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巴金还魂草的读后感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巴金<<长生塔>>读后感400字

《长生塔》这本小说是巴金爷爷写的。

《长生塔》这本书由“长生塔”和“还魂草”组成,其中,“长生塔”还包括“序、长生塔、塔的秘密、隐身珠和能言树”。

在“序”里,作者主要介绍了写这本书的原因、书中的简要内容和自己的故事。

还希望能让快要被现实生活闷死的大人在这本书中呼吸一点新鲜空气。

“长生塔”围绕着作者父亲给作者讲的故事来写。

文中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皇帝,但他渐渐老了,于是想长生。

一位老臣认为:重建一座“长生塔”,让皇帝在那里吸收灵气。

于是,许多“贱民”来建“长生塔”。

“长生塔”建成了一部分后,皇帝就要不行了。

皇帝登上“长生塔”时,山崩地裂,“长生塔”倒塌了。

“塔的秘密'”写了作者的一个梦:一天,一位老人带他去了“长生塔”。

皇帝带作者看他父亲,父亲先给作者吃了一颗糖,然后对他说:修筑“长生塔”的工人在基石中藏了一张“塔的秘密”。

结果,那颗糖就是“塔的秘密”,作者知道后,因为这个秘密如果放在活人的肚皮里暖一些时候,在塔里烧了,塔就会倒塌,便用刀铺开肚皮。

“隐身珠”主要写了:一位教书先生有一颗隐身珠,差役知道了,来到他家搜查,教书先生的儿子把发现的珠子放在嘴里。

可被发现了,教书先生的儿子把珠子吞进去,差役也就走了。

后来,他变成了一条龙

龙哭着经过的地方都变成了河,只有那个村庄还存在。

“能言树”主要写了:有一对兄妹,哥哥被抓了去,差役把他的眼睛夺走了,妹妹让他回家,但他不想当一个废人,所以不肯。

他们的泪水落在了一棵树上,那棵树说话了,给了他们活下去的信心。

“还魂草”主要写了巴金爷爷长大后的现实生活,他的生活很不如意,他给一个叫“莉莎”和一个叫“秦家凤”的女孩子讲了一个叫“还魂草”的故事。

作者用这本书描写了旧时代生活的不公平,想让国家管一管如今的社会。

生活中,也有人是这样,有些人,依着权力,横行霸道,某些人,像皇帝一样,在别人的痛苦上建立自己的快乐,这样的人是没有群众基础的,也不会得到拥护的,最后还是难逃被结束的命运。

还有些国家官员,像皇帝一样,不理政事,眼里只有金钱,搞得民不聊生,而且他们大批抽取国库的钱,更有甚者,把钱捐了出去,抽空国库,最后没有一个不“落马”的。

“长生塔”不能使人长生,只有好人才能长生,我们一定要有好心,要不然,沙上的楼台是不稳的。

如果人人都跟故事中那些只在乎自己利益的人那样,那,世间还有王法么

求巴金《家》《春》《秋》的内容简介。

详细一点,要够写1000字读后感的。

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

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

  抗战爆发之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

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 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在现代文学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许多作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

但是,象巴金这样旷日持久地坚持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家并不多,象《激流三部曲》这样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见。

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最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

内容简介  然而这个家里的新旧矛盾,毕竟已发生在“五四”时代。

“五四”的浪潮掀起了青年一代的热情和理想,也回深了他们对于旧的制度和生活的憎恨。

《家》中的重要人物觉慧,便是这种受到新思潮冲击的新生的民主主义力量的代表。

他坚决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他的信念很单纯,对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

他的确是“幼稚”的,对周围的一切还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甚至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

”但基于“五四”时代对旧的一切表示怀疑和否定的精神,他知道这个家庭是“无可挽救的了”。

他并不想对“家”寄托什么希望,而热心于交结新朋友、讨论社会问题、编辑刊物,创办阅报社等等社会活动,“夸大地把改良社会、解放人群的责任放在自己的肩上”。

即使在他与鸣凤热恋的时期,他在外面也“确实忘了鸣凤”,只有回到那和沙漠一样寂寞的家里时,才“不能不因思念她而苦恼”。

最后,觉慧无所顾忌地离开家而远走了。

作者通过觉慧写出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荡,写出了包含在旧家庭内部的新力量的成长,也通过觉慧来对觉新的“作揖主义”和别人的懦弱性格作了批判。

