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德育与化学学科的渗透心得体会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黑龙江省中学一级教师职称评定条件

学动实践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部基础教育一司人就《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答记者问日前,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意见》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设定了怎样的目标?答:《意见》既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工作目标。

培养目标:旨在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工作目标:一是在宏观目标上,提出用3至5年时间,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

二是在微观层面上,提出具体工作路径,加强示范引领,在全国推动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问:《意见》对各地各校开展劳动教育明确了哪些路径?答:《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提出要切实抓好相关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等关键环节。

一是落实好已有的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高中阶段要开好通用技术课,明确并保证课时。

地方和学校还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

其他学科也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如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教育活动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二是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劳动。

如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

如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

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

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三是组织校外劳动实践,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要求学校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并规定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四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要求学校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布置类似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

问:《意见》在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答:《意见》对形成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明确了四方面的要求。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

文件的落实,加强领导是关键的一步。

《意见》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负责部门,特别是加强县级统筹,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

还要加强校内校外统筹,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形成合力。

二是加强师资建设。

全面加强劳动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意见》提出要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对待,以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要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要加强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加强资源开发。

劳动教育资源本身是很丰富的,工厂、农场、商店、田园,到处都可以是劳动教育的场所。

目前劳动教育资源显得缺乏,关键在于开发不足。

《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

要求各地各校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并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闲置校舍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闲置厂房等社会资源,建立各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从而满足劳动教育需要。

四是加强督导评价。

《意见》要求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开展劳动教育督导,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

同时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劳动教育重要的是过程,因此要加强过程性评价。

我们希望通过加强督导评价,真正使《意见》得以贯彻实施,从而使劳动教育落实到每一所学校,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小志愿者手抄报资料

节约用电,保护资源,减少污染。

  电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也是我们每天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的,但是现在消耗惊人。

所以用电时的一举一动,都要从节约出发。

  在我国,发电主要靠燃煤,而地球上的煤是有限的。

按现在的耗用速度,全球的煤将在250年内消耗。

到那之后,我们将无任何煤留给我们的后代。

  节约用电,就是节约煤,也更是直接为减少大气污染做贡献。

因为酸雨是因煤炭燃烧形成的,它能强烈的腐蚀建筑物,并能使土壤和水质酸化,导致粮食减产,草木鱼虾死亡。

据计算,我国仅西南,华南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就达140亿万元。

  节约用电,能够减缓地球变暖。

由于煤碳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像一个罩子一样阻隔地面的热量向天空外散发,产生了温室效应,如果地球温度升高,会引起干旱或洪水,还会使冰山融化。

如果地球上的冰山全部融化,海拔较低的国家和岛屿就会消失。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肯定要迈入下一个世纪的,他们很多都为全球日益变暖而脆弱。

德国192所学校的13.5万儿童发誓要让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有害气体减少10%。

他们换上节能灯,拒绝用空调,放弃用汽车,选用自行车。

经过7个月的努力,他们已达到了目标。

  转眼间,我们又进入了美丽的六月,这是植树造林,绿化国家的大好时机,为了创造良好的绿色家园,保护好生态环境,我建议同学们:  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珍惜动物。

  开展植树护绿活动。

  积极宣传环保,把环保意识带给千家万户  回答者: zyl777 - 魔法学徒 一级 4-5 21:26  如今,通过各种媒体,每个人都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存在。

许多人都听说过热带雨林的消失、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锐减、贫困、难民潮、食物危机等问题。

但对许多人而言,这些事都发生在遥远的地方,不会发生在本地的环境中。

  可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问题有许多就发生在当地,甚至在校园里。

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是资源的消费者。

同时,作为社区的成员和现在的或未来的公民,教师和学生同时又是社区发展的负责人,有责任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如果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作一条跑道的话,那么在这条跑道之外是没有观众的,所有的人都是运动员。

环境和发展问题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大家的事,个人的事,。

  环保知识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

为了使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

根据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下发的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近几年,开发区中学全面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

