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镜花缘》读后感400字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镜花缘 读后感

从小到大,我读过的书不计其数,有一本令人深思又令我难忘的书――《镜花缘》。

《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律、围棋。

晚年虽然生活贫困,却用十多年时间写了号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奇特的一部――《镜花缘》。

当代学者称之为“杂家说”,国外学者评为融幻想、历史、讽刺、游记四类小说于一体的巨著。

刚翻开书的第一页,就看到上面那段简介,我心中暗想:“一个老头儿能写出什么巨著,没听说过这本书,我倒要见识见识。

” 故事从百花仙子被贬开始,沿着两条主线叙述。

明线为唐敖官场失意,索性与妻舅林之洋出海经商游历,暗线则是百花仙子在凡间的故事,两条线一明一暗,为故事增添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看《镜花缘》的第一感受是幽默。

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场面描写都能看出。

淑士国人十分迂腐。

在一家小酒馆,伙计是这样招呼客人的:“三位先生光临,莫非饮酒乎

用菜乎

请明白以告我也。

”淑士国人的呆板,酸,透过一个小人物的几句话,跃然纸上。

看《镜花缘》的第二感受是凝重。

幽默与凝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

在笑过之后,我也有些羞惭。

白民国书架上摆得满满的,人人都有一股书卷气,却连《论语》都读不正确;而黑齿国人皮肤黝黑,却诗书满腹,真是不能以貌取人呢

看《镜花缘》的第三感受是感动。

虽然某些国家的习惯不好,但每一个失德行为背后又很快出现一个反衬人物,厌火国人因为贪财而喷火伤人,而被唐敖放生的人鱼却出手想要救助,最终赶走了厌火国人。

《镜花缘》虽然是虚构的小说,却严厉地抨击了现实中的不良风气,真可谓是一面“镜子”。

从此《镜花缘》成了我书架上的老居民、好居民。

镜花缘读后感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的神魔小说,自嘉庆二十三年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到各方的关注。

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都给予了它很高的评价。

国外一些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工作,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

”目前《镜花缘》已经被译成英、俄、德、日等多国文字。

《镜花缘》是作者在海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是古海州地区直接产生的一部古典名著。

该书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多个方面。

《镜花缘》共计一百回,故事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为开端。

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

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

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

《镜花缘》由于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带有较多的社会批判意识,有时且不乏深刻之处,所以尽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说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镜花缘》一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一词,蕴涵着对于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

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的手法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但是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都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及其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借此来揭示的当时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

在艺术风格上,作品的奇思异想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象力,以及思想机的警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但是另一方面该作品其幻想性的虚构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无力;后半部分大谈学问,比较累赘。

但是这部作品从整体上来说,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千奇百怪的国家,千奇百怪的风土人情,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如一场梦一般。

故事中的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时而语调激昂,似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时而语调低沉,似作者对人情世故的反思。

作者独具匠心的通过对虚幻世界的描写,无情的讽刺的现实社会的黑暗虚伪,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在宁静的午后,手里捧一杯暖茶,静静翻开书本,细细品味清隽的文字,幸福,由书中来……

