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领域中倾听与表达包含哪几个目标
语言领域中倾听与表达包含哪几个目标
答: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2、愿意讲话并能清除的表达。
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语言领域学习心得体会
语言领域学习心得体会【篇一:语言领域学习心得】语言领域学习心得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对发展其语言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可从情境创设、欣赏并朗诵或讲述儿歌及故事、看图讲述、早期阅读等四方面进行培养,从而提高语言教学质量,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
因此,我们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上课时,教师尽可能给幼儿创造一个开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活动气氛,使幼儿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活动,自然就愿意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施展自己的个性,不断产生学习语言和展示自我的兴趣。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正确引导幼儿,多给幼儿倾听与表达的机会,尤其是年龄小的幼儿,要多与幼儿交流,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
【篇二:学习《指南》语言领域的心得体会】学习《指南》语言领域的心得体会一.我的收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更细化、更明确地阐述了语言的发展目标。
他通过清晰地排列出不同年龄段的目标,并附上教育建议,让每一个教育者与浏览者能一目了然地发现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实行的措施,帮助大家更好的引导孩子在语言方面的发展。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也
倾听与表达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活动是在教师间接引导下儿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自流动。
如何更好地开展谈话活动,其基本条件是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相互注意和引起注意。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一再要求幼儿倾听,却不太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参与者发出的有效语言信息。
在围绕话题谈话时,也是教师总结得多,幼儿得不到充分的表达。
有的教师更不太关注幼儿运用语言交谈的规则,导致幼儿交往水平总是得不到提高。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 在谈话活动中,谈话的氛围比较宽松自由。
这种宽松自由的气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不要求幼儿统一认识,允许幼儿根据个人感受发表见解,围绕谈话主题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独特的经验。
其二,不特别强调规范化的语言。
谈话活动鼓励幼儿愿意交谈,积极说话,善于表达个人想法,但不要求他们一定要使用准确无误的句式、连贯完整的语段。
实际上,谈话活动重在给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操练自己的语言并产生相互影响,通过提高自己对口语交流规则的敏感程度而发展自己的语言。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谈话,在活动中,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可以平等、自由地交流思想观点,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心情愉悦,说话时不会紧张、担心自己出错,也就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就不仅提高了幼儿参与谈话的积极性,也有效地维持了幼儿的注意力。
其实,谈活活动就是要为幼儿提供众多的开口说话和与人交谈的机会,从而使幼儿能经常地练习和巩固已有的语言经验,提高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不断地发展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激发幼儿交谈的兴趣 在谈话活动中,幼儿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多方、自由的交谈。
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话题呢
从实践来看,这个话题必须是幼儿熟悉的、新颖的,大家都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才能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
教师在选择谈话内容时可以基于以下三个途径:第一,预设的话题。
在目前的幼儿园教材中,有许多很好的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一个谈话活动。
如“我们的城市”是一个帮助幼儿交流各人对城市看法的一个活动,如果平铺直叙幼儿看到的城市,幼儿会不知从何讲起,渐渐也会失去谈话的兴趣。
教师若从幼儿听过的故事着手,从幼儿熟悉的标记引导谈话的方向,或把幼儿感兴趣的场所作为重点的谈话内容,幼儿就会投入到活动中去。
第二,源自幼儿生活的话题。
幼儿的生活中有很多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发生,教师只要稍稍加以调整、筛选,就能寻找到有价值的内容。
如小班的幼儿喜欢妈妈,对妈妈非常熟悉,开展“我的好妈妈”这一活动就能充分调动幼儿对妈妈的记忆和了解,继而让幼儿乐意进行谈话。
第三,偶发性的话题。
幼儿往往对突然发生的事情更感兴趣,有时还会因此打断正常的教学活动。
这时教师不能轻易遏制幼儿的行为,而应耐心地把幼儿的困惑解释清楚,他们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
例如一次数学活动中,突然有一只小鸟飞进来,顿时引起了幼儿的兴奋。
小鸟受到惊吓后一直横冲直撞没能飞出去,教师发现已经不能让幼儿回到数学活动中去,就和幼儿谈起了小鸟。
“你们说,小鸟怎么会飞到这里来的
”幼儿一边看着小鸟一边猜测着。
教师说:“一定是小鸟看见你们学得认真,才飞进来看你们的。
可是,你们却把它吓坏了
”幼儿这才意识到要安静下来,一瞬间只听见小鸟扑腾的声音。
有几个反应快的幼儿,立刻打开了几扇关着的窗户。
小鸟总算飞出去了,幼儿也都高兴地拍手笑了。
这样的随机谈话活动,只要引导适宜,幼儿既能很有秩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拓展相关的经验。