把环保教育列入学校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真正将对环境教育的认识融入到师生们的心中。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学校始终重视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在学校、家庭中倡导绿色文明,落实环保行动。

在抓好普及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坚持在德育、科技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领域对学生灌输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

  (一)学校领导重视环保工作,建立健全环境教育组织,把环境教育列为学校的重要议事内容。

  学校成立了环境教育委员会,由校长主抓环境教育工作,负责工作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总务主任负责校园环境的保护和绿化美化工作;政教处主任负责专题教育;教务处主任负责课堂教学渗透;团委书记负责环境保护宣传;环保辅导员负责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和资料档案。

环境教育委员会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环境教育计划和活动主题,组织师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几年来,学校环保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受到了省市区各级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二)、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使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

在地理、生物、化学、物理、语文、政治、健康教育课等各个学科教学中,将知识的讲解与环保意识有机结合,寓教于学,寓教于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环保活动课外小组,开展了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从更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渗透,充分发挥活动课在环保教育中的作用。

此外,学校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教学研究,在校内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环境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学校领导、教师几年来共撰写环保论文30多篇,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

  (三)、注重“绿色”宣传  目前,环境教育的当务之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绿色头脑。

为使学生尽快具备“绿色”意识,学校积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学生自觉参与有计划的环境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尽快实现环境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首先,学校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图书馆、阅览室每年都订阅大量环境保护宣传内容的图书、报刊,学校的电教中心有专门的环境保护录象资料,每个班的计算机里都装有环境保护的资料软件,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使学生了解环境现状、学习环保知识,从而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环境。

另外,学校还设有专门的环保橱窗,定期向学生们宣传环保知识,配合学校的环保教育工作;校团委将黑板报作为宣传环保的前沿阵地,经常组织各年级之间开展以环保知识为主题的板报评比,通过评比促使让“绿色”走进班级;“校园之声”广播站开设了“你我他地球村”专栏,每当有关环境的活动日: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等来临,就积极进行环保宣传,并号召各班针对节日主题认真撰写环保广播稿;并且,学校还在校园内设立有关环保标语牌,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购物,改善环境、拯救地球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处处把环境放在心上。

  (四) 积极开展主题团会、主题班会,座谈会以及环保知识讲座等,调动、巩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联系当前的环境问题,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有关人士进行环保专题讲座。

通过讲座,学生了解到了自己的生存环境状况,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很多学生都写了心得体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今年5月份,学校在环保知识讲座结束之后,政教处紧接着还在全校开展了“做‘绿色使者‘承诺”活动,即:不乱扔废物,净化校园环境;减音降噪,净化生活环境;不攀枝折花,爱护花草树木;爱护野生保护动物,不捕不食;杜绝浪费,节约能源;废物利用,平衡生态;捡脏护绿,还社区一片绿色;传播绿色理念,追求绿色时尚;播撒绿色,创建绿色学校。

全体同学都郑重的在倡仪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次活动在全校学生中掀起了创建绿色学校的又一次高潮。

  (五)、以“环保志愿大队”为依托,根据环境教育计划和活动主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爱绿”、“护绿”的模范。

  学校自成立 “环保志愿大队”以来,由学校团委负责,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今年的“地球日”,学校组织了“迎接地球日,纪念”的青年志愿者大行动,到开发区公园和碧海小区清除白色垃圾,到广场护理绿地,向路人散发传单,宣传环境保护意识,号召人们“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美好家园”;去年的“植树节”,学校开展了“种下一棵树苗,奉献一片爱心”绿色活动,组织全校师生踊跃植树种草;在第20届“爱鸟周”到来之际,学校举办了以“关注鸟类、珍爱自然、建设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爱鸟周”科技漫画大赛,其中的获奖作品在学校的环保宣传栏上进行了展览;在第30个“”,学校开展了“环保手抄报”评比和“我爱我的家园”环保征文大赛,并组织专门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评比,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共52人;校团委在每年的“世界水日”都要组织环保志愿队走上社会,对用水情况进行调查,这一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

