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真正落地 虞永平
园课程生活化是幼儿回归幼儿生活思想的具体体现。
所归生活幼儿教育,不是让幼儿教育变成生活训练,不是将幼儿教育等同于日常生活,回归幼儿生活世界的本质是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让幼儿在一个真正属于他的、能让他的生命得到萌发的现实的、感性的和真正能彰显主体性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生活世界本来就是幼儿自己的,是外在的力量使幼儿远离了生活世界。
所谓回归生活世界,就是让幼儿真正去亲近自己的生活,真正感受自己生命成长的有力脉动。
所谓幼儿园课活化,不是指课程只承载生活技能,不是将课程当做生活事件的堆积。
课程生活化的本质是通过课程,使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的需要、兴趣、潜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使幼儿的生命更具活力,更有力的成长
从沙子到芯片读后感
一、格式和写法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六、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七、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呢?(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2)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各领域怎样相互渗透
一、幼儿园和五大领域活动相互渗透的原则 (一)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 幼儿园教育应以幼儿的整体发展为宗旨,不受分科课程的局限,强调各领域间的有机联系,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
与五大领域活动相互渗透就是要求课程设计和实施者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要立足幼儿的整体发展,既要重视幼儿的,也要重视幼儿的态度、兴趣、动作技能、行为习惯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遵循各领域教育基本规律 五大领域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同时也各具独特的。
与五大领域活动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各有不同,幼儿在学习不同领域内容的过程中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因此,领域间的相互渗透并不是随意进行的。
教师只有在准确把握数学教育和五大领域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恰当的渗透意识和能力。
(三)坚持自然的、有机的渗透 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好比人的五个手指,同生于一掌,血脉相连,形成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这种联系是自然的、有机的,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
如果只是追求形式上的渗透,或者为渗透而渗透,不考虑幼儿发展特点和学科特点,幼儿并不能真正受益。
二、数学教育和五大领域活动的共通点 (一)在活动内容上具有共享性 认为,“幼儿园的教育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教育,不是既定的文本教育,而是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只有真正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幼儿生活中寻找适宜的,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3〕 指出: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各领域的教育,以生活中的事物和问题作为幼儿的学习对象,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幼儿的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源于生活的内容不仅可以供开展数学教育,也可以供开展社会、艺术、健康等其他领域活动。
如大班主题活动“祖国各地的特产”,既可以开展多角度分类的数学教育,也可以开展旨在感受祖国物产丰富的社会活动,还可以开展让幼儿画画各地特产的美术活动或讲讲各种不同食物味道的健康活动等。
(二)在活动目标上具有共同性 虽然幼儿园各领域活动自身有各自独特的内容体系,教育目标也会各有不同,如数学教育强调对数、量、形等抽象关系的认知,科学活动强调探求客观世界的真相,艺术活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自由创造等,但培养某些学习品质并不只依赖某个领域。
这类活动目标可以成为数学教育和其他领域活动相互渗透的切入点。
三、数学教育和五大领域活动相互渗透的途径 (一)在五大领域活动中渗透数学因素 在五大领域活动中渗透数学因素,是指在开展五大领域活动时,将数学因素渗透其中。
不同领域的活动中数学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可以作为一种规则、一种任务或一种工具,有时可以比较显性,有时可以比较隐性。
将数学因素有意识地渗透到五大领域活动中去,可以帮助幼儿丰富数学经验,或巩固已习得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并可以促使幼儿尝试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去解决在其他领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1.数学作为一种游戏规则渗透在五大领域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常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
此时,可以将数学因素渗透到游戏规则中去,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如在中班的语言活动“我给小鸡起名字”中,教师按儿歌特点设计了游戏,即根据儿歌中的数字1~7,让幼儿分别扮演名为“小一”至“”的小鸡,按序排队、分散、再重新排队。
反复几次之后,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儿歌,又巩固了对数序的理解。
2.数学作为一种任务要求渗透在五大领域活动中 数学还可以作为一种附加的任务要求渗透在五大领域活动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某领域活动中增加一些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才能完成的任务,让幼儿根据要求完成任务目标。
如小班体育活动“运饼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幼儿在平衡木上行走的能力。
教师在设计“请运饼干”的任务时,要求幼儿将运回来的饼干按形状分类摆放。