在《春》与《秋》中,从淑英、淑华等人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到觉慧的行动对这个家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这一性格的确是给读者带来了鼓舞、带来了“新鲜空气”的。

觉慧到上海是为了向往那里的“未知的新的活动”,“还有那广大的群众和新文化运动”;作品并没有正面地具体描写觉慧离开家庭以后所走的道路,但对封建家庭的叛逆,常常是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起点。

根据觉慧性格的逻辑发展,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他是有可能经过较长时期的摸索而找到人民革命的主流和领导力量的。

虽然环境气氛和时代精神在《激流三部曲》中表现得不够充分,使人不能十分真切地感受到那个家庭与当时各种社会关系的联系,但作品写到了“五四”革命浪潮的影响,写到了四川军阀混战对人民的骚扰,也写到学生们向督军署请愿和罢课的斗争,以及地主派人下乡收租等情况。

这一切都表示这是一个人民革命力量正在观苦斗争和不断壮大的时代,而这种背景就给觉慧这些青年人的叛逆性格和出路提供了现实的根据。

  觉新和觉民是始终贯串在《激流三部曲》里的人物,特别是觉新,作者对他所花的笔墨最多,而且可以说是整个作品布局的主干。

这是一个为旧制度所薰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心底里虽然有着是非和爱憎的界限,也理解夺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梅和瑞珏的是“全个礼教,全个传统,全个迷信”,但他无力挣扎,只能伤心地痛哭,忍爱着精神上的痛苦。

他是旧礼教制度下的牺牲者,但同时又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维护者的角色。

作者对他是有一些批判的(通过觉慧,曾多次批判他的怯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谅。

读者只有在把他当作一个牺牲者的心情下才可能产生一点惋惜;这种情绪却往往又为人物自己的行动所否定了。

觉民的性格是沉着的,也是比较定型的;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比较顺利的遭遇,使他胜利地得到爱情,跨过了逃婚的斗争。

他也有改变和发展,但都是顺着一条路向前的,他自信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春》和《秋》中,他已站在斗争的前缘,不妥协地和那些长辈们当面争辩,并卫护着淑英、淑华的成长。

在给觉慧的信中,他说:“我现是在‘过激派’了。

在我们家里你是第一个‘过激派’,我便是第二个。

我要做许多使他们讨厌的事情,我要制造第三个‘过激派’。

”这第三个就是淑英,淑英的成长和出走,是贯串在《春》里面的主线,而觉民的活动就为这件事的开展准备了条件。

  在青年女性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牺牲者外,作者在《家》里还写了琴和许倩如,这是正面力量的萌芽,虽然许倩如只是一个影子,而琴还正在觉醒的过程中。

到《春》里,这种正面力量就有了成长,不仅琴的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出现了淑英。

她从觉慧的出走引起了心灵的波动,从蕙的遭遇又深切地感到摆在自己面前的危机,于是在觉民、琴等人的鼓舞下,逐渐变得坚强起来,终于走上了觉慧的道路,理解了“春天是我们的”这话的意义。

《春》和《秋》中所展开的是比《家》中更加深化了矛盾。

在长辈们的虚伪与堕落的衬托下,《春》里面主要描写一些心灵纯洁的少年男女的活动,为淑英性格的成长和觉醒提供了条件。

情节的开展比《家》来得迂缓,而精神仍是一贯的。

淑华的活动主要在《秋》里,这是一个性格单纯开朗的少女,她的爽直快乐的声音常常调剂了某些场面中的忧郁情调,给作品带来了一些明朗的气氛。

她最后也逐渐成长起来,有了“战斗的欲望”,而且与旧势力进行了面对面的争辩。

和她成为对比的是淑贞的命运,正当淑华争取到进学堂的机会的时候,淑贞就跳井自杀了。

这是个生活在愚蠢和浅妄的包围中而从来没有快乐过的木然的少女,通过她的遭遇暴露了那些长辈们的虚伪和丑恶,说明了封建主义对于人们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严重的摧残。

这些少女们的活动,包括绮霞、倩儿、翠环等人,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对于那些虚伪、荒淫和愚昧的老一代的人们,作者并没有把他们漫画化,却仍然投予了深刻的憎恨和无情的诅咒。