初二环保支队还建立了垃圾分类的制度,并向其他三个支队发出倡仪,号召大家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和废旧电池回收等工作,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走上街头组成环境卫生巡视队,成为维护生存环境的忠诚卫士。

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好的使学生达到了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意志和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绿色卫士。

  学校注重教育师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

全校师生尽量做到不使用涂改液;不购买使用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筷子、纸杯盒和餐巾纸;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用的罐装材料;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购买“绿色”无磷洗涤剂;节约用水、用电,用水后拧紧水龙头,教室没人时及时关灯;爱护绿化设施,不践踏绿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七)心手相连,创建绿色家庭  为全方位奏响绿色环保之歌,学校在全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还开展了“心手相连,创建绿色家庭”活动,把环保宣传教育推向家庭。

学校郑重向每一位同学发出倡仪:在家庭中做环保知识的最佳宣传员、“小喇叭”,积极倡导父母树立“绿色”理念,带动父母也加入到环保大军中来,营造良好的绿色家庭环境。

  (八)、加强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营造洁净、高雅、和谐的校园环境。

  为给学生营造一个幽雅和谐、宁静温馨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教育功能,学校在绿化、美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做到使学校全年戴绿、四季有花,根据校园建筑的格局,学校还修建了读书长廊。

长廊四周栽种藤萝,夏秋季节,藤萝覆盖整个长廊,一片翠绿。

真正收到了层次化、立体化的绿化、美化效果。

如今,当你走进开发区中学,你会看见一个花团锦簇、绿草如茵,整洁优美的校园,它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相得益彰,使人心旷神怡。

  如今的校园里,“绿色”正在蓬勃壮大,“绿色”正在熠熠生辉,这“绿色”已常驻校园,常驻师生的心头。

  你自己选一些吧择优录取~~~~嘿嘿  回答者: guixv - 试用期 一级 4-9 19:26  水资源与水污染  --------------------------------------------------------------------------------  问题:世界水日在那一天

你对水的认识

  一、世界水资源状况  1、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人和水是分不开的。

成年人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5%,人体血液中80%是水。

如果人体减少水分10%便会引起疾病,减少20%-22%就要死亡。

  大象身体的70%是水,马铃薯的水分含量为80%,西红柿约为95%。

人体中的水调节体温,促进新陈代谢,输送营养物质、排除废物,忙碌而有秩序。

同时,水也参加化学反应,与蛋白质、糖、磷脂结合,发挥复杂的生理作用。

一个健康成人,每天平均要喝2200毫升水,再加上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内生水300毫升水,总共2500毫升,每天经皮肤和粪便排除与此相等数量的水。

简言之,每天中稍加间隔就需要而且是必要的水补充和排出,这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生命的内容。

对人来讲水是可敬的也是可畏的。

  2、世界上水的总储量约有14亿立方公里,平铺在地球表面上约有3000米高。

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

地球上的水97.2%的水都分布在大洋和浅海中,这些咸水是人类无法直接利用的(要利用就要海水淡化,成本高)。

陆地上两极冰盖和高山冰川中的储水占总水量的2.15%,目前也无法直接利用。

余下的0.65%才是人类可直接利用的。

从数字上可看出,水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极其有限的。

若把一桶水比为地球上的水,可用的淡水只有几滴。

  ????人类用水量中,25%的消费被用于工业,70%以上则用于农场和牧场。

农业是用水矛盾最突出的领域。

  当今世界的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

除了欧洲因地理环境优越、水资源较为丰富以外,其他各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严重缺水地区,最为明显的是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内陆国家,那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存在严重缺水的问题;在亚洲也存在类似问题。

例如,公元前每天人均耗水约12升,中世纪时人均耗水增加到20-40升,18世纪增加到60升,当前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人均每天耗水500升。

在发展中国家,对水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如我国,近20年城市用水番了几番。

根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的用水量将由1985年的3900亿立方米增长到6000亿立方米。

