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习心得体会
时间过得真快,从07年4月21号我开始在已经15天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了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感觉收益非浅,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工作的总结以及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谈一下实习的意义。
实习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实习生都有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
对接受实习生的单位而言,是发展储备人力资源的措施,可以让其低成本、大范围的选择人才,培养和发现真正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亦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关手段,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如实习生)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和理念,从而增强社会对该组织的认同感并赢得声誉。
对学生而言,实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以奠定良好的事业基础,也为自我成长丰富了阅历,促进整个社会人才资源的。
作为一名学生,我想学习的目的不在于通过结业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
然而步出象牙塔步入社会是有很大落差的,能够以进入公司实习来作为缓冲,对我而言是一件幸事,通过实习工作了解到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相应的更好。
其次,我介绍一下我实习所做的工作。
再次,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体会。
1、 工作后不再象在学校里学习那样,有老师,有作业,有考试,而是一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
只要你想学习,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老员工们从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指导你工作,让你少走弯路;集团公司、公司内部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来提高自己,你所要作的只是甄别哪些是你需要了解的,哪些是你感兴趣的。
2、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在工作中,你不只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象我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事情来积累经验。
特别是现在实习工作并不象正式员工那样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如果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就可能没有事情做,所以平时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
3、团队精神 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事的交流和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
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曾对团队精神的能力要求有这样的观点:要有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
个人要想成功及获得好的业绩,必须牢记一个规则:我们永远不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在团队工作中,会出现在自己的协助下同时也从中受益的情况,反过来看,自己本身受益其中,这是保证自己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4、基本礼仪 步入社会就需要了解基本礼仪,而这往往是原来作为学生不大重视的,无论是着装还是待人接物,都应该合乎礼仪,才不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这就需要平时多学习,比如注意其他人的做法或向专家请教。
5、为人处事 作为学生面对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家长,而工作后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关系。
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客户接触,都要做到妥善处理,要多沟通,并要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换位思考,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的事。
最后,我至少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缺乏工作经验 因为自己缺乏经验,很多问题而不能分清主次,还有些培训或是学习不能找到重点,随着实习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会逐渐积累经验的。
2、工作态度仍不够积极 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虽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但若没有工作做时可能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
3、工作时仍需追求完美 在工作中,不允许丝毫的马虎,严谨认真是时刻要牢记的。
4、学术上不够钻研 这是由工作性质决定的,也是我自己选择的,因为在我看来,只有被市场认可的技术才有价值,同时我也认为自己更适合做与人沟通的工作。
