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艺术修养 有什么心得体会?300字左右
任何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
首先要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
只有在博览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辨别真伪优劣,培养出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
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有机的联系,对各种艺术形式培养起一定的兴趣,会有助于艺术修养的提高。
各种艺术流派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广泛通晓各种艺术流派,才可能有比较有鉴别,才可能采各家之精华,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
1、提高艺术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同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心理状态、道德观、艺术趣味、审美能力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欣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水平。
要想欣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要想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他们、欣赏他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3、要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引导自身的审美趣味,还需要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在欣赏方面以指导、帮助。
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自身的兴趣和观点。
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4、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生活。
艺术具有认识价值。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能成功地再现生活。
提高艺术修养,有助于全面的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
5、增加生活情趣,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
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
注意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
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
6、更好地吸收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华,吸取一切进步的思想营养。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信念。
注意艺术修养,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一部优秀艺术作品进步的思想倾向,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艺术作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感染读者和观众的,因而对思想的熏陶作用也是更富有效果的。
7、培养道德情操。
艺术具有道德的价值。
一部优秀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自己道德观念和人生选择方面的重大影响。
注重艺术修养,可以通过进步的艺术形象,吸收进步的道德观念,逐步培养道德情操。
学生的人文素养课程学习心得2000字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1)国内外书法教育现状分析我国古代历来重视书法教育。
自古三尺蒙童读书,塾师除了教“三字经”之外,还必须规定习字课。
“日课三千”摹、临之法不可缺。
直到近代教育改革,不管是光绪、宣统朝的办学条令还是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教育制度,都设有专门的习字课,概莫能外。
然而,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的现状如何呢
目前书法课程的现状是:写字课归属语文学科,受到语文教学内容的挤压和冲击,其性质总是徘徊在语文和美术学科之间,始终不能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完整、系统的教学科目确立在课堂上。
而作为每个公民最重要的接收普及教育的场所——学校,其书法教学却远远不如社会培训力量,这使得学校的书法教育充满了迫切感和必要性。
将书法教学系统化、完整化和普及化。
我国本是书法发祥地,然而,书法教学却落后于外国,尤其是日本,虽然其由于文字障碍,书法的风格、书法的层次、书体的种类等尚不如中国,但书法教育的普及面远在中国之上,大有争夺书法霸主之势。
在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明文规定中小学生必修书法,因此,不少人便认为只要懂英文、会电脑、有口才就可以驰骋天下,而书法这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并不在他们提高自身素质之列。
(2)书法教育的意义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
从历史上讲,书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
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领会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崇高和深广的哲思情理,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塑造完美人格。
中国书法数千年的历史,在给予我们不胜枚举的佳作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高山仰止的人格形象。
王羲之第五子——王微之曾说过“写尽三缸水,只有一点象羲之;怀秦无钱买纸,便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成冢。
”这昭示着书法在人格塑造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书法,可以使人的意识境界得到净化和升华。
从根本上讲,书法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
随着书法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以及创造力就会越强,对书法的老辣之美、刚健之美、丰满圆润之美等等的鉴赏能力也会发生质的飞跃。
毛笔书法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当今,其实用价值渐渐淡化,仅仅作为一门艺术而独立存在,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而充分体现了书法艺术的深蕴和生命力,以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必要性。
普及书法教育,就是唤起全体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3)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FSSDQ小学现有教学班级21个,在邹硕校长的影响下,学校许多教师也非常爱好书法。
校园内经常举行教师书写能力比赛,其校牌和各办公室悬挂的字幅也是聘请李再湘老师进行书写,并且不定期邀请李再湘教师来校进行书法讲座。
部分教师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大赛,获得骄人成绩。
“爱书法、学书法”已在校园蔚然成风。
依托这一优势,本着以上指导思想,我们提出了《以书法为依托,提高小学生艺术审美情趣》这一课题,拟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实施以“校本课程——书法教学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的策略。
倡导“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理念,力求使学科课程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继而宏扬书法艺术,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之成为“电脑时代”的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新型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概念界定校本课程: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和学生家庭等课程资源开发的分析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它针对地区、学校、教师、学生的差异性,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且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是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
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决策的主体。
书法课程:是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下,在完成新课标规定写字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实际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的以毛笔书法的教学为主的书法课程。
一二年级起每周安排一课时的毛笔书法课程和一课时硬笔书法课程,三四五六年级每周安排两节毛笔书法课程,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各学段的学习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各个阶段的教育功能:是指在小学低、中、高各个学段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能力、感受能力等各个方面的不同,书法课程所发挥出的不同的教育功能。
