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儿童戏剧学习心得体会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孩子学习儿童戏剧有什么好处

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少先队工作根本任务 在基本层面,要引导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有条件的还要培养审美意识。

在思想层面,要注重党、团、队组织意识的衔接,非常重要的是要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少先队的工作。

1、从小事着眼,从细处入手,把德育教育的重点放到少先队活动过程中,放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帮助每一个孩子“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觉,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扎实有效的主题活动让少先队员在体验中快乐成长,如:入队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自护教育等,以及结合时令节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二、做学习型、全能型、创新型、反思型辅导员 少先队队章定位为:辅导员是少年儿童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

21世纪将是科技高度发展,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时期,竞争的焦点,归根结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

因此,面向21世纪,辅导员只有加强科学修养,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少先队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纠正少先队工作中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的作法,探索少先队教育的活动模式和途径,从而增强少先队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避免被动性、盲目性、随意性。

这就要求: 1、辅导员要树立“道德为先”的工作理念就是要始终把少年儿童的道德习惯与品格的培养放在优先的位置。

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少先队自下而上的参与及作用的发挥。

但其中首要的是:关注儿童的道德生成,关怀儿童的心灵世界,提升儿童的精神生命。

2、辅导员要以爱为源,爱与责任是少先队工作的灵魂。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爱是辅导员职业生存的至高境界。

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

这项工作,常常不被理解,往往遭人误解,似乎做腻了而又难分难解。

这项工作,让人委屈得要掉泪、愁烦得想罢手,而一觉醒来却又精神百倍。

这项工作,叫人喊破嗓、跑断腿、操碎心,又让人话愈诚、情愈真、心愈净。

  三、加强服务,搭建平台,为少先队员健康成长服务  以“阳光心语行动”为依托,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服务。

我们聘请专家开展了“阳光心语大课堂”活动,在学生、家长和青年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心理保健知识、自我调适和心理训练的方法,增进了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推出了素质拓展项目进校园活动,通过素质拓展游戏、活动等形式提高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创新思维意识、健全的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并通过简易的游戏活动,让更多的少先队员参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按照“四个一”活动的要求,广泛开展推荐优秀影片、优秀话剧、优秀图书进校园活动,为激发少年儿童学习兴趣,为儿童接触高雅艺术服务。

组织少先队员观看儿童话剧《红领巾》。

在少先队员中广泛开展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推荐优秀书目进校园,开展读书竞赛,交流读书心得、畅谈读书体会等活动,扩大少先队员课外阅读范围。

通过优秀影视、话剧、图书的影响,使学生开眼界、长见识,逐步提升道德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少年儿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服务。

利用本地区的德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的信念。

深入开展了“告别生活陋习,争做文明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展示少先队员文明风采。

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完善道德修养,做新时代的文明少年,传播社会文明新风尚,提升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文明素养,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积极的促进了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为少先队员在社区学习生活服务,为构建和谐社区、和谐家庭,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我校少先队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聘请校外辅导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少先队活动等形式,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

少先队员在社区组织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了组织意识、团队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社区少先队活动使少年儿童受教育在社区,服务在社区,在社区发展中体现了少年儿童小主人的地位。

通过“小手拉大手”,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音乐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音乐音乐新课标的体会一、音乐新课标的要求: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

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依据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可概括为: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身学习、享受音乐,发展音乐的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个性,创造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和生活乐观的态度。

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因为音乐教育承担着上述任务,因此其教育观念知道思想及其具体的行为方式沙锅必须承担以下几个特征。

(1)基础性。

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不在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基础性的全部或主要内涵,使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奠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这是音乐教育基础性的要义所在。

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学内容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获得审美愉悦体验为主要取舍标准。

(2)民主性。

音乐教育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包括弱智、残疾儿童在内的所有学生都有接受一虐教育的权利,承认和维护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性差异,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音乐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欣赏学生在音乐鉴赏和表现方面的才能,真正把学习音乐的幸福和成功的欢愉带给每一个学生,音乐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都必须以学生主体为主要依据,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