镜花缘读书笔记400字

虎豹从来不敢吃人,并且及其怕人,素日总以禽兽为粮;往往吃人者,必是此人近于禽兽,当其遇见之时,虎豹并不以为他是人,只当是禽兽,所以吃他。

人与禽兽之别,全在顶上灵光。

禽兽顶上无光,如果然之类,总有微光,亦甚稀罕。

人之天良不灭,顶上必有灵光,虎豹看见,即远远回避。

倘天良丧尽,罪大恶极,消尽灵光,虎豹看见与禽兽无异,他才吃了。

至于灵光或多或少,总在为人善恶分别。

有善无恶,自然灵光数丈,不独虎豹看见逃避,一切鬼怪莫不远避。

即如那个果然,一心要救死然回生,只管守住啼哭。

看他那般行为,虽是兽面,心里却怀义气,所谓‘兽面人心,顶上岂无灵光

纵让大虫觌面,也不伤他。

大虫见了‘兽面人心’的既不敢伤,若见了人面兽心’的如何不啖

世人只知恨那虎豹伤人,那知有这缘故

  果然:兽 果然 取自《本草纲目》(转自百度百科)  〖释名〗又叫禺、仙猴。

[时珍说]“果然”是它自呼其名的声音。

人若捕住一只,则会引起它们成群地啼叫追赴,即使被杀也不离开。

称它为果然,是取其必然来追之义。

  [时珍说]果然,是仁兽,出自西南各大山中。

居住在树上,形状如猿,白面黑颊,多胡须而毛彩斑斓。

尾长过身,它的末端有分叉,雨天则用叉塞住鼻孔。

爱群行,老的在前,少的在后。

吃时相互推让,相爱而居,相聚而生,相赴而死。

柳子所说仁让孝慈的,就是它。

古人画如宗彝,也取其伦理之义。

它的性格多疑,见人则登上树,上下不一,甚至奔触,造成头破胫折。

所以用来比作疑心或犹豫不决者。

  这段话是不是很有意思

反正我是觉得很有意思。

我还没遇到过文中提到的顶上无灵光的“人面兽心”的“禽兽”,但是我估摸着,像这样的物种,世上不是没有。

  像 果然 这样的动物,他是有灵光的,为什么

书上说了:爱群行,老的在前,少的在后。

吃时相互推让,相爱而居,相聚而生,相赴而死。

  很喜欢《镜花缘》,当然不单单是因为几句话,《镜花缘》里的世界是奇妙的,我已经看过两遍,过几天还想再借来看,原来好书,是百读不厌的呀

  人活着总要有所敬畏,我敬畏那些美好,那些善良。

镜花缘读书笔记300左右

镜花缘读后感通过阅读《镜花缘》一书,我认识了很多有特色的国家和英雄人物,并跟随着主人公唐敖旅行经过了焰火国,游过了君子国,还有小人国、黑齿国等等许许多多不同的带有神奇色彩的国家。

书中描绘了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特征,如轩辕国的奇特, 每个人身上都长着一对翅膀、头上顶着一条蛇;还有风土人情独特的女儿国, 在女儿国中都是女人穿靴戴帽外出做工, 而男人却缠足, 在家里养小孩。

而唐敖在旅行途中遇到了暴风雨,船漂到了小蓬莱岛上, 他被岛上的景物所迷获, 也因此在山中成了仙。

唐敖的女儿唐小山原是天上的百花仙子, 因在天上犯了错, 被贬下凡投胎,唐小山是一位博学多才、聪明善良的女孩,为了寻找父亲而出海,历尽艰辛,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唐小山与父亲之间深厚的亲情。

虽然这是一本虚构的书,但我每次看完都觉得自已有很大的收获,这更加促进了我还要更加多读名著的心理。

镜花缘 楔子 读后感(50字左右)

《镜花缘》是女作家李汝珍写的,是一部歌颂了女子才华的书,反映出女子在生活中的地位上的平等要求,表现了作者尊重女子地位的民主思想。

这本书告诉所有人,女子也是可以很有才华,很有地位的。

机会是自己争取的,而不是自己去等待的。

书中说得好:做人要以忠,孝,顺,信仁德为本,如果我们连这几个字都做不到,怎么生存下去呢

在女儿国,是女人当政,当宰相,当大臣的,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女子自己争取的。

这本书不仅要告诉我们要争取机会,还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长辈;忠诚;善良;宽宏仁慈;不斤斤计较;做事一步一步来;最重要的是要自信。

镜花缘读书心得1500字

《镜花缘》讲述的是一段野史,大约在武则天掌权至唐中宗复位的时期。

既是野史,其中自然少不了若干神话、传奇。

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四段。

首先写仙界嫦娥和百花仙子结怨,武后怒贬牡丹,百花仙子下凡为人至主人公唐敖周游海外诸国。

第二段写唐敖在小蓬莱出世为仙,其女唐小山寻亲。

三是寻亲归来,唐小山与众位才女赴试及试后游玩活动。

最后写文氏弟兄伐武勤王,中宗复位。

其中第一部分最为精彩,人物的形象也体现得最为丰满。

  书中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用离奇、甚至有些荒诞的情节,来展现现实的社会,或赞或讽均入木三分。