三、耐心指导让幼儿会表达 在谈话活动中,虽然教师更多的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但这并不表示谈话是毫无目的、毫无方向的,在设计、实施谈话时,教师仍然需要按照预定的目标内容,紧扣谈话的中心话题,有效地影响谈话活动的进程。
教师的间接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或转换话题,引导幼儿谈话的思路,把握谈话活动的方式。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活动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活动培训心得体会;让生活有一些情趣;通过本次语言活动培训,逐渐感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现就个人的学习经过,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第一点,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创意,让幼儿体会到学习于生活,这样幼儿才有爱好听你的课。
第二点,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多样,要使一节课上得轻松,幼儿学习;起来有兴趣,不但要教师选材好,预备充分,使用教具公道。
第三点,教师能创设宽松的学习时间与空间。
注重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节语言活动课中班语言《捉迷藏》执教任杨老师琼台师范附属幼儿园这堂课是选用中班教参上册的语言活动,教师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
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该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答。
散文诗《捉迷藏》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黑夜、太阳、颜色等比拟成一群可爱的娃娃在玩游戏,将天黑说成“黑夜用长长的手帕”蒙上太阳的眼睛,天亮说成解开手帕,想想丰富奇特,亲切有趣。
全诗通过朴实、浅显的语言向大家描绘了一副绚丽多彩的自然风景图,揭示了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及阳光
学习五大领域心得体会
学习五大领域心会本期我选修了《幼儿园教师案例培训----五大领域教育教学要点指导》这一课程。
通习,感受深刻,收获颇多。
我体会到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感觉到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的重大责任。
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用自己炽热的心去培育祖国的花朵,我们要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
我们应从各方面入手,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下面我来谈谈我对各领域的心得体会:健康:幼儿期是身体和心理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幼儿当前的健康状况,也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认识基础。
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也是围绕这样的健康观念展开的。
同时,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也必不可少。
语言:幼儿倾听能力的强弱,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语言发力。
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学习的语言交流奠定基础。
我们可以从:兴趣、环境、提问、鼓励四个方面进行培养。
另外,在课堂上可以多教给孩子一些美好的书面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地用上几次,给孩子们一些美好语言的引领。
怎样培养学生倾听,分析表达能力教学教研总结
1 言传身教,树立倾听榜样“你上课要专心听讲啊。
”当我们这样提醒学生时,别忘了自己也要敞开心扉,打开耳朵,用心倾听孩子的回答,倾听孩子的心声。
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实现真正的倾听,才能让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学习,使生命与生命呼应与交融。
教师以饱满的热情、专注的神情、欣赏的态度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言。
不打断、不制止、更不能取笑孩子,用足够的耐心包容孩子,引导孩子多想多说,在不经意间巧妙加以引导,给予纠正。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树立自信,掌握知识。
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的呵护和细心的引导,必要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学生是从教师的言行中学习倾听的,教师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
2 润物无声,强化倾听意识在课堂上,教师的注意力往往只集中在那些正在“读”或“说”的孩子身上,而常常冷落了更大一部分正在“听”的学生。
因此,教师要有意坐到“听众”中间,和孩子们一起听,让他明白“倾听”不光是老师的事情。
在倾听学生发言的时候,注意环顾四周,以了解学生听的情况。
对听得认真的孩子,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一个眼神。
一次表扬,一个微笑往往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瞧,伟志今天听得多认真啊!”“大家看,石瑞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啊!”“鸿飞真厉害,这么小的区别都被她听出来了,她有一双金耳朵!”“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孩子,老师也同样喜欢专心倾听的孩子。
”往往受表扬的是一个,受益的是一大片。
这些评价就像兴奋剂,把同学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他们一个比一个听得认真。
强化倾听意识,就是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做一名倾听者的价值。
3 海纳百川,端正倾听态度正确的倾听态度,首先要求并培养一种开阔的阅读视野与倾听、容纳一切不同声音的博大情怀。
让学生懂得,在听别人说话时,我们要尊重别人,理解别人,要用开放的思想来评价和评判所听的内容。
同时,在不同的情况下,给学生确定倾听的目标。
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倾听。