如果仅要求幼儿取回饼干后放入大筐中,幼儿练习平衡行走的目标就已经达成了,而教师这样设计活动就进一步将数学学习任务和体育活动自然地结合起来了。
在这样的活动中,数学学习是一种附加的任务,幼儿在达成某些特定活动目标的同时,也巩固了某些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3.数学作为一种使用工具渗透在五大领域活动中 (1)解决五大领域活动中的问题 在五大领域活动中,幼儿常需要运用数学经验解决一些问题。
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的变化”中,幼儿在讨论自然角中植物的变化。
有幼儿说植物的茎长长了,有幼儿说植物的叶子长大了……长长了多少,长大了多少,幼儿通过测量获得了较精确的结果。
在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陀螺”中,幼儿不断地探索陀螺的轴该安装在哪里的问题。
通过不断尝试,幼儿发现在中心点装陀螺轴最好,而对于怎样准确地找出这个中心点的问题,幼儿借助等分图形经验找出了解决方法。
总之,幼儿通过借助已有数学经验有效解决了五大领域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巩固了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2)巩固五大领域活动的学习经验 借助数学工具可以帮助幼儿巩固五大领域活动学习经验。
如大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鞋子”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初步了解它们的名称、结构、制作材料和作用。
教师在活动方案中设计了一个整理鞋子的环节,要求幼儿按照鞋子的不同属性进行分类。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运用数学经验完成了任务,并巩固了相应的学习经验。
(3)促进对五大领域内容的理解 数学可以将事物之间的关系以极简约的方式表现出来。
很多时候幼儿可以借助简单的数学经验来理解五大领域的内容。
如中班幼儿在学习儿歌《小兔子开铺子》时,可能难以记住儿歌中物体和数量的对应关系,为此,教师请幼儿用图标将数卡和物体匹配起来。
结果,幼儿很自然地掌握了这首儿歌的结构,甚至还学会了仿编儿歌。
(二)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五大领域因素 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五大领域因素,是指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时,在尊重数学学科知识系统性和幼儿数学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将其他领域的因素纳入数学教育活动中。
1.迁移在其他领域活动中获得的已有经验,提供数学学习的经验基础 幼儿在不同领域活动中习得的经验是其学习新知识、获得新发展的基础。
通过迁移这些已有经验,幼儿能够更好地学习。
如在小班数学活动“爸爸妈妈”中,教师设计了为爸爸妈妈整理衣物的情境,引导幼儿对爸爸妈妈的衣物进行分类,以发展其相应的数学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看到的是爸爸妈妈的照片,操作摆弄的是爸爸妈妈的衣物,空气中似乎充满了爸爸妈妈的气息。
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这种饱含对父母情感的活动促使他们很乐于参加。
而他们在整理爸爸妈妈衣物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对分类的理解。
2.运用五大领域活动的方法,丰富数学教育的形式 操作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但单调的操作活动容易使幼儿产生倦怠情绪。
教师通过运用五大领域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可以丰富数学教育的开展形式,使得数学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生活,从而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如教师在引导中班幼儿感知8以内的数量时,借助文学作品《比脚》,让幼儿在欣赏动物之间比较脚数多少的有趣情境中感知数量。
另外,艺术领域的手工制作、韵律活动,健康领域的运动,社会领域的角色扮演等方式和方法,都可以成为数学教育的形式。
在借助五大领域活动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时,教师应着眼于引导幼儿利用已有技能来学习数学知识,因此不宜过多强调五大领域活动中的技能技巧。
3.借助对五大领域活动目标的渗透,扩展数学教育的价值内涵 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在培养幼儿“完整人格”方面都有独到的作用。
幼儿园数学教育不仅要促使幼儿关注现实世界中数、量、形等的关系,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五大领域活动有机渗透到数学教育中后,数学教育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扩展。
如数学活动“奥运桂冠”的活动目标包括引导幼儿根据间隔排序规律尝试用各种树叶设计奥运桂冠,并用语言介绍制作奥运桂冠的方法,体验运动员夺冠后的喜悦心情。
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造不同的排列模式,并引导幼儿用“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连接词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还引导幼儿通过观看运动员夺冠录像、制作桂冠、佩戴桂冠等活动体验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荣耀和喜悦,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三个活动目标看似属于不同领域,但在同一个活动中被有机整合在一起了,大大丰富了数学教育在发展幼儿情感、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的价值。
幼儿的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幼儿教育也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幼儿的生活应该是快乐的,幼儿教育也应该是一个让幼儿愉快的过程。
各领域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可为幼儿提供一个整体性的、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这样的渗透是相互的,是促进幼儿整个儿发展的;是有机的,是自然地融入和表现出来的;是生活的,是基于幼儿生活经验而产生的。
吴邵萍的研
近日,由教育局领导组织带领我们基层教师学习了《课程游戏化》的有关活动,我有幸参加并观摩学习了有关的活动。
更有幸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虞永平教授关于《课程游戏化》的讲座。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对课程、游戏以及课程游戏化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和全新的解读。