书一开始便写武后残冬令百花奇放,而牡丹独迟。

这一段故事现在广为人知,不知是否出于此处。

书中的牡丹仙子也给人一种不趋炎附势的形象,宛如那些有骨气的读书人。

后面写到书生唐敖放弃功名,与船商林之洋,多九公等人遨游海外,遇到种种奇闻佚事,时而令人瞪目结舌,时而令人捧腹大笑。

例如一日众人来到东方小国“君子国”,目睹国民赶集买卖,“讨价还价”的过程。

只见买家说:“老兄如此高货,却讨这般贱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

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便是不肯赏光交易了。

”卖家说:“既承照顾,敢不仰体

但适才妄讨大价,已觉厚颜。

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

”于是买家不肯降,卖家不肯增,争执不休,最后还靠一位路边老者了事。

我等读者看了,也随唐敖在一边惊叹不已。

  还有几个小国也给人深刻印象。

如“黑齿国”,其人浑身漆黑,面相丑陋,然而饱读诗书,记性超群;与之相对的“白民国”,则是一个个人面白如玉,美貌非常,但腹中无物且傲气凌人。

“淑士国”中,人人能文,出口成章,边酒店中的小二也“请教先生,酒要一壶乎

两壶乎

菜要一碟乎

两碟乎

”不仅如此,而且穷酸成性,吃的所有东西都带一股醋劲。

“无继国”内无男无女,人们不必生育,死后尸体不朽,一百二十年后仍可重生,所以对生死大事看得特别透彻,对名利色权特别淡泊。

再有什么“翼民国”,“聂耳国”之类,都是奇形怪状,闻所未闻。

这些描写虽属想象,但视为对社会上各种人群的影射,又有何妨。

作者把这些人从社会中拉出来,让他们自成一个国家,然后让我们作为游客,欣赏别人的,抑或自己的荒唐可笑之处。

  唐敖游至小蓬莱,就在那儿出世为仙。

书的主角转到他的女儿唐小山身上。

同时书的主题,也从像《山海经》那样记载海外轶事转变为对一群聪明伶俐又多少有些不幸的少女们的描摹,她们曾是上界的百花,托生为人。

说起写女性的书,当然首推《红楼梦》。

它的光芒太耀眼,使得看过《红楼梦》的读者,更容易看到其他书的不足。

《镜花缘》描写女性,既有其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笔。

书中形象最丰满的是唐小山,为百花仙子托生,通文墨,学问好,能使羞辱了多九公的两位黑齿国姐妹拜服,能在短时间里写出《天女散花赋》那样的文字。

由于书整体的价值观是儒家的,这位主角因此是一位不远千里寻找父亲的孝女形象。

在人群里,我们也能时常发现她的稳重、识大体等的优点。

其他几位,像骆红蕖、阴若花、颜紫绡等人,或者有一些武功、神勇,或者明道理,讲事非,都是各有其经历与个性。

然而总体观之,这一百位女子,其美貌、聪明,大体都很相似,甚至有些人本身就是某家的五姐妹、六姐妹,除了名字以外几乎分辨不出来,简直就是同一张脸孔。

这样的描写多少给人乏味之感。

正如一般的观点认为《水浒》前半比后半好,因为前面写的都是个人事迹,像鲁智深、武松等人的形象能写得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后面写宋江大军东征西讨,笔墨主要花费在写主将如何英明、布阵如何巧妙,先前的那些好汉似乎都没了什么个性,不能不算作一种遗憾。