并要求倾听时做到:(1)专心,不论教师还是同学的发言,都要听清发言人的每一句话;(2)耐心,不随便插嘴,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3)细心,倾听过程中辨别发言内容的正确与否,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4)虚心,不论是什么样的同学,哪怕是平常表现最差同学的发言,也要认真倾听;当别人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5)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的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这样,学生才能端正倾听态度,并且听得进去,在“听”中发现问题,在“听”中激起思维的火花。
4 持之以恒,训练倾听能力作为人类学习的基本形态之一,听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专门训练的。
4.1听答训练 这种训练是培养倾听注意力和倾听判断力的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听的内容可以是一则故事,一段新闻,听后就其内容提问,这是听力训练中最常见的形式。
4.2听音模仿 在语言学习的一定时期,模仿是非常重要的,汉语拼音教学时的模仿发音练习;朗读训练时,从辨音、正音,到一句一句地朗读、对比、模仿。
4.3听记训练 着重培养学生的边听边想边记录的能力。
可给学生听的内容,让学生听了广播后(或听时)记下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在倾听活动中要集中注意,积极认真地听。
要注意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同时注意克服各种分散注意的干扰。
4.4听说训练 听和说结合得好,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听后,要给予学生说的机会,要为学生创造说的条件,可让学生谈体会和感想,可让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可让学生复述和概括所学的内容,还可让学生讨论和争辩。
倾听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
教师要有耐心、坚持不懈,对学生的进步及时地热情地予以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
国语心得体会
如何强化师生国语培训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教育质量心得体会 为深入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全面提升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少数民族教师和幼儿的国语水平,自治区通过支教活动选派机关干部到乡村幼儿园支教,以此来提高少数民族教师和幼儿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
在幼儿园的语言领域,我们应该培养幼儿讲话礼貌,乐于与人交谈。
能倾听别人讲话,能清楚表达自己要讲的事情,能听懂普通话。
喜欢看图书,听故事。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对幼儿的交际语言十分重视,以语言活动课是幼儿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
一、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
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
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
教师可在校园带学生们观察花草树木让他们对花草树木的认识,提高了兴趣。
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
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
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注入式多,这是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
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但如何运用并且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却考虑不多。
老师如何倾听孩子的表达
有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网页,它的首页写着这么一句话:“儿童的情感更需要沟通,儿童的心灵更需要呵护,倾听孩子的心语。
”这句话给我很深的感触,特别是其所说的“倾听孩子的心语”。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倾听,让孩子倾听老师言语指令,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孩子的表达。
其实,老师倾听孩子表达,倾听其所言,倾听其所想,对加强老师与幼儿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以及促进孩子的口语发展等,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那么呢
总结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几点初浅的见解。
一、在倾听中培养幼儿的成功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当孩子见到了美好的事物,他会兴奋的告诉老师,这时,你要认真地欣赏,并用眼神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倾听;当孩子讲了一个幼稚的故事,你也要耐心地听完,哪怕他已经向你讲过好几遍,同时鼓励孩子更出色地讲述,让他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当孩子受了委屈向你倾诉,你不要不耐烦,要让他说完,让他宣泄,让他感到老师重视他。
二、引导和帮助幼儿把话说完,完整、丰富、准确地表达有关意思 随着孩子的生活经历日渐丰富,交往面日渐扩大,他想说的也就越来越多,但他掌握的词汇和语句还很有限,因而往往语言不完整,不丰富,甚至不准确。
老师在听的时候就需要帮助他们扩充词汇、加长句子引导其完整地、丰富地、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如小班孩子说:“ 尿尿。
”老师应答应:“圆圆要尿尿了。
”并让孩子按老师说的重复一遍; 大班孩子说:“图片上有小鸟。
”老师应答应:“图片上有一只美丽的小鸟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
”同样让孩子按老师说的重复一遍。
这样,既维持了孩子原来的意思,又引导了孩子,日子久了,孩子便能学会讲完整的话。
三、对孩子的错误表达要耐心地倾听,不打断、讥笑孩子,并巧妙地给予纠正 当孩子答错问题时,老师要鼓励他“再想一想,再说一次”,用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多想多说,而不能打断、制止孩子的话语。
另外,每个班都会有口齿不清的孩子他们有的甚至口吃,对此,老师不能取笑,而要耐心地听清楚,并与其交流,让他倾听老师的话,在不经意间学习、模仿老师的发音,改正自己表达时欠妥的地方。
