西天拜佛取经的事情,他们一路上斩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回到东土大唐。
在四个主人公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第一:他人妖分明,就说在三打白骨精中就只有孙悟空看出村姑、老婆婆、老大爷是白骨精的化身,猪八戒还在唐僧面前打孙悟空的小报告,唐僧还在埋怨孙悟空。
第二: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
因为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唐僧认为孙悟空三次打死了好人,所以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后来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猪八戒寡不敌众只好去花果山请大师兄回来搭救师傅,孙悟空一听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计前嫌和猪八戒去搭救师傅。
可见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
碰到困难猪八戒总是说我们散伙吧
师兄你回花果山当猴王,师弟你回流沙河,我会高家庄当女婿。
孙悟空坚持去战胜困难;不肯散伙。
第三:我喜欢孙悟空机智勇敢战胜妖魔鬼怪,克服一个个的困难,终于和猪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奇葩。
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
如此之宏著怎一个“梦”字解决呢?不错,《西游记》它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而在这儿,我只从弗洛伊德的“梦”论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解析《西游记》。
为了能使《西游记》的创作与梦联系上,我们先来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创立初期,由于他得天独厚的文学素养,他选择了与语言有密切联系的谈疗法来救治他的精神病人。
在他看来,精神病人被封闭压抑了的内心障碍,可以经由语言交谈而得以宣泄或净化。
可见,精神分析学说在初期阶段就与文学理论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重视,考察病人的语言反应到对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语误,笔误,读误的心里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与作家的文学创作现象联系到一起了。
这种联系实际上在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说诞生的《梦的解析》(1900)一书中已显出端倪。
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学创作上来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作家与精神病患者联系在一起,而这一联系的桥梁就是梦。
弗洛伊德认为,作家的写作也是在做梦,只不过是在非睡梦状态下作梦,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内心无意识本能的变形显现,欲望的替代满足。
我们往往会说自己作的梦是混乱,荒谬的,完全是一种变了形的东西。
读《三国演义》有感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
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
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
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
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
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
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
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
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
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
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卧龙诸葛亮。
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
还有像庞统、姜维、徐庶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
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
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读《水浒传》有感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