  前面说过,整本《镜花缘》的价值观是儒家式的,它歌颂父慈子孝,君明臣忠,让有学问的读书人都在故事中得到尊敬。

同时,它也描写了一群同样具有那些良好品质的少女,通过她们在才女考试中的表现说明女子也能承担像男子那样的任务。

就作者的时代来看,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进步的。

然而少女也像老学究那样谈《礼》、谈历史,终究是缺少了一些年轻人的灵性。

除此以外,作者借书中人之口,对通俗化的儒家提出质疑,像奢侈的婚葬礼仪、讲究排场的宴会、是非不明的诉讼等。

质疑之余,作者又树立起那些海外的“理想国”:君子国、轩辕国。

这种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这本书很大的一个不足,在于宿命论、果报论的色彩过于浓重,这一方面与我自己不相信转世投胎之类的说法有关。

书里的好人都有神仙庇佑,逢凶化吉,而恶人都是注定受苦难,下一世要做禽兽的。

每次考虑到将来之事,最准的永远是天象、卦象,而且从来没有算错过。

固然,正史上的星象和市井童谣也遍地皆是,也是一个比一个准,但我宁愿相信是有智慧的人根据现状判断将来,而假说成是天象以让人信服。

本书中常有这种宿命的巧合,仿佛都是注定一般。

不过我们大可不必吹毛求疵,即使在今天,不也有相信那些星座之类的说法的糊涂虫么

  总的说来,《镜花缘》还是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发展了我的想象的空间。

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所在,就不用我多作评论了。

镜花缘读书笔记

读《镜花缘书笔记 (一)    读到镜花缘这部分,不记下。

    唐念着父亲常年不归,思亲之情漫漫,终于踏上征途,到了小蓬莱,过了镜花山,水月岭,突然看到一块发着红光的石碑,碑文仔细辨认后,却也认得,她问同行的阴若花可认得,阴若花只是摇头,说是蝌蚪文,毫无所知,小山心中很是诧异,心生一计,干脆取了芭蕉叶,在上面只管抄写,用得都是若花看得懂的楷书,一边抄一边想:这回若花肯定看懂了。

一会儿,若花来了,却指着小山的笔迹:你抄写的笔画,同那石碑上的蝌蚪文都一样,石碑上的字我既不识,又怎么认识这个

这时候小山不免感叹:妹子所写原是楷书,谁知到了姐姐眼中,竟全变成了古篆,怪不得有俗语说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姐姐竟是无缘了。

一番话毕,若花说道:我虽无缘,今得亲至其他,也算是无缘中的有缘了。

小山连问:姐姐虽然善于词令,但你所说的‘有缘’二字,究竟牵强。

若花道:据我看来,有缘固妙,不过若以现在的情况而论,倒不如无缘来的自在。

小山很诧异问:此话怎讲

若花道:就说现在吧,漫山遍野的美景我都可以即刻畅游,阿妹你呢,却要拿着一枝毛椎在那里钻刺,不免为缘所谓累,所以倒不如无缘自在。

小山听了就说:姐姐要知道无缘的不过看看山中景色,那有缘的不但能饱览仙机,而且还能知道未来,比如连同姐姐一众姐妹的一生修为,莫不在这碑中,让我看来,这比看山中景色强过万倍。

若花接着便说:据你所说,我们的来历,我们的结果,你都晓得了,那我倒要请问妹妹,你自己的来历,你自己的结果呢

你可晓得

小山一听,怔住了,想了想说:姐姐,你既不自知,你又何必问我

至于说我知不知,我又何必告诉你

况且你又非我,你又怎知我不自知

俗话说:功夫各自忙,姐姐先去游玩了,妹子还要继续抄写。

若花说:你知道些固然好,我不知道呢也未尝不妙。

总而言之,大家无常一到,不独我不知的化为灰飞,就是你知道的,不也同我一样

安能得什么长生妙术

    这段文字,初读来,觉得不过是两个小女子一段小小争执,但是因为此处写道小山抄石碑文字,文字内容就是小山下凡前世百花仙子洞中各位百花的前世今生,所以此段看似小小的争执却也有些深意。

    先说小山,小山因为寻父来此小蓬莱,到了蓬莱岛,急忙巡山,四处查访父亲的踪迹,后来碰到一樵夫,她便像樵夫打听父亲唐敖的踪迹,那樵夫言谈之后,随即递给小山一封信,信是小山父亲唐敖亲自执笔,内容大意就是让小山回去参加女试,女试后父女自然团聚了。