但我毕竟是,需要作一些技术的研究工作,这就需要我个人多关注科研的最新进展,同时,这也对我的工作有促进作用。
总裁,也是我的导师,在百忙之中都会抽出时间作研究工作并指导我的学习,我的时间比他充裕的多,也应该可以多关注科研技术的进展。
5、没能积极参与公司活动 虽然我们只是公司的实习生,但公司对待我们并不见外,无论是各种待遇,还是集体活动,我们都和员工享受一样的待遇。
很是遗憾的是,足球,篮球都不是我擅长的,希望今后的活动中我能为公司进我的一份力量。
以上是我对已经过去的半年多实习工作的总结,总结是为了寻找差距、修订目标,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提高。
通过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我有信心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任务。
时间过得真快,从07年4月21号我开始在已经15天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了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感觉收益非浅,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工作的总结以及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谈一下实习的意义。
实习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实习生都有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
对接受实习生的单位而言,是发展储备人力资源的措施,可以让其低成本、大范围的选择人才,培养和发现真正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亦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关手段,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如实习生)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和理念,从而增强社会对该组织的认同感并赢得声誉。
对学生而言,实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以奠定良好的事业基础,也为自我成长丰富了阅历,促进整个社会人才资源的。
作为一名学生,我想学习的目的不在于通过结业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
然而步出象牙塔步入社会是有很大落差的,能够以进入公司实习来作为缓冲,对我而言是一件幸事,通过实习工作了解到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相应的更好。
其次,我介绍一下我实习所做的工作。
再次,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体会。
1、 工作后不再象在学校里学习那样,有老师,有作业,有考试,而是一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
只要你想学习,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老员工们从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指导你工作,让你少走弯路;集团公司、公司内部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来提高自己,你所要作的只是甄别哪些是你需要了解的,哪些是你感兴趣的。
2、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在工作中,你不只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象我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事情来积累经验。
特别是现在实习工作并不象正式员工那样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如果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就可能没有事情做,所以平时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
3、团队精神 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事的交流和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
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曾对团队精神的能力要求有这样的观点:要有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
个人要想成功及获得好的业绩,必须牢记一个规则:我们永远不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在团队工作中,会出现在自己的协助下同时也从中受益的情况,反过来看,自己本身受益其中,这是保证自己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4、基本礼仪 步入社会就需要了解基本礼仪,而这往往是原来作为学生不大重视的,无论是着装还是待人接物,都应该合乎礼仪,才不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这就需要平时多学习,比如注意其他人的做法或向专家请教。
5、为人处事 作为学生面对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家长,而工作后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关系。
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客户接触,都要做到妥善处理,要多沟通,并要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换位思考,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的事。
最后,我至少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缺乏工作经验 因为自己缺乏经验,很多问题而不能分清主次,还有些培训或是学习不能找到重点,随着实习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会逐渐积累经验的。
