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撰写500字的学习感言,分享你身边的师德故事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书描述了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我断断续续地阅读了一番。
这本书记录的是30位教师借助网络成长、进步的真实故事,是真爱的堆砌。
从书中你看不到任何的矫揉造作,一丝假大空的理论,有的都是每位老师成功、失败的真实再现,有的都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学习、交流、进步。
30位优秀教师,除了少数几位不太熟悉之外,其余的早就在网络上风闻其大名,读过其文字。
这本书中我读到三个关键词。
草根。
网络。
勤奋。
30位教师,大多来自一线。
有的甚至来自最艰苦的乡村。
他们中的大多数,通过网络唤醒专业意识,然后,又自觉地去实现专业化追求。
他们无一不是通过勤奋,实现了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长成为一方优秀教师。
我每天晚上睡觉前看这本书,每次阅读一个或两个老师的成长故事,然后用心去感悟,体会,很有收获! 读这本书让我有种到处在放火的感觉。
而这火苗一旦进入心里,是会情不自禁地熊熊燃烧的。
其中三位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给我的触动最大。
魏智渊。
触动我的,不是为了不让自己偷懒,我坚持洗冷水澡,坚持写日记,甚至在日记本上的每一页都写上今天你做到了吗几个字,如果没有做到,就自己打自己一个耳光,而是他不断追问生活的意识和勇气。
惊回首,我发现曾几何时,自己多了几分浮躁,少了几分沉静。
上网,读书,写作,发表。
。
。
。
。
。
这是否就是生活的意义
我知道如果沿着这条路往下走,我也会慢慢成为所谓的专家,在一大堆垃圾文章中沾沾自喜,顾影自怜。
读到此处,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现在论坛上,很多大虾渐渐没了身影。
远离网络的喧闹,生命更加充实而宁静。
喧闹是有局限的,喧闹蕴涵着结束和失落,而宁静无边无际 。
宁静,才能致远。
已经捞到几桶金的大虾开始追寻一种纯净的生活。
我等小虾也在网络行走多年,是不是在喧闹中迷失了自己
· 朱国红。
一个通过网络一炮打红的典型。
没有羡慕她的一炮打红。
打动我的,是她的这番话:自己十几年如一日地工作着,多年没有开公开课的机会,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一次次被领导安排所谓的滚刀肉班,我都泰然地走过了,从不敢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我在寂寞中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认识了陶行知,了解了朱永新,读懂了李镇西,读后感《《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
。
。
。
。
如果没有网络,如果没有一个机缘成全,恐怕今天,我不会知道有个朱国红。
但是,我敢肯定地说,朱国红一定会在那里,她安身立命之地,继续默默耕耘。
平平常常的铺垫,也许和成长无关,但没有平时的铺垫,成长又将在哪里
对每一个渴望成长的人,不是一种很好的启示吗
读过清澈小舟的《没有孩子是差生》,被小舟博大的爱心、非凡的智慧所感染。
可正是这么一位优秀的老师,曾经差点被家长轰下台。
然而,她并没有屈服,不轻言放弃,用自己的追求书写了现在的辉煌。
小曼,在我教育在线和我很早就认识的朋友。
在第一部分的8个案例中,小曼的案例我反复看了5遍,这几遍的阅读之中,确实带给我的感受是不同层面、不同层次的。
真正的一线教师;还比自己小几岁;网龄也差不多,可是看看人家的精神层次,看看人家的工作生活状态,这些都让我发自内心敬佩。
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要懂得积累得失,小曼的10分钟+10分钟+10分钟>30分钟理论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如果在平时我们能利用这10分钟把上课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哪怕只有几行字,日积月累一定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有计划、有步骤点滴时间都利用起来,利用点滴时间
这是我看过后最大的体会。
似乎总没有时间让我们能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能够审视自我,其实是我们自己浮躁,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实在在去记录、积累些什么。
教育现状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心情愉悦。
·书中的衣奎伟老师每天都认真总结自己教育教学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今天发生了什么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今天遇到了什么挫折,有什么感受;今天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悟。
具体到课堂教学,课的成功之处,课的精彩之处,课的不足,学生的进步,等等,都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
和他们相比,自己在这方面以前做得太少了,以后也要努力改变,· 朱一花是个有心的年轻教师,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毛遂自荐做张万祥老师的学生。
· 陈晓华老师说,当洗干净腿上的泥巴,穿上母亲给我做的新鞋,换上母亲缝制的解放装,怯生生而又喜滋滋地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不虚此行。
陈老师在追求中沉淀,不断地挑战中,不断地战胜自我,无论是就读大学时的相声表演,还是实习时的示范课,抑或跳入冰冷的河水中为学生捞轮船航模……字里行间,读到了陈老师作为一位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爱心和勤奋。
·陈惠芳的享受孩子,永清学会了朱老师的不管做什么事都一溜小跑,我问自己,你能做到吗
· 常作印格言:计划每一天
新鲜每一天
思考每一天
收获每一天
快乐每一天
他提到自己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在网上和网下思考,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 让人钦佩
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这是何等的境界
思考每一天
收获每一天
谈何容易啊
浑浑噩噩中,我蹉跎了多少日子,抱怨郁闷中,多少日子又白白流失。
跟常老师相比,我欠缺的太多。
读过彭荣辉的初为人师,读到他初上岗时的磨难。
感慨世道的炎凉和丑陋,他写道:饭,还是得自己吃;路,还是得自己走;泪,还是得自己控制住,别流下来。
于是,从那一刻起,我便立誓要做到最好。
一个立誓,到底让荣辉付出过多少的心血和汗水,那不得而知。
听了专家关于师德师风讲座后的心得体会
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