小山看完后就和若花到了镜花冢,之后遇到一处泣红亭,随后便看到一块石碑,就是刚才我提到两人争执中提到的石碑。

石碑中刻满了文字,小山因为前世乃是百花仙子,所以石碑上的古篆她各个都认识,而若花呢,虽说也在百花之内,但是大概就是缘法不够吧,各个看上去就是蝌蚪文天书一般。

我所感叹倒是此处两个各自不同的态度。

小山因为前世却有溯源,所以决定把碑中文字抄写下来,而若花呢,虽然看不懂,倒也不心急,不但不心急,反而说此刻观赏美景才是要紧事,这种旁若无人的自在态度,说来即便是做个无缘人,也是难得的自在快乐

    联想到世间很多事情,很多人争得要去和功利谋缘,一旦无缘,哪个不垂头丧气,垂头丧气倒还好,更有甚者,因气生怨,因怨生恨,猜疑,妒忌,诽谤,等等吧,总之做个无缘人的这份不甘心,真是荼毒生灵

再来看书中这段小山,既然知晓自己就是有缘人,又何必告诉旁人自己正是有缘人,其他人都不是

此种做法不管是无心或是有意,都不免张扬了,有缘就还罢了,一旦四处张扬自己有缘,不怪乎从头到尾,一路坎坷。

    有缘,无缘,都是各自缘法,原本没有定数,相对这件事,这个人,你有缘了,但是相对另件事,另个人,你也许就无缘了。

所以说不管是主动求有缘,或者避而成无缘,都是一种选择罢了,既然有了选择,就不如欣然接受选择后的结果,何必强求,非得做个缘人,或者无缘人

有缘无缘,因缘聚会,其实最后结局都是大同,只是过程各有不同,体会各有辛酸罢了。

    读到这段,再次感叹若花的无缘态度,真是一派风流自在,倒把那百花仙子比下去了。

    ----------------------------------------------------------    读《镜花缘》读书笔记 (二)    再读镜花缘上卷,读书中一众若干人物,比较之后,更是喜欢多九公和林之洋,不仅性格可爱,更是兼具传神,总之比起主角唐敖毫不逊色。

    先说多九公和唐敖一行来到黑齿国,到了当地一间‘女学塾’,两人因为好奇,不知当地女子究竟读何书

之后学塾里的先生把他两人一起请进,因为知道他两人来自唐朝,因为历来素闻唐朝为万国之首,乃是圣人之邦,想必人品学问更是出类拔萃,这番前提下,引出私塾先生的两位女弟子,红红,亭亭,两女子慕得唐朝学问人品,多九公当即拍胸说道:老夫于学问一道,虽未十分精通,至于眼前文义,粗枝大叶,也还略知一二。

跟着,红红,亭亭两女子便从音律谈起,多九公这时看到唐敖说:我们两位都是抛开了书本,荒疏多年,诚惶诚恐,见识不到,还望指教。

这‘指教’两字,多九公当时听到,便鼻中一哼,口虽不言,心中却想:他们不过是些海外幼女,腹中学问可想而知,唐兄这样谦虚,未免把对方看高了

之后呢,说起音律,论起反切,谈谈说说,多九公竟然丝毫不占上风,谈到《周易》各种传本,九公听两位女子说有九十余种,他当即便吃一惊,自以为知道大概,也不过五六十种,接着又想管她呢,说不定对方有诈,随后九公便信口胡说,周易有一百余种,谁料那两女子步步为营,开口便谈所见九十三种,之后追问其余七种,此时的九公别所七种了,就像那女子要求,只说两种也怕仍是为难,到此处,九公汗如雨下,这种人物性格,虽然夸下海口,但也真实可爱,九公自负为唐朝学问正宗,没想到此番在黑齿国棋逢对手。

    随后两女子你一言我一语,把多九公说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红,这时就连唐敖也根本插不上嘴,好不烦闷。

