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细讲弟子规第十二集的感受是什么
⒈爱无差等。
我们知道君王爱自己的父母,平民爱自己的父母,强盗也爱自己的父母。
那位摘桑椹的孝子所以能够感染强盗,他对自己父母的爱是真挚的。
⒉以食为天。
食物不仅仅决定我们的肠胃,还决定我们周围的整个世界。
因为吃东西的口味坏了,导致大量森林被砍伐,天气越来越不正常。
⒊回头是岸。
一个人可以沿着自己已经习惯了的错误的道路继续前行,也可以换一种方式对待人生;如果我们愿意开始健康的生活,就从吃素菜开始。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 观后感
近几年来,我们张店区的教育提倡学生诵读《弟子规》。
自己以前虽然大致看过,知道所说的大致内容,但是,还真没有认真读过,在假期中,利用空余时间,比较仔细的翻阅了台湾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这并不是一本单纯的阐述《弟子规》的书,而是通过讲解《弟子规》并结合许多事例和道理,教会人们如何经营幸福人生。
幸福在哪里
要想营造幸福的人生,首先,要完美自己。
我们普通人都是对别人要求太多,对自己要求太少,“严以待人,宽以待己”,寻找真诚时,自己没有对世界付出真诚,却希望别人对自己真诚,追求完美时,只是要求别人完美。
其实最应该完美的是自己。
只有主动付出人生才会幸福,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幸福还在于安于职守,敦伦尽分。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只有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幸福自然会在你身边。
在家你是一个好的父母,在学校你是一个好的老师,,那你就会时时体会到幸福,只要懂得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幸福的理由。
幸福还在于把握当下,要和谐对待自己和他人,理解和关爱他人,心胸宽广“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人生天地之间,要演出天地无私之德”,只要心中有爱,幸福就在身边。
“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要下对抉择,人生才会幸福。
人生也要抉择轻重缓急,什么事请先做,什么事情后做,先后顺序要下对抉择,人生第一件大事是把孩子教育好。
怎么教孩子
身教。
我们知道教孩子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做人做事的态度,而不是分数最重要,但是我们还是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因为我们太注重名利,放不下自己的面子,太注重名利。
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人,与人相处。
做事要有责任心,一个孩子有责任心,,他才会有担当。
让孩子明白念书,不是为了面子,而是一种责任。
有孝心的孩子是希望让父母放心,希望让父母有好的生活,所以他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跟能力,这样的孩子才会大有发展。
“真正成功的主管和企业家,学历都不是顶尖的。
”什么样的特质才会让人成功呢
诚实、责任心、谦虚、信用、耐心。
智商很重要,但是,情商更重要,品德最重要。
现在西方人一经发现,原来还有一个比把东西做好更重要影响企业的因素,就是员工的德行。
既然德行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要教育孩子“使作善也”,孩子又善良的心,就会有善的行为,自然会有善良的朋友,他的人生就会幸福。
所以教孩子不是要读很多的书,而是先要求自己要做到,当我们表现出善的行为,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所谓的“身教重于言教”。
假如现在你的孩子扎根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你已经让他这一生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说抉择最重要,你抉择要教给孩子的是什么,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将会影响的孩子一生的幸福,也会影响到你的幸福。
我们如何才能下对抉择
建立理智。
如何才能建立理智
还要透过学习,有好的判断力,才能下对判断。
理智要愈早建立,人生才会下对重要的抉择。
当我们理智时,我们会下对抉择。
抉择中最重要的是你的思想观念。
思想决定你的行为,行为决定你的习惯,习惯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所以一个人能不能幸福,关键是“思想”思想会影响你的一言一行。
但是现在人的思想普遍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自私。
如何才能教育孩子不自私呢?就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当我们真正修养身心,就能够对家庭、社会产生很大的力量。
百善孝为先,其实要对社会有贡献,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困难,就是要好好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首孝悌”,你让一个人真正有孝心,他面对所有为人父母的人他都会恭敬。
子让回去帮助他人,爱护他人。
所以重视孩子的德行,整个社会就会呈现祥和之气。
如果孩子从小注重物质享受,家长不给于合理的管教,等到花钱习惯了,就很难改。
他的努力目标就不是为了孝顺父母,不是为了照顾妻儿,而是满足他的物质欲望,就会变得自私。
因此从小要教育孩子要有仁爱之心,要替他人着想,他将来一定会为社会造福,自己也就会过得幸福。
细讲弟子规第六集读后感
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
《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
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值得期待。
蔡礼旭弟子规第四集观后感100字左右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一) 说实在的,很久以前我就度过《弟子规》,当时只认为它和《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
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
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而我们学习这些经典,一定要提得起一个最重要的态度,就是“经典”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也不是拿来读而已。
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
所以,在读此书的同时,也开始向蔡老师学习,决心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每一句话。
虽然有些一时还做不到,但可先易后难,先近后远。
现在在家庭生活方面已初尝了甘甜的果实。
在读此书以前,我自认为是个孝顺的人,无论对父母还是其他长辈。
哪怕是对一些陌生的老人,我的行为也还说得过去,因为我一直觉得天下的父母都是父母。
我能做到将心比心。
可是读了本书,我才发现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孝,德之本也,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莫过于父母了。
可是我们却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而不能常回去看看他们,不能慰籍他们老来孤独的心,总以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几个养老的钱就是孝顺了,这是何等的愚蠢啊。
这个寒假,悉细照顾父母,和他们促膝谈心,领他们到公园、博物馆等地游玩,和他们一起观赏花灯焰火,看民间扮玩。
经过这一假期,我欣喜地发现,老人越来越开朗了,吃得越来越多了,身体也越来越好了,脸上开始有了光泽,皱纹也少了。
想想确实有道理,作为他们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对自己百依百顺,心情怎能不舒畅,胃口怎能不好呢
在学校里,我也尽力把《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落实到工作中去。
首先先要以身作则教导学生。
《论语》里有一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长期以来,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遗失了这根本的一条,因此实效性不大。
今天,当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时候,心里的滋味十分复杂。
试想:我们做老师的自己连讲台都收拾不整洁,学生又怎么可能收拾得好抽屉呢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内省”了
我要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来督促自己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要合乎《弟子规》的要求。
在生活细节方面,我有时对学生指手划脚,今后要小心、严谨、细致地身体力行。
比如捡垃圾,擦桌子,整抽屉等等。
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其次要与同事友好相处。
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
以前,我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
今后要注意修正。
总之,看了《细讲弟子规》,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浅。
通过此次读书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
《细讲弟子规》就是让我们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学习来提高我们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以及如何做到学以致用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每集心得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第十一集心得
弟子规心德体会2000字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
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