(3)开放性。

学校音乐教育要把社会音乐教育环境和家庭音乐教育主动纳入自己的视野,使三者形成合力,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在内容的选择、要求的确立、教材的编排等方面不过分追求系统、全面和整齐划一,为教学留有足够的接口和创造余地。

要加强音乐课程与学校其他学科课程、特别是其他艺术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使之密切配合,互相渗透,共同发展。

(4)科学性。

中小学音乐课程必须建立科学地反映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为普及的、普通的、音乐基本素质特点的独立、完整的国民音乐教育的科学体系。

要科学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使之切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并能更好的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5)实践性。

音乐课程在小学教育中是活劳动、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音乐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即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正因为有以上的一些特征,因此音乐教育要体现以下教学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0.完善评价机制 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

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

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小学话剧社团活动总结6人

强调活动的意义与管理的重要。

没有范文。

以下供参考,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

所以应该写好几点: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

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

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

总结的基本要求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缺点。

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

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

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

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

语句通顺,容易理解。

3.要详略适宜。

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

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结合实际,谈谈儿童文学戏剧文学,儿童影视文学与儿童生活的关系

这是个无比硕大的话题呀~~首先:儿童文学的基本属性注定了它的教育意义、引导作用以及审美教育啥的,包括建立早期的正确三观念,这些东西都是儿童文学儿童戏剧已经影视作品要做的;其次:其实跟标准的神马文学戏剧啥的曲别主要在受众上,为了祖国下一代嘛。

解决办法也是有的,要是真的说要结合实际的话,有时间就去做个问卷调查找个学校一撒再收回来自己总结一下就好了,有实际调查才有发言权。

如果懒得去做,只是做个题,或者写个论文,上网找一两部儿童电视剧看上几集,结合内容的教育意义,直接扣主题。

为什么要让孩子接受戏剧教育

戏剧能给幼儿带来什么

一、戏剧作为儿手段 戏剧对于儿童的发展具些价值呢

通过什么样的戏剧教育能够使戏剧真正成为儿童发展的手段呢

可以说,戏剧作为儿童发展的手段是首先被教育者所关注的。

美国的儿童戏剧学者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创造性戏剧”,旨在通过儿童的“做戏剧 ”实现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目的。

创造性戏剧被界定为“一种即兴的、非演出的、以过程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参与者在引导者指导下想像、扮演和反思人类真实的或想像的经验。

”美国学者艾林纳・蔡斯・约克专门对创造性戏剧的儿童发展价值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创造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想像力、情绪稳定性、社会合作能力、道德态度、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

就拿创造性来说,儿童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要把自 己完全放置到某一个想法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感受和信念,使自己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后来,美国儿童戏剧学者麦凯瑟琳进一步强调创造性戏剧是通过戏剧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即关注儿童在戏剧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冲突、问题。

比如在一次“冬天里的小鸟”的创造性戏剧主题活动中,教师预先设计了一个情景:一只受伤的小鸟遇到了自私的树和友好的树,由儿童设想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情节,装扮成受伤小鸟的儿童面对伤痛、寒冷、饥饿,想办法寻找帮助,而面对受伤小鸟的大树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创造性戏剧正是通过儿童在戏剧扮演中尝试各种解决办法,促使儿童在“演戏”中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和问题,从而丰富了儿童的各种经验。

虽然,创造性戏剧表现形式是戏剧扮演,但是其教育目的不是戏剧作品的创造,而是通过戏剧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创造性戏剧重过程轻结果,着重抓住戏剧“思考人生”的本质,也就是通过戏剧这种最能直接面对生活的艺术让儿童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治疗戏剧在儿童戏剧教育领域的出现,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戏剧的心理治疗价值,尤其对有心理障碍的特殊儿童。