正为难,这时只听到外面喊:请问女学生可买胭脂么

来人是谁,没错,正是林之洋,唐敖的妻弟。

说道这个林之洋书中很多描述也很是可爱,就拿这次来说,他一介走物贩货的商人,毫不通文,各种情由一概不知,这时出现反倒帮了九公,大家乘此机会都得脱身。

话说林之洋这人虽然各地走物贩货,但是人却极其聪慧,书中也有一段,话说他们一行人来到智佳国,正逢中秋,三人便去猜灯谜,林之洋常年海外走动,见识甚广,猜起灯谜来,更是不在话下,不一会便破了好几道。

还有一处,他们三人来到女儿国,上岸之前,还在调笑,可别被女儿国国王招了去,更巧那林之洋卖货时便被那国王看上了,之后又是缠足,又是擦粉,百般折磨。

此段描述,更是借了后来磨难结果,林之洋说:当日在女儿国,人家好财,日日给予金银财宝,我却不为所动;当日在女儿国日日被人家毒打,穿耳,倒吊,缠足,这些磨难最难熬,我却终能忍受;当日在女儿国人家好酒我历来好酒,但为了及早脱身,更是滴酒不沾......几段叙述下来,林之洋作为商贾之人的形象既丰满,又生动,不见铜臭气,倒是多了几分真挚,可爱。

    说完多九公和林之洋,再来看看女主角唐小山,这个前世百花仙子,其实性格刻画的也极其有趣,百花仙子下世为人,经历凡间之苦,这段因有因何而来

原来当日瑶池盛会,各位仙班都旨在讨好王母娘娘,嫦娥先是提议请百鸟,百兽来此地歌舞一番,接着又说不妨也请百花一齐开放,同来庆祝。

众仙听了,都说很妙,哪知这时的百花仙却说:各个花卉开时都因时节地域不同各有不同,今要令百花一齐开放,这番便是戏言。

后更因为风姨在旁调唆,百花更是与嫦娥争执起来,随后才有了赌气说法:一旦下界人君有令,教百花齐放,我果然应允,情愿堕落红尘,永不翻身。

哪知因缘凑巧,有武则天女帝,偏偏酒后便叫百花齐放,那天刚好百花仙人去别处下棋,神不知鬼不觉地各处百花便也齐放了,这之后呢,可怜的百花仙子只能下得凡尘,历经轮回之苦。

这几章,仔细读完,明面上交待了百花仙子前世今生,暗里却也写明了百花的持才傲物,虽说此件事端,发于嫦娥多事,怨于风姨调唆,但是最后结局走向,还得说回百花自己。

百花从一出场就清丽绝俗,一看就知道不是庸俗之辈,极不善于阿谀奉承,但是事体人情的分寸到底拿捏不稳。

其实,看完这几个章回,我还是很喜欢百花,这样一个清清净净不为俗世所扰的女子,多么可爱,可贵

就连广寒宫里自比天下无双的嫦娥,一比之下反倒俗气了,不仅俗气,还犯了器量狭窄之误

镜花缘第二回读后感

华振,严,花心顺时令定法月日自助疯狂。

谁能给我《镜花缘》的读书笔记 500以上的 要初一水平的

读《镜花缘》读书笔记     读到镜花缘这部分,不能不记下。

    唐小山念着父亲常年不归,思亲之情漫漫,终于踏上征途,到了小蓬莱,过了镜花山,水月岭,突然看到一块发着红光的石碑,碑文仔细辨认后,却也认得,她问同行的阴若花可认得,阴若花只是摇头,说是蝌蚪文,毫无所知,小山心中很是诧异,心生一计,干脆取了芭蕉叶,在上面只管抄写,用得都是若花看得懂的楷书,一边抄一边想:这回若花肯定看懂了。

一会儿,若花来了,却指着小山的笔迹:你抄写的笔画,同那石碑上的蝌蚪文都一样,石碑上的字我既不识,又怎么认识这个

这时候小山不免感叹:妹子所写原是楷书,谁知到了姐姐眼中,竟全变成了古篆,怪不得有俗语说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姐姐竟是无缘了。

