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有感(5篇)
《水浒传》是非常经典的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
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
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
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我试想,假如让他来到我的身边,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
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
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了。
我总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朋友甚至亲人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哥们儿友情。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咿咿呀呀学语时,我经常毫无顾忌的到邻居家吃饭,没有礼节,没有拘束,只有欢乐。
邻居家的姐姐现在和我还是和原来一样好。
在我哭着闹着不上幼儿园时,我们和邻居经常一起聊天,但是我们开始装上了一扇木门。
现在当我知道为了未来奋斗的时候,我家的门也变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盗门。
这就像一条河,让我们和邻居的感情隔在天地两岸。
这就像《礼记》里说的:“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 我们的社会很自然的少了一份爱,一份及其重要的爱——一份关怀。
对于关怀,也许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让人喜笑颜开,就让人感受母亲般的关怀。
不要太吝啬,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只能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
《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
《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作品开头写了一个一向被人厌弃的破落户子弟高俅,靠踢球被端王看中,后来这位端王作了皇帝(徽宗),高俅一直被提拔到殿帅府太尉,而这位皇帝也不过是个专会串瓦走舍的浮浪纨绔儿。
他的亲信大臣还有蔡京、童贯和杨戬等,他们构成了一个最高统治集团,蔡、高等人以他们的亲属门客为党羽心腹,如梁世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之流,在他们的下面,则是一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从上到下,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良善,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形成了一个统治网。
《水浒传》在揭露这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如何欺压人民的罪行时,首先叙述了高俅迫害王进的故事,因为王进的父亲早年比武时,一棒打翻了高俅,高俅任殿帅府太尉后,到任的第一天就官报私仇,无端责罚王进,害得王进连夜奉母逃走。
作者还写了高俅为了让儿子霸占林冲的妻子,千方百计谋害林冲。
高俅作为那个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身上体现了凶残、阴险的权□特点,也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朽的本质。
此外,《水浒传》中还写了地主恶霸的种种作恶行为,如郑屠霸占金翠莲,西门庆害死武大,毛太公勾结官府构陷猎户解珍、解宝。
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
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
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
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
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
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跪求水浒传分回读后感,每篇四百字,要8篇
1 村野小店,烹大块猪也许麻烦些,做狗比较方便。
酱牛肉之类是长期卖的等于熟食,不像红烧肉是现做热出来的。
酱牛肉这东西不需现做,小店拿来和花生一起凑。
这不豪客都是到地方了才叫牛肉吃,除了山神庙林教头,谁都不把牛肉揣怀里…… 《水浒》中李逵去吃牛肉,回说没有,还生气泼人。
其实想来,那次是到了比较像样的楼头,人家不敢弄牛肉。
像武二、鲁大师去的都是野店,随意搞点牛肉啥的就无事。
顺带说句,那次宋三要喝鱼汤,李逵去找,结果还挨了张顺的打。
如今想来,倒是宋三郎多事。
好汉们吃吃花糕也似好肥肉,就都很满意了;了不起牛肉牛筋,狗腿蒜泥,只顾揸来吃,他偏要小资情调,一个囚徒贴着金印,就满楼叫着要吃加辣点红白鱼汤醒酒。
给他吃个鱼,还嫌腌了不中吃,戴宗也是客气。
卤牛肉这类是便于拿出来卖,不必烧煮,和花生黄豆一起配冷酒,老少咸宜。
反而是随身带牛肉的,我就只见过山神庙林教头这个案例。
到了大店头,所谓“齐楚阁儿”“好整齐器皿”,就是宋三那种加辣点红白鱼汤的士大夫菜。
当然,最主要问题可能在于,宋时似乎对耕牛保护得紧,宰牛犯法。
吃牛等于现在吸大麻那样偏犯戒,最合好汉胸襟了——但这样的,也就是乡野江湖敢卖。
城里卖,衙役当门扑进来。
