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班主任专著学习心得体会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生当一天小班主任感言

三年级上册班主任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即将结束,回想这一学期的工作,的确也做了不少。

这里边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懊恼,但不管如何总结也是一种很好的积累。

现将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做个总结。

  一、本期工作回顾  一学期以来,我首先培养班上的得力小助手,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首先,通过班会课,民主选举出学生喜欢的班干部。

其次,找班干部和班内个别学生谈话,帮助班干部树立自信心,消除班内不利于班级管理和成长的消极因素。

最后,和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制度,并严格按班级制度执行。

要求其他学生做到的,班干部首先要做到。

班里的日常事务,班干部能处理的,尽可能的让班干部去做。

通过一学期的历练与培养,王英、龙辉等几位小干部把班级管理有声有色。

不仅几位小干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的威信在班里有所增强,而且,他们也用自己的良好表现为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耐心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基础。

可无论哪一种习惯的养成都不能“说到立即做到”。

毕竟是三年级学生。

他们的特点还是好动、好玩,自我约束力和自觉性还是比较差,让他们一下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是不可能的。

这需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耐心的教育他们,真诚的引导他们,期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班级管理无小事。

因而,我在了解每位学生的基础上,从每一件生活、学习中的小事抓起,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

《全国优秀班主任创新班级管理》培训心得3篇

《全国优秀任创级管理》培训心得3篇《全国优秀班主任创新班级管理》培训(1)受中心校,20XX年11月10日至11日,有幸参加了《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全国优秀班主任德育课程开发建设与创新班级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受益匪浅。

五位专家,各具特色。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吴老师,她做的讲座题目是《班级创意常规管理》,她是《班主任之友》杂志封面人物。

善于用各种创意体验的方式化解学生各个阶段遭遇的困境和迷茫,助孩子们顺利跨过一道道人生成长的“坎”。

个人专著《班主任微创意——59招让班级管理脑洞大开》。

她改变“制度管理”模式,尝试创建幸福班级,让每个孩子在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传递幸福中感受人情的温度、成长的自由度,从而获得生命发展的广阔度。

吴老师老师,给大家讲解如何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

虽然她的讲座只有短短三个小时,但是我的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培训过程中,吴老师将理论知识与大量的班级管理实例结合起来,不仅让老师们在理论上重新认识了班主任工作的内涵,更从案例实践上获得了处理班级事务的启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应用这些理论基础来指导我的班级管理工作。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班级管理,活动引领;让学生通过各项活动,提高学生素养,提炼学生本能。

《全国优秀班主任创新班级管理》培训心得3篇

《全秀任创新班级管理》培训心得3《全国优秀班主任创新班级管理》培训心得(1)  受中心校委派,20XX年11月10日至11日,有幸参加了《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全国优秀班主任德育课程开发建设与创新班级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受益匪浅。

五位专家,各具特色。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吴老师,她做的讲座题目是《班级创意常规管理》,她是《班主任之友》杂志封面人物。

善于用各种创意体验的方式化解学生各个阶段遭遇的困境和迷茫,助孩子们顺利跨过一道道人生成长的“坎”。

个人专著《班主任微创意——59招让班级管理脑洞大开》。

她改变“制度管理”模式,尝试创建幸福班级,让每个孩子在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传递幸福中感受人情的温度、成长的自由度,从而获得生命发展的广阔度。

  吴老师老师,给大家讲解如何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

虽然她的讲座只有短短三个小时,但是我的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培训过程中,吴老师将理论知识与大量的班级管理实例结合起来,不仅让老师们在理论上重新认识了班主任工作的内涵,更从案例实践上获得了处理班级事务的启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应用这些理论基础来指导我的班级管理工作。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班级管理,活动引领;让学生通过各项活动,提高学生素养,提炼学生本能。

班主任怎样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一、教育科研的重要价值 1、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要求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育。

有了教育科学,才会有科学的教育。

没有教研过不好日子,没有科研过不长日子。

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空。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好象是对校长们说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但是我们目前教师在搞教科研的时候,却没有多少幸福感,把教科研叫做叫苦研,为什么呢

说大家不在做教科研也是不客观的,其实,大家都在做,只是做得很苦,特别是开题和结题的时候,苦于结题时的赶材料,苦于做无米之炊,这是我们说的“两头热”、“形式主义科研”现象的结果。

苦于没有价值感和成就感,这是科研与教研、研究与实践相脱节的“两张皮”的结果。

苦于应付,苦于交差,这是教育科研功利化的结果,是为了评职称、应付各种考评的额外的工作。

这样的教科研的确很苦,是在日复一日重复教书匠劳作之苦外的又一种苦,是双重苦难。

从而决定了教科研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项工作。

那么怎样让教师幸福着教科研呢

从上分析,也很容易找到答案:要让教科研与教研及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使教科研成为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的重要手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切实感到问题来于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结果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时候,研究中投入的精力就会增多,思维的灵动就会增强,研究达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另外,要让有效教科研给教师带来成就感,即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我们现在提倡草根化的校本教科研,就是这个目的。