从高老太爷和《秋》里面死去的克明身上,揭露了旧制度的卫护者们那种表面十分严峻而其实极端虚伪和顽固的本质。

《春》里面作者更多地勾画了克安、克定等人的荒淫堕落的活动,他们的盗卖财物、私蓄娼优、玩弄丫头奶妈等行径是不堪入目的;而在他们的放纵和影响下,觉群、觉世等小一辈品质的恶劣也已逐渐成型,这正说明了这种制度和教育的腐朽、野蛮和残酷。

《秋》里面所写的面更扩大了,已不限于高家的范围,周家和郑家也占了很大的比重;通过周伯涛、郑国光、冯乐山、陈克家等不同人物性格的描写,所谓书香缙绅之家的虚伪、堕落和无耻的面貌是更多方面地揭露出来了。

这就不只补充了对高家那些“克”字辈人物精神堕落状况的揭露,而且说明了这是一个制度的产物,充分地显示了这些形象的社会意义。

另外一些庸俗、泼辣和愚蠢的女眷们的活动,例如陈姨太、王氏、沈氏等,更以她们的丑恶形象引起了人们的深深的厌恶。

而通过一些性格善良的人们的牺牲,例如蕙的死和葬,枚的死,以及一些不幸的丫环的命运,封建统治阶级的“吃人的”面貌和作者的极端憎恶的感情就表现得更为鲜明。

  在《秋》的最后,觉民说:“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或者就要过去了。

”作者曾说他“本来给《秋》预定了一个灰色的结局,想用觉新的自杀和觉民的被捕收场”,但在友情的鼓舞下,他决定“洗去了这本小说的阴随的颜色”(注:《〈秋〉序》)。

这个预定的计划更接近于他在《爱情三部曲》或者《灭亡》、《新生》等作品中一再作过的艺术安排;但在愿望给读者以乐观和鼓舞的情绪支配下,他终于改变了预定的计划,给作品增添了健康和明朗的色彩。

早期作品中有所流露的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影响,在这里已经很难找到了。

小说关于新的力量和新的道路虽然都还写得相当朦胧,但仍然有很大的鼓舞力,能够吸引读者憎恨那种腐朽没落的制度,并为美好的未来而斗争。

封建社会在中国经历了特别漫长的历史岁月。

到了现代,在狂风暴雨般的人民革命的连续打击下,它的解体仍然是极其缓慢的;而且一面走向列亡,一面继续虐待、摧残、杀害各阶层的人们,包括封建阶级成员自身。

所以,以控诉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为主旨的《激流三部曲》,具有强烈的战斗意义,它曾激动了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

求写“毛岸英,丛飞或者巴金 ”的事际的读后感(1000字以上)。

拜托了,亲们

巴金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语言的魅力读后感怎么写

语言的读后感》:今天,我们了《语言的魅力》这一课,一目失明的老人,乞求帮在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语言的魅力读后感。

那些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见都是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而被让.彼浩勒一看,连忙把木牌上的语言修改为“春天到了,可是……”,就因为这些话语,才打动了行人的同情心。

难道这不是美妙语言产生的巨大力量吗

木牌上的语言,都以老人双目失明为出发点,但老人的语言“我什么也看不见”,还没有他的外貌有说服力,难以打动行人。

而诗人“春天到了,可是……”,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把美丽的春天,和可怜的老人形成对比。

语言富有感情色彩,调动了行人隐藏的善良之心。

由此可见,语言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无限的魅力,是人们连接爱的纽带。

诗人的话含有丰富的感情色彩,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春天到了,应该是春光明媚、鲜花开放的日子,人们可以尽情的享受。

一个“可是……”,让人们想到老人的命运,产生了同情,这样强烈的反差,自然的调动了行人隐藏的善良之心。

而现实中的我也是这样,把美妙的语言传递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让他们也说出这样的语言,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语言的魅力》。

诗人让.彼浩勒帮助了一个盲乞丐,他通过简单的几个字,引发了人们对春天的遐想,唤醒了人们对伤残人的同情心。

通过这篇课文,我感受到语言文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有时一句话可以让人勃然大怒,有时一句话可以让人开怀大笑,有时一句话可以让人愁眉不展,有时一句话可以让人轻松释怀……简简单单的文字,却凝聚了无穷的力量,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我要认真学习,理解每一个文字,并充分运用他们,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乐,丰富多彩