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
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
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
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
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
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
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
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
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读后感 读了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
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
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
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
但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 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
是为了劫富济贫
还是说为了准备 农民革命
显然都不是。
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 晁家庄园,三阮则 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
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 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或曰起义),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 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
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 就是一次黑道行动。
再看鸳鸯楼上那幕血案,武松连刃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 踏扁,揣入怀里带走;而即使粗心卤莽至极的角色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 没忘进房中搜看, 搜得些散碎银两并几件钗环 ,都拿了──李逵虽极端厌烦女色, 但也知这些沾满了脂粉气的钗环可以换钱换酒,照拿不误。
而后,还去李鬼身边,搜回 了那锭被骗去的小银子,在这种事儿上,黑旋风也足够细心。
《水浒传》读后感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
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
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我试想,假如让他来到我的身边,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
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
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了。
我总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朋友甚至亲人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哥们儿女情。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咿咿呀呀学语时,我经常毫无顾忌的到邻居家吃饭,没有礼节,没有拘束,只有欢乐。
邻居家的姐姐现在和我还是和原来一样好。
在我哭着闹着不上幼儿园时,我们和邻居经常一起聊天,但是我们开始装上了一扇木门。
现在当我知道为了未来奋斗的时候,我家的门也变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盗门。
这就像一条河,让我们和邻居的感情隔在天地两岸。
这就像《礼记》里说的: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我们的社会很自然的少了一份爱,一份及其重要的爱——一份关怀。
对于关怀,也许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让人喜笑颜开,就让人感受母亲般的关怀。
不要太吝啬,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只能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