也是教科研的根本目的。

2、建设特色文化的要求 教育科研是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力干科研必须突出特色,特色是科研的生命抓特色必须注重创新,创新是科研的灵魂 3、建设现代化示范学校验收的要求 创办名牌学校必须开展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干教育必须抓科研,科研是先进的动力。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现在诸多的考评机制也越来越注重教育科研,如目前正在进行的现代化示范学校的验收,如江苏省规定:地级以上课题成为必要条件,省级以上发表论文至少13篇才能达标(50分,每篇4分),地级更需25篇(每篇2分)。

而课题的申报、论文的发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地积累。

当然,这些考评主要起到督促学校开展教科研的作用,基于这一形势,学校应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推进学校教科研的迅速发展。

4、适应新课程考试改革的要求 教育质量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育。

通过教育科研探索科学的教育质量标准。

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

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新大纲在试题设计中注意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拿物理学科来讲,观察事物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调查、实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考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作为一个理科生,要创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现问题。

新大纲更多地要求通过问题、实验得出结论,这样正体现出新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一个课题的选定,往往是在教学实践中,受某一教育现象触发,产生研究的冲动,或者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教育杂志、报纸及教育文献资料时受到启发,产生联想,萌生教育科研意向。

1、课题来源于校本的教育实践: 在学校教育科研中,本来所有研究问题都应该是校本的,服务于教学实践的,这是学校教育科研课题中应有之意,但今天这一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却成了问题,颇值得我们关注。

在今天的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其实我们恰恰不缺少问题,甚至是问题成堆、成灾的。

无论从决策的角度,还是从理论的角度,留给学校的空间不是太小了,而是太大了。

偌大的空间,隐含着无数的问题,蕴藏着无限的科研契机。

从管理层面上,要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教育计划转化为行动,教育目标转化为学校的具体任务,每一环节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教学层面上,要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理念,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将教学行为转化为教学品质,将教学品质转化为教学智慧,每一步骤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矛盾;从教育层面上,要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体验学生的生存方式,把握学生的文化特征,吸纳学生的生活经验,每一方面都会提出与以往师生交往方式不同的新情况;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经由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形成为教育科研问题。

那么怎样加工、怎样提炼呢

1)从提高工作质量、效率上去发掘课题 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科学化、高效化。

例: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图书管理员研究如何提高图书使用效益与进行阅读指导;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

从本职工作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程度。

2)从工作中的困难与缺点、矛盾与困惑中去发掘课题 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中的热点的、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研究课题。

是否可以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如采用“自学辅导法”、“导学法”、“自主参与教学”,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是否可以改变原来的课堂教学结构,把班级授课制与小组讨论、个别答疑结合起来,并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活动,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是否可以调整原来的教学内容,处理好教材,增加实践环节与学生练习、实验时间,加强反馈----矫正;是否可以对学校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作些改革试验,使它们真正发挥反馈、激励与科学评估的作用,而不是仅仅为了分等等等,只要悉心思考,是不难找到研究课题的。

又如,我们对肯定性评价的作用持肯定态度,出现了愉快教育法、成功教育法,对否定性评价的作用众说不一。

现在,也出现了一直在肯定性评价中的学生将来抗挫折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的观点,因此也出现了挫折教育、军事化教育等。

愉快教育与军事化教育、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是两对极端的矛盾,也带来了教学上的困惑,也带来了课题《否定性评价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作用的实验研究》。

“两难”情境在教育教学中比比皆是,有时甚至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例如,顾及到了单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有可能妨碍了学生集体;关注到了学生的兴趣,规范性、一致性的要求就有可能被削弱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与班级生活中确立起来了,教师的引导角色的实现就有很大困难。

3)从教育改革与教育建设遇到的新情况中去发掘课题 在教育改革实践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形成许多研究课题。

例如,我们进行了“导学法”法实践,却发现导学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但如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及时反馈,并作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却很难。

我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但发现很热闹却效率很低。

我们在进行网络课实验时,却发现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有效地进行网络环境下的组织与管理等等。

其实,这也是我们在评审或鉴定这类课题时最感兴趣的问题,即不仅仅在形式上体现课改理念,而看课改研究的实质效果,真正找到这些新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就是研究成果。

4) 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

中小学教师与专业研究者一个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学实际的现场,是在现场中感受教育事实、生发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

而教育现场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进入教育现场的教师对教育现场所作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有可能滋生大量的待研究的问题。

观察教育实践活动,最能发现问题,若以科学的敏感,学术的敏感来进行理论的思考,就不难发现一批极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听课时观察学生的听讲、回答、提问、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注意力、反应、表情、神态变化等都能发现问题;教师通过摄像观察自己的上课的感觉与自己上课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会发现许多自己平时感觉不到的问题;听一节特别成功的课和不成功的课,都会给人带来很多的启发与思考。

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集体研讨,找出共性的、关键的问题,确立课题。

例:我听薛丽芬老师的视频公开课《孔子游春》时,不仅深受薛老师的启发,也深受孔子的启发。

这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一种“游园式的教学方式,讲了孔子在游春玩水之中,在弹笑舞蹈之间,与学生们作了一次师生心灵之旅――从水的特点中悟出了君子之道。

这同样使我联想起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园”、泰戈尔在家乡建立的理想校园、苏霍姆林斯基的将儿童带入自然的教学。

它们有着许多共性:条件比较质朴,环境比较开放,非常接近自然,师生平等交流。

于是我想这种对物质条件要求不高,返朴归真的学园式教育是否适合农村小学的语文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呢。

