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春夜喜雨读后感400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春夜喜雨的读后感

杜甫《春夜喜雨》是一首情感饱满千古流传的好诗。

其内容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我读了许多遍,读一回,有一回的收获,我把这些体会记下来,以指导我今后写诗。

阅读《春夜喜雨》后的感受

在读完这首诗后,立刻给人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虽是读诗,却让人感觉已身临其境。

诗中巧妙的写了在暮春时节,一场小雨就像通了人性一般,在夜晚悄悄降临人间。

诗人非常喜爱这场小雨,虽然诗中没有喜字,尽管春雨在夜晚降临,但全诗中却依然流露着诗人喜爱春雨的浓浓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深切的爱着大自然的情感。

读完后,我已被那美景所吸引,想置身于其中去感受一下。

读杜甫的诗后的读后感

他的诗沉郁顿挫,反映历史。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

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

有《杜工部集》。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

再漫游齐赵。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

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

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

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

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

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

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

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

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

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

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一年级孩子背古诗,一首诗背四五个小时背不下来怎么办

01.《春夜喜雨杜甫好雨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创作于公元761年。

在这首诗中,诗人怀着喜悦的心情描写了春夜喜雨的美妙情景,是写雨诗中难得的佳作,被誉为描摩精工、独具风采、通体精妙的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着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什么是中国诗歌?这就是)02.《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具有爱国爱民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他的诗歌境界是雄浑壮阔的,可是这种雄浑壮阔的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来达到的。

这首诗全篇先感时,后念家,再及己,显示诗人忧国忧民的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本诗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五律第一?)03.《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圣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

(盛唐五律第一)04.《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此诗为王维一“流”,可谓意态横生,妙趣无穷!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山水诗的代表作)0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从文学史的角度欣赏这首诗,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

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有“诗杰”之称。

(不世经典)06.《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

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

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07.《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678-740)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

这首诗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

起句高华浑融,历来被人传诵。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查了资料,有人将其归进五律,有人将其归进“五言古诗”)08.《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这首诗,历来被诗家推为五言律诗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李白的送友诗,除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

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李白名律)09.《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p#分页标题#e#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

《使至塞上》是唐代着名诗人王维于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做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王维擅长五言诗,又因他精通音乐,故其所作五言诗容易合乐,传播既广,声名亦高。

接下来便是那千古传唱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学诗时曾以此为例,可见其脍炙人口。

10.《赠孟浩然》·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直抒胸臆,透 出一股飘逸之气。

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

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

” (《李诗纬》)该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说明:值得注意的是,杜甫的名篇《望岳》是五言古诗,故不列入。

李白七律不怎么样,但五律成就巨大,甚至有人也称其“五律圣手”。

经典的五律还有: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李白《渡荆门送别》《听蜀僧浚弹琴》、王维《终南山》《酬张少府》《观猎》、杜甫《天末怀李白》《旅夜书怀》、马戴《楚江怀古》、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等等

5字好背古诗,50首

1、夜思》唐·李白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咏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8、《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0、《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3、《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4、《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5、《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6、《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7、《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18、《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9、《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0、《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2、《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3、《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4、《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5、《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7、《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8、《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9、《人日思归》隋·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30、《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1、《秋浦歌》唐·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32、《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33、《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34、《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5、《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6、《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7、《前出塞》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38. 武侯庙遗庙丹青古 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 不复卧南阳39. 规雁东来万里客 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 高高正北飞40.渡汉江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1. 长干行--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42.对雪献从兄虞城宰昨夜梁园里。

弟寒兄不知。

庭前看玉树。

肠断忆连枝。

 43.口号食出野田美。

酒临远水倾。

东流若未尽。

应见别离情。

44.别东林寺僧东林送客处。

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

何烦过虎溪。

45.八阵图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46. 即事百宝装腰带 真珠络臂鞲笑时花近眼 舞罢锦缠头47.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百年已过半 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 何时救急难48 绝句江边踏青罢 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 高楼鼓角悲49.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为嗔王录事 不寄草堂资昨属愁春雨 能忘欲漏时50.哥舒歌 --西鄙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笔试卷如何设计

小学毕业考试语文笔试题的设计,必须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目标(实验稿)为依据,考试内容应包括拼音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等五个方面,注重考查学段目标中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以及运用核心知识和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试试卷结构一般由“积累与运用”、“阅读”、“习作”三大基础性板块构成,其他方面的考试内容都可以凭借具体的试题材料整合进这些板块之中。