首先,老师要为人师表,既要注重言教,又要注重身教,特别要注重身教。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和崇高的位置。
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
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
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
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应当是这种人。
其次,凡要求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勿以恶不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
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我们教师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更好地培养“四有”新人,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
我们对班主任的选择标准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
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
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
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
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素质教育,事实上,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的是教师、家长、各级领导、公务员和明星们。
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孩子们在家的时间显然多于在校,如果家长文化素质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规矩,孩子们怎会有高质量的成长
各级领导及公务员则无疑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如果这些形象代表的文化和能力不及格,品行不端,做事不正,你叫孩子们长大后怎么去尽心地为国为民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也实施了好几年,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很有必要先认清究竟什么才是素质,咱们需要具备些什么素质。
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
幼儿园师德师风心得体会150字
首先得对老师致以感谢,孩子的好成绩当然离不开他们的辛勤教导;再个就是从孩子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发现些问题,来提出相应的建议,哪些方法,可以继续提倡下去,或者哪些方面,哪些地方还需做进一步的调整;最后就说下自己对老师及孩子寄予的殷切希望。
我对老师的感想
我对老师的感想: 1.记得费孝通先生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凡是我双脚踏过的地方都散发着玫瑰的芬芳。
现在,我认为我很缺的就是这个,我没有什么经验,可能还不能更好的给学生想要学的东西,我的知识水平也还有限,这方面我还要更多的去提高,红楼梦中有警句: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我相信,我经过以后的锻炼以后,一定会提高的。
2.对现在的教育者方面的东西还不是很了解,还不能很好的把握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改革,也还不能对其进行应用,在技能方面也还有待加强。
3.因为上台的时间少,所以还不能很好的和学生进行交流,也不能对他们进行更好的评估 但是我个人认为,我既然选择了三尺讲台,我就准备为其奋斗一生,因为我知道,国家和那些孩子们很需要老师,这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最好的途径。
其实,我选择师范这个专业,我最希望的是有一天能够待西藏那些地方去给那些孩子们讲授知识,这也是我选择这个专业的主要目的,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就要努力的走下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把最好的、有用的知识教给学生们。
三毛有诗云:平凡简单,安于平凡真不简单。
选择了三尺讲台,就等于嫁给了寂寞。
选择了,就不能后悔。
作为一个老师,一定要努力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提升自己对这个职业的兴趣,就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一个好老师。
我个人认为,在教书育人方面,我有很好的创新能力,能够和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能够更好的理解学生,我绝对不会去讲得那么枯燥无味,让人昏昏欲睡,这是我自己能做到的。
对于教育,我认为课堂上学生的,老师只是一个辅导的作用,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站在他们的立场给他们讲解知识,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吸收知识。
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为人师表,提倡师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安贫乐道,独善其身,这才是一个教书匠修身养性、超越自我的标尺杠杆。
急需一篇幼儿园教师下乡支教总结(政治方面,师风师德,工作态度,履行职责,交流感受)方面来写
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 我代表党委、 行政向大家拜个年, 恭祝大家新春快乐、 合家幸福, 在新的一年中身体健康、 事业有成。
今天的会议,对常熟教育而言,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 是进入“十一· 五” 的第一个重要会议, 既是“十· 五” 工作的总结会,又是“十一· 五” 的动员会, 也是新一年工作的安排会, 可以说, 是一个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的会议, 是一个总结成绩、 鼓舞斗志、 明确目 标、 奋发进取的会议。
。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日 益提高, 教育、学校、 教师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关注, 新闻媒体频繁开展系列报道, 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 可以说, 经过“十· 五” 的快速发展,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日 益迫切。