是否可以进行《农村小学“学园式”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呢。

5)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去发掘课题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同事、朋友等的交谈、会议发言或辩论中,在广播、电视、报纸的报道中,会涉及许多教育问题,若留意将它们记录与思考,就有可能形成教育科研的课题。

要认真创设良好的信息交流的研究环境。

物理学的哥本哈根学派有一种“下午茶”的形式,出席的人来自各个领域,宽松交流,出了好多思想。

我们也可以创设这样的环境,来激发教师的研究的灵感。

例如,在环境优雅的咖啡茶座,几个志同道合的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自己的教学感想;在教育在线论坛中,一群全国各地的新教育发烧友在彻夜交流;在学校阅览室里,一群教师在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

6)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中去发掘课题 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有不少是成功的。

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

因此,这些经验往往“自生自灭”,难以推广。

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检验与总结,揭示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间的关系,并给以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就使它们有了推广的可能。

例如有些关爱型的老师善于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偶像型的老师善于利用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教育学生;有些博学型的老师善于突破教材进行拓展式教学;等等,这些经验在一定范围内都收到过好的成效,但如何从经验中提炼、揭示一般规律,只有将这些问题变成课题、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实现从经验到规律、从方法到策略、从课例到模式、从措施到机制、从成绩到成果的质的飞跃。

上海顾泠沅从各个学校的100条经验中总结出了4条规律。

我们教培研中心、学校管理者应关注成功老师的经验,并积极探索经验背后的规律。

老师自身应对自己成功之处、得意之处、特色之处加以总结,并将之课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7)从对某教育现象进行调查基础上形成课题通过对自己关心的教育现象的现状深入的调查,做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研究,挖掘问题,提出对策,这也能形成教育科研课题。

例如:陆渡中学曾对全体初一、初二学生的情商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免费班的情商存在较大的问题,如:68%的人与同学打交道时有心理障碍;80%感到很孤独,不愿与同学交往;61%的学生认为金钱可以决定一切,拜金思想严重等。

由此确立了《农村弱势群体子女良好情商的培养对策与研究》。

2、课题来源于教学理论:在各种理论文献、教育类报刊杂志、会议交流论文集、专题资料集、获奖论文集以及有关的课题指南等等之中,都有教育科研的成果与动态的反映,认真阅读,可以从中发掘出研究课题,其中或是别人尚未注意到的问题,或是尚有争论的问题,或是虽有进展,但仍可作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在教育信息中发掘课题2)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探索新的问题3)在理论空白处与争议处挖掘课题4)在各级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三、教育科研课题选题的一般步骤(一)加强理论学习1、培养读书习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总结出他做校长的最成功的经验,就是组织教师一起学习。

作为教科研管理者,应想方设法地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与学习系列活动,聆听窗外声音,扩大教师视野,为教师购书,赠书,荐书,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心灵沐浴书香。

下面推荐几位教育名家的几部教育名著、教育理论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是一本百读不厌的、把教育当作生命的智慧之书;陶行知的《中国教育改造》,这是一个用西方教育思想改造中国教育的大书……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视界》堪称教育经典三部曲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诗意的语言,深刻的涵义,读来觉得是一种享受,也给人以沉思。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课程与教学论》难得的理论类书籍,静下心来看,会有许多收获。

郑金洲《案例研究》、《教师如何做研究》指导性极强,跟着一步步实践,必定得到提高。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郑杰: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因其观点新锐而独特,被戏称为“另类校长”。

《做一个书生校长》程红兵《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教有所思》李镇西 教育哲学博士、“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教育专家”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

《青浦教育实验》顾泠沅《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王晓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

作者文笔幽默、干净利落,每每使人大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丛书》叶澜《新教育之梦》朱永新《教育漫谈》纪大海等做到阅后必反思、培训后必有论文、教研活动后必总结。

归纳总结课题化。

2、把握教育改革方向:1)学习基础理论:现代教学理论:素质教育、新课程理论、创新教育、教育信息化、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一些常用的教学模式: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德国的范例教学、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杜威的设计教学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等2)了解现代教学观: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发展。

现代教学观的六大特征:①既重视教师更重视学生。

②既重视知识更重视能力。

③既重视教法更重视学法。

④既重视认知更重视发展。

⑤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

⑥既重视继承更重视创新。

3)现代师生观:在教学中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以人为本,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等3、结合工作反思:读书是否有益于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阅读时,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注意把理论的论述转化为对自己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解读与说明,并注意将自身已有的经验与阅读材料中的分析相联系。

问题有时也就是在这样的转化、联系、解读中逐渐呈现并变得清晰起来。

4、针对课题专题阅读:围绕课题购买专题书籍,开展专题读书与理论学习。

5、做资料卡:可自行设计、印刷,有利于教科研情报资料的规范引用、分类整理;有利于老师阅读的交流与检查;也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

(二)调查研究,提出问题 课题始于问题,为了提出新的问题,确定研究工作的起点,就要了解前人或他人研究的情况,就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有关的研究课题发展史实,课题研究水平与今后发展趋势,摸清进行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调查研究的方法,有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三种。

1.查阅资料查阅资料可以考察、论证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研究价值,吸收与消化有关领域内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了解他们研究达到的程度以及目前研究动态。