2、工作态度仍不够积极 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虽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但若没有工作做时可能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
3、工作时仍需追求完美 在工作中,不允许丝毫的马虎,严谨认真是时刻要牢记的。
4、学术上不够钻研 这是由工作性质决定的,也是我自己选择的,因为在我看来,只有被市场认可的技术才有价值,同时我也认为自己更适合做与人沟通的工作。
但我毕竟是,需要作一些技术的研究工作,这就需要我个人多关注科研的最新进展,同时,这也对我的工作有促进作用。
总裁,也是我的导师,在百忙之中都会抽出时间作研究工作并指导我的学习,我的时间比他充裕的多,也应该可以多关注科研技术的进展。
5、没能积极参与公司活动 虽然我们只是公司的实习生,但公司对待我们并不见外,无论是各种待遇,还是集体活动,我们都和员工享受一样的待遇。
很是遗憾的是,足球,篮球都不是我擅长的,希望今后的活动中我能为公司进我的一份力量。
以上是我对已经过去的半年多实习工作的总结,总结是为了寻找差距、修订目标,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提高。
通过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我有信心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任务。
急啊 求一篇学习审计课程的心得感受
2020年大学生实习个人工作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2020年xx月xx日出来,进入xx公司上班实习的,到今天也是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今天趁着周末放假的空闲时间,来总结一下我实习的这一个月的的工作收获: 这不是我第一次参加工作了,在大学期间我也是由参加过一些兼职的,在大三的暑假我也是进了一家公司进行过会计专业的实习,所以虽然这个学期是我们大四学生的真是实习,但是我还是有一定的实习经验的,所以跟其他觉得不适应的同学相比,我还是比较适应上班的。
我找的这个公司是不包住的,所以我现在还是住在学校里面,这里离学校有一段距离,所以我每天都得在早上七点就要起床,不然上班就有可能来不及。
在南方的冬天每一天能够坚持起床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所以我由此锻炼出了较强的意志力,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坚持下来。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会计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代理记账、财务审计等方面的工作。
因为我大学里面的专业就是会计专业,加上之前就有过实习的经历,所以在工作方面,我能够很快就适应熟悉下来,在公司其他是实习生还在做最基本的客服工作时,我就已经在外面跑税务局了,在报税办证等方面都有涉及。
所以在公司里面,我还是比较收领导重视的,有几次公司总部的开会,领导还专门带我过去学习。
一篇审计实务课的心得体会的文章
会计是一门实践强的学科,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于2007年3月5日至4月15日在天津丝印器材供销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为期六周的专业实习,以下是此次实习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的各个步骤及其具体操作--包括了解账户的内容和基本结构,了解借贷账户法的记账规则,掌握开设和登记账户以及编制会计分录的操作、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操作以及根据原始凭证判填制记账凭证的方法。
使我对会计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并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
我将来步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本次实习的目的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经过这次实习,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
书本上似乎只是纸上谈兵。
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真的是无从下手。
这次实习,我是做会计,刚开始还真不习惯,才做了两天,就感觉人都快散架了,心情自然就变得烦躁了,而会计最大的忌讳就是心烦气燥,所以刚开始做的几天,那真是错误百出啊
幸好有老会计杨姐的指导和教诲才是我逐步进入状态。
几天过后我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
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
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两周的实习更加有意义。
此次的实习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
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学习初级会计实务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认真学习,认真听课,多总结,多做题。
这门课真的不难。
初级会计师证必考科目。
所以一定要好好学。
学生会纪检部个人工作总结
学生会纪工作总结导读:本文是关于学生会纪检作总结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享
【范文一:学生会纪检部工作总结】 非常荣幸地在xx-xx学年的上半学期当选为学生会纪检部副部长,在此非常感谢部长和领导对我的信任及厚爱。
站在期末,透视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工作的点点滴滴就时时在眼前隐现,回眸望去过去一个多月的一幕慕,也在不知不觉中充实眼睑。
