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有俄林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英文版本
顾名思义,区际贸易是区域之间的买卖,国际贸易是国家之间的买卖,区际贸易一般是国内贸易,肯定要比国际贸易更频繁和可靠。
谁能帮帮我啊,我有一道国际贸易的题:论述H-O理论假设条件以及基本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亚当•斯密(1723-1790)的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指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在生产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因而该国可以生产并出口该种商品。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享有盛誉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
这一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地域分工论的基础之上的。
他从微观的个体,即个人、家庭,递推到国家、社会来阐述地域分工的合理性,认为:“如果购买所费,比较家内生产所费为小,就一定不宜于家内生产,那是贤明的家主都知道的格言”。
②他强调绝对优势理论有一个基本前提,包括自然资源优势、气候条件优势,生产技术优势等等。
由此可见,绝对优势理论建立在绝对优势的基石之上。
一国在某一或更多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其产品成本则较低,继而参与国际市场的交换与竞争。
如果一国没有一种产品在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那该如何呢?斯密没有解释。
可见,绝对优势理论只说明了国际贸易中的一种情形,即在生产上各具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获得利益,没能阐释国际贸易的普遍规律。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以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为背景,反映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要求,对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历史上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然而,这一理论仅说明了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获得利益,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普遍规律。
(二)李嘉图(1772-1832)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是指比较两种产品在两国间的劳动成本来决定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和交换哪种产品。
大卫•李嘉图在他于1817年出版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首创了比较优势理论,这也成为西方贸易理论的基础。
李嘉图不仅继承了亚当•斯密的观点,而且提出了比斯密更系统、更深刻的阐述,他的理论是对斯密理论的修补和发展。
他指出,一国不仅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样商品处于绝对优势时可以出口该商品,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样商品处于绝对劣势时可以进口该商品;而且,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样商品处于相对优势或相对劣势时,也可以参加国际贸易。
李嘉图通过葡萄酒和布的极为有名的例子,来阐明他的观点。
另外,李嘉图的前提是由于种种因素使资本和劳动无法在国际间自由转移,这是和他所处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因而“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相对价值的法则不能支配两个或更多国家间相互交换的商品的相对价值”③。
在他看来,自由贸易是解决资本和劳动无法自由转移的好方法。
各个国家只需生产处于最大优势的产品,继而通过自由贸易进行交换,可以提高多国范围的生产效率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发展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因而更具普遍意义。
它回答了斯密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不论该国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情况如何,都能找到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所有条件均处于劣势地位,也能在其中发现其劣势中的优势。
但是,正如俄林曾做过的评论:“比较优势理论只适用于特殊情况,运用于一般介绍,在一些重要方面来阐明贸易的特征。
……显然,这些理论性的模式都是经过事先简化了的许多假设推导出来的。
因此,它们只能作为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一小部分。
”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距。
(三)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 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理论的基本内容 (1)国际分工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国际分工的深化又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2)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民族经济的相互需要和互相依赖达到空前的规模 (3)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国际分工深化、细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客观基础;而国际分工的深化、细化,国际贸易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杜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4)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性质和特征(四)俄林的国际分工理论赫克歇尔(1879-1952)—俄林(1899-1979)的资源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和俄林是两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们是师生关系。
赫克歇尔在其1919年所写的《对外贸易对于收益分配的影响》文章中就发表过相关理论,俄林吸取了赫克歇尔的基本观点,并且加以补充和发展,在其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中,从各生产要素的角度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进一步阐述。
他们认为资源禀赋不同是造成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有差异的原因。
各国在生产要素的拥有方面,情况各殊。
若一国的某种要素比较丰富,价格就相对便宜。
生产要素的丰富与稀缺是导致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之一。
导致国际贸易产生的另一原因是,各国在生产各种不同的商品时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比例也是不同的。
根据产品所需的要素的多少,可以将产品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等。
据此,俄林得出结论:“贸易的首要条件是某些商品在某一地区生产要比另一地区生产便宜。
在每一个地区,出口商品中包含着该地区比在其他地区拥有较便宜的相对大量的生产要素,而进口别的地区能较便宜生产的商品。
简而言之,进口那些含有较大比例生产要素便宜的商品。
”④即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一个国家应该生产那些需要大量使用且本国供给丰富、价格低廉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并以此来出口;进口那些供应稀缺、价格较高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在西方学界颇受重视,被西方学术界称为“世界著名的理论模式”。
它对国际分工格局和贸易问题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它也有许多假设条件上的限制,并存在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
按照人们一般的看法,美国的资本充裕,依据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美国应该生产并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输入劳动密集型产品。
可是,美国的另一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他的投入—产出法对美国的经济和贸易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的出口商品与其进口商品相比,美国出口商品的劳动密集度超过资本密集度,即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多,进口的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多。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里昂惕夫之谜”。
之后,许多国家的经济学家们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研究,有的得出了与里昂惕夫相类似的结果,有的则认为赫克歇尔—俄林模式符合本国情况。
另外,资源禀赋理论没有考虑科学技术的作用,也显得不够完善。
现今世界,科技因素在产品生产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且对分工的决定性也增强了。
(五)当代国际分工理论:竞争战略——波特的钻石理论 迈克尔•波特在其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通过对10个国际重要的贸易国家的上百种产业的历史研究,提出了一整套解释一个国家、地区产业或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竞争力理论,即钻石理论。
钻石理论认为一国特定产业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该国国内六个要素的组合与动态作用过程,即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辅助产业情况、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者、机遇和政府行为,它们一起构成了“钻石模型”。
国际经济与贸易 和国际贸易实务是做什么的?