读《红楼梦》有感 ——又话林妹妹《红楼梦》,以前胡乱地翻过几次,今又重读,竟发现自己愈来愈对林妹妹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刚开始时,对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个大家闺秀,何必为了一丁点的小事而伤心流泪呢
真是太小家子气了,与宝钗相比更是没了大家闺秀应有的风度和气质。
见到她,总让人觉得压抑和沉闷。
难道这就是她所谓的“抑郁美”吗
慢慢的,我被她出色的才华而吃惊。
她满腹的才华,吟诗作对无人能及;她的身世和她顽强的性子,更有她的天真、纯洁……她的身世也令人同情,虽说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体弱多病,出不了门,小小的年纪竟在药中泡大,本来就虚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虚弱,也许是“独生女”,父母对这个“掌上明珠”爱之又爱。
家庭的规矩、礼仪比那些大家闺秀们差了些,但这更显示出她与众不同的性格,显示出她的无所顾忌和她的处处谨慎。
黛玉的文学,吟诗作文和聪慧是无人能及的,但是面对宝玉的玩世不恭、不知上进,她非但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护。
其实,她是不喜欢礼教束缚的家庭,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赞赏,这应该是宝玉和黛玉爱情的进一步发展,宝玉他们彼此终于觅的一知音。
在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时,黛玉却显示出对功名的唾弃。
在她柔弱的外表里面,却带着对旧封建的科举功名的鄙视和唾弃。
我最佩服她这一点
虽然黛玉对宝玉的不考功名欣赏,可她却耐心的教香菱吟诗,教给香菱知识。
她并不反对知识和文学,只是厌恶功名罢了。
她细心、耐心、全心地教香菱吟诗,为的是让姐妹们摆脱命运,谁能够和她相比呢
没有认的
再说说她的纯洁和不着一丝心机。
林妹妹读《西厢记》,这在当时酸的上是一本禁书,特别是对于大家闺秀来说,更是不能读。
林妹妹根本没想这么多,她读《西厢记》是带着对张生和崔莺莺执着爱情的崇拜来读的,是欣赏其间的美。
宝姐姐批评“林妹妹怎么读这样的书呢
我告诉老太太去。
”宝钗在黛玉心中落下了好姐姐的形象。
可宝姐姐呢
真的好吗
她处处留下端庄贤惠的美名,可是在偷听别人说话被别人发现时却说“林妹妹刚走过来。
”以此来诬陷林妹妹。
这到可怜了林妹妹,找不到知己,没人能倾听她的话,也只有和宝玉能谈得来,便经常在他面前耍小性子。
林妹妹好值的同情,只身来到贾府,在这里孤苦伶仃,寄人篱下,什么事都要处处小心,处处观察别人,恐怕别人笑话她,说她不懂规矩。
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敏感,弱小的神经时刻在捍卫自己,这源于她自身的好强、反抗的性格,她的嘴巴说出来的话像刀子一样,别人说她“好一张厉害的嘴。
”她也只好如此做了。
她是无足轻重的,既不掌握贾府的财政大权,又不管日常琐事,因此,丫鬟和仆人们都不怎么看重她,又没有人庇护她,面对落花又怎么不处境伤情;思念母亲又怎不落泪葬花呢
别人没有这种感受,根本不能理解她,只说她哭哭啼啼,说她病恹恹的身子,说她小家子气……以泪来偿还前世的思债,流了二十年,有多少泪也要流干了,有多少债也该还完了。
她的命运是坎坷的。
曹雪芹“一把辛酸泪”与她的泪流终日有太多的相似。
林妹妹在还未享受人间的繁华时,就洒手离开人间,与宝玉的爱情就这样成了泡沬。
或许是该去了,债还完了,泪流尽了……纯洁,天真,不谙世事复杂,内心顽强反抗封建主义的网,热烈大胆在追求着自己的幸福。
黛玉是水做的,纯洁的水做的,但是能冲击岩石的峭壁,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动的水。
叹只叹那旧社会的大网给了林妹妹太多的压抑和沉闷,叹只叹上天捉弄人,有情人却不能在一起,美丽的黛玉却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追求了,尽力了。
在贾府这个大房子倒塌以前死去或许是上天对其薄如纸的命的一种补偿,她用不着看房子倒下来的那一幕,她用不着经历那种痛苦,她也不能再经受痛苦了
上天给她的最大恩赐是留住了她的美丽,尽管带了些凄凉。
王熙凤工于心计却被一张破席给卷走了。
宝钗也只能独守空房……林妹妹不是只会哭泣的一无是处的。
相反,她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反抗这封建礼教的束缚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她的的确确是一块纯洁的,无瑕的“通灵宝玉”
中国诗词大会读后感500字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五):赴一场诗词的盛宴作者: 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组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7-7之前看各种诗词赏析,从来没有像看诗词大会这样上瘾。
这是一道全民的精神大餐。
在春节,从大年初二开始,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亮相央视荧屏。
连续十天在黄金时段播出,带领观众领略中华文化魅力,感受诗词独特韵味,节目根植传统文化,在第一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境界,形式新颖,格调高雅,是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美画卷,引爆全民追看热潮,迅速在大屏小屏走红,我们多了更多的话题,诗词大会,飞花令,百人团,被誉为春节新年俗。