这一个多月来,在系及学生会各干部的领导下,当然还有同学们的支持下,我部坚持以为同学服务为基本原则,为加强同学与系、同学与学生会的联系和了解为目标,为系、校的各种活动能很好的进展,而努力工作
从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现将此月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没有进入学生会前,我通过收集关于学生会的资料,为的就是多了解学生会,为的就是怎样才能顺利的进学生会,为的就是学生会对自己多么的重要,为的就是能在自己能进学生会后很好的去工作,一切为了学校服务,为同学服务。
二、进入学生会后,通过了之前的资料收集了解纪检部的各项工作,我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并认真完成老师及部长交给的任务。
三、团总支学生会,就是在这一年里有了这样的改变,选取、一些工作等跟上届有很大的差别,可以说都是崭新的,作为首批这样改变后中的一员,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荣幸。
以此,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我都做了工作总结,为以后的工作能更好的去履行。
在工作中对部门成员进行工作情况的考核与总结,对于不太
学生会总结结束语
学生会是为同学服务的窗口,是老师与同学交流的纽带,我们深知肩上责任的重大,深知自身的不足。
收获是喜悦的,与此同时我们也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新的学期,新的征程,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出差距,取长补短,认清自己的目标,明确我们的发展方向。
我们相信通过努力,在新的征程中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在国教学生会这块锻炼我,磨练我,激励我,成长我,成熟我的沃土上,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这其中有苦,也有甜,但更多的还是充实!非常感谢国教学生会给了我这个可以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
当然,我前进的步伐不会因在学生会遇到一些挫折、打击而停止;相反,我会迎着风浪,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继续扬帆前行
屹立于世纪之巅,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学生会如何在日益走向开放的校园中发挥基层学生会的作用,为我校的升本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将会不断的努力与探索,扬长避短,使学生会的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创新,在创新中稳步前进,逐步走向完善,我们也坚信: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主动的工作,无悔的付出,一定会谱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更多克艘“总结王-zongjiewang”
学习了审计实务这门课后对今后的会计工作有什么好处和帮助?
<1>思考任何一件事的合理性审计界有一句口头禅:“不re”。
“不re”,是“not reasonable”的简称,也就是“不合理”,不符合常识。
审计师的职责就是检查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为了防止上当受骗,审计师需要仔细推敲公司当局的每一种说法是否合理,这是他们的一种职业习惯。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管理当局会说:“今年收入增长了50%,是因为销售数量增长了50%。
”审计师一看报表:“不对啊,成本明明下降了20%啊,期末存货也比上年年底要多。
而且也没听说有什么技术进步,能让单位成本大幅下降,所以成本下降只能是因为生产数量在下降。
这和销售数量增长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个例子正印证了一句老话:“说谎话容易,把谎话说圆却很难。
”为了把一句谎话编圆,你需要修改很多相关的地方,而且还不一定修改得圆满。
审计师就是通过寻找会计资料当中不正常、不合理的蛛丝马迹,从各个角度向公司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像猎犬一样刨啊刨,从而把公司隐瞒、编造的事情挖出来。
这年头,不仅公司财务的谎话编得不圆,连骗子的骗术也“不re”。
前不久,我收到“淘宝网”发来的一个广告,通知我中了奖。
我登陆淘宝网,输入密码,果然有35000元的现金大奖在等着我。
在我收到这个广告之前一天,淘宝网的确在搞抽奖,所以我并没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
我继续读下去,兑奖通知说,税法规定奖不能白拿。
只要我邮寄1500元的增值税到某个帐号,他们就会立即把奖金支付给我。
我刚要激动地抬屁股去邮局,忽然想起一件事:你直接从我35000元的奖金里扣1500元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我去邮局寄钱呢
我又仔细看了看一遍兑奖说明,发现一个新的问题:怎么会让我交增值税呢,增值税一般是在工厂进口原材料的时候才交的。
就这样,我识破了一场“不re”的骗局。
审计师喜欢思考事情的合理性,这其实就是日常生活常识的积累。
可是,如果审计师把这种职业习惯带到生活当中来,就不那么可爱了。
在生活里,人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记得很清楚,难免说出一些不太准确的话。
而且在夫妻之间,有时也会说一些善意的小谎言,互相哄一哄。
如果你的另一半是一个干审计的,那么恭喜你,你的每一句善意的谎话都会引来对方的疑问,你会被打破沙锅问到底,越挖越深,直到谎话彻底败露为之。
所以,敢和审计师结婚的人,一定是个赤诚坦荡的人。
<2>用数字说话中国人喜欢从表象上,从意识形态上,从趋势上说一些大而化之的话,偏偏懒的拿数字去支持自己的观点,用数字去检验一下是不是这么回事。
审计师则不同,他们的很多科目的都需要匡算(Prove in Total)。
比如工资费用,审计师会用公司的总人数乘以大致的人均工资,得出一个总数,和报表上的那个数字对比一下,看看相差得大不大。
用数字说话非常重要。
因为,有些事情正确与否,并不是从概念上就能看出来的,你得实际计算一下成本、收益分别是多少,才能做出结论。
只有数字,才能告诉你答案。
举个例子。
很多西方国家发展竞技体育不会动用很多纳税人的钱,而是走市场化、职业化的道路。