这样,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主攻方向,从而使研究课题具体化、深入化。

还可以从资料中了解别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供自己比较和参考,避免或少走弯路。

2.调查到教育实践的第一线去调查,有利于发现问题与形成课题。

在调查前要明确调查目的,拟好调查提纲,设计好调查表格,力求调查的情况真实、全面、系统、可靠。

在调查中,要注意听取教育实际工作者的意见与对教育问题的分析。

3.专家咨询征询专家或对某方面有研究经验者的意见,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取得借鉴,有时要反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三)资料的分析与综合 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综合。

第一步要去伪存真,保留其中真实可靠的材料;第二步要分析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内在联系和问题所在;第三步对收集的问题进行筛选;第四步,提出课题或项目。

(四)提出课题的设想与设计 在调查研究与资料分析综合的基础上,首先,要确定课题的名称。

其次,要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阐明研究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以及课题的国内(或地区)研究水平和动向。

再次,提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途径、步骤及所需的经费、设备、手段等。

(五)预实验或预调查 对一些综合性的、重大的、研究因素比较复杂、探索性比较强的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往往需要进行预实验或预调查,通过模拟研究,对提出的研究目标、采用的方法、途径、研究内容进行初步的论证。

以上这四个步骤,又可统称为开题论证。

需要指出,研究者选定课题,不论是上报有关管理部门还是自行研究,都应该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与步骤,都要重视开题论证,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有助于研究获得预期成果。

(六)课题确立 课题选定后,研究者向有关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提交“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评审表”。

(七)给每个课题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1、开题材料:课题立项审批文件;课题方案;开题论证会议资料(论证记录、音像资料、签到表等)。

2、过程材料:季度报告、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学习材料(相关理论书籍、读书笔记等);培训材料(培训方案、培训资料、培训记录、培训考评材料);研究活动记录(各种研究方法与措施的原始材料:调查方案、调查问卷及调查报告;实验方案、过程记录、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法”的设计,个案跟踪过程及措施分析;个案的处理等。

大型活动通知、活动方案、活动总结、相关的音像资料;教研活动方案、典型教案(教研型教案)、学生的考试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或发展性统计);课题研讨活动、沙龙记录、相关的音像资料。

3、成果材料:结题报告、论文集、个案集、学生作品集等;现代教育媒体软件资料(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VCD、CAI课件、集件、电子作品集等);单项成果(论文、教案、公开课推广、交流、获奖情况。

)四、论文的写作  (一)作好准备--收集资料  选题确定之后,论文有了中心思想,在写作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但是,要写好一篇论文,作者还必须占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

从中研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有说服力的题材(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些材料必须是有根有据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

它们或是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研究的出的,或是他人以前研究总结的可靠成果。

因此,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收集资料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阅读有关的理论专著。

  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论文,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

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理解掌握。

    2、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

  论文的中心思想确定后,作者明确了所要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要着手拟订调查提纲。

列出调查研究从何入手,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每个方面包括哪些项目和具体内容,需要哪些典型的材料和数据,取材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作者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于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有所涉猎。

因此,要注意多阅读教育书刊、报纸,收集有关研究信息,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开阔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设想。

  (二)安排好论文的结构   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论点,进行论证,概括结论。

  1、题目--体现内容。

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眼睛,也是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

  一个好的题目能吸引读者阅读文中的内容,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好的题目应是用精辟的语言来阐明作者打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要明确、精练、易懂,要能正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地反映此研究的范围的所达到的深度。

同时要使内行人看得明白,外行人也能有所理解。

例如,"浅谈应用题教学中学习的激发"和"问题意识与数学教学"。

前一个题目明确的反映了论文的中心内容和研究范围,即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一个题目明确而精练,读者一看便知研究的中心内容,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绪论--提出观点。

对本论内容加以简要介绍,把中心论点准确地概括出来。

绪论要求写得精炼、明确,字数不宜多。

  常见的绪论写法有: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

  -提示内容要点。

  -因事发问,启人思考。

  -从日常生活现象写起。

  -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3、本论--进行论证。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论点作分析说明。

以事实、数据和有关理论作为论据,按思辨的规则进行推理,展开论证。

  这一部分是论文展开论题、分析问题的部分,论证即阐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以帮助读者了解结论的产生及其正确性。

因此,这部分内容应当丰富、充实,观点要与材料一致,有理有据。

论述的先后次序,推理的层次,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做到有条不紊。

所以这部分要求结构的层次性、论证的逻辑性和论据的丰富性。

  一般结构复杂的论文,在中心论点提出后,还要将其分解,在不同的方面设置若干分论点或小论点。

在内容结构的安排上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并列式,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彼此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分别论证求得综合。

  另一种是递进式,将总论点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小论点,逐步深入地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4、结论--概括结论。

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性的意见,作为文章的总概括,得出或重申自己的见解。

  写结论的目的是加强读者对全篇文章的印象,所以要简明扼要,精确有力。

结论的位置一般写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但也有的文章因每层各段的意见已交代清楚,不需另作结论。

