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谢谢
众生毁灭一切——《三体》读后感《三体》本身就是一个宇宙,宏大、深远、辽阔,人类几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其中重现,却似沧海一粟,转瞬即逝,生生不息的文明几乎灰飞烟灭,只剩下繁盛辉煌的记忆,漂流在时间之外的虚空中,直到宇宙重新回归奇点的那一刻到来,才得以重见天日。
而这一刻,真的能到来么
我想,这或许只是程心的美好心愿甚至自欺欺人的一丝慰藉吧。
为了躲避宇宙的毁灭时刻,许多生命体只会选择在小世界的空间中无忧无虑地生活,直到宇宙重启后适宜生命体生存时再选择回归。
而无数小世界空间所导致的质量流失,却使宇宙无法实现重生。
在这种情况下,似乎也只能寄希望于像程心这样有责任心的生命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宇宙的命运,正是掌握在众生手中。
而很可能的结局是,众生毁于自己之手。
而这,也许正是《三体》要告诉大家的吧。
在第一部《》中,对人类本身彻底绝望的意图引入来解决问题,却不幸地开启了地球人类的末世之门。
这是人类毁灭自身的序曲。
而在第二部《黑暗森林》中,三体人的罪恶并没有显露多少,人类的黑暗及堕落本性却充分暴露出来。
博士的前半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及时享乐的人之本性,而为了庄严和孩子,他最终选择用整个后半生扛起执剑人的大旗,孤独却坚定地行使黑暗森林威慑的使命。
章北海及其他面壁者们早就看穿了在基础科学被锁死的情况下人类必败的结局,只有逃亡才能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只有试图成为操纵命运的威慑者,才有可能反败为胜。
为此,泰勒不惜牺牲全部地球舰队的所有生命以形成量子幽灵舰队,雷迪亚滋不惜以毁灭整个太阳系的手段来威胁三体人,希恩斯和章北海则选择了人类逃亡这条路。
前者不惜为人们烙下“人类必败”的思想钢印,后者则为了地球世界能将资源集中于创造逃亡所必须的无工质飞船,暗杀了若干倡议建造工质飞船的当权者,甚至不惜波及无辜。
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与行为看似残忍且有悖于人性,却高瞻远瞩,正是所谓的大仁不仁。
但他们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众生最基本的权利与利益,所以结果可想而知:章北海及面壁者们被扣上了诸如可耻的逃亡主义、反人类罪等各种帽子。
在众生看来,以他人或地球或太阳系的存在与否为赌注的威慑手段太过凶险,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命运操于他人之手,况且鬼才知道这个操控命运的人会不会以牺牲大多数人来保全自己。
同时,逃亡也必将是少部分人的生存之路,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接受面对死亡的不平等待遇。
所以,他们宁愿大家一起死,也不让部分人先逃走。
这就像书中屡次写到不能乘坐航空器逃跑的众生,以各种方式努力搞破坏,以使别人也逃不掉。
他们或许可以说,在生存面前,众生理应平等。
但果真如此吗
后来逃亡的青铜时代号用行动告诉大家,当人类在太空中面临生存的威胁时,只用5分钟便可以产生极权。
这就是人类之间在太空发生的黑暗战役。
它告诉人们,在生存面前,绝无平等可言,而是先下手为强。
而在第三部《》中,也正是人类之手(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这种安排很有深意),启动了引力波天线,公布了三体星系坐标,进而暴露了整个太阳系,使其成为全宇宙的众矢之的。
全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他小心地潜行,力图不被任何人发现,而一旦发现了别的生命,他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
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
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
在当今世界,各强国都拥有轻易灭了对方并毁灭世界的超级武器,威慑其实正在进行中,只不过通过科技进步以及信息化、全球化等手段,人类的资源暂时能够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文明的不断扩张,人性的欲壑难填,当各种科学与技术手段都无法满足众生的需求时,一旦资源总量不足甚至枯竭时,又会发生什么呢
退一步讲,我们的世界即便不是一座黑暗森林,至少也会跌入大低谷吧。
人口的锐减使资源出现富余,然后才会有大革命,人性的解放带来科学技术的再次飞跃,接下来又是人口增长、人欲膨胀、文明扩张,等同于末日的资源枯竭将再次来临,人类世界终将成为一座黑暗森林……任沧海桑田,时空变幻,而人性永恒。
这便是第三部《》。
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这导致众生群体意志的无情与善变。