人民呼唤优质教育。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 己的孩子从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 己的孩子能够生动活泼地发展, 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种思想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也是教育发展的推动力。
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是教育的市场, 就是教育发展的目 标。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需要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常熟教育, 已经到了重新定位、 再树新标的历史时刻, 所以说, 建设现代教育名城时不我待
常熟教育, 经过多年的能量积聚和近几年的奋力冲刺,已经跨上了一个很高的平台。
要实现跻身江苏教育第一方阵, 领跑苏州教育的奋斗目 标, 就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大力实施教育均衡化、 优质化、 多元化、 信息化、 国际化战略, 积极构建全民教育、 终身教育、 优质教育体系, 确保各项教育事业的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
常熟教育, 已经到了转轨提速、 再创辉煌的关键时期, 所以说, 建设教育名城责无旁贷
建设现代教育名 城, 是一面鲜明的旗帜, 一个具体的目 标具有丰富的内涵, 具体来说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比例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是建设现代教育名 城最主要的核心指标。
到 201 0 年, 1 00%的公办幼儿园达到苏州市示范幼儿园标准, 60%达到省示范幼儿园标准; 1 00%的完小成为常熟市示范完小, 1 00%的中心小学成为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 超过 45%的中心小学达到省实验小学标准; 独立初中 1 00%建成省示范初中。
规模高中 1 00%建成三星级以上优质高中, 其中 50%建成省四星级高中。
力争2 所高中达到五星级标准。
整个基础教育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
50%的职业学校达到省重点学校标准, 职教中心成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基本形成以职教中心校为龙头, 并有 3 所以上重点职业学校为支撑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基本建成优质、 开放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
新一轮的均衡发展是高水平的均衡, 是在优质化前提下的均衡化。
到 201 0 年, 实现高标准、 高水平、 高质量普及1 5 年教育,高中段教育入学率达 98%以上;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不断优化, 基本满足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需求,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70%以上; 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超过1 5 年。
各类教育基本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质量观、 人才观,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特长, 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流动儿童少年、特殊儿童、 贫困家庭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关注和保障。
优质教育的核心是优质的师资, 现代教育名城需要现代教育大师、 名师来支撑。
要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 理论根底深、 业务能力强、 管理水平高的校长队伍, 校长要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 清晰的办学思路、 明确的办学目 标, 到 201 0 年, 苏州市名校长、 十杰校长要达到 1 0 名 , 常熟市名 校长要达到 1 5 名 ; 建立一支为人师表、 依法执教、 教书育人、 敬业爱岗、 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自 觉遵守师德规范, 努力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科研型教师、 学者型教师不断涌现。
到 201 0 年, 在职特级教师要达到 1 5 名, 苏州市名教师要达到 20 名, 苏州市学术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要达到 1 00 名, 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的比例要达到 30%。
去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为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省委李源朝书记指出: “民办教育办得越多, 公办教育就能办得越好” 。
“十一· 五” 期间, 在坚持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 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同时, 积极贯彻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 积极鼓励各类社会资本、 国外资本出资办学、 捐资助学, 推动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的发展。
新办幼儿园原则上以民办为主。
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可实行更为灵活、 开放的办学模式: 鼓励和支持部分学校在不改变公办学校性质、 不涉及产权流转的前提下, 按民办学校机制运行; 允许部分学校整体转制为民办学校; 允许部分学校经有权部门批准后进行股份制改造,与非公有资本合作办学。
到 201 0 年, 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 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教育信息化水平最直接地体现了教育现代化水平, 现代教育名 城提供的是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