  5、注释和参考文献。

  注释是对文章中的词语、内容或引文的出处所做的说明。

  参考文献是作者在撰写论文时,曾经借鉴、引用过的重要文章和著作。

论文写好之后,要将这些文章或著作编目,附在论文后面。

  任何人的科学研究都有一定的继承性,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

所以,论文中常常引用他人著作或论文中的观点、材料、方法作为自己论述的根据,对于这些被引用的内容,在论文中一定要给以明确的标记。

这样可以反映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自己论证的根据,同时也为读者继续研究提供查阅文献的方便。

  (三)论文的写作如何撰写教育论文  1、拟订写作提纲。

  拟订写作提纲是论文写作的开始。

提纲是论文的雏形,通过它把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构用文字固定、明确下来,使论文构思更完善,起到组织材料、思考缜密、防止遗漏的作用。

在提纲的拟订的过程中,要完成下面几项工作。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也叫总论点。

它是作者将要在文章中阐述的核心观点。

文章里的全部材料都是为它服务的。

中心论点在文章中就像血脉一样贯通全篇。

但是,要想把中心论点阐述得具体、切实,就得分解成若干个分论点。

分解中心论点的根据一定要明确、统一,前后一致。

分解出的分论点,既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又要有外在的序列形式。

每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构成部分,几个分论点的综合就是中心论点。

全文就是根据分论点的序列展开的。

  (2)安排分论点的的序列。

  明确了有几个分论点以后,要把它们排列起来。

安排时,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和分论点的内在关系作全面分析。

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一一论述,也可以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轻到重地论述。

这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两种情况,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

(3)材料对号入座。

把将要写到文章里的材料,根据分论点的需要分组,属于同一分论点的材料放在一组。

有几个分论点,就有几组材料。

到撰写时,写到哪个分论点,就自然用到哪个材料。

如何看待当前班主任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有些青年教师不愿当班主任,觉得做班主任那些婆婆妈妈的事,没多大意思。

这实在是一种偏颇的认识。

人们常说,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名教育专家。

这决不是溢美之词。

因为班主任工作之“杂”,正说明需要班主任思考、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之多,这恰恰是班主任从事教育科研极为丰富的宝藏,这也为每一位青年班主任成长为教育专家提供了可能。

那么,青年班主任应怎样结合本职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修养呢

我的体会是:乐于请教,善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

\\r一、乐于请教\\r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一些青年教师往往不以为然。

向中老年班主任以及他优秀班主任请教,并不是礼节性的谦虚,而是诚心拜师。

特别要强调的是,这种“拜师”不应只是几次交谈或听课,而是长期观察、跟班见习;学习的重点还不在于其具体的做法,而是悉心领会其教育思想和带班艺术。

乐于请教,还包括以书信方式向一些有影响的教育专家请教,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想,使自己能从教育宏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从专家们的指点中受到鼓励。

向学生请教,也是很重要的。

这主要是指多在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他们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听取他们的建议与批评。

\\r二、勇于思考\\r思考活跃、思维敏捷,是青年教师的特点,也是青年班主任进行教育科研的优势之一。

“勇于思考”的含义主要有二:一是不迷信权威。

在尊重并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理论与传统的同时,敢于以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胆识,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之处;即使是向当今公认的教育专家学习,也不应不加分析地盲目照搬,而应经过自己的头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消化、吸收。

二是要善于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研究问题的前提。

我们生活在学生中间,每天都会遇到并处理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有的青年班主任对此感到心烦。

其实,这正是一个又一个的研究课题向我们源源不断地涌来,班主任研究的切入口也正在于此,甚至对一些似乎已有定论的教育结论,我们也可以根据新的实际、新的理论予以重新的认识与研究,或修正,或补充,或发展。

\\r三、广于阅读\\r对于有志于从事教育科研的班主任来说,广于阅读的意义在于既可以掌握科研的理论武器,又可以随时了解这一领域内的各种信息。

因此,青年班主任无论多忙,都不可忽视广泛的阅读。

一般说来,为教育科研而进行的阅读,其内容可侧重于四个方面:一是经典教育理论书籍,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等著作。

这是青年班主任必不可少的理论素养。

二是杰出教育家的专著。

在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我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某一位或某几位教育家的著作作系统阅读,重点研究。

三是反映国内外教育研究最新观点、最新动态的教育报刊。

阅读这些报刊,可以使我们从别人的研究中或者受到启发,或者避免课题“撞车”。

四是反映青少年学生生活、心理的各类读物,包括学生写的和写学生的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等。

通过这些读物,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范围内了解、认识我们的教育研究对象。

\\r四、善于积累\\r材料的积累对于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积累的过程就是“采矿”的过程,积累越丰富成果就越丰硕。

青年班主任可留心这四方面的材料积累:一是学生的作文、作业、日记、周记等书面材料。

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文字都收存,而是注意保存那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心灵世界的文字。

二是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对特优生、“双差生”、有明显特点的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观察,记载他们的成长过程、变化情况、学习状况、社会交往、家庭环境等等。

三是班主任本人进行教育实践、实验的有关记录材料,包括班级重大活动,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等等。

四是对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包括各种数据统计等等。

还需说明的是,对这几方面的材料,班主任一定要给予分门别类的整理,以备查用。

\\r五、勤于写作\\r文字表达也是科研的基本功。

一提到写作,有些班主任往往以自己不是语文教师为理由而不愿提笔。

其实,教育科研要求的写作能力,主要是内容实在,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应该说,这些要求对于经常练笔的青年班主任来说,是不难达到的。