一番话毕,若花说道:我虽无缘,今得亲至其他,也算是无缘中的有缘了。

小山连问:姐姐虽然善于词令,但你所说的‘有缘’二字,究竟牵强。

若花道:据我看来,有缘固妙,不过若以现在的情况而论,倒不如无缘来的自在。

小山很诧异问:此话怎讲

若花道:就说现在吧,漫山遍野的美景我都可以即刻畅游,阿妹你呢,却要拿着一枝毛椎在那里钻刺,不免为缘所谓累,所以倒不如无缘自在。

小山听了就说:姐姐要知道无缘的不过看看山中景色,那有缘的不但能饱览仙机,而且还能知道未来,比如连同姐姐一众姐妹的一生修为,莫不在这碑中,让我看来,这比看山中景色强过万倍。

若花接着便说:据你所说,我们的来历,我们的结果,你都晓得了,那我倒要请问妹妹,你自己的来历,你自己的结果呢

你可晓得

小山一听,怔住了,想了想说:姐姐,你既不自知,你又何必问我

至于说我知不知,我又何必告诉你

况且你又非我,你又怎知我不自知

俗话说:功夫各自忙,姐姐先去游玩了,妹子还要继续抄写。

若花说:你知道些固然好,我不知道呢也未尝不妙。

总而言之,大家无常一到,不独我不知的化为灰飞,就是你知道的,不也同我一样

安能得什么长生妙术

    这段文字,初读来,觉得不过是两个小女子一段小小争执,但是因为此处写道小山抄石碑文字,文字内容就是小山下凡前世百花仙子洞中各位百花的前世今生,所以此段看似小小的争执却也有些深意。

    先说小山,小山因为寻父来此小蓬莱,到了蓬莱岛,急忙巡山,四处查访父亲的踪迹,后来碰到一樵夫,她便像樵夫打听父亲唐敖的踪迹,那樵夫言谈之后,随即递给小山一封信,信是小山父亲唐敖亲自执笔,内容大意就是让小山回去参加女试,女试后父女自然团聚了。

小山看完后就和若花到了镜花冢,之后遇到一处泣红亭,随后便看到一块石碑,就是刚才我提到两人争执中提到的石碑。

石碑中刻满了文字,小山因为前世乃是百花仙子,所以石碑上的古篆她各个都认识,而若花呢,虽说也在百花之内,但是大概就是缘法不够吧,各个看上去就是蝌蚪文天书一般。

我所感叹倒是此处两个各自不同的态度。

小山因为前世却有溯源,所以决定把碑中文字抄写下来,而若花呢,虽然看不懂,倒也不心急,不但不心急,反而说此刻观赏美景才是要紧事,这种旁若无人的自在态度,说来即便是做个无缘人,也是难得的自在快乐

    联想到世间很多事情,很多人争得要去和功利谋缘,一旦无缘,哪个不垂头丧气,垂头丧气倒还好,更有甚者,因气生怨,因怨生恨,猜疑,妒忌,诽谤,等等吧,总之做个无缘人的这份不甘心,真是荼毒生灵

再来看书中这段小山,既然知晓自己就是有缘人,又何必告诉旁人自己正是有缘人,其他人都不是

此种做法不管是无心或是有意,都不免张扬了,有缘就还罢了,一旦四处张扬自己有缘,不怪乎从头到尾,一路坎坷。

    有缘,无缘,都是各自缘法,原本没有定数,相对这件事,这个人,你有缘了,但是相对另件事,另个人,你也许就无缘了。

所以说不管是主动求有缘,或者避而成无缘,都是一种选择罢了,既然有了选择,就不如欣然接受选择后的结果,何必强求,非得做个缘人,或者无缘人

有缘无缘,因缘聚会,其实最后结局都是大同,只是过程各有不同,体会各有辛酸罢了。

    读到这段,再次感叹若花的无缘态度,真是一派风流自在,倒把那百花仙子比下去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