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曾国藩家书100字读后感

搬运自网络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曾国藩有名言,“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养活一团春意思,心里要有像春天一样的活力。

得生机盎然,得有情趣才有春意思。

落实到趣上,不止是说笑话逗乐,对人生而言这种趣其实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是对个人有重大意义。

做人得有志趣。

志向为主,趣有辅助作用,是可以动全身的辅助。

在乐观的情趣下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

这种乐观昂扬向上的趣本质上就是自然的本性。

在人生可能叫纯粹,爱情上可能叫纯洁。

每个儿童,来到世间都有这种纯真,天性使然,只是成长中,渐渐地成熟,老于世故了。

成就就是两头不再长、中间开始长的,曾国藩一生都保持这种纯真。

他身上这种天真烂漫不去。

十二岁时,离家六里去读书。

贪玩,不愿意跟父亲一起走,有时走着就要他背书。

他跟同学一起走,六里足够玩的。

曾国藩回家路上有土地庙,一天小心碰到了土地公公,碰倒了。

小朋友们幸灾乐祸。

立即告状。

你父亲一听,火了。

当地人迷信,怎么能这样呢

得倒霉了。

恼火。

当天把他好好收拾一顿,他恨这个土地公公,不就撞一下吗

害我。

第二天要去扶好,掏钱,重塑。

他更气了。

他也受当地文化影响也怕这个,但是心里憋得慌。

要报复他,怎么办呢

两天后,上学一个人,到土地公公那儿,拿着棍子,罚土地,带一匹马来,这是小朋友常用来当马骑的棍子。

他牵着他的马来的,看土地半天,搭在肩头上,指着神王说,搭帮(湖南话,是麻烦意)你,你给我看好我的马呀,走丢了,我找你。

每天一连一个月来这儿要他看好。

一个月后,饶了他。

这是小屁孩的心态。

有趣,意真。

惩罚时留有余地。

心里有这种天然之趣。

他在家训中说:“终身有忧处,终身有乐处。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也得终身有乐趣,要有生活的趣味,否则有什么意义

所以趣对人生意义重大。

  第二点,他觉得趣对亲情家庭意义重大。

他最小的女儿写回忆时也是满是趣味。

本可以富裕时过得清贫。

家庭生活中,他认为除了孝悌忠信之外,还要注重一个趣字。

像林语堂先生也是幽默大师,他说过,家人那里来,亲情来。

他主张,家人吃饭时,不要只顾着吃,应该聊聊天,说说话。

可能对健康不好,但是想想现代生活节奏多快,好不容易在一起吃饭,不说话不是典型的因噎废食吗

要珍惜这种的时光。

曾国藩和同僚一起吃还得一起开开玩笑。

他不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人,他在误导之外,营造轻松的氛围。

曾纪泽后来教育子女,最大方法是陪孩子一起玩。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手段。

这种趣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肯定心智健康。

所以,他强调趣是对家庭而言。

  还有更重要的,第三点是对团队有重大意义。

他在团队中提倡智趣,有智慧的趣味。

团队像一个人,既要有组织性也要有生机与活力。

领导核心要注重智趣,去给团队一种积极生动的面貌。

治军严,但生活中也有趣。

一次,当两江总督时,县里的反总李元写公文送来。

公文用了移的文体。

这种文体应该用在相同级别的衙门间,是平行的公文。

这应该用上行公文。

秘书吓坏了,七品不到,曾是一品大员,用移,想不是要倒霉了,曾国藩当作没看见,秘书要来拿,他在封面上写了词:“团练反总李,行个平等礼,云何用移封敌体

”李元有意思呀,想跟我平起平坐呀

是故意的,还是不故意的

只调侃了一下,心里特得意。

他后来在日记里写了。

外头幕僚见者无不绝倒。

我坐在屋里装着没听见。

这人好玩。

团队里也注意这些。

那种自得劲

往远里说,孔子也是这样。

像子见南子的故事。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南子是卫灵公夫人,生活作风有问题,名声不好。