当危机来临时,众生需要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来挽救他们的命运,哪怕赋予其面壁者甚至执剑人那样的超级特权也心甘情愿。
而危机一旦过去,众生又不愿让这样的超级英雄操控自己的命运,他们已经不需要英雄了,他们急于夺去他的权力,并宁愿将其赋予一个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
所以,他们选择了程心……程心两次处于几乎等同于上帝的位置,却两次以爱的名义把世界推向深渊。
在这样的黑暗森林环境中,没有霹雳手段,又谈何菩萨心肠
但程心没有错,她只是一个被众生推上神坛的普通人,只是做了一个普通人在那一时刻都会做出的选择,而这一选择,也正是当时众生所希望看到的。
在众生的群体意志面前,她既无力反抗,也不想反抗,因为她是众生之一员,所以她与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只是比其他人多了那么一点不自量力的责任心。
在众生面前,程心的确是最无辜的。
他们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了程心,而当威慑失败,他们只会以怨恨的眼神和愤怒的声音及行为向她表示:我们当初怎么会选择了你,就像当初对面壁者们那样。
而当危机过去,他们又根据自己情感和利益的需要,重新把她奉若神明。
他们绝不会反思和自责,这是何其的不负责任
在澳洲大移民时,众生争相报名三体组织的地球治安军,两千万人参加了面试,最后只有五百万人被选上。
最后的“幸运儿”并不在意人们的唾沫和鄙夷的目光。
因为他们知道。
那些吐唾沫的人中相当一部分是提交过面试申请的。
在移民返回时,治安军甚至在保证供给和维持秩序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当一切恢复后,大批治安军被处决,而对此欢呼雀跃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初在治安军报名中的落选者……在第三部中,作者更是把人性的黑暗本质,上升到文明的高度。
不仅人类如此,也一样。
如果说,人必将毁灭自身和一切,那么,文明也必将毁于文明本身。
生命体个性的解放,必然带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导致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为了生存,战争就不可避免。
而宇宙中高级文明所做的,竟然是不惜降低自身的维度,以求在不断走向毁灭的宇宙中生存,这简直是同归于尽的做法
而这,又和人类的做法何其相似
对于不断降低维度的宇宙,惟一的希望就是重启归零了,就像凤凰一样涅槃重生。
而蜗居在各个小世界过着幸福生活的数不清的生命体,又有多少愿意像程心一样,为了大宇宙的重生,释放掉自己小世界偷来的质量,重新回到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太空中,去亲历宇宙走向毁灭。
看来,宇宙真要毁于众生之手了。
以上乃一家之言,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海涵。
关于《三体3》的论文或读后感
轻轻翻动着雪白的书页,细细品味着优美的文字,我被它深深吸引住了,如饥似渴,手不释卷。
精彩的内容,跳跃的思维让我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以至于有点埋怨自己从前的阅读范围是如此的狭窄,像《三体》这样精彩的小说竟未曾发现。
《三体》是一部科幻巨作,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刘慈欣著。
虽说也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它却与其他的科幻小说大相径庭,在骨子里就是一本独特的书。
举例来说,在大多数小说中,外星人都有着上帝般的形象,对人类亲切至极,会安慰人类,帮助人类,可谁知外星人是善是恶呢
《三体》便一反常态,将外星人刻画成一个合情合理的形象——迫于生存的危机而侵略地球的生物,存在着缺陷,却又十分的合于情理。
这一下,就将它们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
书中还提到一个新的词语——智子。
刚开始,我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终于明白,这是一种被三体人(外星人)用我们前所未有的高科技赋予了生命,可随意维度化的微不足道的质子
这想象,真是既天马行空,却又有着科学的依据。
我们当中有几个人能够将它想象出来
这部小说,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别之处,那就是写作的手法。
它一改以往习惯的“因为——所以”式写法,使用了“所以——因为”式。
说详细一点就是将以往一成不变的先写事情发生前的事,再写事情结果的手法变成先写事情发生后的事,再写事情发生前的原因。
中间一些细微的地方又透露着一些隐隐约约的线索,引人深思。
读书的时候将这些线索串联起来,再仔细一想,对整件事情的理解便简单明了多了。
