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读后感一篇 要求:1.高中水平以上 2.1000字左右 3.原创
原创
原创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重读之后,发现讽刺是这篇小说的精髓与灵魂。
小说第一卷是小人国。
文中描写的小人国其实就是旧时期英国的缩影,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当政,看似繁荣的大不列颠帝国实则风雨飘渺,现实还原到小说中,小人国亦是如此。
印像深刻的是小人国通过结绳取悦国王来选拔官员,小说中将官员像小丑一般表演的丑态,描写的淋漓尽致,强有力的讽刺了英国的官员行政不作为的现象,实则抒发对英国当下社会制度的强烈不满。
小说发展到第二卷大人国,在大人国,格列佛十分渺小,我印像深刻的有一段,格列佛作为玩物被卖进皇宫,成为皇后的玩物,皇后的仆从因此失宠,便开始陷害格列佛,他将格列佛丢进皇后的汤里,格列佛差点淹死;他还将格列佛塞进空心粉内,差点被皇后吃下去。
事后我认为仆从会被赐死,可皇后只是把仆从送人一个贵妇以作惩戒。
当格列佛被国王召见,格列佛骄傲的谈论着他的国家议会制度、法律,却让国王嗤之以鼻。
而小说也从暗讽转为明讽,没有绕弯子,直接讽刺英国的社会制度。
小说的第三卷飞岛国,刚讽刺了发展科技这一现象。
当今人们提倡科技改变生活,若真的没有了科技,反而平凡的生活更安逸。
到了终章慧烟国,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争,只有聪明的马与善良的人的国度。
我认为这是将慧烟国与当时的英国相对比,突显人性的贪婪、嫉妒、丑陋。
同时,我也认为,这则讽刺小说到了结尾,是一种憧憬,可以说这时的乔纳森与陶渊明一样,是在憧憬一处世外桃源,而慧骃国,就是乔纳森心中的桃花源。
读完后,我吁了口气,轻轻地合上了书,回味着……
高中数学选修3-1的读后感
很庆幸自校长的推荐阅了《相识》这本书。
教共设计了七个单元,从“教学的效率诉求、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的评价、学校有效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有效教学的反思、教师有效教学的八项修炼”这几个反面循序渐进地向读者诠释了何谓有效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人读起来轻松、易懂、有可操作性。
其中“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和“教师有效教学的八项修炼”是我抢先阅读的章节,尤其是“八项修炼”中的修炼四——“实施有效教学的洋思经验”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教学上的启迪。
早就听说过“洋思经验”,但是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学习过。
今日细细看来,也不禁为江苏省教育界的这个奇迹拍案叫好
一直以来,我就把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反思的一种途径:1、课堂能比较有效地交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习惯;2、家庭作业量比较少,借助阅读来完成字、词、句的巩固;3、对班级后进生没有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洋思经验”却让我惊喜地看到—— 一所乡村学校,几乎没有一个后进生
是什么神奇的方法,尽然可以解决让我一直头疼的教学“死角”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技巧一口气读下来,我高兴地看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洋思经验”有不谋而合之处,那就是“先学后教”的教学结构、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方法。
但是他们做得更科学的是,在自学的教学环节老师会给学生规定一个自学时间,这样就带给学生一种紧迫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而我平时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没有规定时间,有些小组一合作就讨论很长时间,有时还会出现全组一起聊天的现象。
另外,让我受益的是:在小组合作时老师讲的时间少了,就可以利用挤出来的这些时间有针对性地去辅导个别后进生,并培养他们在小组内的学习主动性。
总的说,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是几个孩子唱主角,而应该调动起所有孩子的积极性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操作由洋思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管理方式,我联想到学校上几个星期开展的“生字听写比赛”。
出乎意料地是听写全对的学生较参赛的总人数来说比例较低。
这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学的生字没有通过运用加以巩固反生的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没有养成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这样一个管理方式。
在这里堂堂清是基础,日日清是补救,周周清是保障。
我想如果每天的生字、词语在课堂上能会写、作业里能够用、考试时能解答,也许就是他们的这种模式的体现吧。
而他们的这些管理方式又是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
那是否就可以把生字、词语的听写过关,课文的朗读背诵都放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完成
这对我们培养小组长,培养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与模式又是一个提醒和考验。
三、把“洋思经验”拿来的几点思考不论是成熟的“洋思经验”还是别的有效教学经验,要想借鉴到自己的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东西,还需要我们好好地思考。
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拿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管理中,是全盘照搬还是选择性地吸收,这都要我们大胆地去实践、认真地去总结、再实践,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育才经验”或是“舒曼经验”。