维也纳的莫利诺博士专门将戏剧当作医疗的 辅助手段,他于1911年用戏剧来做儿童的心理疏导。

他让儿童玩一种“即兴戏剧”的游戏:先确定一个故事,比如格林童话的“小红帽”,让孩子们各自扮演一个角色,他们不必背台词,而是根据角色的需要,揣摸角色的心理,自发地编说对白;指导者随时做些提示或引导,并对孩子们的活动进行心理分析。

莫利诺博士发现,对那些儿童演员来说,他的情感迷醉状态是在第一次扮演的时候发生的,随着表演次数的增加,这种 迷醉状态会越来越微弱,攻击性强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平和了,胆小紧张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勇敢了。

戏剧的心理治疗价值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它是让儿童在假设的戏剧情境中反复体验的,从而避免了真实错误导致的各种消极影响,使情感得到释放和宣泄,可谓一举两得。

戏剧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手段,在儿童的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各个心理发展维度都能发挥其特有的价值,具有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立体的教育价值。

二、戏剧作为教学的媒介 戏剧对教学具有什么价值呢

在西方“戏剧教学 ”中,戏剧既可以作为教师教的媒介,也可以作为儿童学的媒介,这就是戏剧作为教学媒介的两个层面的内涵。

英国儿童戏剧学者多萝西・海滋考特作为“戏剧教学”流派的创始人,她大力将戏剧视为教学的媒介,即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戏剧来丰富儿童的觉察力,使他们能通过想像发现现实,发掘行为表面下所隐含的深刻意义,比如在“中世纪的服装”这一主题中,教师首先把儿童置身于一个中世纪的教堂情景里,儿童装扮成中世纪的骑士等角色,然后进一步继续主题的探索和学习。

尽管戏剧教学出现了角色扮演,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剧本或扮演角色,而是为了深入体验学习主题。

多萝西・海兹考特把戏剧教学目标确定为提供反思和分析生活经验的舞台,并通过扮演来验证这些经验,使儿童在戏剧活动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

一般来说即兴表演是最好的形式,而且扮演和反思是同等重要的,各占一半活动时间。

另外在戏剧活动中,教师可以担任某个角色,参与到戏剧表演中,这被称作“教师入戏”,而当需要理清表演思路时,教师可随时中断表演,和儿童讨论如何表演,然后继续即兴表演,这叫“教师出戏”。

在这一点上,戏剧教学和创造性戏剧完全不同,在创造性戏剧中教师一般不会中断儿童的即兴表演。

塞西勒・奥妮儿也是“戏剧教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她认为,“戏剧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创设供人分享的戏剧情境,即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探索和检验想法、问题、各种关系和有趣的领域,希望儿童能体验快乐、觉察世界和获得满足,逐步有意识地掌握假装扮演,并分享别人的感受和认知。

角色扮演是“戏剧教学”的重要概念,儿童在扮演角色中能发现自己的潜能,逐渐改变他对周围世界的偏见。

在戏剧中,教师不是寻找答案,而是帮助儿童发现自己的问题,所以教师入戏不是为了表演得更完美,而是用热情、想像和真诚和学生一起探索一个虚构的世界。

从戏剧作为教学的媒介来看,戏剧在课堂上的运用既能满足教师有效教学的需要,又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儿童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这是戏剧的本质属性。

然而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进入西方儿童教育(非戏剧专业的)中,则是因为戏剧的艺术特性,尤其是戏剧作为一种剧场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剧场教育”形成了。

剧场教育是英国戏剧教育的一种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布 瑞恩・维 。

剧场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儿童剧场: 儿童观众也可以作为参与者参与到舞台表演中;戏剧是随着儿童的创造而变化的,但是不脱离原有的戏剧情景和角色;一般来说,戏剧的文本是经过修改以适应儿童参与的需要;它的目的不是娱乐,而是要鼓励儿童思考问题、亲身感受各种情感。