大致可以如此分类:江湖野店,牛肉村酿;大城高楼,鼎食鱼羹。
猪肉太家常,野店和大楼都没有,只适合家长里短——宅男的最爱
羊肉在宋,待遇不低。
林冲到庄,柴大官人看庄丁上了些米啊钱,就怒,说赶紧换羊肉款待。
2 当然也不是江湖好汉都不爱吃猪肉。
《围城》里方鸿渐就建议过馒头夹风肉,是所谓“本位化三明治”。
《天龙八部》,万劫谷企图玉成段公子和木婉清,于是就给上了馒头加红烧肉。
《飞狐》里鹰雁门汪三给石屋里的胡斐弄了锅红烧肉,弄了点酒。
孟子说民众的要求是肥甘适于口。
红烧肉么,又肥又甘,最适合性情平和而且又经常饿的老百姓吃。
所以拿来给段公子这种膏粱子弟填肚子,也很合适。
中美合作所还拿白米饭回锅肉勾引革命烈士。
饿的人都吃这一套。
话说红烧肉乃是正经配饭的菜,比如汪三给胡斐做那个,就是酒带肉带饭一起来的。
正经只配酒的,少见人使红烧肉。
江湖好汉,走江湖喝酒多,因此多野店牛肉。
成名好汉宋江这类做宴席,就是士大夫菜。
家常家居红烧肉蛋炒饭什么的
还真的只有大家坐一起慢慢吃、不赶趟的县镇级的有。
比如,李寻欢被押去少林寺时,还有小孩哭要吃呢…… 油腻腻又怕什么,郡主一个人刚吃着涮羊肉大排作料加酒吧唧着,回 3 关于好汉们的品位,我觉得倒问题不大。
嫌肉食者鄙
苏轼千古第一雅人,吃起肉来丝毫不差。
李渔袁子才什么,都对肉有心得。
话说赵郡主吃涮羊肉,满嘴油腻吧
一回头喀嚓朝张教主嘴上啃一口,人家都意乱情迷着。
江湖好汉,胖其实也不算坏事。
练外家功的哥们也许要求筋骨干练,但凡内功高厚的,胖点也不碍。
赵三爷仗着身子肉压陈禹,孝感乐厚肥嘟嘟的小手,功力也不差。
洪帮主肚子也大,不妨碍飞檐走壁。
所以我觉得,好汉们吃得差点,不是因为艰苦朴素习惯了,大概还是许多时候店小没条件,或者眼界不高。
前者如紫姑娘拿牛肉擦皮靴,给二师兄与姐夫叫的一桌,菜质量不差,二位吃得也高兴;张家口那一顿之前,郭大侠也是一个只知吃牛羊肉的傻小子;等请过了黄贤弟,什么口蘑鸡汤之类,也能学学辩味了。
这说明人都是成长起来的。
只要有条件了,好汉们还是愿意多吃一口的。
九师太武功基本在大陆是首屈一指的了,吃起素斋来也挑得很。
斐大爷还知道红烧里脊、清蒸猪脑怎么做呢,想必之前也尝过。
最后了,韦爵爷还不是靠好吃好喝,把十八罗汉勾结得欢欢喜喜么
4 当然,挑食本身是挺不好玩的。
比如黑宋三,丫一囚犯,还赶着戴宗吃鱼什么,又嫌这不中吃如何如何,看着就生气。
大家吃肉也都不易。
《射雕》里说曲灵风的店,初一十五才卖肉,阿弥陀佛。
鲁大师去吃酒,问要肉吃,回说“刚有些牛肉,全卖光了”。
气煞
幸好有狗,赶紧将来,蘸蒜泥吃。
像黄帮主,奢华时一路四咸酸四蜜饯吃着,给郭巨侠还一路介绍。
人家店里江瑶柱,说几声也忍了;贫寒时和郭巨侠吃西瓜、偷鸡,什么都肯。
潇洒自若,好姑娘呢。
读杜甫的诗后的读后感
他的诗沉郁顿挫,反映历史。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
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
有《杜工部集》。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
再漫游齐赵。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
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
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
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
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
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
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
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
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
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
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王勃.滕王阁序的读后感400字
雾色缭绕,澄澈江水。
来到南昌,站在滕王阁上,凉风习习,举目远眺,真正领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沿江路赣江之滨,由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时所建,故名“滕王阁”。
滕王阁历来是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歌舞宴筵的场所,因而,新建的滕王阁内陈设突出了其文化楼阁的特色。
贴金的“滕王阁”正匾系苏轼的墨迹,正门不锈钢长联“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手书。
其余匾额、楹联,或集古人书法精华,或为当今名家珍品,各类大型壁画、浮雕,均体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主题。
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古老的编钟、乐器及青铜祭品、礼器等,幽远而古雅。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此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
其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与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
六岁便善写文章,人称神童。
据说约十五岁时被荐于朝任职。
后因写文章得罪权贵而被革职。
约二十六岁时前往交趾探望家父,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
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