这就像小孩子拼拼图一样,让读者自己一点一点去探索发现,这真是一种高明的写作手法,让读者能够有充分的空间去想象。
三体1读后感500字
听说这部奇书很多次了,一直没有真正去阅读,某日听了一个关于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电影的讲座,其中提到《三体》在国内科幻小说界的地位,也提到该书的精彩之处,但演讲者认为该书还是不适合拍成电影,因为其故事铺垫太长,人物众多,剧情复杂,短短两个小时之内很难把故事讲清楚。
这么一说我到来了兴趣了,下决心拜读一下这部神作。
想到哪就说哪儿吧,先说我最敏感的一个词(和我所学专业有关)――思想钢印,听上去就充满硬度的一个词,在《三体》第二部,这个词是面壁者(面壁者是人类发现三体危机时,通过分析三体世界生物不会欺骗、不会伪装和演示的特性,为了逃脱三体世界的监控,以寻求能够战胜三体的途径所挑选的人,面壁者拥有很多自由,有强大的调配资源的能力,但不需要向外界解释,以表象欺骗三体世界,真实意图是战胜三体。
)希恩斯发明的,更确切的说,这是一项技术,一项企图控制人类思维的技术。
作为面壁者的希恩斯,假装要为人类打上对于未来与三体世界的战争充满信心的思想钢印,造就一支拥有必胜信念的太空军,当时的情况来看,人类对于未来的星际战争缺乏信心,敌人太强大了。
看到这儿时我不禁微微一笑,这不就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干的活么
尤其在战争年代,这个职业绝对是必要的。
当希恩斯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思想钢印的想法时,曾遭到大家的反对,是希恩斯是这样反驳的:“怎么一提到思想控制,大家都这样敏感
其实就是在现代社会,思想控制不是一直在发生吗,从商业广告到好莱坞文化,都在控制着思想”,在希恩斯对于人类危机的迫切性的分析下,联合国同意了他的思想钢印计划,只不过对这项计划的实施范围和过程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然而当希恩斯关于思想钢印的惊天大秘密被破壁者(破壁者是来自三体世界的专门破除和揭穿面壁者计划的人)揭穿之后, 人们才发现所谓的信心都是假象,希恩斯本人是一个十足的逃亡注意者,他对未来根本就缺乏信心,所以他给人们打上的思想钢印看上去是使其获得信心,实质则相反,只是这种失败主义的逃亡情绪不会立马表现出来。
刘慈欣的三体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
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第一部《三体》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天文学家叶文洁在期间历经劫难,被带到军方绝秘计划“红岸工程”。
叶文洁以太阳为天线,向宇宙发出地球文明的第一声啼鸣,取得了探寻外星文明的突破性进展。
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四光年外的“三体文明”百余次毁灭与重生,正被逼迫不得不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
对人性绝望的叶文洁向三体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标,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第二部《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人在利用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出动庞大的宇宙舰队直扑太阳系,面对地球文明前所未有的危局,人类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PDC)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面壁计划”。
出乎意料地,社会学教授罗辑被选出作为四位“面壁者”之一,展开对三体人的秘密反击。
虽然三体人自身无法识破人类的计谋,却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选出的“破壁人”与“面壁者”进行智慧博弈。
第三部《三体Ⅲ·死神永生》在地球人类接近灭亡之际,只有程心和艾AA两个幸存者乘坐光速飞船离开。
罗辑成为设置于冥王星的地球文明博物馆的“守墓人”,她们在冥王星带走人类文明的精华。
在云天明送的恒星的一颗行星上,程心遇到关一帆且探讨了宇宙降维的真相,然而超乎一切之上的力量要求宇宙归零重生,在黑域中穿越长达1800万年的时空……程心没有等到云天明到来,和关一帆在小宇宙中短暂居住后重新进入大宇宙生活 。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有没有看三体的,感觉看了三体,游戏没啥意思了
这么说吧,这是被中国科幻读者称为中国第一部像小说的科幻小说,中国科幻读者群很窄,科幻文学发展也较慢,但是《三体》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幻巨作,现在中国科幻可以说处于刘慈欣时代,我本人非常喜欢三体,全书构思宏达巧妙,文笔飘逸动人心魄,深邃字字珠玑。