在这里,戏剧的艺术性得到凸显,正如我们看到的剧场成为教育的空间,儿童既是观众又是演员。

布瑞恩・维 在《通过戏剧的发展》一书中论述了他的戏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将正式剧场和创造性戏剧结合起来,发展出参与剧场,那就是向儿童 观众开放,使儿童观众成为参与者。

首先,儿童观众的人数最多限定为10人,他们围坐成一个圆形;其次,演员要掌握邀请观众表演的技巧,知道怎样邀请、怎么与参与者合作、怎样把参与者送回座位等。

在参与剧场中,儿童观众不受限制和约束,可随时给演员提供建议,甚至可走上台来表演,当然这要得到主要演员和参与者的同意。

年龄越小的儿童,参与表演越自然。

在参与剧场中,当观众成为参与者时,创造性戏剧和儿 童剧场的区别就消失了。

在剧场教育中,由于戏剧作为一种艺术,戏剧的主要元素———演员、观众、剧本、剧场等也进入到儿童戏剧教育的视野中,儿童不再是“创造性戏剧”或“戏剧教学”中所说的“参与者”,他们从“参与者”发展为演员、观众、导演、剧作家、舞台设计师、评论家等,努力使最初的想法转变为行动,即通过戏剧的方式表达想法。

此外,剧场的表演规则和生产规则也成为儿童戏剧教育所要涉及的内容。

从戏剧作为一种艺术的角度看,戏剧赋予儿童戏剧教育审美艺术的特性,在关注儿童的剧场艺术创造能力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以上三个维度的阐述我们惊叹西方儿童戏剧教育对戏剧教育价值的挖掘和利用:戏剧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戏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之一;戏剧还能培养儿童戏剧艺术的审美能力。

这些就足以说明戏剧已经给西方教育带来了广阔而丰厚的价值。

此外,如果从儿童戏剧教育“工具论”取向和“本质论”取向的视角,深入探讨这三个维度,我们就不难发现,戏剧作为儿童发展的手段和戏剧作为教学的媒介是一种“工具论”取向,这种取向的儿童戏剧教育重在通过戏剧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的效果;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则是“本质论”取向,这种取向的儿童戏剧教育看到了戏剧的艺术特性,重视了儿童戏剧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当然,当下的西方儿童戏剧教育已经出现了“工具论”和“本质论”两种取向融合的趋势,比如今天的“创造性戏剧”在即兴的扮演中加入了剧场的诸要素,增强了扮演的艺术性,既强调了儿童批判性思考力和创造力,又满足了儿童的戏剧艺术创造的欲望。

但是,西方的儿童戏剧教育尚缺乏对戏剧艺术元素的教育特性和儿童戏剧经验成长的认识和利用,从而导致工具价值和本质价值融合的形式化,这也正是我国儿童戏剧教育所要突破的关键所在。

总之,在强调儿童戏剧教育“工具论”和“本质论”两种取向融合的深刻意义中,我们看到戏剧的各个层面上的教育价值在发展趋势上呈现出一种融合的态势,这也为我国儿童戏剧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戏剧教育对幼儿有哪些影响

戏剧作为儿童发展的手段是首先被教育者所关注的。

美国的儿童戏剧学者在20世纪二三千年代提出了“创造性戏剧”,旨在通过儿童的“做戏剧(dodrama) ”,实现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目。

\\r美国学者艾林纳,蔡斯·约克(EleanorChaseYork)专门对创造性戏剧的儿童发展价值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创造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想像力、情绪稳定性、社会合作能力、道德态度、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

就拿创造性来说,儿童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要把自己完全放置到某一个想法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感受和信念,使自己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后来,美国儿童戏剧学者麦凯瑟琳(NellieMcCaslin)进一步强调创造性戏剧是通过戏剧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即关注儿童在戏剧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冲突、问题。