在提高教育信息化技术装备水平的同时, 着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大力开发网络课程、 网络教学, 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 能够通过信息网络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
到 201 0 年, 所有中 小学全部成为 苏州 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 30%以上成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国际化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教育的开放程度和教育资源的多元化水平。
“十一· 五” 期间, 要加强与国内外学校的交流合作, 加快引 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手段; 吸引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来常投资办学; 鼓励、 支持各学校依托国际友城, 与国际知名 学校缔结国际友好学校,开展合作办学, 这方面, 希望职教中心要积极争取, 主动出击,寻找合作伙伴, 进行实质性的探索; 到 201 0 年, 建设 1 —2 个教师、 学生海外交流、 培训基地; 有条件的学校都要积极引进外籍教师, 吸纳外籍学生。
建设现代教育名 城, 目 标远大, 任务艰巨。
现在,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光荣地落在我们在座各位的肩膀上。
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 人生就是为一大事来, 为一大事去
能够承载这样的历史使命, 完成伟大的壮举, 将是今后我们人生旅程中最值得回忆和骄傲的一件大事
我们倍感压力, 也倍感荣幸。
为了早日 实现这一历史性的目 标, 我们首先要做到三个建设现代教育名城, 必然需要争先的勇气和善抓机遇的意识。
抢得先机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全体教育工作者要继续发扬勇于争先、 敢于拼搏的精神, 发扬人争先进、 事争一流, 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要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来审视和对待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 要善于在优势中找差距, 在困难中找机遇; 在考虑问题和谋划工作的时候, 要做到先人一拍,快人一步, 胜人一筹。
建设现代教育名城, 必然需要通过改革来推动, 需要通过创新来实现。
我们要进一步放大视野、 开阔胸襟、 拓宽思路, 学习借鉴、 兼收并蓄, 取他人发展之长, 创常熟教育之新; 要在全面规划、 通盘考虑的基础上, 瞄准增长点,盯住突破口, 大胆想、 勇敢闯、 坚决试, 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
建设现代教育名城, 必然需要奋发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劲可鼓, 不可泄。
我们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 树立不说则已, 说了就干, 不干则已, 干就干好的工作追求; 树立大提高、 大发展信心, 作好吃大苦、 耐大劳的准备, 脚踏实地, 勤奋工作, 谋求实效。
同志们, 2006 年是“十一· 五” 的起步年、 奠基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做好2006 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对全面实现“十一· 五” 奋斗目 标, 建设现代教育名 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006 年全市教育工作具体要做到“ 啃住一个目 标, 突出八大重点” 。
即: “建设现代教育名城” 。
建设现代教育名城需要数量众多的现代名校来支撑。
“十一· 五” 期间, 我们要打造一批常熟现代教育名校, 打造一批现代教育名师。
各校要以推进建设现代教育名城为总目 标, 切实增强机遇意识、 发展意识、 品牌意识,对照现代教育名 城的内涵和指标要求, 正确定位, 明确具体目标, 制定可操作计划, 既要在面上统筹兼顾, 全面提升; 又要结合本校实际, 凸现发展特色, 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底蕴深厚、 质量一流、 特色鲜明、 家长向往、 社会公认的现代教育名校。
要把教学质量视作教育的生命和灵魂。
只有高质量的教育, 才是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才能为建设现代教育名城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是我们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所形成的共识。
我们要继续坚持 “质量中心” 意识, 坚持“科研先导” 策略, 认真配备普通高中师资, 力求达到师资力量的优化组合; 进一步加大普通高中培优力度, 扩大高考高分段学生群体和“拔尖学生” 群体; 进一步加强对高考改革的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增强高考复习的针对性, 确保大面积丰收、 尖子生更尖, 争取再出状元 。
2006 年, 高考本二以上达线人数要力争突破2000 大关, 总录取人数要力争达到 3200 人, 总录取率达到 90%以上; 职业教育要升学与就业两手齐抓,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 95%, 并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本科录取要达到 1 60 人,总录取率超过9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57%, 总体质量在苏州大市要处于领跑态势, 实现“十一· 五” 的“开门红” 。
不断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执行好小学办学水平综合评估制度, 加强对小学教学质量的跟踪调研; 2006 年小学毕业班毕业考试和非毕业班期中考试, 语文、 数学、 英语全科合格率达到 90%以上。
继续提高初中教学质量。
抓好初中各年级教学, 切实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2006 年届初中毕业生是参加课改实验后的第二届毕业生,要在总结上届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考试方式、 命题要求、 试卷难度等各个环节的研究和管理, 力争使今年全市中考全科跟踪合格率达到 70%, 优秀率达到 30%, 初升高比率超过97%。
教育布局调整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近三年的冲刺, 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多年的实践也表明, 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 对于全盘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布局调整, 合民情、 顺民意、 得民心