届时人们将面临全球性的严重水荒。

????被迫从1984年起每年从日本进口雨水2000万立方米。

  为水而引发的战争。

例如土耳其给幼发拉底河以及底格里斯河畔的大型水利工程配备了地对空导弹,抵御军事袭击约旦盆地也潜伏者水的争端。

那里许多蕴藏地被掠夺破坏,以致海水涌入,使地下水不能再为人所用。

为了避免冲突,科学咨询委员会要求制定世界水宪章,签署国有义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水争端。

  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1、我国水资源总储量约2.81万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相当于美国的1\\\/5前苏联的1\\\/7,加拿大的1\\\/48,世界排名110位,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

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三分之一的人口得不到安全用水。

90年代初,我国476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近300个。

  2、重点水域水质状况  1998年度我国主要流域(水系)中,辽河、海河污染严重,以五类或劣五类水质为主;淮河水质较差,五类或劣五类水质也占到50%左右;黄河局部河段污染严重;松花江水质以四类水质为主;长江、珠江水质良好,以一至三类水质为主。

滇池、巢湖、太湖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富营养化:在湖泊、水库、海湾、水口,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现象。

富营养化还可能使有些湖泊有贫营养湖变为富营养湖,进一步发展为沼泽和干地。

  水体的划分:一类指未受任何污染的源头水。

二类指重要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及珍贵的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

三类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及一般鱼类保护区、游泳区。

四类指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五类指一般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的水域。

  三、北京的水资源状况  1、北京因水而建都。

北京是的水资源由入境地表水、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

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补给。

1996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5.8亿立方米。

北京水资源的特点:  北京属华北地区干旱少雨气候,水资源严重不足。

  年际变化大。

如1959年降雨量达1406毫米,而1993年却只有400毫米。

  降雨多集中在6-8月,往往形成地表径流,不易补充、涵养地下水。

  3、北京的五大水系:蓟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

共有大小河流100余条,全长2700多公里。

有大小湖泊、水库120余座。

  4、北京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2。

若世界人均一杯水,我国人均只有这杯水的1\\\/4北京人均只有这杯水的1\\\/32。

  5、北京城市生活水源:北京市区自来水供应量为245万立方米\\\/日,其中40%来自地下水,60%来自地表水(地表水主要是密云水库的水)。

99年夏天用水量高峰达244万立方米\\\/日,差一点就不够用了。

官厅水库原是为北京提供饮用水的,由于近20年来水量大量减少,水质受到上游河北张家口一带工业的污染,已不符合饮用水标准,不再向市区供饮用水,而做工农业用水。

  6、北京的四次水危机  A、60年代中期的城市供水危机是靠开挖京密饮水渠饮用密云水库的水化险为夷的。

  B、70年代的供水危机是以牺牲子孙后代的水资源为代价,过量开采地下水来勉强度日。

(现已有近2000平方公里的大漏斗)  C、80年代初期,华北地区连续5年出现干旱,北京用水极为紧张。

国务院决定密云水库的水只给北京供水,河北和天津市人民为保证首都人民用水做出了重大牺牲。

  D、目前,面临第四次水危机,我们如何渡过

  ????·城市管网漏水率达20%,即供水中1\\\/5被白白浪费了,每年跑冒滴漏的水有13个北海的水。

怎么办

  ????·污水回收利用 美国洛山矶、以色列等缺水城市污水回收率已达90%,99年北京城市污水处理率22.4 %,回收率更低。

  ·降低城市生活用水指标 美国92年立法,规定全国每户家庭用水量从原来的291升降至204升。

而北京家庭计划用水量为每天360升,偏高。

  ·治污、开源、节水、引水  治污:在上游投资建污水处理厂,本市再建14个污水处理厂  引水:是解决北京水危机的根本出路。

2010年开始陆续从南方调水,40-100亿立方米。

如何调,在研究过程中。

  节水:青少年怎么做

这是每一个北京人必须面对和为之付出行动的现实问题。

  四、水污染与人体健康  1、 水污染种类  水污染是指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含量超过水体本地值和自净能力,使水质受到损害,破坏了水体原有的性质和用途。