1,实务就是些具体工作内容,相对别的基础科是比较实,比如询盘,还盘,报关,信的操作,海运,保险,提单等等.2,大学英语 政治经济学 微积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会计学(外专业) 思想概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 微观经济学 大学语文 思想道德修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法律基础 货币银行学 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 概率统计 宏观经济学 外教课 统计学(外专业)线性代数 理论概论 国际贸易 财政学 计量经济学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商品学概论 外贸英语函电 国际贸易法 零售学 批发与批发市场学 国际贸易地理 国民经济核算 International Finance (国际金融,全e文版) 世界经济概论 国际财务管理 国际货运与保险 TPOIT(国贸)开发区建设 知识产权法(外专业)国际商务谈判 国际投资学 区域经济与区际贸易 国际税收 服务经济与服务贸易 WTO专题 国际贸易实验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 国别经济专题 期货与期权3,一些基础理论兄弟我可是把当年的成绩单都翻出来了,看了成绩那个汗啊,做为过来人的一点忠告:把英语学好,特别是口语,多参加活动,实习,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处事能力,别的科目能过就行,基本没多大用,到工作了跟着人做几次就会了,跟书上很不一样的
国际商务专业必读的书籍
1.《国富论》,亚当〃斯密著,樊冰译,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年;2.《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著,李欣全 译,南海出版社,2010年; 3.《微观经济学》,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高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国际经济学》(上、下),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著,海闻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经济学原理》(宏、微观),曼昆著,梁小民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6.《国际贸易》,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7.《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阎志军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8.《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瑞典)俄林 著;逯宇铎等译,华夏出版社, 2008年;9.《国际技术贸易:技术贸易与知识产权》,王玉清,赵承璧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10.《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博斌,袁晓娜主编,戴瑾,刘伟,曾伟,高翔 副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11.《国际贸易实务》,黎孝先,石玉川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12.《进出口合同条款与案例分析》,黎孝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13.《商务英语900句》王伟,周树玲 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14.《国际贸易单证精讲》,田运银主编,中国海关出版社,2010年;15.《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第二版),吴国新,李元旭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16.《国际服务贸易概论》,刘东升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7.《国际贸易结算》(第二版),李晓洁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18.《国际贸易金融服务全程通》,赵小凡主编,中国海关出版社,2010年; 19.《现代服务业:特征、趋势和策略:characteristics, trends and strategies》,高新民、安筱鹏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0.《贸易政策和市场结构》,(以) 埃尔赫南·赫尔普曼、(美) 保罗·R.克鲁格曼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1.《贸易与投资战略整合研究》,邢建国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2.《再见吧, 美国:后金融危机的全球趋势》,(日) 大前研一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23.《2010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科学出版社,2010;24.《低碳经济:绿色革命与全球创新竞争大格局》,蔡林海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25.《大国的衰落:金融危机启示录》,(美)弗雷德里克·艾伦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26.《世界经济解读:2010:危机、对策与效果》,何新华, 刘仕国等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27.《危机应对之策与经济转型之道》,辜胜阻著,科学出版社,2010; 28.《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thought, strategy, and viability》,林毅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9.《中国进出口贸易分析与预测》,郑桂环等著,科学出版社,2010; 30.《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美)罗塞尔·罗伯茨(Russell Roberts)著,中信出版社,2009;31.《经济英语》,陈建平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32.《经济学、公共财政与百姓生活》,范存会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3.《国际货物贸易\\\/胡涵钧》,李凌主编,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2009; 34.《中国信心:“改革开放”与金融危机下的33张面孔》,经济观察报编,青岛出版社,2009;35.《经济热点面对面Ⅰ》,《经济热点面对面》编委会编,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36.《经济热点面对面II》,《经济热点面对面》编委会编,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37.《经济学:基本原理与热点问题》,罗伯特·C. 盖尔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8.《第二次革命:全球100名专家献策中国改革:Global 100 top experts offer suggestions on China's reform》,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主编,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39.《这才是经济学:经济学的误解与真相》,(美) 纳瑞蒙·贝尔拉夫什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0.《哈佛看中国:全球顶级中国问题专家谈中国问题.经济与社会卷》,主编张冠梓,人民出版社,2010;41.《博弈论及其应用》,李帮义, 王玉燕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2.《商务与经济统计》,Paul Newbold, William L. Carlson, Betty M. Thorne,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3.《计量经济分析》,(美) 威廉·H·格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4.《国际商务:环境与运作:Environment and Operations》,John D. Daniels, Lee H. Radebaugh, Daniel P. Suliva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5.《经济管理专业英语》,唐宇, 张米良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46.《经济文化英语》,杜耀梅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7.《经济法概论》,李正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8.《经济法实用教程》,陈亚平,满广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9.《经济文书写作概论》,陈登报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50.《新编经济应用文实用写作》,蒋意春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