今年是我市教育布局调整的又一个关键之年。
我们一定要牢牢确立全市“一盘棋” 意识, 奋力突破资金和拆迁的“瓶颈” , 既在工作上落实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 又在舆论上形成促进稳定的良好氛围, 加快推进尚湖高级中学、 实验中学、 石梅小学的改造和扩建, 加快明日 星城小学建设和义庄小学、 福山中心小学的易地新建。
要以布局调整为契机, 进一步加大改造薄弱学校的力度。
要加强对薄弱学校的调研和督导, 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和扶持。
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资金支持师资支撑, 为全面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同时, 要继续撤并村校, 力争使全市小学调整到 90 所以内。
要以布局调整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拓展。
今年周行幼儿园要确保成功创建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 使我市的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数量达到 20 所; 义庄小学、 颜港小学、 王庄小学要积极为创建省实验小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实验中学等 3 所初中要抓紧做好省示范初中的创建准备工作, 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使我市的省示范初中数量达到 23 所; 尚湖高级中学要边建设边抓紧做好创建三星级普通高中的准备, 省中要启动争创五星级普通高中工作。
同时, 职教中心要争创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碧溪职中、 练塘职业技术学校、 白茆职中要努力创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
要加快名教师名校长队伍建设步伐, 着力构筑人才高地, 继续实施骨干教师研修计划, 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
针对不同的对象, 认真制定培养规划,实行分类培养。
办好第二届名教师培训班, 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 省级培训和出国培训, 加快“双师型” 教师培养, 放大英语骨干教师和“双语教学” 骨干教师的群体, 辐射全市中小学。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打造一批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高层次教育人才。
要努力提升学校领导干部的治校水平和专业素养。
积极与中央教科所联合举办中小学正职校长培训班, 要通过理论研讨、 读书活动、 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 进一步引导学校领导干部注重对科学管理、 人本管理的理性思考, 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要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养, 要积极鼓励全体教师参与学历进修, 2006 年,普通高中、 中等职校教师的本科率要达到 98%和 82%, 初中教师本科率要达到 73%, 小学教师大专率、 本科率要分别达到 80%和 20%, 幼儿园教师大专率、 本科率要分别达到 82%和 1 5%。
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推动教师培养模式创新, 大力推进教师教育的专业化。
要以创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先进学校为契机, 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要认真总结教师教育的成功经验, 以新理念、 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 全面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 努力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
要以深入实施校本培训为重点, 从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入手, 建立高效、 务实的校本培训机制, 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
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认真研究教师流动和交流帮扶的各种政策, 包括制订有利于农村学校发展的教师流动政策。
鼓励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挂职、 支教, 有计划的选送一批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脱产培训,新聘任的教师要优先安排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学校任教。
要把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作为教师晋升高级职称、 评选优秀教师、 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
要通过教师队伍的互帮互带推动常熟教育实现高位均衡。
要进一步贯彻中央8 号文件精神,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实效性、 时代性为目 标, 不断加强德育工作的体验性、 实践性和渗透性, 进一步发挥德育工作的核心保障作用。
要把理想信念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 诚信教育、 遵纪守法教育、 伦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和廉洁文化教育等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 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
要不断加强德育科研,创新德育途径和方式方法, 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特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法制教育, 提高全体师生的心理素质和法制意识。