可以说中国热爱科幻的读者必不可少错过的一本好书,这里我援引下评论文章书评 《黑暗森林》与刘慈欣的新古典主义预言 ——评《三体2:黑暗森林》 郭凯 吴岩外星文明入侵地球在科幻作品并不是个新鲜的题材,但是当一部讲述如此题材的小说以描写外星人入侵前人类的反应为重心,以天文学和社会学的科学严谨的态度计算宇宙中可能的文明分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历史家和预言者的眼光回顾展望人类文明几百年间的变迁和其中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发展道路,并将这一切与有血有肉的个体命运紧密结合,以中国人的民族情绪最能接受的的表达方式写出时,它就具有了超出一般大众通俗读物的意义。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2:黑暗森林》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这是一本让中国的科幻读者等待了很久的书。
刘慈欣,当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生于六十年代。
身为企业高级工程师,他至今已经出版5部长篇科幻小说,创下连续八年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的纪录。
无论对于科学技术还是宇宙社会人生的理解,刘慈欣都令当下年轻一代的科幻作者们很难望其项背。
《三体1》是刘慈欣“地球往事”三部曲的序幕。
小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直至当下。
故事讲述的是文革扭曲的时代里,一些“秘密”工程在表层的混乱之下“秘密”。
由人民解放军参与的“红岸工程”,在探寻外星文明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当历经文革劫难的主人公叶文洁按下与外星文明联系的按钮时,地球文明之声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
这一行为,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未来。
在四光年外,在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无数次毁灭和重生的三体文明正收到了地球的信息。
于是,庞大的远征舰队开始起航。
这一文明将于四百年后与地球相遇。
《三体2:黑暗森林》紧接前部,时间上从人类得知三体舰队的出发到四百年后舰队抵达,作家用史诗的手笔横跨四个世纪,以两个互不关联的主人公章北海和罗辑为线索,展现了四百年间人类为了迎战先进的外星文明冲击所做的一切。
在这一时刻,在地球上,那些被称为基础科学的创新行为被严密地锁定,人类的一切活动受到监视。
人类只能为生存而反击。
小说从社会最底层平民的内心动荡,到国际大格局的宏观变动;从经济军事科技的转向,到亲情友情爱情的震颤;小说对人类文明的进程进行了深刻反思。
在远方,外星人的舰队始终如达摩之剑悬在人类的心头。
作为一个阶段结束的小说结尾,严酷中仍然充满了希望。
贯穿全书那种对浩瀚宇宙的敬畏与思考,仍然是刘慈欣故事内在的核心。
以天文学的尺度,汪洋恣肆,漫无边际,挑战读者想象力的极限,仍然是刘慈欣的拿手好戏。
小说开始时一代人的努力要到“十代人”之后的后代才能看到结果
星际文明交往的巨大时空尺度衬托出地球生命的渺小。
作者利用经济学的基本资源假设,指出有限的宇宙资源面对无限发展的文明,必定形成尖锐的矛盾。
在没有统一道德规范的社会,矛盾发展成冲突不可避免。
于是,整个宇宙成为一个充满隐藏着猎手的黑暗森林。
问题是,在苍茫寥廓的宇宙丛林中是否存在着更高等的秩序
小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饶有趣味且不乏深刻的思考。
虽然任何一部科幻小说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哲学小说,但《三体2:黑暗森林》却不会仅仅停留在哲学思考。
小说中还充满了对未来科技发展细节的描绘。
在故事中,人类实现了可控核聚变,能通过太空电梯穿梭地球上空,模拟人脑的计算机和全息控制的太空战舰刷新了读者的视觉屏幕。
技术的变革还妙趣横生地推动起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行动,科幻小说的文学独特性在这里清晰地体现出来。
刘慈欣是一个永不停止改进创作的作家,在《三体2:黑暗森林》中,章北海以中国太空军政委的身份出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中国未来军队建设那种前仆后继的过程,既是追思过去,也是展望未来。
作为未来中国太空军队的指挥官,章北海拥有清醒的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为了最终的目标实现所作出的“必要的牺牲”,构成了小说中明确的道德选择主线。
刘慈欣用小说展示出的观点是,在人类文明的整体生存面前,个体的存在微不足道。
