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别赋》里的诗句“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怎么解释
南朝文学家。
字文通。
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
祖父和父亲都在南朝宋任县令。
江淹 6岁能诗。
13岁丧父。
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
20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
泰始二年(466),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刘景素对他很重视,待以布衣之礼,但由于江淹“少年尝倜傥不俗,或为世士所嫉”(《自序传》),因广陵令郭彦文一案,被诬受贿入狱。
在狱中,他给刘景素上书陈情获释。
此后,他曾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
不久,又回到刘景素幕下,任主簿、参军等职。
泰豫元年(472),宋明帝死后,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江淹于元徽二年(474)被贬为建安吴兴县(今福建浦城)令。
这一时期他在仕途上很不得志,而在文学创作方面却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宋顺帝升明元年(477),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他为萧道成出谋划策并起草文书,大受重用。
萧道成代宋自立,他被任为骠骑豫章王记室带东武令,迁中书侍郎,齐武帝永明间,任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国子博士诸职。
少帝萧昭业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明帝萧鸾时,又任宣城太守、秘书监诸职。
梁武帝萧衍代齐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
江淹的作品包括诗、文和辞赋三部分。
他的诗在南朝诗人中显得比较古奥遒劲,稍近鲍照,所以合称“江鲍”,但从反映生活的广度说,则远不如鲍,笔力也见纤弱。
江诗的特色是意趣深远,在齐梁诸家中尤为突出。
其中以《渡泉峤出诸山之顶》、《仙阳亭》、《游黄蘖山》等首最具特色。
如:“万壑共驰鹜,百谷争往来”;“崩壁迭枕卧,崭石屡盘回”(《渡泉峤出诸山之顶》);“下视雄虹照,俯看彩霞明”(《仙阳亭》);“残杌千代木,廧崒万古烟。
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游黄蘖山》)诸句,写人迹罕至的深山景色,造语险绝。
他的《赤亭渚》、《步桐台》、《渡西塞望江上诸山》、《秋至怀归》等诗中,亦颇有佳句,写景清新而且传神。
《望荆山》、《还故园》等写仕途失意,情调哀怨,也很为后人称道。
江淹在诗歌方面的又一特长是拟古。
他在《杂体三十首序》中宣称写作这些诗,“学其文体,虽不足品藻渊流,庶亦无乖商榷云尔”,意在通过拟作,显示各家的特色。
他仿作了从汉代的《古离别》到刘宋汤惠休的三十家诗体,由于他在学习前人创作经验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所以有的拟作达到了乱真的地步,如《陶徵君·田居》,曾被人误为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第六首;《休上人·怨别》中“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二句,明代杨慎亦曾以为是汤惠休作。
他这些拟古之作,常常有所寄托,如《效阮公诗十五首》,虽貌似模拟阮籍《咏怀诗》,而其用意在于对刘景素的密谋作隐晦的讽谏。
江淹的辞赋多属抒情小赋,这些赋既受《楚辞》的影响,也从鲍照等作家的作品中吸取了艺术技巧。
他最擅长写人们的心理活动,其中最有名的是《恨赋》和《别赋》,《恨赋》写的是人生短促,志不获骋的感慨。
其中写冯衍的怀才不遇和昭君的远嫁匈奴,尤为哀惋动人,如”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
闭关却扫,塞门不仕,左对孺人,顾弄稚子,脱略公卿,跌宕文史,赍志没地,长怀无己”,显然寄托着自己的身世之感。
《别赋》主要写各种不同类型人物的离愁别恨,历代为人传诵。
作者早年也曾羁旅他乡,饱尝过思乡怀人的痛苦,所以赋中写“行子”、“居人”的心情,都描绘得十分细腻而生动;如“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櫂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
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行子”上路的凄凉气氛。
而“居人愁卧,怳若有亡。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巡曾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
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等句,则通过种种景物描写,来刻画亲人远行后的寂寞凄凉之感,尤为生动传神。
此外,他还有《去故乡赋》、《青苔赋》、《待罪江南思北归赋》等,都表现了作者被贬为建安吴兴令时的失意与思乡之情。
他的《遂古篇》、《灯赋》等模仿屈原《天问》及宋玉《风赋》,亦寓有对刘景素进行讽喻之意,清代何焯评江淹赋说:“赋家至齐梁变态已尽,至文通已几几乎唐人之律赋矣,特其秀色非后人之所及也。
” 江淹的文多数是应用文字,基本上属于骈体。
其中《狱中上建平王书》是申诉自己的冤愤之作,笔法颇似汉代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较有文学意味。
另外,他的《袁友人传》是悼念好友袁炳之作,纯用散体,写得也很有感情。
江淹一生经历了宋、齐、梁三朝,而迄今流传的作品,大都作于宋末和齐初。
可断定为齐永明以后的作品只有《灵丘竹赋》和《铜剑赞》两篇,其余可能均已散失。
《梁书·江淹传》说他“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诗品》和《南史》还记载了关于他“才尽”的故事。
其实他“才尽”的原因主要在于官高禄厚,所以就很难写出像早年那样的怨愤之作。
在《自序传》中,他还称得志后再不愿“精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因而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也不像过去那样呕心沥血了。
另外,自南齐中期“永明体”兴起以后,诗文讲求声律,而江淹的诗风却与之不同,这可能也是他的作品不再受重视的一个原因。