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
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
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 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
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
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
“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
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
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
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
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
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
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
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
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
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若你: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
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
罗大伦说什么弟子规读后感
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
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
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
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该做些什么呢
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意。
”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
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
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
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
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
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弟子规3千字心德体会
弟子规心会《弟子规中华民族的经典,它关系到家国,人格。
一,在每代人的虔诚阅读和信奉中,嵌入了人类的精神史。
我们必须认同“精神的力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战胜自然战胜自我,走出困惑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决定的力量。
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导的人,才能完成个人真正的人生旅程。
《弟子规》正是这样一本使我们洗涤灵魂,寻找精神,塑造信仰的伟大经典。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经典,它关系到家国,人格。
薄薄一本书,在每代人的虔诚阅读和信奉中,嵌入了人类的精神史。
我们必须认同“精神的力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战胜自然战胜自我,走出困惑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决定的力量。
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导的人,才能完成个人真正的人生旅程。
《弟子规》正是这样一本使我们洗涤灵魂,寻找精神,塑造信仰的伟大经典。
弟子规心得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
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
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
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
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
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我觉得都是应该的。
有时,父母过于关心我,哆嗦了几句,我反而讨厌他们。
现在想想那多不应该啊
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就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另一方面,自己作为母亲的我就应正确引导孩子诵读《弟子规》。
让她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母亲的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意。
”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
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
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
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
这两种错误都是我所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
现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
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并提高自己的修养。
读弟子规心得我从学习《弟子规》有四点体会: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
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
平时感到做得不错,可仔细回想,做得并不是尽善尽美。
应该怎样尽到作为子女的孝道,我现在心中自有了答案。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佛法里说人有四种恩德必须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
上面已经提到了父母之恩;老师的恩德,启发我们的智慧非常的大;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头;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努力才有的结果。
我常常从电视电影里看到外国人吃饭前会念祈祷文,都是些感谢的话,而且还有感恩节,专门抽时间来想想如何感谢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
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
第三,为人要谦虚。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想让别人喜欢与你相处,你的态度首先要恭敬,行动上要多为他人着想。
“为他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所谓做人难,不就是难在这里吗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敏感度不够,其实是缺乏平日的训练。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弟子规》让我知道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独处时都要持恭敬的态度,恭敬才会成为一个人自然流露的品质。
第四,要找准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
人生是一个过程,过得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目标。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从这句经文让我明白了要以“德学”和“才艺”为重。
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的目标。
因为如果以外在的物质作为追逐目标,无论多少都不能让人感到真正长久的快乐,这种快乐可以充满人生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过程,这种快乐我想应该是可以带入坟墓并影响后世的,应该不会让人的一生有什么遗憾。
《弟子规》给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让我学会了什么是知足,知道了享受现在生活的快乐同时又有积极人生目标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其次,看了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不仅自己要去学习《弟子规》而且要不时的把自己的行为和《弟子规》的要求对照,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差距还比较远,我要从小事情,小细节做起。
例如:“首孝悌”,我们不管社会地位高低,权利大小,首先必须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嘛,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会孝敬的人,怎么能办大事呢
所以我要继续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的快乐带给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得到快乐和幸福
为社会和谐和稳定出自己的一份力。
上一篇:重视伙伴关系心得体会
下一篇:保护未成年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