这与当前流行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泛人道主义思潮,形成颉颃。
小说的另一个人物罗辑,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年学者,却因为无意倾听到了宇宙社会学的法则,像哈姆雷特一样背负起了拯救人类的使命,成为了拥有人类最高权力的“面壁者”。
小说中的外星人—三体人被设置为拥有高科技、思想完全透明、无法进行欺骗和窥探人心的生物。
面对三体人,地球上的人类毫无秘密。
但地球人也有自己不可攻破的堡垒,那就是个体思维。
小说在这样疏离于现实的逻辑背景下发展,平添了许多惊异感、阅读期待和探索的喜悦。
在作家的笔下,肩负着“救世主”责任的罗辑,居然能看到当下追求思维独立的80后的影子,这也算是刘慈欣关注现实的一个例证。
在中国当代的科幻创作中,刘慈欣是极其独特的一位,他扭转了之前以破坏性为主潮的中国科幻文学的当代走向,而代之以积极的建构方向,在回归20世纪中期西方科幻“黄金时代”的古典传统时,又结合了当下中国现状进行了积极的创新,《黑暗森林》就是这样一部新古典主义科幻杰作。
人类应该向刘慈欣致敬——《三体2:黑暗森林》读后感 韩松一口气读完《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我在床上怔怔地坐了半天。
我去看窗外的夜空,感觉已然不同。
像小说中的主人公罗辑一样,我知道自己也害上了星空恐惧症。
世界再也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样了。
一百五十亿光年的范围内充满重重杀机了。
那是一个捉摸不透的黑暗森林,而且是一个无比真实的原始丛林。
这一瞬间我几十年来关于宇宙的看法都被彻底颠覆了,而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人告诉我宇宙可能是这样子的。
这是《黑暗森林》给我的最震撼的感受,它超出了《三体》第一部带给我的惊奇。
我想,这恐怕也就是科幻小说所独具的强大的思想的魅力。
《黑暗森林》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表现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思想深度,这至少是它感动我的所在。
在与三体文明作战中幸存下来的人类太空舰的互相残杀与其说表现的一个震慑的场面,不如说表达的是一个重大的思想。
独到、批判和创造力,温家宝总理希望每个人拥有这三种精神,在《黑暗森林》中都具备着而且不是一般地具备着。
这种思想的力量也就是当初爱因斯坦设想自己与一束光一起前进时会看到什么的那种力量,极有可能遍布于宇宙中的各个文明,而刘慈欣向我们展示了这种力量是如何的可畏。
同时我也觉得,刘慈欣对人类的批判的深刻性已经超出了许多主流小说。
他是把人类文明的发展当作一个整体的过程置于宇宙的背景下来对待的,这在《黑暗森林》中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这里我只捡一条来说,也就是这种批判是从规则层面上来加以讨论的。
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中为文明制定了三条规则,从而使得万有陷入了一个怎么逃也逃不脱的罗网,令人深深地窒息。
小说中任何出人意料、令人震惊的情节发展,在规则的设定前提下,都成为了必然的与合理的。
一切均受规则支配,最高级的想象来自于约束。
因此,写作科幻大概需要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类似于编制程序的能力。
这要求作者可能必须拥有一个计算机那样的大脑。
科幻写作将越来越成为少数专业背景人的工作方式吗
至少在《三体》这样的主流科幻领域是这样的吗
当然,规则是人定的,因此完全也可以设定成另外一种。
我们没有必要争论在外星文明那里究竟是爱更多一些还是恨更多一些,零道德究竟是不是宇宙的主题,如此高技术的三体文明究竟有没有必要向地球移民,等等,重要的是,刘慈欣向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在他的规则下能够自圆其说的世界。
他在此中表现出了大胆、尖锐、沉着和缜密。
《黑暗森林》是我们期盼已久的那种令人着迷的、产生阅读快感的科幻小说,它是对中国科幻的巨大贡献。
它体现了科幻小说疏离化的创作原则,为我们全方位地描述了未来社会的一种可能以及种种可能。
从宏观尺度上,它展示了宇宙级别社会的复杂结构,叙述了全人类为迎战三体人而做出的各种努力,预言了太空舰队将成为国家形态;从中观尺度上,它虚构了面壁计划这样一个了不起的独特情节;从微观尺度上,它描述了诸如太空舰的操纵方式、未来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及蜻蜓式的自行车这样的细节。
小说之所以能始终吸引人津津有味地看下去,还在于刘慈欣不断地在行文中“欺骗”读者,设立一个接一个的“圈套”给读者钻,带领读者走入宇宙这座巨型迷宫,让读者跟着他去猜测宇宙的可能性,然后给出谁也料想不到的答案结局。
而在此之前,作者就先把读者能设想到的所有的可能性给排除掉了。
在《黑暗森林》中,每一个情节,每一个圈套,大层次下的小层次,都足以成为一部长篇小说。