而在中国,竞技体育基本是靠国家财政支持的。
如果你举行一场辩论的话,至少90%的中国人支持用“举国体制”发展竞技体育,恐怕只有不到10%的人反对这么做。
到底谁对谁错呢
我们可以匡算一下,如果让纳税人来赞助的话,一枚奥运会金牌会花费纳税人多少钱。
假设1名奥运会**,是从1000名运动员里挑选出来的(中国那么大,33个省平均每个省有30个人练习同一个项目,应该不夸张)。
光运动员还不够,还得有后勤保障人员,比如教练,领队,队医,厨房师父。
就算平均两个运动员有一个后勤人员吧。
好了,运动员+后勤人员,一共1500个人,换一枚奥运金牌。
这1500个人是职业性的,假设国家得管他们每个人20年,其中10年训练,10年退休金补贴。
每人每月的工资,暂定为1000元。
除此之外,运动员还要使用运动器械,要住宿舍,还要出去外地、外国比赛等等开销,每人每月1000元。
这样一算,一枚奥运金牌的成本,1500人×20年×12个月×2000元\\\/月=7.2亿人民币。
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取得了32枚金牌,那么我们在这32枚金牌上花费了7.2亿×30=230.4亿元人民币。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条。
数字出来以后,双方可以再进行一场辩论,就算仍然谁也说服不了谁,至少,他们会把辩论的焦点从简单的“是”或“否”,转移到对于成本、收益的权衡上来。
这场辩论的水平就会上一个层次。
需要说明的是,我上边的这些数字都是自己估算的,而不是从哪个政府预算报告上摘录的。
这是一件挺无奈的事情。
我从没见政府给出过明细的财政预算。
所以我不知道我纳的税有多少用于教育、多少用于竞技体育、多少用于医疗、多少用于公务员工资、多少用于业务招待……不过不要紧,我们每个人都有常识和头脑。
就像上边计算奥运会金牌的成本一样,很多事情我们自己就可以依靠现有的知识,大致估算一下。
这么做虽然会费点力气,但是总比一无所知要好。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养成用数字说话、向数字索取答案的好习惯。
<3>做事要留证据在审计工作当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如果你没有写下来你做了什么,那就等于你没有做。
”比如你询问了谁,询问的结果是什么,你查看了什么单据,都要记录在工作底稿里。
审计师特别喜欢管客户要资料:合同啦,发票啦,内部文件啦,管理当局的声名啦,都象宝贝似的要过来,把重点标注清楚,归入审计工作底稿里。
只有当这些证据齐全了,报表上的数字才有依据。
用书面证据说事,和口头约定相比,无疑是一种进步。
只有在每一个环节留下可供查证的证据,才能在发生纠纷的时候有理可说。
可惜很多中国的企业总喜欢在合同里说一套,实际当中跟对方口头约定另外一套,不愿意及时更新合同。
等发生了纠纷,双方各执一词。
我想,随着中国司法制度越来越健全,那些不愿意用合同说事的企业,会越来越吃亏。
其实,审计报告本身就是一种书面证据。
会计报表使用者需要看到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以确信会计报表是真实公允的。
这年头股民很多,但是会看年报的股民却不多,看年报的时候关注受聘会计师事务所是谁的股民更是寥寥无几。
如果你只是“炒股”,而不是“投资”股票的话,审计报告的确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做事要留证据”——这句话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不该留的证据坚决不留”。
比如,审计师发现企业有一些小问题,但是不太严重,并不需要解决。
那么,审计师**就当根本不知道,在工作底稿上提都不提。
如果你提了,但是没解决,反而容易被监管机构抓住小辫子。
曾经有一种说法:我们做审计的目的,就是在赚到审计费的同时,取得适当的审计证据把责任尽量都推给公司管理层。
这话虽然说的有点露骨,但是无疑是句大实话。
<4>简明、清晰地表达观点“改革开放要坚持,纠正不正之风和打击经济犯罪也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和打击经济犯罪也要坚决;改革开放要是一个长期任务,纠正不正之风和打击经济犯罪也是一个长期任务。
”——李瑞环,1986年4月3日在中央端正党风座谈会上的发言。
上边这段话,大家可能都读得比较累。
如果换成一个审计师,他会怎么表达同样的意思呢
我想,他大概会这么说:“改革开放、纠正不正之风和打击经济犯罪这三件事都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
而且,我们在执行的时候要坚决。
”这就是商业社会的要求:从阅读者的角度出发,尽量通俗、简明地表达观点。
如果阅读者很容易就明白了你的意思,他就有希望变成你的客户,你的表达就是成功的。
如果他听不懂,或者听起来很费劲,双方交流的成本很高,你的表达就是失败的。
在我做第一个审计项目的时候,带领我工作的是一个第三年的高级审计员。
我记得,她做事情一向很麻利,可是唯独她在往工作底稿上写“注释”的时候,总是磨磨蹭蹭的。
每一条注释,她都是写了又写,改了又改,不断试验怎么表达才最清楚、最简明,让经理一眼就能看明白。
她在遣词造句上所花费的时间,要远远多于给经理节省的时间。
因为她觉得,多考虑一下阅读者的需要,让阅读者能够迅速抓住信息的重点,这样的底稿才是合格的。
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学着提高表达的效率,让别人不费脑子就能看明白。
如果我想说的事情不太复杂,我就看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把结论扔出去,然后再写原因:<1>……,<2>……,<3>……。
如果我想说的事情比较复杂,需要先介绍背景知识,然后进行推理演绎,别人才能看懂,我就由浅入深地写,A,B,C……说清楚一件事,再说下一件事,依次说下去。
每一条路如果有多个分支的话,我会加上序号A1,A2,B1,B2,这样读者就心里清楚自己“走”到了哪条路的哪个门牌号。
我看到很多人写长篇大论的时候,总是想到哪就写到哪,相同的意思也不合并一下,序号也不加,把ABCBDAE混成一团写,让人读起来像是在走迷宫。
就拿李瑞环的那段话来说吧,第一句话的“要坚持”和第三句的“是一个长期任务”明明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他偏偏要拆成两句话到处乱丢。
我们自己在写长篇大论的时候,切忌成为这种“乱丢盒子”的悟空啊。
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文章的作者容易陷入自言自语的梦呓,光顾着自己痛快,光顾着炫耀自己的文采和博学,而不顾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楚、表达是否简明、别人是否明白。