孔子去见她,子路急了,质问他怎么去见她呢

孔子也急了。

赌咒,没什么事。

我发誓,没什么事。

有什么错事,天打五雷轰。

孔子急眼也发誓。

后世就奇怪,论语,都是孔子弟子写下的孔子言行,得维护孔子形象,怎么记下这样的糗事

不可能,是报复,这么想,是丧失了人生的智趣,这样写是为了记下充满童趣的有血有肉的人。

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做优秀华夏文明的文化符号。

这体现儒家生活的生机与活力。

所以趣才有生机活力与智慧。

这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观看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心得体会

《曾国藩家训》观后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春节期间,我馆组织观看了《百家讲坛》栏目——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评说的《曾国藩家训》,现结合生活和工作实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曾国藩家训》上篇第一集《谁来拯救笨小孩》中,讲述的是曾国藩小时候很笨,老师也认同太笨了。

一次汪老师指着就骂他,天生的蠢货,将来有出息,我给你背伞。

可是曾国藩也一点反应也没有。

笨没考上科举,但是发奋,第二次考中了进士。

这一点我感受颇深,以后作为孩子的家长,不管孩子智商如何,都要采取赏识教育,从各个方面鼓励孩子去做、去学,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有一颗健康自信的心灵,自然不怕孩子没有出息。

其实,不只是孩子需要赏识教育,成人也是一样需要在生活中、工作中得到赏识,这样才会更加有激情、有信心的投入生活和工作。

上篇(二)无一日不读书中讲到曾国藩两次没考上,回家之后,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养成了无一日不读书的好习惯,坚定决心,每天没间断地读史书,而且做笔记,认真地用了两年时间读了二十三史。

后来曾国藩一鸣惊人,成了湖南曾家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人。

也成为洋务运动的第一人。

重磅推荐:百度阅读APP,免费看书神器

1\\\/2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对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有着高标准的要求,知识在不断翻新,我们的思想不能沉淀,只有坚持学习新知识,认识新事物,才能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才能更好的投入生活和工作。

曾国藩这种坚持每天认真、勤奋读书的好习惯值得我们借鉴。

上篇(六)小家里的大智慧中讲到,曾国藩重视家训,是一个爱家、重家的好男人,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就悟出了如何治家的智慧,曾国藩认为家庭是人生的根据地,要以和治家、勤俭持家。

幸福美满的家庭人人都渴望,人人都羡慕,可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一个家庭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矛盾,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曾国藩所推崇的以和治家,勤俭持家之道,应该不失为一剂良方。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今天有幸读了,让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有许多。

如:在家书中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对子女的学习教育非常严格的父亲。

他很多家书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练习的字,诗词等作品寄给他看,然后,他再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加以指导,他指出“读书宜专,习字宜恒”。

同时他也是一个慈爱的父亲。

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中仔细询问有没有在吃药,吃了什么药等等。

还建议要想身体健康关键是平时要加强锻炼,不能一味的靠吃药,“饭后千步走”是个不错的健身方法。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其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

曾国藩的家教或许给出了答案。

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讲求人生理想、。

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

与曾氏家教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偏差,我们过分的重视了“才”的教育,忽视了“德”的教育。

什么是曾国藩所说的“君子”呢

在中已有定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

愚人不足为社会患,小人却是社会的大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

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省呀。

我们的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的“重负”主要来源于学数学、学写作、学英语、学各式各样的特长……。

与曾氏家教比,我们的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

小学教育应当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们明白人与人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兄与弟的关系,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才能把人做好。

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身份,应该尽什么义务,应该行什么礼节,这就是教育。

旧时代的就在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培养孩子们有修养、明事理方面做的很好。

中对弟子的教育也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

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把这些忽略掉了。

有人戏称我们和孩子是“”的关系,6个大人围绕着1个孩子转。

再穷也要富孩子,致使许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追求享乐,攀比虚荣。

许多孩子也习惯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为我,我还为我,极度自私。

这样的孩子都不懂也不会去敬爱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敬爱自己的父母,又怎么会爱他人、爱祖国。