比如,罗辑之外其他三个面壁人那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充满惊心动魄的悬念的故事进程。
这一切都需要海量而深入的知识储备。
科幻小说的想象力是建立在牢固的、全面而综合的知识大厦上的。
《黑暗森林》是一场现代知识和文化的盛宴,从物理学到宇宙学,从脑科学到信息学,从生态学到文化学,从军事学到社会学,从数学到心理学,从文学到哲学……书中大量的知识细节十分真实和严密,许多的技术表述都需要用一篇学术论文来支撑。
天哪,刘慈欣是怎么做到的
这里我尤其想要说明的是,在我看来,《黑暗森林》不仅具有自然科学的内核,还更具有人文科学的内核,包括使作品雄峙起来的,是基于社会科学的一些重要推论,从而使它超越了一般的硬科幻,使之厚重、深沉而耐人寻味。
人性(或生命性、文明性)成为了《黑暗森林》的重大主题,成为它极为耀眼的光芒。
同时,值得称道的是众多的人物都栩栩如生,像作者借主人公之口所说的,是“十分钟的行为可能是十年经历的反映”。
作者写出了“这一个”罗辑,写出了“这一个”章北海,而哪怕是那个可怜地为寻找信仰而来、最后消失在信念碑阴影下的前太空军人吴岳,哪怕是那个跟随丁仪去完成侦测三体探测器任务的西子姑娘的短暂出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对于真正的主人公三体人的刻画,更是有着神来之笔(仅一个“水滴”的侧面描写就不得了)。
不过仍然要着重强调的是,贯穿《黑暗森林》的还是那强烈的技术逻辑,一切归根到底可以站在技术的立场来考虑甚至解决,包括充斥着《黑暗森林》全篇的那些最沉重的道德问题、责任问题、情感问题、理想问题、信仰问题、政治问题、存在问题……离开了科学技术去谈人文、谈社会,那么科幻小说就成为了无根之木,就失去了它的应有之义。
这一点我们始终不能忘记。
那么,作者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他有巨大的勇气。
什么勇气呢
那就是怀疑一切的勇气,在重重的迷雾中探寻真相,不仅仅像屈原那样提出“天问”,而更还要通过实证的方法去求解答案。
科幻就是这样一种艰苦而不懈的探索。
所有这一切归纳起来,我认为,只有真正无私的宇宙真相探索者,才能写出《黑暗森林》这样的优秀巨著。
科幻在这里成为了手段也成为了目的,成为了无助的人类(整体及个体)从迷津中解脱的一条途径。
没有坚定信念和强烈责任感的作者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读完《黑暗森林》,我也感到了一种深深的遗憾。
那就是由于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的原因,中国的优秀科幻还无法向外部世界进行真正的传播。
像《黑暗森林》这样的好作品还暂时不能成为世界科幻、世界文化宝库中的财富,不能为全球更多的读者享受。
我在想,如果刘慈欣像阿西莫夫那样,早年即移民美国,那么,他是否会做出更大的成就、做出更大的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呢
因为对科幻的热爱及敏感是天赋的,一个人只要拥有了,放在任何一个文化环境中都是能生根发芽和茁壮成长的。
因此相信刘慈欣不仅在中国,他要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在宇宙的任何一个地方,也都会发出强光异彩的。
发自内心地说,人类是应该向刘慈欣致敬的。
心事浩渺连广宇严锋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新发现》杂志主编多年以后,我还会记得看完《三体》的那个秋夜,我走出家门,在小区里盘桓。
铅灰色的上海夜空几乎看不到几颗星星,但是我的心中却仿佛有无限的星光在涌动。
这是一种奇异的感受,我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好像都被放大、重组和牵引,指向一个浩渺的所在。
即使没有光污染,身在北半球中纬度的我也不可能看到半人马座。
但是在《三体》之后肩却觉得自己与那看不见的星系中子虚乌有的三星有了一种近乎真实的联系。
从一开始;刘慈欣就被人枧为中国的硬科幻代表。
要知道,这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在当今这个微小化、朋克化和奇幻化的世界科幻文坛,相当不与时俱逬。
但大刘仿佛是下定决心要为中国科幻补课一般,执著地用坚实的物理法则和潮水一般的细节为我们打造全新的世界。
这些世界卓然成形,栩栩如生地向我们猛扑过来。
《三体》是一部多重旋律的作品:此岸、彼岸与红岸,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织成中国文学中罕见的复调,故事的核心竟然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文革。
当主流文学渐渐远离了这个沉重的话题,大刘贲然以太空史诗的方式重返历史的现场,用光年的尺度来重新衡量那永远的伤痕,在超越性的枧野上审枧苦难、救赎与背叛。
这一既幻想又现实还科学的中国版《天路历程》,疯狂而冷静,沉重而壮阔,绝望而超脱。
文革仅仅是《三体》的起点,我个人认为,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以虚拟游戏的方式展示的三体世界历史。