三.理论依据: 1、系统论:教育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工程,书法是构成教育整体的一个部分。
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发挥作用,有助于促进整体的发挥。
2.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组织和开展各种课外活动,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而在书法的过程中,那种感受练字带来的艺术情趣,感悟其线条与布局所形成的艺术魅力,都必须依靠智力各个基本要素协作才能得以完成的,因而我们认为开设书法课程是学生益智养性的有效途径。
3、书法艺术理论:韩盼山教授在《书法艺术教育》一书中说:“书法艺术教育重点在教育,书法艺术本身则只是一种媒介或手段,意在通过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这些知识教育为书法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在接受书法技能训练中,进一步领略了书法的妙境。
四、研究对象 1-----6年级全体学生。
五、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书法教育,达到人人会书法,人人能写一手好字;找到书法教育在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各方面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乃至整体素质,让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2、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书法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掌握最基本的执笔方法与练字方法,努力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引导学生开展与本课程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成长,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书法人才,彰显校园书法文化艺术,继续打造墨香校园。
六、研究内容把书法教育课程的内容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为1-2年级;第二学段为3-4年级;第三学段为5-6年级。
确立掌握书法与审美教育;书法与综合素质;书法与人文素养三个学段的不同内容目标,每个学段的每种内容目标形成递进关系。
以“书法与审美教育”为第一学段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中国方块字的基本间架结构,能写出规范的硬笔字;掌握毛笔书法的工具以及笔画的基本写法,掌握对联的布局写法,了解汉字的美感,达到审美能力的培养。
第二学段是“书法与综合素质”,俗话说:“写字要三到:眼到、手到、心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笔下尽是冗墨缛体,难通灵气。
”学生书写时必须做到静气凝神、全神贯注,以达到心、手、脑的协调统一、通力合作,方能“大功告成”。
因此,书法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大有裨益。
书法练习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不自觉转为自觉,良好的意志品质也会随之悄然形成,学生的耐性、坐性、悟性、坚持等均会得到提升。
第三学段是“书法与人文素养”,经常给学生欣赏一些书法经典作品,促进学生对汉字和书法产生深刻的艺术感悟和文化传承意识,让学生去理解书法的线条质感,熟悉书法的发展历史,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书法艺术载道教化的作用。
七、研究方法与策略 1、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为主,铺以观察法、实验法 2、研究策略 纵横研究 (1)纵向研究:我们将在书法课程教学中,采集若干个案进行研究分析,纵向比较。
(2)横向研究:将我校书法实验班的孩子与普通班的孩子进行分析对比,横向比较。
八、研究的实施 1、制定研究方案,确立研究步骤。
A选定课题阶段(2010年8月-9月) B确定研究对象(2010年10月) C制定课题研究方案(2010年10月) 2、分段确定研究重点 2010年8月--2011年8月为研究的第一阶段(做过程记录,进行效果检测) 2011年9月--2012年8月为研究的第二阶段(做过程记录,进行效果检测,写出阶段小结报告) 2012年9月—2013年1月为研究的第三阶段((1)收集课例教案,实践操作试题;(2)分析有关材料、数据,撰写研究论文;(3)总结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 3、积极开展研究活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个案法,调查总结法,活动法,文献法,在实践中不断观察,总结,反思,完善。
(1)、抓好写字教育,师资先行提高教师的书写技能和专业水平,是推进学校写字教育的保证,学校始终把抓好教师“三笔字”作为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为教师进修、学习创造条件。
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写字基本功培训计划,要求每位教师要写好三笔字。
每学期学校举办一次教师硬笔书法比赛,现场定时书写,评出一、二、三等奖,以促进教师书写水平的提高。
(2)、全员参与,措施到位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迁移作用,是学习各门课程的基础,必须师生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专职写字教师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课,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全方位配合,在抓普及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书写技能的提高,扎扎实实地推进写字教育。
(3).抓“双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写好字,必须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我们把“抓双姿”列入学校重要日程,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只要让学生提笔写字,必须强调双姿正确:头正、身直、臂开、足平,眼距书本一尺,胸距桌沿一拳,手指距笔尖一寸。
学校领导在听课时把学生双姿是否正确纳入课堂教学评价中。
(4).抓写字训练,提高书写技能要写好字不仅要懂得写字方法、要领,还必须保证书写训练时间,才能逐步形成技能,提高写字质量。
学校规定除写字课外,每天午自习10分钟练字时间,由班主任组织学生练字,并配以优美的古筝乐曲,使学生旦筏测禾爻鼓诧态超卡在优雅的环境中,凝神静气地练字,持之以恒,以此促进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
(5).改革评价方法,激发写字兴趣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于书写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利于学生掌握规范的写字技能。
对低年级学生的写字评价,教师特别注重认真的书写态度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对基本笔画的把握,重视学生书写的正确、端正和整洁。
随着年级的升高,还要注重他们的书写是否规范和流畅,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来提高学生的书写兴趣和自信心。
(6)、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审美水平。
汉字形体从甲骨文发展到行书,是一个由复杂到简单易写的发展过程。
这中间出现了很多优秀书法作品,可以说一幅作品就是一种汉字的审美体现。
从这些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当中找出一些漂亮的字进入识字教学课堂,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又可以拓展学生对书法历史和文字历史的了解。
(7)、书品促进人品,塑造美好心灵字如其人,古代的书法家之所以能写出伟大的作品,是因为他们有着美的心灵。
要教学生学好书法,必须先学会做人,先修养品德。
通过书法教学,在了解历代名家所创造的伟大作品的同时,去接受书法这个传统艺术的熏陶,接受书法家的品德,如:颜真卿的“忠义光明”、柳公权的“心下正则笔正”、蔡襄的“才德俊伟”、欧阳修的“学书为乐”,从而达到陶冶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心灵美。
。
(8)、练习书法,学会做人做事通过学习写字,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善于体贴人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
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学生在书写水平与欣赏能力提高的同时,积极培养高尚和审美情趣,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的行为美。
(9)、布置校园环境,美的熏陶教室的写字小明星展览板,学校大厅的书法园地,处处翰墨飘香,使学生感受到书法的美在校园无处不在,达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10)、开展多项活动,健全档案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组织师生外出参观学习、参加校内外书法竞赛、全国书法课题活动……使广大师生在活动中提高审美情趣,达到“美”的教化。
建立健全写字教育档案管理,做好写字课题的档案记录、跟踪。
九、研究成果预测: 1、研究报告及研究论文汇编。
2.书法作品展。
艺术赏析概要心得体会
中外美赏学习心得体会美术鉴赏课走学校园是为了的培养大,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由于美学的复杂性,所以当时全世界对美的本质没有一个定论,而是众说纷纭。
其中“美是生活说”是东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生活才是美的本质。
“美是理念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
认为物质感性世界不存在美或美的属性,美与某种超现实存在的神秘的非物质性的精神实体紧密相联,由于这种精神实体的注入或显现,才使客观事物成为美的。
以前认为美术只是单纯的绘画作品,比如像那些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等。
直到上了美术鉴赏课,才知道这只是狭隘的理解;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是现下的主流分类。