王勃亦因作《滕王阁序》而名垂千古,据说作此文时亦有典故:上元二年(675年)9月9日,洪州都督阎伯于此大宴宾客,王勃恰好路过南昌,亦属邀请之列。
阎本拟让其婿写阁序以夸客,故序文早已事先预备好了。
但其命人取出纸笔,假意邀请在座的宾客为滕王阁写作序文,人们知道阎的意图,故意谦让.推辞不写。
让至王勃时,这位年纪最轻的客人毫不客气,欣然命笔。
阎都督见状,十分不满,愤怒离座挥袖而去,并嘱人监视王勃作文,随时传报。
王勃开始写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闻报笑日:“不过老生常谈”。
接着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又轻蔑地说:“无非是些旧事罢了。
”又报:“襟三江而举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阎听了便沉吟不语了。
接着几人连续来报,阎不由得连连点头。
当报至“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情不自禁地一跃而起,赞不绝日。
满座宾朋也无不叹服。
全文写完后,阎的女婿却说话了,说这是前人已有的文章,不足挂齿,接着一口气把《滕王阁序》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使得在座之人,也对他非凡的记忆力惊奇不已。
王勃听后,也暗暗佩服,但灵机一动,问道:“序文之后还有一诗,能否也将诗背将出来
”那位女婿一听,不禁张口结舌了。
王勃挥笔疾书,将诗写了出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帝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美哉,如此诗篇
如此典故
如此名楼
飞云卧水,山影横斜;春风秋月,物宝天华
《谈柳永》读后感200∼300字
读柳永 读后感之一读后感也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作文的一种形式。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搜集了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希望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初三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20世纪四大传记(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吴晗的《朱元璋传》以及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读来风格各异,但最酣畅淋漓的莫过于《苏东坡传》。
我一直觉得,虽然远隔千年,在文人气质上,林语堂与苏东坡的同声相求,却丝毫不因时光的阻隔而淡去。
中华文化传承的穿透力,由此可见一斑。
我对苏东坡的偏爱,是从读他的作品开始的,豪放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深情如《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豁达如《赤壁赋》,闲雅如《记承天寺夜游》 从文字而想见其为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苏东坡的文学造诣固然是惊采绝艳,但在泱泱五千年的历史里,才华洋溢的不知其几。
司马迁的史书为无韵之离骚,曹操的诗古直悲凉,江淹的赋文错彩镂金,柳永的词缠绵绻缱 然而苏东坡,唯有苏东坡,才让我在欣赏其才华之外,产生感情上的依附。
苏东坡的一生,起伏跌宕,几经沉浮。
他少年得志,鲜衣怒马,文章遍行天下,上至九五之尊宋仁宗,朝堂领袖欧阳修,下至庶民,对他无一不欣赏推崇,爱护有加;他为政一方,造福一地,千年之后,杭州的苏堤,仍在见证和诉说着对苏东坡的留恋。
向太后当政期间,他得到重用,位居龙图阁大学士,奔走于四方,纾解新政给百姓带来的疾苦。
然而政坛多风雨,如果说王安石的改革派与苏东坡之间的分歧,仅仅是政见之不同,那么王安石之后,所谓 改革派 的章停之流,对待异己者的迫害,已经远远超出王安石的 流放 ,他们捏造莫须有的罪名,制造 乌台诗案 ,更甚者,将元祐年间复被启用的以苏东坡为首的一批官员,污蔑为国之妖孽,将他们的姓名,镌刻在碑石上,欲将他们生生世世,钉在 耻辱 柱上,是为 元祐党人碑 也。
其后苏东坡被一贬再贬,从岭南的惠州,到化外之地的海南,都留下了他年迈而疲惫的身躯。
无论是荣居高位,还是落魄南荒,苏东坡给后人的印象,或潇洒出尘,或安静自守,或童趣未泯。
即使是低潮期,当他冥想过去,也就是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
甚至在海南时,居无安身之处,病无可医之药,他仍保持着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的气魄。
短短的六十多年,荣耀时不盛气凌人,艰辛时没有卑躬屈膝,怨天尤人。
我对他的情感上的依附,正是来自于精神上的击节和共鸣。
总结而言,苏东坡的气质,有儒家的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勇者无惧,有道家任真自然、骋目游怀的顺从天道,还有佛家 和光同尘,与俗俯仰 的自得。
这是文人的理想状态,然而能够真正身体力行者,几千年来,又能有几人?书的作者林语堂,也是我一直非常喜爱的作家之一。
他在《京华烟云》里塑造的姚思安和姚木兰这对父女,也是中华文化中道家思想的践行者。
在传记中,林语堂对苏东坡给予了无上的赞誉。
作为一个喜欢苏东坡的读者,读到这样的书,自然如遇知己。
不过也正是由于他对苏东坡的欣赏,所以对当时另一位政治名人王安石,书中散发出强烈的厌恶感。
甚至将一篇攻击王安石的伪作《辩奸论》算在苏东坡的父亲苏辙身上,连王安石的怪癖性格,也都成了他做作以博取名声的罪名。
我对王安石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
但对于改革者,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我都认为,至少他是时代的勇者。