三体星系由于拥有三颗太阳,其不规则运动使得三体文明的生存条件极为严酷。
为了应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他们随时可以将自己体内的水分完全排出,变成干燥的纤维状物体,以躲过完全不适合生存的恶劣气候。
对于这个极为奇幻的想象世界,大刘充分发挥了他在硬科学上的特长,赋予这个世界完全真实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发展规律。
作为一个电脑工程师,大刘甚至设计了一个三体程序,来模拟宇宙文明间的相互关系。
这是一个游戏,游戏背后是一个遥远星际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游戏中的人物却是孔子、墨子、秦始皇、伽利略、葛力高利教皇、牛顿、爰因斯坦……古今中外各路人马走马灯似的上场。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狂欢,历史、文革、三体又构成了另一个意义上的三体关系,它们之间遥相辉映而又扑朔迷离,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涵着触手可及的现实针对性,把三体系统的复杂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要是换了别人,《三体》写到这个程度,大可满意收场了,但是对大刘来说,好戏才刚刚开始。
在《三体II·黑暗森林》中,地球、三体和宇宙更高级文明构成了一个更大规模的三体结构。
面对三体人令人难以置信的科技和前来毁灭地球的庞大舰队,人类举全球之力,制订了“面壁计划”,甶四位“面壁人”独立设计四套反击方案。
说真的,其中每一套对策都构思独特、气势磅确,令人拍案叫绝。
放到其他人的作品中,每个都可以作为构筑大结局的终极解决方案。
但对大刘来说,这些都只不过是铺垫和浮云。
假如在太空中存在着无数的文明,它们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大刘别出心裁地设想了一门“宇宙社会学”,专门研究这个问题。
宇宙社会学设定两条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 不变。
”乍一看这“公理”很俗很平淡很没意思,但等到最后底牌翻出来绝对震死你。
在《三体II ·黑暗森林》的结尾,我体验到了多年未在文学作品中体验到的完美高潮,一种启示性的震撼,一祌极致的满足。
而这种满足,正来自“宇宙社会学公理”那出人意料的合理和推衍,经过了漫长的准备和铺垫,与作品的开头形成绝妙的呼应,我想,这也就是马克思推崇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吧。
在我们的中国文学中,又有多少这样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呢
由此可见,大普遍价值观里三体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三体真的是一部震撼的科幻巨著,读刘慈欣的特有风格需要耐心去真正贴切了解文字的质感,我很喜欢三体,希望楼主也能喜欢,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求刘慈欣三体小说的简介。
《超新星纪元》读后感今天看完刘慈欣写的《超新星纪元》之后,我深有感触,这本书它讲述了一个超新星爆发,波及祸害到了地球,以至于13岁以上的人都会死去。
我们把这个世纪成为“公元纪”,于是各国的领导人在各国进行了一个个怪异荒诞、匪夷所思的游戏。
一个个小领导人脱颖而出,超新星纪元开始了……没有大人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全是小孩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小孩一个个不务正业,在玩具店里玩玩具,在电子商场玩电脑……那么小领导人身上有很沉的重担,怎么能领导起这个国家呢
我觉得中国的三个小朋友做的还可以,他们分别叫:华华、眼镜(严井)和晓梦。
他们使用一台超级电脑名叫:大量子,它挽救了无助、失去依靠的小孩子们。
但,有国家,那肯定要有战争。
于是,美国的领导人制定了一场可以使用武器的“游戏”。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孩子们苏醒了。
他们奋力抗争……那一个个悲惨的结局,甚至使我窒息,不得不停下来冷静大脑,洗把脸,再接着看。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美国和中国交换国土,两国的文化不同,怎么能交换国土呢
况且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如:生产差异、文化差异……况且中国有兵马俑,有长城,有五大名山,有大熊猫的栖息地……这些小领导人真是太糊涂了,结局我有些不满意。
如何看待刘慈欣
大神级的科幻小说家,不管什么人都无法洗脑我,可是刘大大把我洗脑了
上一篇:刘禹锡洗心亭记读后感300字
下一篇:刘备三顾茅庐读后感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