在此之前,我认为《课程游戏化》的颁布与实施意味着旧的课程体系的结束,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了解到《纲要》和《指南》和《课程游戏化》要求是一致的,是相互融合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
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疑惑于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难题。
在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生硬的体现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的存在。
我们通常只是植单一的插入一些游戏。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困惑,为什么在教学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缺缺,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学。
通过学习我才了解,课程游戏化是要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简单的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
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
结合虞永平教授的讲座来反思自身发现,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年也能注重体现游戏化,但是在活动中并不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性游戏,由于害怕孩子“不会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险”通常我在玩的过程中没能体现孩子的自主,这样的游戏往往只是在我的操控下“听我玩”
所以往往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没有自我的意识,只是在我的控制下被动的接受。
用虞永平教授的话来说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
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儿说什么和做什么。
良好的幼儿园课程会不断促发幼儿的兴趣,催生新的活动,能让幼儿专注地投入当前的和不断生发的行动中去。
此专题学习,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行为,在日常教学中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珍惜孩子们有限的童年生活,探索有质量的幼儿园课程。
而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反思。
虞永平教授提出的一些解决措施,给了我启发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我将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习先进的理念,与幼儿共成长。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多没有自理能力的幼儿理能力养在幼儿期是一个重要的开发期,所们不要忽视这段的培养,抓住这一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就为您介绍一些相关知识,供大家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时参考。
一、支持鼓励孩子自理的要求:幼儿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新奇的事往往都有探究的欲望。
当他们有这种欲望时我们应该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他们。
同样在生活自理方面也是如此,当孩子看到父母刷牙、洗脸时可能会说:“我也刷牙”,这个时候请您支持孩子的欲望,不要担心孩子会弄湿衣服、弄洒水。
在家庭中,家长要抓住这些机会,及时给予引导。
如:当你的孩子争着要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或者要帮着洗衣服时,他们可能会将衣服穿反了、穿倒了,将鞋带团成一个死疙瘩,把衣服能湿了,高兴的玩起肥皂泡来。
当孩子发生这些表现时,你是怎样对待的呢
会不会对孩子的这些表现感到生气,对孩子进行训斥甚至打骂他们呢
你可知道,你的制止和指责,恰恰是扼杀了孩子的主动学习与探索精神。
二、要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开始。
只有对某些事情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加喜欢去做某些事情。
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唱儿歌、作游戏等形式,使孩子懂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利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
幼儿自己穿衣服,你可亲切的对他说一句:“宝宝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你真棒”。
同时,你要在一边指导着他怎样穿得对又快,幼儿不仅高兴的去做,而且他在快乐之中掌握了正确的穿衣方法。
三、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能: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在不断的探索—学习—学习—探索中学会一切的,因此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应当教给孩子劳动的技能给以正确的引导,让他观察妈妈是怎样洗手绢的,爸爸是怎样刷呀的,从中掌握正确的方法。
在你家周围的邻居中,或许有好多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你可以用这些孩子做榜样,让你的孩子像他们那样,你可这样对孩子说:“宝贝,XX他能自己洗袜子了,每天自己穿衣服,叠被子,你也长大了,你做的一定会比XX更好的,你跟他比一比,也做给爸爸妈妈看看好吗
”幼儿有了榜样,他一定会学着做起来。
家长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孩子一次做不好就不让他做了,家长要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予鼓励,让孩子对做的事情有信心的去做好。
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在大纲中要求教育孩子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
教育不能超越孩子的能力范围。
把孩子不能完成的任务交给他们,孩子没有成功的喜悦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失去信心。
比如说洗衣服,如果开始就让孩子洗一件上衣,孩子尝试之后感觉非常困难,会对洗衣服产生厌烦和恐惧心理也许以后再也不愿洗衣服了。