美术是一种富有内涵,表现形式多样,意义深刻悠远的艺术形式。
课堂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的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跟着老师的思路的见解,我不仅领略到了大作的美还领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
中国传统的美术,水墨特色明显,表现的淋漓尽致。
线条流畅,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
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
徐悲鸿的《八骏图》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
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厂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
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
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用虚实结合,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的线条,使纸上之虾看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笔墨纷披,墨色浓淡干湿并用,苍茫简远,极富于变化。
既形象地在现了富春山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
西方印象派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位大师,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
其中莫奈的《睡莲》在看似随意轻松的笔触中却将光线的美感,水面上自然漂浮的睡莲的温柔表现的淋漓尽致。
他的《睡莲》色彩十分丰富,但是所有的颜色在画面中都是分外的柔和和均衡。
仅仅是描绘莲花的颜色也是随着光线和环境的影响而色彩变化多端,让人虽不能一口断定是什么颜色的睡莲,但是却又觉得那些娇艳的睡莲就近在眼前。
甚至是那些捉摸不透的笔触都好像在描绘着莫奈当时对池中睡莲的喜爱。
湖中的倒影和湖面上的睡莲看似都是有色块堆砌而成,却疏密虚实相得益彰,让人一目了然却又回味无穷。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我喜欢他那绚烂的色彩,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通过学习美术鉴赏课,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也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学到了专业课理论知识以外的东西,这门课培养了我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让我可以更加细致的观察生活中的美。
更加坚定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
听公开课心得体会
短暂的美术鉴赏课程就这么告一段落了,我仍有种意犹未尽的感本学期,我选修了“美术鉴赏”这门艺术学科。
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美术方面的东西,对这些看似神秘的艺术形态十分好奇,很想从这课程当中得到一些艺术的知识与熏陶。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仅可以学到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对我们的性格、感情、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可以培养我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艺术素养以及人文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这几个星期的短暂学习,我收获良多。
美术鉴赏使我开阔了眼界,也使我领略到了美术领域的独特魅力。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无比丰富,但对每个儿人来讲,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可能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地接触到许多人生与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
在美术上,我国发展的尤为迅速,从古到今,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描写的是淋漓尽致,发展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
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上海世博会上看到的《清明上河图》。
由北宋的张择端费劲精力所作的一幅惊世之作。
我驻足在这幅唯美的画前,被它的美丽与精致所深深得吸引住了。
回家后我在网上还有一些文献上查找了很多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资料,了解到《清明上河图》为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代风俗画,更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时期,首都清明时节郊区、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城内建筑和民生的繁华景象。
《清明上河图》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北宋年间的卞京,城内河流贯通,交通发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
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
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
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
粗略的看一看,杂乱无。
细细的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
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
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
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
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
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等。
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
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景色的。
河上来往的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
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
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
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快要撞到桥上了,这一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
张择端将其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其生活气息。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第一、内容丰富。
《清明上河图》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
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
《清明上河图》中画有八百一十五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
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
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令观者看业,饶有无穷回味。
第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
可贵的是,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
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
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
第三、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
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
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
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
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毛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
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
《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我不得不佩服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与经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生活和生产中发挥这种想象力与创造力,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并且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保护好这些绝无仅有的财富。
几个星期的美术鉴赏课程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去发现我们身边的平凡的美丽。
而这些东西显然是平时的课本上无法领悟到的。
当我们都学会去欣赏身边的美丽时,我们的生活也必将如艺术品那般生动。
上一篇:小学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
下一篇:小学生传统文化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