四、做出听的姿势,强化听的感受,让不爱说的孩子也说起来 感情交流是师生交往的基础和动力。
在听的时候,老师的一个体态动作、一个眼神、一种略带夸张的表情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鼓励。
不爱说话的孩子原因有很多,如性格内向、胆小、紧张等。
在这些孩子面前,老师首先要与他们多说话,引导其产生交流愿望;当他们说的时候,老师更要耐心地听,边听边猜,边听边帮助他们放松情绪,使他们逐步产生想说的愿望,说出心里想说的。
倾听,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倾听,能让孩子更愿意说;倾听,能帮助孩子说得更精彩。
老师要强化倾听意识,养成倾听的习惯,提高倾听的技能,在倾听中促进幼儿的口语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言领域目标解读
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的目标解读语言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怎样开展语言教学呢·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在领悟《纲要》中有关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精神实质和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年龄特点上;根据不同的语言教学形式确立教育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采用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指导。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 目标 策略《纲要》中语言领域的总目标是:(1)乐于与人交谈,说话有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从以上《纲要》中,可以总结出语言领域的总目标涉及的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倾听、理解、表达三个方面。
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交往情境下和文学背景下的语言。
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可预测的,具有阶段性,和认知发展一样,遵循着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的规律和原则。
这也是语言领域的教育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
在3岁入园时,大多数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及基本的语法和句法。
到4、5岁时,幼儿就越来越接近成人的语言模式了。
大多数4岁幼儿已经表现出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可以使用比喻性的语言创造韵律,可以用简短的句子交流信息。
其主要的活动形式包括:日常有意义的事件报告;区域活动的报告与交流;生活环节中事件的报告与交流;教育活动过程和结果中必要的报告。
选择经典诗化语言作品,这易于使幼儿在喜闻乐诵中获
如何有效组织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培训心得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教育部颁布的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通过对的语言教育目标的理解,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倾听方面: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
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2.表述方面: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
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
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3.文学作品欣赏方面: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
4.早期阅读方面: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
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途径【】内容: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
(一)专门性语言教育:是指遵循语言教育规律来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是教幼儿学习语言知识,教幼儿学习语言形式,教幼儿学习语言运用技能的过程。
(二)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讲述活动(看图讲述、动画片讲述)、听说活动(语言游戏、谈话活动)、文学活动(故事、诗歌、散文)和早期阅读几种形式。
(三)渗透性语言教育:1.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
2.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
3.通过区角活动发展幼儿的交往语言。
【】途径:通过组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语言教育,通过日常生活各个环节进行语言教育,通过游戏进行语言教育,以及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进行随机的语言渗透教育等。
下面针对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语言课),谈谈如何设计与组织。
三、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要组织好语言教育活动,重要的是要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方案。
在设计方案时,教师要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要选择能实现目标的具体内容,要选择考虑与内容相适应的活动方式等。
因此,可以说,教师设计语言教育活动,就是将一定的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转化成一个个具体方案的过程,也是对幼儿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具体体现。
它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设计原则 (1)注重幼儿获得经验的原则 设计任何一组或一个语言教育活动,教师都必须注重幼儿的语言经验。
只有以儿童语言经验为出发点,才能保证设计出来的活动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才能使设计的活动对儿童语言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作用。