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高瞻远瞩令工作中少走弯路;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要有所创新和改变这样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学习别人的经验时,理论我们看到的比较多,而可操作性的东西比较少。
别人是什么时间进行“日日清”的
是什么形式进行“周周清”的
是怎样进行班与班的对调验收的
这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操作的。
他们的这些微环节的工作是放在课内还是放在课外
这是我想和别的读者交流的地方。
其实,这本书里还有很多东西都深深地教育了我,如198页中描写窦桂梅的那组数据“300多万字的阅读量、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10余万字的教后记、1000多节听课记录……”这让“懒惰”的我明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出于偶然,平时无数次的积累才能带给你课堂上的教学灵感和智慧;又如,在“自主性作业的创造性设计”章节告诉我:只有变“要我学”为我“我要学”,由“不想做”变为“我想做”,才是真正地将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相识教学》不但可以作为一本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还可以作为我们教师平时教学工作中的指导性用书,不定期地拿起看看,总能带给我们点什么 依据这个改一改就行了
祝你好运
1000字读后感
这些天,阅读了校长给数学教师推荐的《人民教育》中蔡宏基的《捕捉数学史中的教育基因》一文。
刚开始,看到以“字母表示数”为例,正好是我们年级选择上实验课的内容,所以粗略浏览了导入和体验部分,觉得我们如果要上这节课,也会如此设计,于是就没有看下去。
想着读了还要交体会,于是拿起来重新看了一遍,读到文章的反思和运用部分让我耳目一新、心为之一震。
在多年注重课堂形式多样之后,这节课却以纯数学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本身的魅力。
在这节课蕴含了丰富的数学学科知识和深厚的学科素养,还有就是从数学发展史较好的捕捉了教育基因,是数学学习变得丰富有趣。
我想,这样的一节课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本身的乐趣,并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读完这篇文章,我思绪澎湃,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对数学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原来数学是如此之美,数学课也能上得如此精彩
想想之前的我,每当家长询问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学数学时,我一直都很理直气壮的回答,是因为数学是一门很抽象,枯燥的学科。
学完此文,我深感惭愧,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是数学真的就是枯燥乏味,还是教数学的我们没有了解数学的乐趣呢
我也在思考着,为什么在我的数学课中没能将数学之美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被数学的魅力吸引而萌发浓厚的兴趣呢
要做到这些,我缺少了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和思考,结合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我觉得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在教学中,也能从设计中较好的体现数学基础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也能考虑学生的特点,设计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例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时,我能让学生在设计图案时感受图形变换之美。
可是,根本没能深入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挖掘出数学本质的美并以此去引导学生,由此去探究数学魅力,激起学习的兴趣。
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师,很少有接受过高等数学的教育的,大部分教师还是中师毕业,然后去进修到大专的,有些进修的也不是数学专业,我也是如此。
所以以我们的知识和能力,要上出一节如此精彩的数学课,我想我还有很多不足,具体如下:首先是本人对数学本质美的认识和对数学发展史的了解欠缺。
学生之所以不喜欢这门学科,可能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门学科,没有认识到这门学科的美妙之处,如果我们教师能在课堂上时不时的向孩子们讲一些数学的历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也许真能找到一条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的捷径。
这不禁让我想起在校本思维训练课程中的尝试,正是那一个个的数学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才使得孩子们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
我何不将之带到数学课堂当中呢
要做好这些,必须先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储备。
通过上网收集资料,我将在08阅读年中,于本学期认真阅读M·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一书,了解数学的乐趣所在,下学期将阅读有关数学发展史的书籍,提高对数学学科发展的了解。
第二是对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了解,从而在教学设计中很少思考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没有从的大教学发展观去设计教学。
以前就听到过中学数学教师埋怨小学数学教师的话,当时很是愤愤不平。
可读了这篇文章后,感到确实如此。
要实现小学到中学的顺利过渡,我将在今后的阅读计划中加入学习初中,甚至高中数学课本的内容,提高数学学科知识的储备。
第三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之前的我,还很满足于目前的状况,所教班级在年级排名不错,公认的年级差班成绩也在不断提高,达到了中等。
在每学期的实验课中获得了几次“十节好课”,感觉真不错。