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

一句话,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水污染可分为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盐类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等。

有些污染物是可以用肉眼看出来的,例如水污染后,有飘浮物、水变颜色、有异味等,而有些污染物则需要测定。

  2、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其中包括:  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

水体受化学毒物污染后,通过饮用水或食物链便会造成中毒,入甲基汞中毒(水俣病)镉中毒(痛痛病)砷中毒、、农药中毒等。

  致癌作用  3、 水污染实例  重金属污染:水俣病  1950年,在日本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发现一些猫的步态不稳,抽筋麻痹,最后自己跳水溺死,当地人称它们为自杀猫。

后来又有大批自杀猫、自杀狗出现。

此后,水俣镇发现了一个怪病人,开始时步态不稳,面部呆痴,进而是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

1956年又有同样病症女孩住院,引起当地熊本大学医院专家注意,开始调查研究。

最后发现原来是当地一个化肥厂(日本氮肥公司)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采用成本低的汞催化剂工艺,把大量的含有有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鱼有毒、人和猫、狗吃了毒鱼生病而死。

因为此病发生在水俣湾,故叫水俣病。

改病真相大白了,成为世界八大公害之一被曝光。

  1991年3月底已有2248人被确认为公害病患者,其中1004人死亡,制造氮肥的公司(TISSO株式会社的前身)累计支付的补偿金额到93年底为908亿日元,现在仍每年支付30多亿日元。

直到现在仍能从一部分鱼类贝类的体内检测出高于厚生省规定的汞的暂行控制值。

(因底泥污染严重)  痛痛病(略)  X、 赤潮:是由于浮游生物异常繁殖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种类繁多的浮游生物,其中多数具有一定颜色,少部分还有发光本领。

当港区海面养分过分时,带有各种颜色的浮游生物大量浮于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

赤潮并非都是红色,它是随着引起红潮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而呈现发光的和不发光的红色的、红褐色的、绿色的。

发生赤潮时,大量浮游生物浮在水面,减少或隔绝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使大量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而死。

同时,有道德浮游生物在代谢过程中或尸体分解时,往往产生多种有毒物质。

这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而富集在鱼类、贝类体内,产生毒害作用,被人食用就有中毒的危险。

(北京鲍家街幼儿园,一儿童及家长吃火锅,大虾是赤潮中死的虾,中毒住院一个月。

)  Y、 多瑙河污染 2000年2月12日,从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一座金矿泄漏出的氰化物废水不可阻挡地流到了南联盟境内。

毒水流经之处,所有生物全都在极短时间内暴死,迄今为止流经、匈牙利和南联盟的欧洲大河之一--蒂萨河及其支流内80%的鱼类已经完全灭绝,沿河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这是自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来欧洲最大环境灾难。

  Z、 淮河、辽河、黄河、长江等  五、 北京市水污染现状与防治  1、加强法制建设  2、综合整治城市水系  3、建城市污水处理厂  4、防治工业污染  5、节约用水  六、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水是那样的普通,普通的让人须臾不可离开,而又随时可以忘却。

人只是在俄的时候想到吃饭,渴的时候想到喝水,而对于粮食和水本身,可以说关心的很少甚至从未关心过。

  至今绝大多数地球人的心目中,水仍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到处都是对水资源的过量盲目开采,肆意挥霍浪费以及粗暴的践踏与污染。

  水的历程造就了生命的历程,却又隐身于生命之内。

有相当于全球河流一半的水,流淌在人类和动物的血管里,流淌在植物的根茎、叶脉之中。

  水的流转是生命的流转,水的渗透是生命的渗透。

水的交融是生命的交融,水的永续是生命的永续。

  水的循环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循环之一。

它永远是老的、旧的,又总是新的、美的.  你摘抄一些吧 我是一一打出来的

环境保护的广播稿

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

我是广播员陈雪,现在你们听到的是红领巾广播站每周播放的广播节目,今天广播的主题是——《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保护环境,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首先我们要爱惜纸张:纸作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其基本材料是植物纤维,而各类废纸竟占了每个家庭垃圾总量的21%,特别是我们浪费纸张尤为厉害。