下面从考试内容、命题策略和题型示例三个方面来具体探讨语考试试卷的设计问题。

一、积累与运用(一)拼音与识字写字1、考试内容:汉语拼音部分能根据汉语拼音写词语(限六年级教科书“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能根据汉语拼音写句子。

识字写字部分能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词典;对3000个常用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运用;能用硬笔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速度;能根据要求写词语;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命题策略:对拼音与识字写字试题的设计,题型可以多样 (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改错题等),要尽可能地设置具体语境,避免将过于生僻的字词作为考查内容。

对教材中字词理解的考查,要注重迁移,可以通过课外语言材料来考查课内学习内容。

对学生识字和写字的考查,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作为试卷的统一要求来进行。

识字与写字要结合起来,既关注学生对汉字形音义的掌握,又考查他们书写的技能。

对书写技能的考查,要注意遵循课程标准对书写的要求,书写量要适当。

3、题型示例如:看拼音写汉字;看拼写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匀称;选择正确的读音;抄写一段话;改错别字;在指定时间内,利用字典按要求填表;加偏旁组字再组词;组成词语;选词填空;配上合适的词;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把下面句子中带“  ”的部分换成合适的成语;按要求写词语(近义词、反义词、按照某个主题写词语)。

(具体题例略) (二)优秀诗文积累1、考试内容:以六年级教科书中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为主,兼顾六下册教科书中的“古诗词背诵”中的10首古诗词。

2、命题策略:对优秀诗文积累的考查,应根据六年级教科书的要求来确定考查内容,不应缩小考查范围。

可以采用多种题型进行考查,可以从记忆、理解、应用等不同能力层级要求进行考查,还可以尝试设计少量的开放性强的试题进行考查。

从理解、应用角度设计试题时,题干的表述一定要注意科学性、准确性,设置的情境要合理。

3、题型示例①记忆型积累:如按课文原文填空,默写古诗等。

(具体题例略)② 理解型积累,如: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a.《桃花心木》要告诉人们的生活哲理是:     。

b.《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你最欣赏的语句是:    ;这句话告诉你    。

③创新型积累,主要有类比联想和主题式积累。

如:a.泰戈尔有句名言,“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杜甫《春夜喜雨》表达同一哲理的诗句是:“   _”。

(类比联想积累) b.阅读我国古代诗文,四季美景尽收眼底:春天有“留恋戏蝶时时舞,  ”;夏天有“  ,听取蛙声一片”,秋天有“青山绿水, ”,冬天有“忽如一夜春风来, ”。

美妙的诗文,令人沉醉。

(主题式积累)                                ④开放性积累,如:围绕下面的内容,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选1-2方面写出诗句(最少写两句,课内、课外学的均可):带有植物名称的:           带有“山”字的:          表达思乡情感的:            含有某种哲理的:           (三)语言实际运用1、考试内容: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根据第三学段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语言运用通顺、连贯、初步得体;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

2、命题策略: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要重点考查语言能力,注重综合性和应用性,不考名词和术语。

注重把语言实际运用与口语交际或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设计与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试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题型示例①修改病句;造句。

(略);②仿写句子,如:例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仿写:过去的日子,                              ③用几个词语写一段话。

如:请你展开联想想象,运用修辞手法,把“遥望”、“繁星”、“闪烁”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

(词语顺序不拘)④设置情景题。

如“情境劝告”:几个小朋友在放学后的路上发现一只受伤的鸽子,他们好奇地围上去,其中一个同学说:“我来把它的毛拔光,看看它还能不能活。

”你要阻止他的行为,可以这样对他说:                     ⑤观点表述题。

如:在讨论“小学生是否需要课外阅读”这话题时,有的老师认为“需要”,有的家长认为“不需要”,作为一名小学生,你是如何看待的?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来说服他们。

⑥广告词。

如:请根据本地的风土人情、地方特产、风景名胜等特点,拟写一则推介本地旅游资源的广告词。

⑦便条类。

如:北京、广州等城市最近兴起了一种名为“图书漂流”的读书活动。

一些公共场所书架上的图书贴着纸条,纸条上写着“您可以随意取阅,读完后,请把它放回‘漂流书架’;您如果有想‘放漂’的图书,也可随时上架”。

请你也“放漂”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写一段话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提醒他继续参与“图书漂流”活动。