可读完文章,我感觉自己要这样下去,就会跟不上时代脉搏。
感谢校长推荐了这样一篇好文章,不止是找到自己的不足,更明确了个人发展的方向。
最后,引用屈原的“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结束。
数学文化读本读后感
已发送。
本人原创暑假作业。
QQ邮箱发送,三月里的小雨。
《红楼梦》读后感八年前始读《红楼梦》,至今已五六遍,丝毫不觉厌烦,竟越咀嚼越觉其中韵味无穷,不忍掩卷,沉迷其中。
那是一个美轮美奂、扑朔迷离、又大恸大悲的世界,是一部对君主专制社会末期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概述。
《红楼梦》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却不止于言情……
少年中国说读后感1000
少年中国说读后感有中国少年,所以有少年中国。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那个少年中国,似乎离我们很远,其实离我们很近。
一个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国家即为少年,少年中国需要的便是这样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在每一个“新来而与世界为缘”的少年人的心中。
少年智则国智。
我们少年要做到智,首先就应该好好学习,积极上进了。
一个有智慧的人要学会多思考,多实践。
很多时候,简单的一件事,每个人都能够完成,而有些人完成了只是松了一口气,觉得终于做到了,另一些人,则会从这件事中学到些什么。
而这些人,便是少年中国所需要的少年,所需要的智。
一切智都体现在所作所为中。
少年富则中独立。
少年如何富足
让少年富足的有智,也有强。
少年强则国强。
强需要坚持,需要毅力。
有些挫折,有些艰难,要相信挺一挺,努力去战胜,便能飞越那重重叠叠的障碍。
强,也需要有实力。
这里的实力便又体现在智了。
当然,也不要忘记,自信是强的源泉,相信自己能够做到,甚至能够吓跑困难。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独立很容易,一些能够办的到的,能独立;一些渴望办到的,更要独立地去尝试。
多“独立”,发现独立并不难。
当能够正确完成每一件事的时候,少年便独立了。
国便独立了。
独立的实力,来自于尝试——而独立的这一天,一定不会让人等待很久。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独立便是自由的前提条件,独立了,再要自由,完成不困难,不过,自由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了走来这一步的每一步的不容易,保证那些精神依然永存心中。
管理好一个国家需要它们。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源源不断的进步,需要一颗上进心和不断的动力。
进步,让少年,让国家渐渐完善。
智、富、强、独立、自由都是进步不可缺的条件。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由国雄于地球。
上面的情形一定不难实现。
在每个中国少年的努力下,进步着的中国便是少年中国
雄于地球的少年中国朝气蓬勃,自信自律,永远年轻,永远不败——中国少年们的努力,不会让人失望
我们少年,从一点一滴开始创造少年中国的辉煌奇迹吧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是今年春晚赵文卓表演的《少年中国》的歌词。
这个节目展现了当代少年意气风发,豪气冲天的磅礴气势,场面壮观,看过这个节目后我很激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之后,我便拜读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只有寥寥三千多字,但是每一个字都那么的掷地有声。
他从当时中国内外交迫的现状开始分析,结合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旁征博引,叙述了他所描述的“少年中国”。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先生把复兴中国的伟大梦想寄托在了中国少年的身上。
作为一名“少年中国”的少年,又是一名今年刚刚入团的团员,我们应该怎样实现中国的“强国梦”呢
中国智在少年。
新中国以来的东方红,原子弹,改革开放等等,无一不是在外人惊叹的眼神中诞生,而这正是老一辈的中国人以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造出来的。
因此我们少年要做到“智”,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
而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校园里如饥似渴的摄取知识,努力做到“厚积而薄发”。
其次,一个有智慧的人要会学以致用,身体力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
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有智慧的人在做完后会仔细思考,看看哪里需要改进。
而这些人,便是少年中国所需要的少年,所需要的智。
一切智都体现在所作所为中。
中国强在少年。
少年的“强”我觉得首先是内心的强大。
自信是强的源泉,相信自己能够做到,甚至能够吓跑困难。
文学家萧伯纳说过:“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其次是身体的强健。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1993年,一篇关于中日少年的《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罕见的中国教育大讨论。
而事后,作者再次撰文表示:中国孩子表现不如日本孩子顽强,既有观念意志方面的原因,也有体能差异的原因。
20年过去了,我们还会在媒体上看到:在开学典礼上有学生晕倒;在长跑的过程中有人昏厥。
我们需要在阳光下自由的奔跑,锻炼出强健的体魄。
中国独立在少年。
独立很容易,一些能够办的到的,能独立;一些渴望办到的,更要独立地去尝试。
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不做“小皇帝”、“小太阳”。
多“独立”,发现独立并不难。
当能够正确完成每一件事的时候,少年便独立了。
国便独立了。
“我的中国梦”——中国的“强国梦”。
《少年中国说》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印在我的脑海之中,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对中国少年的谆谆教诲震撼人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建设少年中国时不可待,因为我们是中国少年
怎样学好高中数学?