“勤于写作”写什么

一是记录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火花: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个念头、一缕思绪……都可以以随感、格言的形式记下来。

二是教育笔记:在班级教育与管理中成功或失败的做法,对“特殊学生”的跟踪教育等等。

三是教改实验报告、学生心理调查报告、班主任工作总结等材料。

四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或体会写成的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教育论文。

在这四类文学中,前两类一般是写给自己看的,而不是为交流、发表而写,其主要目的既为练笔,也为积累;后两类文字则可以在校内外交流或试投报刊,这是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被社会承认的一种形式。

\\r增强教育科研修养,当然并不只是青年班主任的事。

但无论是从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看,还是从我国教育者整体素质提高要求看,应该说青年班主任尤为迫切。

比起单纯的学科教学,目前我国对班主任工作的科学研究相对薄弱。

然而,这恰恰为一切有事业心的青年教育提供了一块大显身手、大展宏图的天地。

论述班主任的产生与发展

班主任工作理论的发展 与其他教育现象一样,班主任工作作为一种现实的教育现象、教育存在,由于其在学习教育中 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必然要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对象。

因此,把握它的教育本质,探究它 的发展规律,研究它 的工作方法,增强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就成了教育理论的研究课题。

综观国内外的班主任工作理论著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讲班主任工作“应该如何做”、“怎样做”,但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理论源流较少涉及。

因此,有些学者认为,班主任工作只是一些务实技能,没有什么理论而言。

但任何教育实践必然要受到一定的教育规律的制约和教育理论的支撑,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也不例外。

为此有必要梳理一下班主任工作理论的发展源流,为班主任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提供养料。

但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中,直接或者单独论述班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理论确实不多。

即使有这方面的论述,也是和他们 德育理论糅在一起,散见于他们的德育理论当中。

因此,我们在追溯班主任工作理论发展历程时,只能从几位有代表年个性 的教育家的德育理论中,挖掘出与班级教育管理有关的思想 和理论。

在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中,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很普遍的,并非采用班级教学的国家都设置班主任,只有少数一些国家如前苏联、我国等国的学校设有班主任一职。

我国的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受前苏联班主任工作理论影响很大。

因此,重点介绍几位对中国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影响较大的教育家的理论。

一、“班级授课制”创设时期的班主任工作理论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作为“班级授课制”的真正奠基人,在1632年发表的中,在首次系统地论述“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第一次论述了班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理论,为班主任工作理论建设进行了奠基。

在班级教育与管理的方法上,提出:(1)、尽早开始正面教育。

(2)、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3)、榜样。

他要求教师不仅在表面上,而切在事实上是他们要学生养成的各种美德的活生生的楷模。

(4)、择友。

教诲和规则。

在德行方面,要求学生应该尊敬教师和协助教师管理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保持身体和衣着的整洁,行为符合理节,与人交谈时要谦让。

夸美纽斯是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对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研究是开放性的,在教育管理思想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几个世纪的班主任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二、前苏联时期的班主任工作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崇尚科学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在科学思潮的影响下,在教育领域,人们逐步将生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系统论等自然科学理论运用到教员研究中、教育理论也逐步科学化。

这一时期,班主任工作也逐步向科学化方向 发展。

在此期间,前苏联的几位杰出的教育家对班主任工作理论的构建和完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此对他们 的教育理论简单地介绍给大家。

(一)、马卡连柯教育理论中的班级管理与教育思想 安、谢、马卡连柯(1888-——1939),是前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理论家,他的集体教育理论对班主任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真正的集体并不是普通聚集起来的一群人,而是在自己目前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那种群体”,学校中,集体教育乃至学习的全部教育,都是以学生集体特别是基层的班级体,作为唯一的和主要 的对象。

没有健全的班集体,教育目的是难以实现的 。

他认为班集体应具备五个条件(1)、班集体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2)、班集体应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3)、班集体应具有一定的组织制度 和管理机构。

(4)、班集体应有正确的集体舆论。

(5)、有健全的教师集体。

因此,在学校中,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也 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

马卡连柯认为,建立健全良好的班集体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班集体形成之处之初,由班主任向全班提出不许反对的要求;第二阶段,班主任周围形成积极分子队伍并形成班级核心;第三阶段,学生个人在遵循班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自觉地对自己提出要求。

这标志着良好的班集体已经形成。

他认为,班集体的建立、巩固和发展,首先有赖于纪律的形成、加强和提高;其次,他主张儿童一入学就对他提出不容置辩的要求,建立集体生活制度,并注意检查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再次,在纪律教育中必须适当地使用奖励和惩罚。

此外,教师要作出表率。

班集体建立,还必须使集体不断向前发展。

由此,他提出了“前景教育”的原则。

即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指出美好的发展前景,这些情景是集体成员通过努力一定可以实现的目标。

它有大小远近之分。

目标不能固定不变,而是要随着集体的发展而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班主任工作就应该永远使班集体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不断前进,不断发展。

他的集体教育理论,对前苏联和我国的班主任工作理论和实践影响较大。

(二)、教育理论中的班级教育与管理思想 瓦。

亚。

(1918-——1970) 的教育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其核心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