通过我们提供的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大家一定会对读后感有新的认识,从而养成写读后感的好习惯! 读柳永 读后感之二读柳永 读后感起魏晋风骨,我就不禁联想起那一长串放荡文人的名字,尽管那是一个的自暴自弃的时代——嵇康猖獗,身死犹弹广陵散;阮籍猖狂,穷途末路空流泪。
他们太轻狂,太高傲,太洒脱;以至于后世人以为,那时的文人美得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本身是一个又一个战火纷乱的时代。
可几百年过去了,当历史的年轮碾转来到北宋之时,我们不禁惊奇的发现,居然也有一位宋朝的词人,风骨如魏晋;只不过多了份魏晋文人本有的清高与自傲,少了份魏晋文人天然的阴霾与矜持。
他叫柳永,原名三变,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他自傲,却洒脱;他不羁,却轻狂;时常往返于秦楼楚馆之间,好作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
他低吟,“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仁宗大怒,“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御笔一挥“且去填词”断送了他一生一世的富贵功名,也截断了他入居庙堂的凌云之志。
他再轻狂,也绝不是一个没有抱负的男人;他再洒脱,也终摆脱不了传统儒学的束缚。
他不是儒学的推崇者,可也绝不是礼教的叛逆者。
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人生本就如此。
他不是不想作官,只是仕途之路始终没有亲睐过他而已。
从此以后任由他改头换面,任由他往返奔波,他终归也只能与那条仕途之路越走越远。
到最后,他的心暗淡了,冷却了,荒芜了;且去填词,好,那就我就去奉旨填词,奉旨填词柳三变。
他的确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君子,但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词人。
薄情寡义如何,有才无德又如何,他突然如自我般我行我素,及时行乐于娼馆酒楼之间,喝自己的酒,填自己的词,悠也闲哉,好不快活!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他的确是有才,堪称绝代词人。
短短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千百年来勾起了多少人的遐想,也勾起了多少人的惆怅。
风流才子,笑看丰韵神采;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他是同情那些妓-女的,虽然这些女子与他终究只是一场镜花水月;尽管他们出生低贱,尽管他们受尽歧视,他还是用尽他真挚的感情和毕生的才华为她们写下了一篇篇纯正的词章,氤氲了无数永载青史的千秋佳作。
也正是如此,他的诗歌才会如此婉转动人,如此用情至深,如此催人泪下。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他为妓-女写词,而妓-女也为他婉转唱词;而他的词也自然迅速传扬于天下。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天下之人无不知柳永之词,尽管其中既有追随者也有厌恶者。
他的粉丝数量之多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令人呐叹的。
说实话,以前的我是不大喜欢柳永的,总以他的词作俗气为因而不屑一顾。
可如今我还是不得不臣服于柳永的词作之下。
因为不管是何时我的身旁都会有无数在向我感叹他有多么多么的喜欢柳永,甚至连我的国学老师也如此而已。
人云亦云,一开始我还刻当作没听见;可时间一长,久而久之我也不得不屈服于柳永的词作之下,终于能静下心来品味柳词所谓的好,好到极端的好。
此刻翻开宋词三百首时我依旧是我,只不过脑海中无意键多了柳三变的痕迹。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雨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流?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东坡云:人皆言柳耆卿词俗,然如“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佳处,不过如此。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柳词。
气概山河的弘阔气象,催人泪下的惆怅感怀、余音缭绕的完美旋律……诚然,不得不让人折服。
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他上承李煜余韵,下启苏轼豪情,开创了婉约词中的柳词一派;大量创作慢词,改变改变了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后来长调词家周邦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开始面向民间创作,将文学由士大夫领域引向了市民领域,促进了文化传播。
世俗文学发源于北宋,柳永功不可没。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滚滚长江东逝水,柳词虽在,而人却早已不在。
这位落魄一生的绝代词人,最终也如那默默耸立的柳七坟一般,静静的躺立在乐游原上,一去不复返。
但历史却会铭记柳永。
尽管他的身影已随岁月远去,但他的灵魂却永远的印在了人们的。
俗世奇人读后感400字怎么写
《俗世奇人》读后感400字今天早上,我和一个同学在老师家补习,他有一本书,一听是冯骥才写的,我就向他借。
一看,名字叫《俗世奇人》,我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俗世奇人》里面的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讲得都是发生在码头上的。