如果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一块手帕,他也许会感觉很轻松的,再加上大人的表扬,孩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孩子自我服务的兴趣。
你看见孩子拿着小笤帚在学着扫地,你可对他说:“你看我宝贝,像个大人,能扫地了,扫得多好,扫完了地也能给妈妈擦桌子是吗
”孩子就会点点头,当他扫完了地后就会去擦桌子,做得也非常认真。
五、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天天做,时时做持之以恒。
我们不能今天让孩子去自理,明天觉着孩子太辛苦或者太麻烦就一切代劳。
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需要家长们坚持一贯性的要求,有的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时,不能坚持一贯性的要求,今天要求孩子做了,明天又去帮助孩子做,这样,对孩子的培养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家长们坚持一贯性的要求孩子,孩子有天天练习的机会,孩子才能掌握技能快,也就是养成习惯快。
六、家庭成员的一致性:爷爷奶奶亲孩子,真是比父母都要亲,所以,在家庭里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妈妈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服,孩子慢悠悠的笨手笨脚的穿,奶奶看见了,怕孩子受凉感冒表示反对,爸爸怕孩子耽误自己上班时间,就亲自动手替孩子穿起衣服来,就这样家中要求的不一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家庭中在要求孩子做事情时,必须要求一致的要求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七、家园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还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经常的与孩子的本班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发展,了解幼儿园的要求,配合幼儿园要求一致的对孩子进行教育。
共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孩子学会了自理,人生就成功了一半,就为以后进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坚强的面对生活,坚强的自立于社会.
“幼儿自理能力”的定义是什么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
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幼儿园就把中班的素质教育的重点定位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上。
课程游戏化在一日活动中的运用— 之我思、我想、我用
【摘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使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
课程游戏化是为了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贴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本文初探一日活动各环节游戏化的实施,让幼儿园课程更适合幼儿,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一日活动所谓课程游戏化就是要将游戏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
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手段,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发展幼儿各种能力的重要方式。
课程游戏化对于我们幼教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可当我明白了课程游戏化的总宗旨后,我的脑海中就一直在思考怎样将课程游戏化真正地落实到一日活动中呢
因为理论和实际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光有理论而没有实际行动也是站不住脚跟的,就和纸上谈兵一样。
于是我翻阅了相关专家学者的文章,如虞永平教授的《幼儿园课程要生活化游戏化》等,在深入阅读专家的文章中,我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并结合《指南》精
育儿知识: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是素质教育内容之一,面对即将踏入小学的大班孩子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应该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这一年,家长应当配合幼儿园的老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孩子养成良好的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遵守幼儿园规章制度,倾听习惯,握笔姿势,整理书包,保管学习用品六个方面阐述培养大班孩子良好的。
【关键词】 学习习惯 幼儿园 家庭教育 大班幼儿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学会学习。
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影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幼儿自身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还有一位名人说的好,这个比喻非常形象:一个人的好习惯,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他的利息将终身受益,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怎么还也换不清,将使人终生受害,甚至逼向歧途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培养幼儿养成遵守幼儿园各种规章制度、的习惯。
家长在开学时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让孩子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不要因为孩子上幼儿园不重视规章制度,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来晚没关系,老师也不会批评,一旦养成了迟到的习惯,对孩子的发展没有好处,所以努力做到孩子入园不迟到,不早退。
上课小手放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开小差。
二. 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幼儿倾听时,不能打断别人说话,要等别人把话说完了,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
学会理解别人的意思,孩子的天性是占主导地位,又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时时刻刻需要成人的关注。