充分利用蒋巷村野营基地等社会实践基地,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要进一步规范并创新有效的德育管理机制,进一步呼吁并争取家庭、 社会各方关心青少年培养, 努力形成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 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要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做强做优职教中心, 逐步形成常熟职业教育集约发展新优势。
积极探索建立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完善技术岗位就业准入制度; 深化职业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改革, 推行工学结合、 校企结合的“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 要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职教中心的现代农业、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要积极创建“ 省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 全市职业学校要创建省、 苏州市示范专业 2-3 个, 成人教育要进一步完善网络, 不断提高服务“三农 ” 的水平, 创建苏州市“社区教育实验区” 1 个, 苏州市“现代农民教育中心” 、 “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 各1 个, 依托基地积极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计划、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
学校的稳定和安全问题, 关乎生命, 关乎全局。
责任重于泰山, 稳定压倒一切。
各校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 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常熟, 创建平安校园” 的总体目 标, 按照“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的方针, 深入开展安全教育, 要与当地公安、 卫生、 工商、 城管等部门密切联系, 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 进一步落实校园安全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重视重视再重视, 尽心尽心再尽心” , 做到警钟长鸣, 防微杜渐, 确保全年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确保学校全体师生生命和财物安全。
进一步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认真谋划好未来工作。
开始实施《常熟市教育事业“十一· 五” 规划》 , 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强分类指导和规划, 推动各校制订并实施教育事业“十一· 五” 规划。
强化教育宏观管理和服务, 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信息化。
大力推行校务公开, 拓宽民主参与管理的渠道, 完善学校自 律和监督机制, 同时, 要认真落实好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 切实解决好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全年继续创建“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 1 0 所以上, 并开始实施 “苏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和“江苏省依法治校先进学校” 的创建活动。
要强化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加大督政的力度, 认真开展教育经费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
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 寄托着家庭、 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必然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的极大关注, 因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积极主动地抓好宣传舆论工作。
要更加主动地推进信息的公开和宣传, 要全面而深刻地向人民群众宣传教育的方针、 路线和各项政策措施; 要大力宣传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伟大成就, 宣传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宣传各级党委和政府、 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 支持和帮助, 宣传教育系统的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为推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要更加主动地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批评, 欢迎监督, 欢迎批评, 进而标本兼治,推进工作。
要更加主动地加强对教育热点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对布局调整、 施教区域划分、 招生政策、 教育收费等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要及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争取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机关和各学校都要加强和新闻媒体的沟通,欢迎他们更好地为教育发展鼓劲、 为教育改革正名, 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建设性的社会舆论环境。
同志们, 岁月 流光溢彩, 佳节纷至沓来。
在满怀喜悦和希望迈入新春之际, 在充满信心和期盼跨入“十一· 五” 之际, 我 们坚信, 在市委、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各镇( 场) 党委、 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在教育系统一万多名 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一定会早日 把我市打造成一个底蕴丰厚、 实力雄厚、 品位高雅的现代教育名城。
最后, 再次祝愿各位领导、 各位同志身体健康, 事业进步,合家幸福
衷心祝福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
上一篇:师德师风教师感言和寄语
下一篇:失聪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