在看得见的传统之外,诗词更重要的贡献,是静水深流的想象力,是逆风顺风,无阻飞扬。
这个最重要最幸福的时刻,全家人、全国人,因为中国诗词,围坐一起,感受亲情友情爱情,分享惬意、美意、诗意,成就生长、生活、生命。
短短数日,圈粉无数,有70老翁,十岁小儿,中东大叔,非洲小伙。
有执法民警,市场保安,乡村教师,全职妈妈;有理工女生,文艺青年,农民大伯,IT达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身份各异,年龄不同,都拥有同一个梦想: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在全社会掀起诗词大合唱,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诗词,了解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与经典
节目在比拼诗词时,讲述选手与诗词结缘的感人故事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臂女孩张超凡、在工作之余抄读古诗文的毕凯,用诗词磨练意志的抗癌农民白茹云等众多选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展现了诗词之美,更让人看到了诗词熏陶下的高尚灵魂,看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气神儿。
本书系根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文字脚本与竞赛题库加工整理而成,在保留节目原有精华的同时,丰富了部分内容,是一本优秀的传统文化类读物。
入选诗词以中小学教材名篇为基础,选题精准、命题范围恰当、重视孩子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出题范围从《诗经》一直到诗词,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选择具有“当代意义”的经典名篇和名句,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故事进行高度凝炼,透过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引导观众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力求将题目与现实生活相关联,题目生动活泼而不呆板,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我们可以从书中回顾当年舞台的情景,回看选手们的情况,从做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诗词的乐趣。
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明清诗词尽在其中。
特别是将诗词纳入题库,通过其《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等气势磅礴、寓意深刻、意境高远的名著诗篇,为古典诗词注入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基因,进一步升华了节目的思想内涵。
嘉宾专家的点评精彩精辟,把中华诗词中蕴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优良品格,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阐释,很多点评的金句在网络上迅速热传,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
尤其是栏目组邀请诗词领域的专家学者构建诗词题库,注重寓知识于趣味性之中,注意对诗词所蕴含文化意蕴的诠释,以引发读者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邀请的点评嘉宾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均为国内知名学者,主讲过《百家讲坛》等重要文化节目,点评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
这是现场诗词的狂欢,有眼泪,有悲伤,有纯粹的欢喜,有凄凄的别离,有限文字背后是无数故事。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不仅是文辞美,意境美,色彩美,心境美,更是每一个灵魂诗意的激发。
白茹云的诗意是“前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武亦姝的诗意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陈更的诗意是“恰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他们的坚韧乐观,纯真可爱,甚至是急躁冒进,都让人看到的诗词是火热的、是鲜活的,是有力量的,是的,人生自有诗意。
诗词是有温度的。
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传承,晋朝人都是是兰亭聚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