他认为以德育为主导的和谐的教育工作可以为每个学生打开通往全面和谐发展的道路。

1、深爱学生,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他认为真正的教育者一定要和儿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和意愿,要通向孩子的心灵。

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导者,同时也是朋友,因为在任何一种教育现象或措施中,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最大 2、给学生留出自由活动的时间他认为:“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们每天都有时间从事自己选择的喜爱的劳动时,才能得到发挥。

因此,我认为给学生提供空余时间就是创造宝贵的财富”。

真正的教育在于使每个儿童都有一种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得到智力、健康、思维、情感、兴趣、劳动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改变传统的儿童生活和学习制度,将儿童从单一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给他们自由主动活动的时间。

3、发挥学校客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在学校教育中,他在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视让一切客体都能发挥对学生主体的教育作用。

使学校一切物质环境、器物、设施都能个、给儿童能动的有益的影响,用以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的习惯。

他在总结这种实践时有一句名言:“我们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他动员“物”的教育力量形成儿童精神面貌的创造性经验。

4、重视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他认为,青少年,对集体生活有一种日益向往的感情,他们在集体中开展精神交流,在同伴中寻求思想观点、信仰、智力兴趣和道德行为上的一致。

对教师来说,集体是协助他对青少年精神生活进行指导的最重要的手段。

在集体中能充分发挥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积极性和道德上的相互影响。

5、重视将学生的道德概念转化成道德信念他认为:“个人道德信念是说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及其品行中思想和行为一致,言论和行动一致的主要标志”。

它已经超越了对道德概念的知识性理解,而升华成内心生活的组成部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道德信念包含有个人的能动力量,能使人明辨是非,坚持真理,并为之付出实际行动,甚至付出一定的牺牲。

6、整和校内外的教育力量,保持教育和谐一致他强调,不将教育过程仅仅局限于学校大门之内,而让儿童在生活的全过程都处于合理的教育、教养之中。

7、实行五育并举的整体教育 他从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要求注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育之间的关系,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

他强调“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 是高尚的道德”。

德育在全面和谐的教育中应占主导地位,学校中的任何工作都应包含道德教育意义,各种教育的实施都应贯彻德育性这一主导原则,发挥德育的作用 。

的这种通过充分发展儿童的个性从而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揭示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代表了班主任工作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具有时代先声的作用。

三、我国班主任工作理论 班主任制度在中国的正式确立已近半个世纪,但是,班主任作为一门专门的理论和独立学科来进行研究,时间不长。

(—)我国班主任工作理论的发展我国班主任理论从无到有到逐渐成熟,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1、班主任理论的借鉴期(1952——1978)我国班主任工作理论深受前苏联教育理论的影响,早期的班主任工作理论主要是翻译、借鉴和移植前苏联班主任工作理论。

凯洛夫的中关于班主任的章节;1956年出版了恩。

伊。

包德列夫所编关于班主任的理论专著;1982年我国出版的前苏联教育部1979年组织编写的的中译本,是这一时期班主任工作理论的代表。

这些理论对我国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至深,其中一些理论直到现在仍然是我国班主任工作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核。

2 、班主任理论的独创期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广大教育实践者和理论实践者,开始进行符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班主任工作理论的开创期。

在总结已有的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注意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中宝贵的德育精华;并从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当代欧美国家优秀的德育理论研究成果中吸收有用的营养,开始形成、发展并逐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班主任工作理论体系。

(二)我国班主任理论研究成果 1、理论派的班主任工作研究成果理论派的班主任工作研究主要从教育学原理、人的发展理论、德育工作原理、心理学原理和出发,对班主任工作 的理论基础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理进行研究。

代表人物有鲁洁、班华等,代表性成果以“21世纪班主任文库”中 的系列著作最为典型。

还有如谭保斌1998年出版的。

在理论派的班主任 工作研究成果中,应特别关注几点:一 是叶澜教授关于班主任工作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的观点;二是 班华教授关于班主任工作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发展的观点;三是近几年来人们普遍比较关注的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也就 是班主任持续发展的问题。

2、实务派的班主任工作研究成果他们关注的焦点在于班主任工作的操作技能层面,通过研究建立一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范式和模型,找到整体提高班主任工作效能的突破口。

其走向为:(1)、班主任工作的常规管理研究。

是以班级常规管理为研究重点目的在于建立一些基本的班主任工作规范和技巧。

较有代表性的是张万祥编写的《破解班主任难题》,田恒平总编“教师百事通丛书”等。

(2)、班主任工作的技能技巧研究。

这种研究重点研究班主任工作中的技能技巧。

比较有代表性 的有欧阳炳焕编写的《班主任的锦囊妙计》、万玮的《班主任兵法》等。

3、原生态记实派的班主任工作研究成果当今我国班主任工作研究领域最为活跃的是原生态的记实派研究。

他们大多从事一线班主任工作实践,以自己所带班级为研究阵地,以个性化的班级管理为指导,以记实性的经验总结为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班主任工作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主要出现在《班主任之有》、《班主任》、德育报》、《辅导员》等期刊报纸上,也有大量 的专著面世。