比如在一次“冬天里的小鸟”的创造性戏剧主题活动中,教师预先设计了一个情景:一只受伤的小鸟遇到了自私的树和友好的树,由儿童设想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情节,装扮成受伤小鸟的儿童面对伤痛、寒冷、饥饿,想办法寻找帮助,而面对受伤小鸟的大树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创造性戏剧正是通过儿童在戏剧扮演中尝试各种解决办法,促使儿童在“演戏”中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和问题,从而丰富了儿童的各种经验。

虽然,创造性戏剧表现形式是戏剧扮演,但是其教育目的不是戏剧作品的刨造,而是通过戏剧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创造性戏剧重过程轻结果,着重抓住戏剧“思考人生”的本质,也就是通过戏剧这种最能直接面对生活的艺术让儿童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r治疗戏剧(RemedialDrama)在儿童戏剧教育领域的出现,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戏剧的心理治疗价值,尤其对有心理障碍的特殊儿童。

维也纳的莫利诺博士专门将戏剧当作医疗的辅助手段,他于1911年用戏剧来做儿童的心理疏导。

他让儿童玩一种“即兴戏剧”的游戏:先确定一个故事,比如格林童话的“小红帽”,让孩子们各自扮演一个角色,他们不必背台词,而是根据角色的需要,揣摸角色的心理,自发地编说对白;指导者随时做些提示或引导,并对孩子们的活动进行心理分析。

莫利诺博士发现,对那些儿童演员来说,他的情感迷醉状态是在第一次扮演的时候发生的,随著表演次数的增加,这种迷醉状态会越来越微弱,攻击性强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平和了,胆小紧张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勇敢了。

戏剧的心理治疗价值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它是让儿童在假设的戏剧情境中反复体验的,从而避免了真实错误导致的各种消极影响,使情感得到释放和宣泄,可谓一举两得。

\\r戏剧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手段,在儿童的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各个心理发展维度都能发挥其特有的价值,具有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立体的教育价值。

(绿兔子摘自某教育网)\\r2. 无实物练习与简单动作练习\\r3..模仿动物与模仿人物\\r5.观察生活练习6.小品7.片断、独幕戏\\r8.大戏的排练和演出\\r9.关于分析剧本和角色的塑造二;台词\\r1.语言基础。

\\r2.发音吐字,感情,情绪的运用。

\\r3.诗、词片短练习、散文与小说、宣言。

\\r4.人物对白训练。

\\r5.角色语言的塑造。

\\r三;形体\\r1.软度与力度的训练\\r2.身体的控制。

\\r3.各种舞种的训练。

\\r4.摔、爬、滚、打的训练。

\\r5.用形体学会说话。

\\r四;声乐\\r1.乐理基础,乐感,节奏的培养2.曲种的练习

儿童戏剧的作品

儿童戏剧文学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按其容量、场次来分,有多幕剧和独幕剧、活报剧(不分幕,以简便的戏剧形式报道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从题材内容分,有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童话剧、民间故事剧等;从演出条件分,有舞台剧、街头剧(也称“广场剧”)、“广播剧”、学校剧、课本剧待;就其艺术表现形式来分,又有儿童话剧、儿童歌舞剧、儿童舞剧、儿童木偶剧、儿童皮影剧、儿童诗剧、儿童哑剧等。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种类:  (一)儿童话剧  儿童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儿童剧。

如刘厚明的《小雁齐飞》、任德耀的《宋庆龄和孩子们》等,都是优秀的儿童剧。

它是用儿童容易理解而又规范化的生动、准确、通俗的语言进行创作的,具有真实感和形象性,是儿童戏剧文学中一种重要的、常见的表现形式。

  (二)儿童歌舞剧  儿童歌舞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儿童剧。

如我国最早的儿童剧作家黎锦辉的《小画家》、乔羽的《果园姐妹》、赖俊熙《春天是谁画的》、70年代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都是较有影响的作品。