要求字数在9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

(此为留言便条)二、阅读 (一)考试内容:小学语文的阅读考查,应着重考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领悟文章表达的一些方法。

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的考查,珍视学生阅读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二)命题策略:对语文阅读的考查,要注重对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考查。

阅读选文要选自课外,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难易适度,适合学生阅读。

此外在选取时还要注重选文的完整性。

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提出了对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和诗歌阅读的的具体要求。

因此,考试中要关注上述三种文章的考查,特别是叙事性作品的考查。

阅读试题的设计要关注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的考查。

试题的数量不要过多,不要琐碎,不要肢解文章,要关注开放性试题的命制。

在命制开放性试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编制出科学的、评分操作性强的参考答案和评价标准。

(三)题型示例1、词语理解型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是近年年小学毕业考试常见的命题形式,一般来说,不考词语的死记硬背,而是能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写出某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用文中的某个语句表达某词的意思。

 2、句子理解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近年来历年小学毕业考试主要的命题形式。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2)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内涵丰富的句子;(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试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

(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

3、文意把握与要点概括型文意把握与要点概括型也是近年小学毕业考试主要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

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概括某段段意或概括全文主要内容;(2)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3)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4、思想感情体验型思想感情体验型也是近年小学毕业考试主要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深入文本内容,体验文本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命题形式有: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短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说明。

 5、表达方法领悟型课文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小学不要求系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而是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某一方面的写作方法,对主要与次要、事物与环境、过渡与照应、外表与内心、细节描写等表达方法,可以作为考查点。

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2、请赏析“……”这句话。

3、某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6、 开放型。

常见的有:①联系“举例”题比如,“……”这句话内涵丰富,可多角度理解。

请结合你的成长经历和感受,举一例来说明。

②情境“假设”题这类试题以“假设”“如果”“假如”为特征词语,和替学生虚拟个身份、某种立场或个思考角度。

这类题充分利用考生在考场上的阅读背景,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对阅读材料中的心理活动的体会和情感的体验。

这类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比如,假如你是文中的某某,你会怎么做?③“启发”感悟题“感悟”“感受”“启发”“收获”“体会”等是该类试题特征词语。

比如,短文中的某某(主要人物)给了你什么启发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④ 推断想像题这类试题是根据文本的空白处设计问题,比如,请想想文中事情发生的环境;请写出文中某人什么事情前的心理活动;文中的事情还会怎样发展,请展开想象并写下来;文中省略了某方面的内容,请把它补写出来。

三、习作(一)考试内容: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像作文、书信和读书笔记等,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考试内容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二)命题策略:写作试题的范围和内容要注重向生活开放,从自然、社会和生活等方面撷取能够触动学生思考的精彩、鲜活的写作素材,关注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写作试题的设计要注重写作题目的选择性。

对命题作文的设计,要注重写作题目的开放性,不能束缚学生的写作思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对半命题作文的设计,要注重写作提示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对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命制,要注重写作素材的选取,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写作欲望,话题的确定要结合学生实际,真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三)题型示例1、记实作文①生活中一定会有一些事情使你感到高兴,或使你感到自豪、痛心、委屈、气愤……请你任选其中一件写下来,题目自拟。

②你一定参加过不少活动,有些活动使你感到有趣,印象深刻。

请你任选其中一次活动写下来,自己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③用一两个具体事例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可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也可拟一个自己喜欢的、合适的题目。

④生活中许多同学都爱尝试, 其实, 尝试的过程就是学习、实践、探究、创造的过程。

请你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尝试, 把尝试的过程写具体, 把当时的真实感受写清楚, 题目自定。

⑤我      的一位老师⑥       吸引了我⑦我有一个好     (可以写妈妈、伙伴、邻居、家庭、集体等。

)⑧说说我的心里话⑨一件难忘的礼物⑩我的课外生活2、想像作文①二十年以后,你和你的同学们都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

当你们相聚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请你展开想像,写一篇作文,可用“二十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作为文题,也可自拟一个有意思的文题。

②假如我是    (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市长”“医生”“律师”“科学工作者”等。