革命者读诗,是雨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因为诗词是会飞翔的,会把你带向遥远的山水田园,会带你自由的飞翔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会让你任意穿越任何一个时代,诗词何处无世界
一扇门,世界就关在门外,一首词,世界就尽收心底。
中国诗词大会,打通了文化传播的另外一种路径,让几年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人们有了精神上的聚点。
读诗词,从一个人的事,变成所有人的事,这是平台的引领,更是文化的力量,激发情感共鸣,寓教于乐,像一道清流浸润人心、滋养灵魂。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六):2017年最后一个星期:1.看完《人名的名义》;2.开始搜集今年的《最给力华语解说詹俊经典解说合集》视频素材。
考虑到相比于2017除夕来得特别早,2018年除夕又这么晚。
所以可以到明年1月下旬再开始密集制作;3.继续写《新白娘子传奇》,元旦前就在网易云阅读发表已经写好的部分。
随着重温剧集和持续关注20年来各位主创的近况,越写越入佳境。
这跟与电视剧同步问世的剧集赏析可不一样,我将在《青城山下白素贞:珍藏<新白娘子传奇>》中,以电视剧中的插曲与台词为线索,着重描写原剧中主创的近况,及2013年暨《新白娘子传奇》播出20周年时,‘小青’陈美琪、‘白蛇’赵雅芝、‘许仙’叶童三大女神重聚南京江苏卫视的现场盛况。
对于5年的创作生涯而言。
选择它(指为轰动全球华语世界的《新白娘子传奇》制作20周年纪念册),作为2017年的最后一件事。
就好像又跟小时候的那个我,谈过一次恋爱了。
不过现实中,我身边的女孩,倒是越来越多——4.无论是在重庆市巴南区恒大城A区37栋快递点做事的这个妹子,还是QQ联系人名单中的95后、全国各地的迷妹——杨梦雪、邹岳辰......抑或街子古镇台北甜品的......‘甜品女孩’(家人和朋友都知道了,我以写书的方式......向你求婚),你们都是我亲身接触过的。
2017年这最后一个星期里,我还是会时常......把你们记在心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选拔已经结束。
明年春节就将播出的第三季......对于成功举办了两季的这档近两年央视的王牌文化节目,还有多少新的惊喜呢
对于节目录制的关注,也将是年末这一个星期,所要重点关注的——就在家里......过完这最后一个星期了。
在全城的永辉、新世纪百货门店里,四处搜寻‘金汤肥牛’、‘金汤虾球’这两种康师傅近年推出的方便面品牌后,渝北新光天地、九龙坡‘御江洲’、渝澳大道‘恒大新城’三个地标突然出现在眼前。
虽然这两个星期,我都有去石桥铺(在科园三街,又发现了一家‘黄嘉家米线’),但感慨时间......真是要与繁忙的车流拼黄昏。
而在这其中,人的生命,才真正是最脆弱的......陈家坪长途站旁的富丽大酒店,赶上了又一对90后的婚礼,男孩女孩颜值都不算高罢了。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七):重遇诗的美好很少看电视节目的我,偶尔一次看到看到了《中国诗词大会》,即刻着迷,那场正逢武亦姝出场以及后来的“飞花令”环节,当选手不断说出带有月字的诗句,脑中不禁浮现出钱基博老先生的话:“我也不知道哪国的月亮圆,只知道没有哪个国家写过像中国那么多的月亮诗。
”是呀,没有哪个国家写过像中国那么多的月亮诗,而且没有哪个国家写出过这么多美好的月亮诗。
就在那一刻,我同很多人一样,又一次为中国诗歌之美而折服。
我想之所以如此多人的喜爱《中国诗词大会》,并形成现象级传播,是因为在其中,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有情而美。
儒家的思想指向即为诗,所以诗词一直是中国文人最为推重也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中国文士的高洁、才华、济世、隐逸、风骨与傲气,都在诗歌中展露无遗,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文人们都把情绪化为诗,即孔子所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应该说诗歌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美好的情操,也把这种情怀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在阅读诵读的过程中,自然会涌现出无限的意象,这就是中国诗词的美好之处。
另一点为人称道的是,在《中国诗词大会》,诗歌再次与时代、与人相遇,使诗歌充满了更多的现实意义。
每一个参赛选手的不同经历与各自气质,都为诗歌注入了独特的魅力,既有果敢自信的陈更,也有淡定从容的武亦姝,既有独臂女孩,也有修自行车的老大爷,还有从事高压电工作的工人与抗癌农民,令人感动之余,也感受到诗歌独特的精神魅力,苏轼历次被贬,他却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李白仕途不顺,他却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还有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无论你在高峰抑或低谷,最终总能在诗词中找到属于我们的内心慰藉与精神力量。
而这本《中国诗词大会》无疑是精彩的延续,其中再现了百人团对抗 “飞花令”、沙画线索题等环界,并力争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够参与进来,题目完全复原了节目中的设置,每个读者都可以解答,包括“飞花令”的环节,附有答案与自我评价,并且对于每位嘉宾所提及的诗词都有备注。