张五常近年来写的文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半文半白,思维跳跃。
一个人的思想高明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他不善于表达,让读者读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忘文兴叹,由于“交易费用高昂,导致交易无法达成”,这实在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情。
<5>出Q是完善文章的好办法所谓出Q,就是由一个独立的第三人阅读审计底稿,指出里边有错误、或者是不清楚的地方,然后交给底稿的编制者去修改和完善。
在四大,员工不喜欢经理出Q,经理不喜欢合伙人出Q,审计部不喜欢税务部出Q。
没有人喜欢别人给自己Q。
但是,他们给别人出Q的时候都毫不留情。
出Q的确是完善文章的好办法。
我将这种方法的优点总结如下:<1>所谓“旁观者清”。
有些事情,底稿编制者自己觉得说得很明白了,但是别人可能还是看不懂。
让一个独立的第三人看一遍,提出他的疑问,就能够发现哪些地方表达得还不那么清楚。
<2>能够凝聚多个人的智慧。
一张好的底稿,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充分吸纳不同人的好的思想。
经理、合伙人通过出Q,把深层次的问题指出来,等于是将自己在职业生涯中所积累的知识注入到了底稿里。
员工通过修改,模仿,下一年再完善,如此循环,底稿的质量就能不断提高。
这不仅是工作底稿的进化模式,也是人类文明的进化模式。
<3>避免面对面的接触,从而提高沟通的效率。
这个优点说来有点好笑,但是的确是一个事实。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的。
据我观察,如果你当面指出别人底稿的缺点的话,通常会引起对方的解释、辩护和反驳。
争来争去,底稿里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如果是出Q的话,就快了很多。
反正问题我已经给你指出来了。
有则改之,无则加“注释”在底稿里说清楚,省得别人每次都误会你。
魔鬼存在于细节当中。
出Q就是为了把底稿里隐藏着的大大小小的“妖精”挖出来。
在四大,好的底稿无一例外都是Q出来的,而且是海量的Q,反复的Q。
没有人喜欢别人给自己出Q,但是出Q的确能大大提高底稿的质量。
希望你在清Q的时候,能够明白“严师出高徒”这个道理,把心态调整得积极一些。
<6>用二元表格传递大量信息关于这个问题,happysun写过一篇文章,说的已经很清楚了,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我将他的文章大段引用在下边。
用表格来说明问题是一种有条理的思考方法的体现有这样一个问题,说某家旅馆今天有20个房间有旅客住,其中100元每天的房间有8家,150元每天的房间有7间,200元每天的房间有5间,请问这家旅馆今天的收入是多少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题目。
其要点不在于答案,而在于如何表达你的计算过程。
我曾经拿着这个问题在近百名大学毕业生的教室里发问,得到的计算过程的表达方式全都是这样的:100元x 8+150元x 7+200元x 5=2850元。
这不是一个令人高兴的结果。
更好的表达方式是这样的:房间单价房间数量收入A B C=A x B100元8800元 150元71050元 200元51000元 合计2850元谁都能看出来,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一种数据库结构,而且非常有利于另外一个人来复查整个计算过程。
审计师在工作底稿里,要善于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不过,这也不能怪那些大学生,我随便在互联网上找了一段新闻,是这么写的:“去年频频出台的宏观政策极大遏制了北京楼市的蹿升式发展,尽管现房和期房的全年供应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却明显呈现出求大于供的态势。
受此影响,去年本市住宅销售非常火爆,现房销售率以及期房的预售率分别高达97.5%和92.3%。
记者昨天从北京市建委了解到,去年本市商品住宅现房销售面积总计228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1%。
由于供给增长明显小于需求,去年形成的现房市场已基本被消化完毕,销售率高达97.5%,比2003年同期高出12.4个百分点。
本市的期房销售也进入黄金时代。
在商品住宅期房批准预售面积仅增长5%的前提下,预售登记同比增长接近60%,预售率为92.3%,比2003年高出30.4个百分点。
建委有关人士表示,上述数据证明目前本市房地产市场的消化吸收能力很强。
这种销售、预售双走强的态势在今年还将持续。
《京华时报》)”这一段文字,就是典型的可以改造成一个表格的文字叙述。
单位:万平方米2004年2003年增长率\\\/增长百分点现房销售面积2,285.801,770.5729.1%现房完工面积2,344.412,080.5712.7%现房销售率97.5%85.1%12.4%期房预售登记面积1.571.0057.2%期房批准预售面积1.701.625.4%期房销售率92.3%61.9%30.4%我自己试着将上面的文字叙述用表格表达了一下,发现这样做的好处真是多,不仅能够给读者提供更详细更丰富的信息,表达上也更清楚了.另外,我还发现,从数学上讲,上面那段文字里关于期房销售的数据也很有意思,记者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并没有给出期房的任何具体数据,只给出了几个百分比,但这几个百分比之间是互相约束并且自恰的。
所以,不管我假设期房销售面积是1,还是1000,都无所谓。
我因此没有办法推算出面积的任何具体数字。
用数学语言说:根据目前的已知条件,期房的面积有无穷多解。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的记者很少用表格表达这些数字而宁愿用文字叙述,外国的记者也一样。
你要是看华尔街日报的第一版,也经常有一大段文字是在讨论某些数字的。
甚至连很多企业递交给美国证交会的上市文件里,也时常会用大段文字来描述一些数字。
我猜记者愿意用文字来表达这些数字是为了口头报道的方便。
口头报道是一种单一维度的线性的信息输出,很难把一个二维的表格念出来。
但写工作底稿和出报纸杂志,信息输出是一种两维的平面方式的,用表格来表达就是一种更清楚也更有效率的方式。
记者当然可以有他们的自由来选择他们喜欢的表达方式,但审计师为了让自己的思路尽量清楚,也为了让自己的工作能够让别人,例如合伙人,审阅起来简单易懂,还是用表格来表述自己的思路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