  儿童歌舞剧主要以演员的唱词和舞蹈动作、音乐曲调的设计来表现剧情、反映生活,因此它必须使歌唱、舞蹈、音乐达到高度的和谐一致,使其具有强烈的诗的感染力。

一般来说,儿童歌舞剧要突出音乐性、动作性和统一性,但在具体的剧本中,或以歌唱为主,或歌舞并重,或配以诗歌朗诵和旁白等,表现方式可多种多样。

  (三)儿童戏曲  儿童戏曲是运用地方戏曲的曲调、唱腔,通过剧中人物的道白和歌唱以及富有民族色彩的舞蹈动作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儿童剧,大多以儿童或动植物为主角。

如甫剧《岳云》、闽剧《红色少年》、京剧《赖宁》等。

  (四)童话剧  童话剧是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儿童剧,即通过以幻想的艺术手段创造的童话人物和童话境界来曲折地反映儿童生活。

这类剧可采用各种形式表演,主人公除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以外还常是被赋予了特殊本领的超人或拟人化的动物、植物、生物等。

剧本内容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和寓言性,如《寒号鸟》,批判不爱劳动、贪图享受、忘恩负义;《人参娃娃》则是颂扬为了别人幸福而勇于自我牺牲。

在演出的舞美设计上比较注意色彩、光彩、烟火及其它特技装置的运用。

  (五)木偶剧  木偶剧是专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一种艺术,这类剧本中,需要对木偶造型、操纵方式、配乐等作专门说明。

全剧短而精,人物对白简单明了,线索单纯清晰,剧情紧张明快。

演出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说白,并配以音乐。

由于本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因此,就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等不同的形式。

  (六)儿童广播剧  儿童广播剧是指利用广播送听,以语言声音及音乐、音响等为表现手段来塑造形象、展示剧情的儿童剧本。

语言声音是主要表现手段,因而剧本对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有严格要求。

要求具有鲜明的性格色彩,有生活的真实感,有音乐感;音乐与语言和谐地、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助于烘托环境气氛,激发儿童想象。

由于儿童广播剧最后诉诸于儿童的听觉,可以不受戏剧舞台限制,也不受时空限制,因此它在内容和表现上比其它各种儿童文学作品都更自由和灵活。

它的对象也很广,包括城镇山乡广大的识字或不识字的儿童,具有普及性。

  1996年冬天,中国广播学会在青岛举办了中国儿童广播剧评奖,共有四个作品荣获一等奖。

其中一等奖第一名作品《海滨的铜铃》(青岛电台文艺中心选送),通过小主人公艾鹏鹏及其伙伴王娇娇在海爷爷帮助下,对一只受伤的海鸥精心医护而使它重返碧海蓝天的故事,告诉儿童要热爱大自然,更要保护大自然。

作品借助优美的抒情、新奇的想象、曲折的故事、跳跃的笔致,表现了儿童兴趣和新时代儿童的风采。

  (七)学校剧  学校剧是指迅速反映校园生活,表现当代儿童的情绪、观念,演出方式简单,适合于儿童自己表演的儿童剧本。

例如《半个队员》,写一个在校表现很好,但不爱做家务的孩子小强,在同妹妹小芳做了一场扮演机器人的游戏后,受到启发,改正了自己轻视家务劳动的缺点。

这类剧短小单纯,但因写的是儿童身边的事,时代气息浓烈,生活情趣盎然,真实、亲切,再加上表演极其简便(演员不须化装,不用舞台布置与装置,演出场地灵活),非常适合儿童的参与愿望与欣赏趣味。

  学校剧也被称为“戏剧游戏”,“寓教于乐”是它的重要属性。

它可以配合小学语文教学,选择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的作品,稍加改编后,安排让学生回答、对话,设计适当的动作,在课内表演。

这种立体式、形象化的表演,能活泼课堂教学,加深儿童对作品的兴趣和理解。

学校剧也可以作为第二课堂的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推动学校文娱活动的开展,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