书末附有的诗词索引,详细记录了自先秦以至于现代所选取的诗词及作者,让我们体会到编者选取诗词的苦心,在经历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之后,我们还可以将时间凝住,细细品味咀嚼诗词中的言外之意。
而这本书,让《中国诗词大会》这个现象级节目由屏幕上重新回归到纸端文字间,让瞬间风采留驻于墨色之间。
书的编纂也花了很多巧妙的心思,解读诗句之余,还点缀有中国古典画作,且与诗作遥相呼应,更易体会诗中意境,比如在点评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文字旁,附有一幅元代赵孟頫的《枯木竹石图轴》,笔致苍健洒脱,须知竹石是苏轼特别喜爱的绘画元素,在文字之旁更衬托出诗人的隐逸高洁。
或许这本书与这档节目一样,可以激发出更多喜爱诗歌之人的兴趣,重拾诗歌之美,重拾古代艺术之美。
历史上每遇文化变革之际,每次文学走到无路可走之处,人们总是以古为鉴,总能在古代文化中寻找到新的精神力量,因为那是我们的精神之源,民族根基,而诗歌则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滋养出的美丽花朵,久经岁月而不凋,藉由《中国诗词大会》这种形式,我们又一次与诗歌相遇,与诗的美好相遇。
这就很好。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八):奔跑的路上,我们丢掉了什么
平生最为羡慕的一个时代,就是盛唐。
那是个绚丽辉煌的年代,也是个豪情万丈的朝代。
那些年,才情横溢的盛唐诗人宛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涌现。
难以计数的佳作,浩渺如繁星的意境,这些能跨越历史的溯流穿越千百年流传至今的名作,不仅是独居美感的艺术品,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当时,写诗成了人们内心默许的独特娱乐活动,正如现代人饭后刷朋友圈的习惯类似,古人喜好举办斗诗大会。
或是一方凉亭,几杯烈酒,荷叶满池,池塘边是盛放的一簇簇牡丹,大家围坐一桌……于是就再这样充满生机的愉悦环境中,诗人们纷纷调动了全身的文艺细胞,不下片刻心中便有了大致,千古名句一挥而就。
正如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那的确是一个值得永远怀恋的年代。
这便是古人的惬意生活。
可是如今我们现代社会,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东西,慢慢被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从前的一切都依存自然而生,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与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恰恰是这种紧密联系,才让人类社会自然和谐,且人人都拥有着富有诗意的灵性。
现如今,生活在工业化的城市里的现代人某种程度上,已经渐渐丧失了这种与自然为友的纯美灵性。
或者说这种灵性被压抑掩埋在了心里最不可见的一个阴暗角落。
有时候不由会想,现代的我们这些人,和古时的平头百姓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生活环境,科技水平,人文思想,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我看到过一句非常发人深省的话:“被闹钟或者机械化声音吵醒的人和被晨曦、鸟鸣唤醒的人完全是不同的人类。
”是了,区别也就在这里了。
现代人的生活里确确实实应有尽有,火车、电梯、楼房、高耸的水泥建筑、精雕细琢的食物、不断更迭的智能电子产品等等,这一切事物,我们周围的这些,我们所依靠的这些,其实都是没有生命的,更不用谈让人有美的感受的灵气与生机。
没有生气与生机的氛围,现代人很难再如古人一般悠闲度日,满足的生活标准越来越高,我们不得不为之奋斗。
耕田犁地的田园生活也成了奢望,腰酸背痛才是实况。
于是再这样日复一日的摧残下,当然很难再生出一份写诗抒情的心境。
以前的时代,人们生活的背景板上画着日月星辰,还有有蒹葭、荇菜、木槿等植物,也有关雎、布谷、杜鹃等动物。
这些源于大自然的煤海事物是可以让人人感悟与敬畏的。
比起我们现如今,整日盯着一部智能手机,急匆匆地穿行在冰冷的水泥大厦间,古人们穿行在落英缤纷的桃树林里悠闲漫步,这样我们的生命体验自然是截然不同的。
上文说了这么多,并非是贬低如今社会有多么负面,只是在想,如今仅仅是这样,生活终究很难见到诗词的影子了,那等社会再高速发展十年,二十年,甚至六十年,到了那时我们的传统诗词还能继续存在吗
这并非杞人忧天。
可是为了适应真的该丢掉这些传统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如今央视接连推出的这几档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都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产生的思考范围也颇为广阔。
现代社会已经很少有人,能拥有那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一首诗的悠然心境了。
我们日复一日过着“吴刚伐桂”般的枯燥生活,急匆匆在红尘中奔波,日复一日的生活挑战着我们的耐心,我们无法停下,只身独行。
生活这颗桂树永远不会倒下,我们的斧子即便再锋利,也几乎改变不了哪怕它的一条纹路。
于是单调的生活被蒙上了一层灰色的薄膜。