注重幼儿获得经验的原则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1.考虑教育对象现有的发展水平,即他们已经获得的经验。
如果不掌握本班幼儿已有的语言发展水平,设计的活动就可能成为无的放矢的活动。
如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情境谈话“做客”,教师就需要观察了解这个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是否已掌握了一般做客时所用的礼貌语言等。
2.考虑根据幼儿原有经验再为幼儿提供一些什么新的经验,这些新的语言学习经验内容应当建立在幼儿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
如当幼儿参与情境谈话“做客”这个活动时,教师可引导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客”的交往方式和语言运用方式,原有经验和新的内容会引发幼儿较强烈的学习兴趣。
因此,新的语言学习经验内容对参与活动的幼儿来说,是“跳一跳,够得着”的果实,有一定的挑战意味。
当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时,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将这部分的经验内容再次吸收转化为已经获得的经验。
(2)教师与幼儿互相作用的原则 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幼儿主动活动与教师参与活动的比例关系。
实际上,这也是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具体化问题。
当然,幼儿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主体和主导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会根据具体活动内容、活动要求而发生变化。
当需要的时候,教师在活动中参与主导作用发挥得多一些;不需要时,教师参与主导作用就发挥得少一些。
如何才能做到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发生适度的影响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每一个幼儿(包括个别幼儿的特点在内)的发展水平。
由此,教师决定自己在活动中参与组织成份的多少。
2.找出语言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的技能、新的语言要求。
由此,教师策划自己参与指导的重点和难点。
(3)活动内容与方式相适应的原则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各种活动内容和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选择相同的活动方式;同一个活动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
因此,教师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时,应注意活动内容和方式相适应的问题。
1.根据具体的内容决定采取适当的活动方式。
如学习童话,教师可以考虑采用表演游戏的方式来帮助4~5岁幼儿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品角色的情感心理。
若是一首短小的儿歌或学习某个讲述内容,就不能用表演方式进行了。
2.根据教育对象选择活动方式。
如有的故事内容很适宜进行表演,但表演对参加活动的某个年龄班幼儿有较大难度,这时教师应考虑改用其他活动方式来进行。
(4)不同领域相互渗透的原则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吸收的主要是语言信息材料,但也包括那些与语言有关的其他信息材料。
如活动中除了有语言,还可能有音乐、美术、动作等不同发展领域活动因素并存。
作为语言活动的设计,应坚持从语言角度来设计活动。
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育活动的要求、内容和形式应从语言角度进行思考,为幼儿提供适宜其语言发展需要的学习机会。
2.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其他领域活动因素的参与(如什么时候要辅之以音乐或美术的活动手段),要根据活动内容的要求而定,要从如何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主动积极地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来定。
3.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从语言角度出发,经过其他方式、符号的共同参与,最后仍应回到语言上。
既不要简单盲目地把活动搞成语言、音乐、美术等的大拼盘,也不要忘记落实到语言教育的根本点上,不能喧宾夺主。
(5)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在设计语言活动时,教师应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要使设计的活动既面向全体儿童,又重视个别差异。
面向全体幼儿,是指教师要了解全体参加活动儿童的需求,教师要站在教育对象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把握活动设计的尺度,使活动设计能照顾到面。
如组织谈话活动,教师应注意本班幼儿已有的谈话经验和他们可能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及他们的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水平。
如让本班幼儿谈论去商店买东西,将主题定在“买玩具”、“买食品”上,就比较适合孩子的普遍需要,也能较好地引发儿童的兴趣和运用他们自身的经验。
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个别幼儿的差异。
教师对那些有可能超越一般活动要求或有可能在活动中出现困难的幼儿都要予以帮助,既要为能力强的幼儿准备发挥他的能力的机会,又要为能力较弱的幼儿或不具备这方面经验的幼儿提供补偿的机会。
(二)具体要求:1、认真钻研教材教材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近几年来,新编,为基层教师提供了选择性和操作性较强的领域和主题活动内容,对我们县级幼儿园开展课改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使用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教材内容顺手拈来,对活动目标和活动建议全盘照搬,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此,教师应如何根据实际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创造性的分析、处理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把用好用活
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讨的问题。