有时,老师或家长说话时,孩子就喜欢抢着说,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有些孩子就行动起来了,我们班就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为了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我们经常指令孩子进区的要求,要轻轻的进区,自己做自己的工作,听到音乐,收拾材料,然后安静的坐到这里来。
这样有好的效果,但需要老师经常提醒。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因为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几乎每天都会跟他说这样的话。
但往往有的孩子做不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听的方法,孩子不知道怎样才是倾听。
所以,我们要细化听的要求:每天,提醒幼儿,老师讲课时眼睛看着老师,指着黑板时眼睛盯着黑板上的内容,要读书了,眼睛就得看着图画书等等。
让眼睛和耳朵同时工作。
面对这样的孩子,通常的做法就是请他复述刚才小朋友发言的内容,当然往往是答不出来的,于是提醒孩子会听别人发言很重要,是向别人学习的好机会,或者是请他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因为没有准备往往也会答不出来,于是教育孩子要积极动脑。
有时,处理这样的情况时也可以换个思路,就是让认真听讲的幼儿起来复述,老师用具有称赞性的语言说:“我最喜欢用眼睛看着发言的那位小朋友了,他一定听清楚了,请他再来说一说。
”说完,及时表扬奖励。
有的孩子老师讲课时很会听,可是轮到其他小朋友发言时,他就不会听了,不是低头干自己的事,就是急不可耐地大声喊“我来,我来”。
这个时侯,我们教师就要非常有耐心地正面引导。
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肯定他在听,只是没有听完,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不礼貌。
那么,老师可以停下来对喊的小朋友说:“你爱动脑筋,很好。
可是,没听人家讲完就要发表意见是很没有礼貌的,你可以等他讲完之后,再补充自己的想法。
”之后,再给他机会表现,及时表扬。
三.培养孩子正确书写的习惯。
(1)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孩子写字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握笔和坐姿。
我们老师不光让孩子知道正确的书写姿势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而且要教会孩子多少是一尺一寸等,孩子对三个一度的把握有个依据。
一尺,身体坐直,孩子左手胳膊肘贴桌面做举手状,五指并拢,指尖摸耳朵上部,这样眼睛离书本的距离大约一尺。
一寸,伸出左手食指,笔尖到食指的第二关节,打约一寸。
一拳,胸部离桌子边的距离一个拳头。
我们在幼儿园内及时的加以提醒和指导,书写时要做到三个一,小脚平放在桌子下,并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孩子们渐渐的养成了书写要坐端正,除了在幼儿园,还需要家长一起配合,孩子在书写数字或者是画画的时候,家长要在旁边细心的观察和提醒,教育孩子书写或画画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2)平时对孩子的作业要严格要求。
反复强调他们要一笔一划地写好每一个数字符号,字迹工整、干净整洁,时速适宜,要养成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当家长和老师在检查孩子的作业时,不仅要注意答案的正确与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是否写得漂亮、大方,整洁。
四.培养孩子大胆的说的习惯。
在幼儿园里,老师组织幼儿朗诵儿歌,诗歌,讲故事比赛,评选出故事大王,朗诵小明星等,家长可以每天讲故事,或者播放故事磁带给孩子听,让孩子听完故事,自己也来复述故事,这样也可以培养孩子大胆的说。
要培养孩子的大胆与自信。
有些孩子不发言,主要是因为害怕自己回答错了;胆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讲;已经习惯不举手回答了;话在口中,不知怎样表达;问题太难。
我认为对待发言的幼儿,要以鼓励为主,对于经常发言的不管对错,先肯定。
对待没发言的孩子,还是要以鼓励为主,尤其是胆小的孩子,偶尔一次发言也要大大地表扬或用小红点奖励。
五.培养孩子整理书包的习惯。
书包是小学生必备的用品,整理书包是小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和应该具备的能力。
为了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的需要,让他们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讨论的方法,说说怎样使书包里的物品摆放的更整洁,总结整理书包的方式方法,,学会整理书包,定期的检查书包里的物品。
检查的方法有:幼儿自查,幼儿间互相检查,老师检查,家长检查,随机抽查,老师评选出“书包最整洁明星”,激励孩子把书包整理的更好。
六. 培养幼儿保管学习用品的习惯 到了大班幼儿每天都要带许多的学习用品:像铅笔,橡皮,卷笔刀,拼音本,田字格本等。
教育孩子要爱惜自己的学习物品,并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用完后要及时的检查所用物品,整理好,收放好,以防丢失。
好的学习氛围,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
因为家庭教育同其它教育相比,亲合力、感染力更强,而且家庭教育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
如果每个家庭每天都有“学习充电的时间”,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帮助,因此习惯更容易在家庭中“遗传”传递。
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只是说教,而要家园共同配合,不断地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说的就是,要形成好习惯,贵在行动
孩子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家长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并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多么不容易。
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并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1,唐淑,虞永平:《幼儿园班级管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2,刘华:《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习惯培养》------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出版。
3,孙云晓:《好孩子,好习惯》------漓江出版社,2006年出版。
上一篇:青春期性教育课心得体会
下一篇:排球心得体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