这样的高速社会中,《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更像是一道温柔缠绵的午后和煦的日光,它的热播,驱散了人们心间密布的沉郁雾霾,让“传统诗词”这一甘霖,重新撒遍了所有人的心田。
看着节目中一位又一位登台的选手,他们中既有稚气未脱的纯真孩童,也有风度翩翩的儒雅人士,温婉多情的柔弱女子,亦有精神矍铄的鹤发老人……其中他们答题的风度也是不尽相同,有的沉稳把握,有急躁不安,有的惋惜叹气,有的激动欢呼……尽管结局不尽相同,但是从那一张张面庞上洋溢着对诗词歌赋的欣赏之意中,屏幕这边的我也不知不觉便被他们的热情感染。
这套丛书的上部,介绍了几篇《诗经》中的经典之作,来自一些参赛选手的叙述以及节目组的细心挑选。
《诗经》就是我国诗词的经典代表之作。
首先《诗经》中很多诗很美。
很浪漫,语言美,画面美,意境也美。
我最喜欢《蒹葭》这首,水边,蒹葭,美丽的风景,又有爱情的主题,追求心中的爱人,婉转反复,值得反复吟咏。
并且《诗经》也使我相信了一件事:生活在自然环境里的人有一种灵性。
每一页都有着不同的选手,不同的佳作,也得到了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书里的插图内涵悠远,诗词旁有着详细的注解,在细品之下,古色气息朦朦胧胧。
近似眼前而又触摸不到,朦胧憧憬,清远宁静的深情优雅之感,古色古香带着清隽而又烂漫的气息,心中迷漫而又隽永清灵。
于是愈发觉得我们国家的诗词非常之美了。
那如何才能守住这些传统的精神产物呢
这里突然想到曲黎敏女士对诗经解读中提到的一个观点: 中国自古就是诗教,诗教是美育,远比德育重要。
因为美育源于天性,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小孩子看到花开就喜悦,这就是天性的同情。
而德育源于后天,道德教育是为了防止人的过度自私而设定的维系互利的社会契约。
我们之所以有道德约束,实际上是在告诉大家,因为我们是一个群居社会,人不可以滥用自己的自私。
就是说在群居社会里边,大家要想都过得好,就必须遵守规则。
关于诗教和美育,大家可能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诗教就是背诗。
其实,诗教不是背诗,而是要培养诗意的心、诗意的眼。
可怜今人喜欢以“有用”“无用”区别事物,不知“有用”之物陷你于庸常,“无用”之诗则解脱你于庸常——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
不管是什么样的诗词,只要是有益于精神层面的,都是好诗。
有时读诗,心中油然而生的一种情感自己表达不出,那索性便不表达,反正不管怎样,读诗,赏诗,总归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读诗人,读词人,读伟人,读哲人,读圣人,再读寻常人,再读世间百态,最后才能读得自己半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九):生活处处有诗意最近出门散步,总能瞧见青石板上落满了星星点点米粒一般的桂花,萦绕在侧的也都是甜甜的桂花香,那种浅浅淡淡的香气就那么飘到鼻子里,让人微醺又很享受。
很想找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搜肠刮肚,倒觉得古诗词更能妥帖的表达心意。
“花味袭人露浅黄,不看姿色闻秋香。
”“雪花四出剪鹅黄,金粟千麸糁露囊。
”其实,平日里的这种情境特别多,一夜忽来的春,天高气爽的秋,再细碎到波光粼粼的水;洒满庭院的月光;还有漂泊在外的离愁;美好的爱情、友情……这时候,就会发现古诗词的妙不可言,因为什么都不能比这更好。
言简意丰,意蕴悠远,随口念出一句,就能很合时宜的熨贴人心。
最近在读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上下两册书将电视节目中的个人追逐赛、擂主争霸赛、飞花令搬进了书中,让关于诗词的内容不再那么单调古板,多了许多趣味性。
里面除了有完美的赏析,还有好玩儿的答题机制,闲暇翻上几页,倒也有趣。
而且越翻越觉得生活处处是诗意。
说到美丽的景致,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说到抒情,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都不过寥寥数语,却能道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与情谊,实乃古诗词的一种特有境界。
而且《中国诗词大会》这本书,还解读了我们平时很多刻板印象的误读与曲解。
像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们一直把“蓝”理解为“蓝色”,然而实际上,这首诗中的“蓝”是一种水草,叫“蓼蓝”,为碧绿色。
还有《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们也一直认为这是浪漫的场面,而实际呢
其只不过是为了衬托后面归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的悲伤之情。
说起对古诗词的兴趣,我也是在怀孕后重新正视起来,每次读诗都心下沉静。
宝宝出生三个月后,每天读一首诗词和童话给他,小人儿总能很认真的听,还望着我笑。
那么小的宝宝自然不懂我在干嘛,可是诗词自有它的韵律,光是读出来就很动听了。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辈就有琴瑟和鸣把诗词唱出来的习惯,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知乎曾经有段时间有个热门话题就是关于要不要孩子背诗词,一部分人觉得学诗词没必要,小孩子纵使熟读熟记也是无用功。