要想组织好一堂语言课,首先要备好课,而备课首先就是备教材,所以钻研教材是教师进行上课前所必须进行的第一项工作。
当我们拿到一个语言教材时,首先要想的是“应该教给幼儿什么”,也就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其次教材中对幼儿学习和理解起主要作用的部分在哪里(即教学重点);教材中幼儿不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部分在哪里
(即教学难点)要解决这一问题,老师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写意图,挖掘内在价值,掌握教材特点,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备课过程中还应结合课程标准,备幼儿、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才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手中有方法。
只有做到这些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师应怎样钻研教材呢
(1)深刻理解教材 深刻理解语言教材是指对幼儿语言教材中所体现的思想内涵、教育价值、语言美感等的理解。
如在开展阅读活动前,教师必须自己先读懂画面和文字,把握图画书的真正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或思想脉络,并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以帮助幼儿理解图画书所要传递的重要价值。
如是一则充满爱意的童话故事。
树的种子落在一个充满爱意的鸟窝里,鸟窝里不仅平安地孵出了小鸟,小树苗也在鸟窝旁茁壮成长。
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每一生命都如此宝贵,都值得珍惜。
教师在理解了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抓住鸟窝里长出了小树苗,小动物有什么反映
有什么办法既保护鸟窝,又保护小树苗
这个关键问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体现了作品所表达的内涵。
那就是对生命的爱和尊重。
从后来鸟窝发生的变化和小树苗发生的变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动物与植物间和谐相处的画面,更让我们体会到爱的一种回报。
有了这一层理解,教师在教授时就会按照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来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价值。
理解语言教材需要教师紧紧抓住教材的特点和幼儿的需要来确定目标和重难点。
幼儿园语言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讲述活动、文学活动、早期阅读等,即使是文学活动又有不同的体裁,有故事、诗歌、散文等形式。
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文体特点,教学的重点也不同。
如看图讲述——重点是以图引领幼儿学习语言。
主要是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图片,从图片提供的线索进行描述,注重描述中用词的准确和多样以及展开适当的创造性讲述。
最后由每张图的内容讲述组成一个故事。
新授故事——重点是通过整体感知故事,倾听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参与学习故事中的重点对话、或重点段落,了解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特点,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渗透。
有的教师由于不能透彻理解教材,对制定目标常常感到棘手,以至于教学法不能灵活运用;还有的教师不论什么教材都按照固定的模式处理。
如:小班故事主要是要让孩子体会与人交往的快乐情感,克服自身的害羞心理。
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却把重点定在故事的学习上(注重知识和技能培养),把目标定为让幼儿知道故事题目和角色,通过提问使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却不注重对幼儿情感的培养。
因此,在语言活动中,特别是对幼儿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对音、词、句、段、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更要以一颗童心去感受作品独具的美学特质,把提高幼儿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作为培养重点。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以自身对文学美的理解去感染幼儿的情绪,激发幼儿对作品的兴趣。
(2)分析、处理教材。
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特别是对语言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词句的复述和理解。
而倡导幼儿语言教育要重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愿意说的语言环境。
根据这样的方向,幼儿语言教育必须充分重视培养幼儿教师处理语言教材的能力,使幼儿在熏陶中学会如何去感悟作品。
使用教材时,应提倡教师对教材做符合学情的处理,要把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结合起来。
如当我们面对一篇意境优美、词汇丰富、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时,需要我们当回裁缝,斟酌取舍,裁剪掉多余部分,选择最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最能发挥自身教育优势的内容来实施教学,因为只有舍弃(忽略)了次要的那一部分,才能使应该在本篇中着重学习、感受的这一部分凸现出来。
如:省编教材大班上期的,是一篇意境优美、篇幅较长的散文,它赋予秋天的雨以生命,把它比喻成一把钥匙,以此来描述它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
但就是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却让许多教师在教学时束手无策。
因为它既描述了秋天五彩的颜色,又提到了各种香味和声音,既要让幼儿用眼睛去发现秋天的美,又要让幼儿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听,还要理解什么叫比喻…短短一节课,教师往往是手忙脚乱,幼儿也常常是应接不暇,犹如云里雾里,虽然欣赏了好几遍,但脑海中似乎只留下了“秋天的雨”。
面对如此尴尬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事先必须学会“裁”如同一位裁缝师用一块布料做成衣服,必须先裁剪掉多余的部分,使之适合特定的身材。
或重点让幼儿欣赏秋雨带给自然界的五颜六色,或注重引导幼儿聆听秋雨带给小动物过冬的消息…而其余部分可在幼儿充分理解、感受之后,在延伸活动中逐渐渗透学习。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有的图画书页数较多,因此教师要有重点地对幼儿进行指导,处理好精读和泛读的关系。