典型代表有魏书生、李镇西、丁榕、张万祥、任小艾等。

他们大多都是班主任,出版的著作多以工作日记、手记、杂感、案例等形式写作。

他们在实践着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理念的同时,著书立说,游说讲学,对推动班主任工作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工作未来走向的两种观点:一是班主任岗位有无存在的必要。

理由是现在好多国家尤其是我们热衷效仿的西方发达国家都没有设班主任一职,似乎我国也就没有设置班主任的必要。

甚至还有“取消班主任”的说法见诸报端。

二是班主任工作岗位有存在的必要。

理由是有人群的地方就需要管理,更何况青少年学生。

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外在影响力,我们可以断言,也许有一天班主任这个名称会变,但班主任所承载学生管理和教育的工作职责不会变。

魏书生七、八、十学习心得体会 急啊。

本学参加了班主任培训班的培训训期间我聆听了生的讲座受浅,又找了一些魏书生的专著进行阅读,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茅塞顿开。

一、爱的教育 伟大的人格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是魏书生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

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

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

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

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

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

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

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所以,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魏老师伟大人格魅力熏陶下,学生才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才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这足以说明,老师的典范作用及伟大人格的写照。

他爱自己的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他用满腔的爱,来谱写着人生光辉灿烂的篇章。

难怪有人会说:魏老师具有着“神”的思想品格

他当之无愧

二、教师要有务实的品德,强壮的生命支柱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很强的感召力。

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教师要务实,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时时处处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

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人要全面的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要使自己顶天立地,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必须建立自己强壮的生命支柱。

学习、热爱、研究、享受都是生命的支柱。

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

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而惟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师只有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方能精于教书而不失职

三、指导学生创新每一个学生都有敏锐眼睛,他们好奇好探索,正因为有强烈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就像成人一样有了欲望创新也就从这开始了。

我们既不能忽视学生正确认识,又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

对于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我们的目的并不在于结果,在于过程。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养成自尊、自信的心态。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问题,解决疑难,发展自身内在的能力,也就是情感与价值观教育与语文知识与技能教学相结合。

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和“刺激”使学生能主动,活泼、愉快地进行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开发智力。

四、养成少说多于做的好习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以德治教,身教重与言教是教师必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要少说多干、养成习惯。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

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教师要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带头做到最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

有幸听过魏书生的一次报告,很精彩。

于是,魏书生成了我的教育偶像。

学校开展学名师活动,魏书生,这个谜一样的人物,神一样的人物便成了我学习的第一选择。

看了他的报告与书籍,我明白了,魏书生能有今天卓著的成就,决不是因为机遇与巧合,而靠的是他自强不息的精神,靠的是他教学中的睿智,靠的是他把钻研作为一种快乐来经营的积极态度……我想从我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来谈几点体会: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魏书生谈到: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

大的环境人是没有办法选择的,只能在既成的环境中用自己的主观努力,来适应环境。

魏书生在一次演讲中说:人不要埋怨境遇。

命运把你放在皇家花园,你应该长成参天大树;命运把你甩到千山的石头缝中,你应该紧紧地抓住大地,依然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魏书生做到了这一点,因而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把一个农村中学变成了全国闻名的省级重点中学,他自己也发奋图强,从这里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这一点对我来说有不小的启发。

我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和一个班的班主任,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差。

由于从没有教过一年级,习惯了学生在上课时认真听讲,所以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我一看到学生上课乱七八糟,总是爱发火,爱发牢骚:“怎么这么倒霉,教上一年级学生

”牢骚满腹但无济于事。

为什么不学习魏书生先生

既然教了一年级,这应该是现实了,那么,你就应该想办法改变自己的心态与方式,尽快的适应环境。

二、科学管理班级工作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概括起来就两个字“商量

”他做班主任,凡是和同学们商量,没有一件事是他主观臆断的。

他们班上的班规班纪,没有一条是他定的,都是全班开会,然后同学们讨论,最后全体通过,就定下了。

联想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班中也有班干部,而且班干部所占的比例还不小,可为什么他们凡是还都来问我:“老师,这件事该怎么做

那件事该怎么做

”当他们问我的时候,还搞得我心情烦躁,心想呀,你是班长,是班干部,怎么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来问我呢

殊不知,这是因为自己并没有真正的给过学生权力,在班级管理中没有体现出真正的民主。

自己只抱怨:班主任真累呀,真操心呀,那为什么不把权力还给学生,通过科学的管理,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的效果呢

三、用平常之心追求卓越魏书生身兼数职,却轻松自如,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提倡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

也不能说我生存的环境不喧嚣,但我的内心可以说是比较宁静的。

我这些工作加在一块就外人来看,应该说比较忙,但是不管怎么忙,我真的是感觉很轻闲。

因为即使有一万件事,也只能选择干一件,我只能是不慌不忙,乱没有用,急也没有用,所以好多人说我是慢性子。

”几十年来,魏书生先生倍受世人推崇,他的社会兼职多达近40项,国内外请他作报告的络绎不绝。

他从来没在成就面前骄傲,也从来没在任何困难面前退缩。

他没有因权势、名利而冲昏头脑,而是以一颗平常心、淡泊之心对待世俗的权势、荣誉、名利。

多么可贵的平常之心

如果每个人都能以一种平常之心对待自己的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你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抱怨,那么多的不如意。

面对失败,你会变得从容;面对成功,你不会忘乎所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