一、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1.对于识字不多,思考能力有限的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应采取在老师指导下讲解和阅读相结合的办法。
如对刚入学的小朋友,首先要帮助他们初步了解数学课的特点,知道数学课要学习哪些知识,看数学课本的插图时要看清、数准图上各种东西的个数。
接着教他们学会有顺序地阅读教科书,即要从上到下,从左往右地看;教学10以内数的认知看主题图时,要学会先整体后部分地看。
又如,低年级教材中的知识是用各种图示表示的,教师要把指导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看图方法上,努力使他们做到四会:一要会看例题插图,能比较准确地进述图意;二要会看标有思维过程的算式,看懂计算方法;三要会看应用题的图示,能根据图示理解题意,搞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思考解答方法;四要会看多种练习形式,懂得练习题的要求。
2.对于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具有一定能力的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采用半工半读半扶半放的方式进行培养。
如教师既可先讲后读,具体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也可骗制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提纲阅读课本,寻找答案,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3.对于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则可采取课前预习、启发引导、独立阅读的办法。
如指导预习时,教师对学生要有明确的要求,要有预习的范围,要提出必要的思考题或实验作业,要检查预习情况。
课堂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读、讲讲、论论、练练的方式进行自学与讨论,要求他们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上理清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1.理解记忆法。
就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的方法。
如:什么叫梯形。
首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理解“只有一组对边”是什么意思,若把“只”字去掉又会怎样。
通过积极思考,学生认知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四条边中相对的两条边为一组,其中一组平行,另一组不平行。
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梯形这个概念就容易了。
2.规律记忆法。
就是寻找事物内在规律,抓住其规律帮助记忆的方法。
数学知识是有规律的,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就可以进行有效记忆。
例如:记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率。
因为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掌握了这个规律记忆就比较容易。
3.形象记忆法。
就是借助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记忆的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讲课时要注意生动、形象,以唤醒学生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形象记忆。
例如,一年级数的认知教学时,老师把数与某些实物形象记忆:把“2”比作小鸭子、“3”比作耳朵等。
4.比较记忆法。
这是把相似、相近的数学材科学的进行对比,把握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加强记忆的一种方法。
例如,整除与除尽,质数与互质数等,在学生理解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记忆。
5.类比联想记忆法。
是指对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性质上相似的事物的回忆的方法。
例如,让学生记忆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联想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和除法与分数的关系,那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就不难记忆了。
6.归纳记忆法。
是把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集中起来,组成系统,形成网络的记忆方法。
你如,有关面积知识,学生是跨越几个年级才全部学完。
这些图形有特征上的不同,也有公式上的区别。
零敲碎打获得的知识,必须给予系统上的整理,才能保证这部分知识本身固有的整体性。
可以通过下面网状图形,把这些图形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记忆。
三、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复习就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练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包括一堂堂数学课累积起来的,因而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和片面的,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知识链条的断裂现象。
基于这一点,单元复习和总复习都是很重要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复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概括复习。
学生每学完一个小单元或一个大单元,就组织他们对于知识体系进行一次再概括,理出纲目,记住轮廓,列出重点,帮助他们掌握单元的主要内容。
2.分类复习。
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比较,以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深度、广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
3.区别复习。
把学过的相似的概念、规则等,如以区别、比较,掌握知识的特征。
总之,一方面,复习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况,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从而形成或发展扩大认知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复习,不断地对知识本身或从数学思想方法角度进行提高与精炼,是有利于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的。
四、教会学生整理与归纳的方法整理知识是一项主要的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知识,由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原因,往往分若干层次逐渐完成。
一节课后、一个单元后或一个学期后,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便于记忆和运用。
1.把知识串成“块”,形成知识网络。
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涉及到五线(直线、线段、射线、垂线、平行线)、六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圆心角)、七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扇形)五体(长方体、正方体等)教完几何后,把七种平面图形组成一个知识网络。
2.系统整理成表,便于记忆运用。
按照数学知识的科学体系和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小学几何初步知识分散在小学各册实现教材中。
在总复习中,教师应避免罗列和重复以往知识,而应恢复几何初步知识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法则,按点、线(角)、面、体四大部分知识认真系统地归纳整理成表,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便于记忆与运用。
五、教给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迁移是指已获得知识、技能乃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的,纠正迁移,反之纠负迁移。
人们在解决新课题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性极强的学科,它的知识系统性强,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发展。
所以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
上一篇:加得纳趣味数学读后感
下一篇:读有关数学的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