江淹在南齐初,曾奉命修史,作《齐史》十志。
唐代刘知见《史通·古今正史》说他以为“史之所难,无出于志,故先著十志,以见其才”。
其书已佚。
江淹集据《自序传》称凡10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 9卷。
另有《后集》10卷。
今存《江文通集》已非《隋志》原本。
清代编《四库全书》时,采用的是乾隆间考城梁宾据明代汪士贤、张溥刊本和睢州汤斌家钞本参互校订而成,凡 4卷。
《四部丛刊》影印乌程蒋氏密韵楼藏明翻宋本,凡10卷。
另外还有清乾隆间江昉刊本《醴陵集》。
注本有明代胡之骥《江文通集汇注》,中华书局1984年排印本
与江淹一个时区的南朝著名文学家还有谁
应该是江淹。
生平 江淹(444~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历仕三朝。
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人,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
祖父江耽。
父亲江康之,南沙令,雅有才思。
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
二十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
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
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
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今福建浦城)令。
江淹的许多代表作品都写于被贬期间。
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萧道成代宋自立,江淹被任为骠骑豫章王记萧嶷室带东武令,迁中书侍郎,齐武帝永明间,任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国子博士诸职。
少帝萧昭业即位,江淹任御史中丞。
明帝萧鸾时,又任宣城太守、秘书监诸职。
梁武帝萧衍代齐后,江淹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
梁天监四年(505年),江淹去世,时年六十二。
葬在故里江集村东北约六公里处(今民权县李堂乡岳庄村西),梁武帝为他素服举哀,谥曰宪伯。
《梁书》、《南史》有传。
江淹的作品,据《自序传》说有十卷,这是江淹在齐代时的记录。
据《梁书·江淹传》的记载,“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可知他后来又有新的作品,自己辑录为前后两集。
《隋书·经籍志》记载:“《江淹集》九卷,《江淹后集》十卷。
”《旧唐书》记载是“《江淹前集》十卷,《江淹后集》十卷”。
唐朝之后,大多记载为十卷。
明人胡之骥著有《江文通集汇注》。
据《梁书》本传,他还著有《齐史·十志》,今佚。
仕宦 宋顺帝升明初年,萧道成(后为齐高帝)辅政时,荆州刺史沈攸之忠于宋,举兵反对萧道成。
萧道成询问江淹,江淹向他陈说萧道成必胜而沈攸之必败的五条原因。
第二年沈攸之果然战败自杀身亡,江淹也因此而甚得齐高帝赏识。
齐东昏侯永元年间,崔慧景造反,率叛军围困京城建康,城内士族官僚纷纷投身于叛军门下,只有江淹称病不往。
崔慧景很快兵败,众皆服江淹有远见。
后来萧衍带兵至新林(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士族官僚对他并没有看好,人人安之若素,而江淹却脱去官服,投奔萧衍。
后萧衍称帝,江淹得到重用。
江淹为官清正,不避权贵,直言敢谏。
宋后废帝刘昱即位“多失德”,刘景素又偏听偏信左右之言,政局岌岌可危。
江淹从容直谏,刘景素怒而不纳,江淹赠诗十五首以讽谏。
江淹任御史中丞时,弹劾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缋、护军长史庾仲远。
也曾奏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有脏物宝货成千上万,并拘捕了他们,交朝廷治罪。
其他被检劾论治的违法官员更是不胜枚举。
齐明帝曾当面称赞江淹:“从宋代以来,不曾有严明的御史中丞,君今天可说近代独一无二了。
” [编辑本段]文学成就 江淹突出的文学成就表现在他的辞赋方面,他是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
南朝辞赋发展到“江、鲍”,达到了一个高峰。
江淹的《恨赋》、《别赋》与鲍照的《芜城赋》、《舞鹤赋》可说是南朝辞赋的佳作。
江淹又是南朝骈文大家,是南朝骈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与鲍照、刘峻、徐陵齐名。
最为知名的当数他在狱中写给建平王刘景素的《诣建平王书》,文章辞气激扬,不卑不亢,真情实感流注于字里行间。
刘景素看了江淹的这篇上书后,深受感动,立即释放了他。
另外,江淹的《报袁叔明书》、《与交友论隐书》等,均为当时名篇。
江淹的诗作成就虽不及他的辞赋和骈文,但也不乏优秀之作,其特点是意趣深远,在齐梁诸家中尤为突出。
善于拟古是江淹诗歌方面的突出特色,面貌酷似,几可乱真。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就说江淹“善于摹拟”。
江淹努力学习古人的作品,确使他摆脱了一些绮丽之风,写出了不少在流丽中带有峭拔苍劲之气的诗篇。
在江淹诗歌中,有一部分为乐府歌辞。
江淹的乐府歌辞在南朝中虽不能技压群雄,也算得是上乘之作。
典故 中年以后,江淹官运亨通,官运的高峰却造就了他创作上的低潮,富贵安逸的环境,使他才思减退,到齐武帝永明后期,他就很少有传世之作,故有“江郎才尽”之说。
江淹与汉语中的两个成语——“梦笔生花”和“江郎才尽”相关。
江淹在被权贵贬黜到浦城当县令时,相传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
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魁首,当时人称为“梦笔生花”。
和“梦笔生花”故事相成始末的是江淹到了晚年,才思减退。
据《诗品》,传说他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人,自称是郭璞(晋代文学家),他对江淹说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笔留在你处已多年,请归还给我吧
”江淹从怀中取出,还给了那人。
其后他写的文章就日见失色。
时人谓之才尽,于是便有“江郎才尽”一说[1]。
《南史》中除了记载以上故事外[2],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索锦”的故事,发生在张协与江淹之间[3]。
上一篇:古人赞美普洱茶的诗句
下一篇:跟汕头有关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