魅力是什么

是涂着化妆品的少女

是西湖的淡妆浓默与千姿百态

还是来自那些作家的著作的字里行间

都说巴金的小说是很有魅力的,可是我就是不相信,不相信那短短的几行字中竟能是哭的发笑,饿的饱足,冷的温暖.不过,最近我阅读了《还魂草》,真的是感受到了他的语言的魅力了 ,每一个字词中都带着有他强烈的思想感情,让人似乎能把所有的思想都投入进去,身临其境啊

这本书是讲述巴金对那时的战争发生的一些事情所得的所思所想,精品范文网|语言的魅力读后感()。

对那些穷人的打抱不平;对爸爸遇到的事情有所动情;对沉落的中国人满怀憎恨……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当一个护士好过我当一个作家,因为他可以帮助那些不幸的病人:搀扶这个一把,给那个拿点东西,拿药来减轻第三个人的痛苦,用安慰的话开驱散的四个人的寂寞。

”这句话我足足读了5遍。

真的,他写得是那么地明了,似乎都走进了我的心里。

他地心是那么地和谐,他那种渴望和谐的想望对我的感触很大,这让我想起了南京大 屠杀。

想起了那些残忍的日本鬼子,痛苦的中国人。

那一幕幕被屠杀的中国人的画面。

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个个都以泪洗面,失声痛哭。

那些日本人不管少的,小的,老的,大的,下场都只有一个字——死。

更可恶的是,他们连在孕妇肚子里的小孩也不放过,将孕妇的肚子破开,把小孩挖出来,再杀掉。

啊,真的是无法想象啊,那些日本人真是太没有人性了。

他们为什么就不想想中国人的感受那,只想着自己,没想过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似乎一个中国人的价值 在他们眼中连狗都不如,在他们眼里只有钱,钱,钱。

社会是那么的不和谐,整天就这样打打闹闹,不得安宁。

不过,说来也是,当时得中国人还真是不团结。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

”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人不能有志气一点呢

同心协力,难道就这么男吗

我想,日本鬼 子不过也就是这么些人,中国人就是踩也可以把他们踩死吧

可是为什么不团结呢。

中国那么不和谐的节奏便让那些良心被狗吃了的日本人得逞了。

所以,造成中国 有那么多损失罪魁祸首还是中国人,这些不团结不和谐的中国人。

看了巴金的小说我这样熟思了一番。

现在大家都提倡和谐的社会,可惜在这样和谐的社会里我依然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什么打架、偷钱,这些虽然不 是什么大事,但是这也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并不是很和谐的,我真的想要那些不和谐的音符去掉,我真的太想要和谐,因为只有在和谐的社会里我们才能 够快乐的成长。

大概这就是巴金语言的魅力吧,我从来没有认真地去思考过我们的国耻,从来没有想过什么是和谐,这并不是我不爱国,只是不会那么深入地考虑。

巴金那么几句话却把我所感化。

真是太有魅力了。

那么,就让我们对巴金爷爷的感化给我们的道理让世界变得更和谐吧

把不和谐的音符统统跑掉,将和谐的音符便成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让美丽永远回荡在身旁,留存在世间。

对巴金小说还魂草的一些感想和理解

著作书目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他人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店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  《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  《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 良友图书公司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  《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  《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 良友图书公司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 良友图书公司  《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短简》(散文集),1937, 良友图书公司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0,开明书店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 良友图书公司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书店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生活书局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民文学出版社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出版社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散文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出版社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出版社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国青年出版社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出版社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出版社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出版社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文艺出版社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出版社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书店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民文学出版社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出版社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出版社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出版社  《巴金散文选》1983,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 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书店  《童年的回忆。

(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文艺出版社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出版社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出版社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出版社  《巴金全集》(1—26卷),1986—1994,人民文学出版社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出版社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出版社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书店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出版社  《随想录》(散文集), 1987 ,三联书店  《巴金散文精编》,1991 ,浙江文艺出版社  《巴金书信集》, 1991 ,人民文学出版社  《域外小说》,1992 ,上海文艺出版社  《忆》(回忆录),1994 ,中国华侨出版社  《短简》,1994 ,河北教育出版社  《再思录》(散文集),1995 ,上海远东出版公司  《巴金自传》,1995 ,江苏文艺出版社  《十年一梦》,1995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巴金卷》,2001,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国外获奖作家出版社作品集·巴金卷》,2001,云南人民出版社  更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