如这个内容,图画书共33页,在第一次活动时,如果教师要完整的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肯定要花很长的时间,重点肯定把握不好。
因此,教师可在活动前先让幼儿自主浏览一遍图画书(泛读),使幼儿了解基本内容。
然后,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时间,重点引导幼儿边看边讨论:鸟窝里长出了小树苗会发生什么事
小动物想出了什么办法
这些办法鸟先生、鸟太太同意吗
为什么
最后小动物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既保护了鸟窝又保护了小树苗
鸟窝和小树苗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通过有重点地帮助幼儿分析、把握图画书的内涵,提高了集体阅读活动的质量(精读)。
对教材的处理,还体现在对教材的适当修改和补充。
如针对故事中人物多、对话多幼儿难以记忆的情况,教师可以对故事角色和对话进行修改,使幼儿更容易理解。
如散文诗《找家》。
甜甜有盒五彩笔,爱画啥就画啥。
宁宁问:“你能给小鱼找家吗
”甜甜拿起蓝色画笔,刷刷刷,蓝色的大海是小鱼的家。
洋洋问:“你能给小鸟找家吗
”甜甜拿起绿色笔,嚓嚓嚓,绿色的森林是小鸟的家。
奇奇问:“你能给石榴找家吗
”甜甜拿起黄色笔,哗哗哗,金色的秋天是石榴的家。
“呜呜——”谁在哭
噢,布娃娃没有家。
咦
我们的家呢
甜甜拿起五彩笔,刷刷刷,嚓嚓嚓,哗哗哗,哦
我们的家——是中国。
在教授这首诗歌前,教师通过反复的吟诵后,发现它有两点不足:一是人物角色较多,除了主人公甜甜外,还有宁宁、洋洋、奇奇;二是画笔的象声词变化频繁,有“唰唰唰、嚓嚓嚓、哗哗哗”。
虽然角色多,象声词变化频繁,可以使散文诗更丰富,更富于变化,但同时也会造成幼儿记忆障碍,给熟练朗诵带来干扰。
通过分析,教师发现这首诗的重点并不是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或是学习象声词,而是让幼儿理解大海和小鱼、森林和小鸟、秋天与石榴、玩具橱与布娃娃、中国与小朋友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因此,教师对诗歌进行了微小的改动,一是将宁宁、洋洋、奇奇三个不同的角色转变成“奇奇”一人,这样散文中的一问一答就在奇奇和甜甜两人间展开。
二是把散文中的象声词都变成“唰唰唰”,并配上动作辅助教学。
幼儿朗诵起来就顺口多了。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在于课前认真地钻研教材,倾听文本,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总是得益于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知识点和能力要点的落实到位。
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课堂问题设计精妙,课堂引领得法,教学环节安排科学,课堂教学密度合理,也都得益于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有效。
2、制定活动目标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制定,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
订得恰当与否,将对整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包括影响活动设计的方向、范围和程度。
教育活动目标可分为终期目标、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三个层次。
其中,活动目标(即具体的每次语言活动的目标)处于最具体的层次,也是最贴近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
它是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因此,教师要重视活动目标的制定,具体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目标要着眼于幼儿的发展,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是目标的制定要适应幼儿的需求、兴趣与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
其二是目标的制定应将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也就是要落实到幼儿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要与终期目标、阶段目标相一致。
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而终期目标和阶段目标正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幼儿身上。
因此,在制定具体目标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注意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幼儿能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
(1)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
如要幼儿掌握多少词汇、句式,以及懂得在什么样的语言情境上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式。
(2)情感态度的学习,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
如形成幼儿耐心而有礼貌地倾听别人说话的态度,产生乐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经历的事和图片内容的兴趣,懂得并遵守语言交往中的一般规则。
(3)能力的学习,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言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能根据不同的听者和不同的情境,恰当地运用有关的词汇、语法和语调;能用连贯的语句说清楚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能听懂别人所表达的意思。
虽然教师们都掌握了相关的理论,但在实际制订中特别是在表述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4、活动目标制订中常见的几个问题:(1)目标陈述混乱、针对性不强案例:中班语言活动“我喜欢的书”活动目标:1、在看看、讲讲的交流活动中,丰富与阅读有关的经验;2、体验在阅读中发现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分析目标第一条中所提到的“与阅读有关的经验”过于宽泛,空洞无物。
教师对幼儿在阅读方面的经验已有初步的了解,在本次活动中可以对哪些具体的阅读经验进行归纳、梳理和提升,同时又可以丰富哪些新经验,都应该在目标中予以较清晰的表述。
这样才能帮助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有针对性地围绕目标层层展开。