对家庭失去责任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责任呢

不“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

曾国藩家书的作品鉴赏

我看了《曾国藩家书》心里满怀激动。

我心想:是哪个糟温的老师出的题,他家的事关我屁事。

这就是我的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应该怎么读比较好

这是一本反映家教、家风的典范之作,只要你喜欢,选择什么样的读法,可依平时的读书习惯。

不过,你说的先读那两本也的确不错。

总之,要细细的品读才有其味。

评价一下《曾国藩家书》

谢谢

有好几年的记忆,对曾国藩的印象停留在他政治生涯的顶峰——那个剿杀席卷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清廷高官,源于童年(还是少年

)的历史、政治教科书。

相信我一直是学校里的乖乖孩子,擅长考试,历史、政治都可以拿接近满分的高分。

童年的记忆真是刻骨铭心,因为教科书的言说,让我记住了那个“手上沾满了太平天国农民义军鲜血”的曾。

仍然很迷信教科书的年龄里,阅读量增大了,曾的形象,也渐渐从教科书上描述的那般片面趋向丰满,轮廓日益分明,知晓他更多的一面,不再简单地痛斥这个“杀手”。

可是,我的同学中,有没有人,除了教科书之外其实并不看其他另外的历史书

炎炎夏日里,喜欢读古书,诗词歌赋的曼妙让我沉迷。

多年前背过的《古文观止》有荒废的嫌疑,也需拿出来温习一遍。

而《曾国藩家书》也是挤在那些“经典文库”里让我再读。

(——符合朱永新先生批判的教师阅读:“很少读专业书”。

)读曾的家书,一个对祖父母谦恭有礼的孙儿,一个对父母温良孝顺的长子,一个对幼弟学业百般牵挂的兄长,一个戎马劳碌中不忘殷殷教子的严父,跃然纸上。

不以善小而莫为的家长里短,比那虽功高震主犹自内心如履薄冰的惶惑更打动我。

无论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皆自成一格。

很多时候,那样的琐碎与絮叨,要失笑却又为之动容:“家中诸事都不挂念,惟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

须将所作文字诗赋寄一二首来京。

”“读《后汉书》,现已丹笔点过八本,虽全不记忆,而较之去年读《前汉书》,领会较深。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请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

”“予生平于伦常之中,惟兄弟一伦抱愧尤深。

盖父亲以其所知者尽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教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

”“吾每作书与诸弟,不觉其言之长,想诸弟或厌烦难看矣。

然诸弟苟有长信与我,我实乐之,如获至宝。

”“又闻四妹起最晚,往往其姑反服事她。

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

天下未有不孝之妇而可得好处者,诸弟须时劝导之,晓之以大义。

”——如何教科书上曾被描摹成那样面目可憎

固然杀戮太平天国农民军,从一个角度理解是是他的硬殇,但他自有他的立场。

不为之辩解。

但如何“坏人”就一般面目的“全坏”呢

总是片面,总是模糊,总是过于极端。

想起英国课堂上孩子们学习的亨利八世了。

这个暴君,对他的妻子与臣民可谓残暴之极。

然而,他在英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却不容忽略,尤其是他改写了英国王室与教会之间的关系,功不可没。

那些英国孩子们在学习亨利八世时期的家世、钱币、建筑的同时,居然被要求调查亨利八世六位妻子的来历与结局,还要研究亨利八世最爱其中哪一位。

相信那些孩子们,离开校园之后,即使不再补充阅读其他课本,他们也已了解到一个真实、丰满的君王,并不片面。

而我呢

我这样对教科书深信不疑的好孩子,要在很多年后,课外补充阅读到一定量后,才可以慢慢勾勒出曾国藩比较丰满的一面。

到底问题在哪里

我们被教诲的,为何总是片面

真的不明白。

《曾国藩家书》一共收录了多少封信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5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