动作干净麻利的苏七块;力大无边的张大力;手巧灵活的泥人张;刷墙技术高超的刷子李……读了《俗世奇人》这本书后,书中觉得让我最佩服的人是——张大力。
一听到这个就觉得他很有力气。
他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赴赴武功,身强力蛮,力大无边,所以那里的人都故称他大力。
天津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之所以力气大这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的原因就是:侯家后有一家石材店,叫聚合成。
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做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两百。
旁观的人不停地嘀咕着,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而猜出它有多重吗
一天,张大力到侯家后,看到这把锁,也看到了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竹篮子,人们看到了,都赶紧围上来看。
只见张大力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遍布笑容老板上来笑嘻嘻的说:“张老师,您没看锁下还有一行字吗
”张大力怔了一下,石锁下写着:唯独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张大力大笑起来,扔了石锁,扬长而去
我最后的感受是: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出生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啊
《俗世奇人》读后感400字就在这个月里。
对
你没有听错。
就在这个月里,我读了《俗世奇人》这本书。
写这本书的作者是冯翼才,我想学过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的同学都应该认识他,因为其中一课《刷子李》就是他写的,也是出自《俗世奇人》的。
其中含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如:《苏七块》,《好嘴杨巴》,《张大力人》,《冯五人》,《泥人张》等等等等。
他的代表作含有《神鞭》和《三寸金莲》,都很好看,也很有趣,非常有意思。
冯翼才通过这些名人或奇人告诉我们那个时代的名人很多,并且天津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近百余年,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
即在显耀之上,更在民间之中。
其中许多名人都有一个简称大约都是三个字,前两个字是他的长处,也就是特长,特点。
后一个字是他的性。
如:“刷子李”,“背头杨”,“泥人张”等等。
水调歌头读后感
弄个地址给你,自己去里面选择4个人物吧读后感你看看这个行不
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
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
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
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江河的宏大气势。
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挑剔它,却总是无法否定它。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
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
他一下笔就高视阔步,气势沈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时代的骄子。
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
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象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了。
浪淘尽——真是既有形象,更能传神。
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就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凝炼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
令人不能不惊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风流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作为一篇的主脑,文章就由此生发开去。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
一句说,乱石象崩坠的云;一句说,惊涛象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乱石和惊涛搏斗,无数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隐彼现,蔚为壮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
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
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
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发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在这里单独提出周瑜来,作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仅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关键性人物,更含有艺术剪裁的需要在内。