改进建议:1、在看看、猜猜、讲讲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书的结构和特征,知道不同的人喜欢看不同的书;2、提高阅读的兴趣,能积极地参与自主阅读并有初步的理解。
(2)目标关注知识技能,淡化能力案例:小班儿歌《伞》老:在感受、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初步学念儿歌,并能大胆表现。
新:运用已有经验帮助小动物寻找合适的伞,尝试用儿歌表现,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分析:老目标指向儿歌的学习,重在知识的获得。
新目标关注幼儿表现技能的提升。
关注幼儿能否运用在主题中积累的已有经验。
儿歌表现是一种载体,活动不特别强调学会具体的儿歌。
应关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关注幼儿的和谐发展。
(3)目标超难度,以长效目标代替具体活动目标。
如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想象力等。
需要长时间培养,不可能一次活动就能完成。
(4)目标不能突出本学科特点案例:小班语言故事《不怕冷的大衣》目标:1、知道冬天多运动就不怕冷;2、通过体育运动进一步体验“不怕冷的大衣”。
显然,这些目标虽体现了整合的教育理念,但却忽视了“语言教学”这一重要目标。
改进建议: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符合本学科的特点,即使进行整合教学,也必须以本学科的内容为重点,整合进来的内容应是为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来服务的。
因此,建议将上述目标改为:1、能认真地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2、能响亮地说出故事中主要人物,读准动词:躲、跑、跳:3、通过运动感受到“不怕冷的大衣”就是运动。
(5)以“写过程”代替“写目标”,目标缺乏价值定位案例:大班活动“摘橘子”活动目标:1、通过看照片和录像回忆、交流各自在摘橘子活动中的经历;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橘子成熟的简单过程,萌发爱护植物的情感。
目标的表述只要明确活动的价值定位即可,而没必要把过程一一罗列在目标中。
因此,我们在目标的表述上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明确而详细地说明目标内容,是谈话目标还是讲述目标或是阅读目标;二是目标应从幼儿的角度发起。
(要完成目标的是幼儿而不是教师);三是语言要简洁、明了。
目前,我们主要用的是省新编教材,教材为每个活动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但很多是大目标,不是一次能完成,教师们应根据幼儿实际水平和兴趣、需要进行分解和细化,不应全搬照抄。
(三)选择有效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包括听故事、唱歌、角色表演、做游戏、看图说话、调查访谈、填表、画图、做动作、听指令做手工等。
形式是为实现目标而服务的,不是把什么方法都用上活动就会好。
什么方法能快速解决问题,让幼儿迅速理解才是有效的形式。
比如,有位教师在上诗歌教学时一会儿让幼儿看碟片,一会儿请幼儿听磁带,还让幼儿表演诗歌,形式丰富多彩,幼儿忙得不亦乐乎。
这首诗歌很美,也不难,但一个教学活动下来,大多数孩子没能学会。
什么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对诗歌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人浅出的分析,帮助幼儿理解。
所以,尽管活动让人眼花缭乱,但教学并没有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教学是无效教学。
四、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 活动设计的结果是一份完整的静态计划。
而活动的组织实施,则由于幼儿的参与,成了一系列动态发展的进程。
整个活动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不少问题,如怎样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也就是如何将一个高层次目标准确地转化为多个低层次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一步递进。
还有就是时间段的分配怎样做到科学、合理。
一般来说,每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是一节课完成,可以是两节课完成,还可以是三节课完成,老师要根据课的内容的深浅、小朋友接受能力来看。
在教学中,课的引入部分要较精彩,能吸引孩子们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所占时间很短。
课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老师的提问要到点,才能启发和引导幼儿清晰明了了解课的重点、难点,语言太多,提问太杂、没有主次、条理不清,会把孩子们弄糊涂了,自己的思路也不清晰。
这部分所占时间较多,课的结束部分自然、合理,所占时间较短。
如果时间段分配地不科学、不合理,衔接的不自然,那你事先备出那么优秀的课也没有用,教学效果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老师,备课备的很好,但上起课来总觉得哪里欠缺,孩子掌握的不好的原因。
(一)语言活动的指导在语言教育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发挥良好的中介作用。
1.直接指导教师通过语言示范、启发提问、讲解、评价等手段,直接指导幼儿的活动。
根据幼儿语言经验及语言水平的实际状况,一般对小班幼儿或语言发展较差的幼儿,或教育内容难度较大的语言教育活动,教师较多地运用直接指导方式。
2.间接引导 教师通过自身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的提示、眼神或手势的暗示等手段,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
这种间接引导方式,对年龄稍大的幼儿和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宜于多用。
3.环境条件的利用从本质上讲,利用环境条件也是一种间接引导。
教师利用语言活动设备、教具和学具,如幻灯、图片、木绵等的教具,电视、录像、VCD等,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
根据幼儿的表现和活动过程的实际情况,教师要灵活运用以上各种指导手段,使幼儿始终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达到目标,圆满结束活动。
另外,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即语音是否准确,吐词是否清晰,用词是否得当,内容是否简洁有条理,语调是否生动、有感染力等等,都能对幼儿语言发展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
下面谈谈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问题。
上一篇:电力安全生产十条禁令心得体会
下一篇:医院优质服务窗口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