)③我有一个梦想④我们都读过《狐狸和乌鸦》这个故事,如果狐狸和乌鸦再次相遇会怎样呢

请你展开想像,写一个故事,自拟题目。

⑤想像你就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

你要从他们身上继承哪些优秀品质

⑥看到以下图形,你联想到什么

请选择其中一两种,自拟题目作文。

3、应用文①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写一篇读后感。

②父母养育儿女花费了极大的心血,请你给你的父亲或母亲写一封信,表达你对父亲或母亲的感恩之情,要写得具体,有真情实感。

400字以上。

另外,要注意书信的格式。

以上设想,是把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纳入笔试范围。

其实,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还可以先放到平时的考查中,最后纳入到综合素质的评价中,而不必非得进入以笔试为主的学业考试之中,毕竟这两者并不大适宜用笔试的方式考查。

在编制试卷时,要保证试卷用语的规范性,不能出现语病。

试题题干的表述性文字都必须指向明确、意思清晰、文字简洁,不能产生歧义。

在空间有限的试卷上,所有文字都应该具有测试的意义。

试卷可以体现人文化设计,但要避免附加那些与考试无关的冗余信息,大段的提示性语句或每个板块都有提示语是没有必要的,它很有可能会干扰学生的答题。

杜甫的生平简介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

”“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同学们自己体会

)虚词用得好,也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

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呑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

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孔尚任) 解析: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留”则无这么多含义。

“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解析:“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郊兴》王勃) 解析: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

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

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

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解析: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析: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解析: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

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

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

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

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姜夔) 2、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李清照)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杜甫) 四、例子: 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附答案]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2、“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3、“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4、“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

“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5、“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

“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6、“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7、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8、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鉴赏诗歌语言·还原语序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一、要点解说: 1.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

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

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 3.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4、定语的位置。

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

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

)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永忆江湖白发时归。

)都是同类的例子。

其他: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应笑我多情。

)如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学生可以很快重排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更为典型的、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亦能很快重排为“欲目穷千里”。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二、语序颠倒的原因: 第一、是声律的要求。

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

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时说:“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

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

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

”现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

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

‘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

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 其实,诗词曲中特殊词序的出现,声律的要求和修辞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

如王昌龄《从军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定语“孤城”挪前而“锦官城”移后,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以及春雨后诗人想象中繁花坠落的景象。

三、启发学生思考,分别举例说明。

a.定语挪前。

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闻横笛声)都是同类的例子。

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 b.定语挪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

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锦官城花重) 四、讲解第三方面: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

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

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

“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

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

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

“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

“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

“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

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

、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

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

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镜头的叠印。

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确切。

诗人只是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

一旦凝固下来,就失去了诗味;而诗歌的魅力,正在诗的多义。

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

反正少妇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五、布置作业(略) 鉴赏诗词语言·总体的语言特色 一、 (一)清新 《名师手把手》上讲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

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1、王维:唐代诗人,画家。

开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

不久谪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

二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

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

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

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

乱平,降为太子中允。

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过香积寺》、《辋川集》20首、《赠裴十迪》等。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

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

王维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

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

有的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有的表现侠义,有的揭露时弊。

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古今传诵。

这些小诗都是五绝或七绝,情真语挚,不用雕饰,有淳朴深厚之美,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绝句最高成就。

他的应制诗、唱和诗及宣扬佛理的诗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

王维五律和五、七绝造诣最高,亦擅其他各体,在唐代诗坛很突出。

其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师法。

七古形式整饬,气势流荡。

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

对后人影响巨大。

正是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

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磵》)“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

2、孟浩然 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

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

有诗名。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

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

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这里有清新的泥土味;这里有强烈的生活感。

这里“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但是深深融在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的不乏恬淡的艺术美更不乏淳朴的生活美。

孟浩然在这里仿佛寻找到了一种皈依的感觉。

诗人终于将那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名利得失全部忘掉了,甚至连那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彻底丢开了。

思绪终于舒展了,甚至诗人的举措也都灵活自在了,自然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四句诗是孟浩然艺术境界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孟浩然这两句诗里面也有一种极大极深的感情蕴涵着。

“他的情与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有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厚的同情。

这首诗表现最高的玄心,亦表现最大的风流。

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孟浩然是幸福的,他把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化到了天地境界,由我达到了无我,尽管这期间他甘苦备尝,但终于苦尽甘来。

(二)平淡 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

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李煜的词绝对不是平淡,相反,带有一种强烈的感发的力量。

(三)绚丽 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