请看,在公瑾当年后面忽然接上小乔初嫁了,然后再补上雄姿英发,真象在两座悬崖之间,横架一道独木小桥,是险绝的事,又是使人叹绝的事。
说它险绝,因为这里原插不上小乔这个人物,如今硬插进去,似乎不大相称。
所以确是十分冒险的一笔。
说它又使人叹绝,因为插上了这个人物,真能把周瑜的风流俊雅极有精神地描画出来。
从艺术角度来说,真乃传神之笔。
那风神摇之处,决不是用别的句子能够饱满地表现的。
羽扇纶巾——这四个字,充分显示周瑜的风度闲雅,是小乔初嫁了的进一步勾勒和补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这里就转入对个人身世的感慨。
故国神游,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象自己的灵魂向远古游历了一番。
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
由于自作多情,难免要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
在这里,作者对自己无从建立功业,年纪又大了——对比起周瑜破曹时只有三十四岁,仍然只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只好旷达一番。
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
这里用如梦,正好回应开头的浪淘尽。
因为风流人物不过是浪淘尽,人间也不过如梦。
又何必不旷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
这是苏轼思想上长期潜伏着的、同现实世界表现离心倾向的一道暗流。
阶级的局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无法避免而不时搏动着。
综观整首词,说它很是昂扬积极,并不见得;可是它却告诉我们,词这 返回诗词目录 个东西,绝不是只能在酒边花间做一名奴隶的。
这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划时代的进展。
词坛的新天地就是通过这些创作实践,逐步发展并且扩大其领域的。
苏轼这首《念奴娇》,正是一个卓越的开头。
至今为止,仍然象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大道上。
求泰戈尔(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赏析、读后感
《采果集》是泰戈尔的又一部著名诗集,与《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和《吉檀迦利》齐名。
它以充满激情的语言赞颂生命,思索生命的本质。
诗作韵味幽雅,哲理深妙,打动过无数中国读者。
这些诗作充满了乐观的情绪和生机盎然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乐观和坚定的信心,让你在一串串爽润可口的文字中体味生命的真实感动,品尝人生的甘美果实。
文摘书摘吩咐一声,我就会把果子一筐筐的采满,送到你的院子里,尽管有的已 凋落,有的尚未成熟。
由于丰收,季节也变得硕果累累;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凄婉的笛声。
吩咐一声,我就会在河上扬帆起航。
三月的风躁动不安,惹得倦怠的波浪哗哗作响。
果园捧出了它全部的果实,在这个疲惫的傍晚时分,夕阳下的岸边,从 你的房子里传出了一声呼唤。
飞鸟集》英文本题名为Stray Birds.其中stray为漂泊的意思,Birds是鸟,有时还可指人。
《飞鸟集》创作于1913年。
这部思绪点点的散文诗集,乍眼看来,其内容似乎包罗万象,涉及的面也比较广,然而,就是在这种对自然、对人生的点点思绪的抒发之中,诗人以抒情的彩笔,写下了他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索,从而给人们以多方面的人生启示。
《飞鸟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共收诗325首,初版于1916年完成。
其中一部分由诗人译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诗集《碎玉集》(1899),另外一部分则是诗人1916年造访日本时的即兴英文诗作。
诗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余,不断有淑女求其题写扇面或纪念册。
考虑到这一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诗何以大多只有一两行。
诗人曾经盛赞日本俳句的简洁,他的《飞鸟集》显然受到了这种诗体的影响。
因此,深刻的智慧和简短的篇幅为其鲜明特色。
美籍华人学者周策纵先生认为,这些小诗“真像海滩上晶莹的鹅卵石,每一颗自有一个天地。
它们是零碎的、短小的;但却是丰富的、深刻的”,可谓言之有理。
是泰戈尔的另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生命之歌”,它更多地融入了诗人青春时代的体验,细腻地描叙了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可以视为一部青春恋歌。
诗人在回首往事时吟唱出这些恋歌,在回味青春心灵的悸动时,无疑又与自己的青春保有一定距离,并进行理性的审视与思考,使这部恋歌不时地闪烁出哲理的光彩。
阅读这些诗篇,如同漫步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里,一股挡不住的清新与芬芳,仿佛看到一个亮丽而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纯净、美好,使人与不知不觉中体味爱与青春的味道。
上一篇:随遇而安的读后感400
下一篇:思想的星空读后感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