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一个事实,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腹有诗书气自华呀。
古诗词这个东西就是如此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读多了,自然悄悄在内心扎了根。
有一天当你真的触景生情,脑中冒出曾经读过的诗句,才会意识到它的妙不可言。
秋天了,一场秋雨一场凉,周末在家不出门,泡一杯热茶,啃一口月饼,看看这书,倒也是有滋有味,生活处处有诗意,诗意在人心。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十):诗词是我闲常事——从诗词谈到《中国诗词大会》这本书对我来说,读诗还有作诗都是闲常事,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闲时,忙时,都可取一册诗词集来读,翻他几页,看他几首,都是一种消磨岁月,增进自己的方式;遇云,遇雨,遇月,都有一种诗情在胸中激荡,于是不能不吐而为诗。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诗的民族。
从《诗经》到《楚辞》,到诗,到词,到曲,诗文化从来不曾断绝,一直在流传,几千年的岁月下来,中国的诗文化从未变色,也从未改变,中国人是最脚踏实地的民族,也是最诗意浪漫的民族。
诗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基因,所以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处境,都可以发而为诗。
只要有诗,人总不会绝望,就总有路,我想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绵五千年而不绝,诗的功用是绝不可忽视的。
所以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来,我一有时间都会去看看。
这次又遇到这个节目出了书,所以也自然地要翻来看看了。
怎么说呢,就像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播出以来,引起的争论就不小,因为这个节目实在是有些别致的,和别的综艺节目都不太同,而又不是严肃的诗词讲坛,所以质疑的人不少。
我看了《中国诗词大会》这本书时,我也有一种直觉,觉得这本书引起的争论恐怕也不会少,因为从书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实在是有些别致,里面的内容和传统的书大不一样。
传统的书一般是只提供知识,人是不能和书互动的,这本书却可以让读者和这本书发生互动,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我是比较欣赏这种做法的。
我来说说这本书的优点吧,一是这本书选取的诗词好,这是最主要的一点,这也是这本书最值得买的一点。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各种诗词选集,比如《唐诗三百首》这些,其实诗词都在那里,读者想去读,现在网络又这么方便,都可以找到的。
但是问题是中国的诗词太多了,光拿唐诗来说,就有数万首,其中好坏并存,一般的读者是很难分辨的,也没有精力时间去分辨,所以诗词选集的作用就是在中国的诗词宝库里,选取最好最能引人共鸣的诗词来呈现给读者。
《中国诗词大会》这书选取的诗词,首先量多,再有都是好诗好词,有些是大家常见的,有些则是好的却不常见的,本书的编者应该在选诗词的时候花费了很多苦心,读这本书,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最大程度地了解中国诗词的面貌,也最多地接触中国的好诗词。
二是这本书用了十分灵活新颖的方式,在书本和读者之间有了互动。
让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那些嘉宾可以在这本书里比一比诗词储量,就像是参加了一个纸质版的《中国诗词大会》,这对于读者看这本书的兴趣将会有很大提升,而且能让读者看完这本书后,想起许多以前背过的却忘记了的诗词,也能记住许多新的诗词。
这本书是极其适合小孩子或者学生的,真心推荐之。
当然这本书的版式设计啊,封面插画啊,都十分美观大方,这些读者都能见到,就不多赘言了。
最后我想说一些我自己想说的话,也许很多人都觉得诗词是一少部分人的游戏,起码是属于那群读书人,或者上层精英的,所以《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一直有一种论调说,将诗词搞得这么娱乐化,这么让普通大众接触进来,会不会让诗词的形象受损,让诗词滥觞。
针对这个论调,我想说的是,诗词从来不是一部分精英或者文化人士的游戏,中国是诗词大国,绝不是因为那一少部分人成就的,而是全民族一起成就的。
从《诗经》开始,普罗大众就加入了诗的创作,《诗经》里的风,乐府诗等等,里面就有大量篇幅是地方民歌转化而来的。
而且中国的大诗人,大词人,都是在中国这篇诗性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如果没有这篇肥沃的诗性土壤,我们有理由质疑,李白杜甫还能成为李白杜甫吗
中国自古以来,诗词在民间就有很高的流传度,中国是一个全民读诗,全民作诗的国土,所以让诗词回归大众,让诗词在平常百姓间流传,这是正该的,这是回到了诗歌的传统轨道了。
让诗词复活,是有利无弊的事情,所以不管怎么说,见到人们越来越关注诗词,都是一件幸事,都是应该要大力支持的。
上一篇:最后的藏羚羊读后感500字
下一篇:祖国我回来了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