我们要知道浪费纸张就是浪费木材,就是破坏环境,也等于是危害了我们的身体。

生活中,节约纸张的方法很多,如:减少使用节日卡、减少物品的包装、自制草稿本、习惯使用纸张的空白地方、信封循环再用、尽量少用纸巾……对于废纸要积极回收,不要乱扔。

其次我们要节约用水:地球作为一个蓝色的星球,虽然地球表面70%以上被水覆盖,但世界上许多国家城市缺水问题日趋严重。

以我国为例,全国660多个城市,有400多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由于缺水,我国农村粮食产量减少,西北沙漠化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

节约用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已是当务之急。

如:一水多用(例如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杜绝长流水(上厕所、洗手和洗澡要及时关水笼头)、不往河流扔垃圾、发现水箱漏水及时叫大人修理等,做

求几篇关于科学教学的稿件,要注明转载

科学课教学心得200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其中,科学课程是集生物、地理、物理、化学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它试图超越学科界限,强调各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力求创建一门将科学作为一个整体的课程。

我在义务教育7年级第一学期的科学课教学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科学课教学理念的理解,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有了一些收获。

突出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科学课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习惯和实践能力。

而这正是传统的教学理念所缺乏的。

在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式中,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探究自然现象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扮演被动的角色。

而事实上,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科学课的授课过程中,我更加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增加学生的实验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实验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例如在“物质的溶解性”教学中,有比较多的教师演示实验。

我发现这些实验的很多内容,是学生原本便具有的生活经验,或完全可以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获得结论的。

于是我把部分操作较为简单和安全的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实验过程中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则力求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

这主要表现在: 在进实验室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即希望通过实验得到或验证哪些结论。

其次,我为每位学生印发了一份实验报告(见附表),清晰的给出了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在实验操作时有章可循。

同时我在实验报告的“现象”和“结论”栏中列出框架,帮助学生理清思维。

最后,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保证实验的安全。

实验结束后,给学生对于实验现象和结论的交流机会。

通过讨论,我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对于能够通过自己亲自实验得出正确结论,有非常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对学习充满兴趣。

注重知识的完整性,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的不仅是知识的内容,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站在一定高度,较为完整的认识某一知识体系或内容,是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物态变化的教学设计中,我尝试在带领学生认识现象的同时,教会他们学习和总结知识的方法。

所以我在第一节熔化和凝固的授课过程中,没有局限于课本本节的内容,而是以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现象为入手点,引导学生得出物质三态变化的概念,试图给学生对于物态变化的较为完整的认识:当学生对于物质三态变化有了宏观的知识概念后,对任意两态的变化的学习就显得更加有板有眼和容易接受了。

同时,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与我一同得出上述图表时,初步体会了知识的相互关联与总结知识的方法,为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基础。

丰富课堂练习形式,将德育融入课堂 在基础知识的落实上,我试图通过丰富课堂练习形式,把传授知识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统一起来。

在落实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育功能完整的发挥。

例如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教学中,学生由于有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基础,对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是较易接受的,但在区分过程中仍存在问题。

为真正落实此知识,我设计了十余种常见的变化:A酒精挥发;B镁条燃烧;C矿石粉碎;D湿衣服晾干;E铁钉生锈;F煤燃烧;G火药爆炸;H食物腐烂;I水结成冰;J氧气液化;K蜡烛熔化等。

请学生对这些变化分组讨论、进行分类,然后请每组都派代表将本组的讨论结果展示在黑板我所预设的表格中: 表格完成后,我与学生一起公开进行评判。

遇到不同见解时,鼓励学生参与辩论,让他们在与别人观点的交锋中学会学习别人的长处、尊重他人的意见。

在评判过程中,学生的关注性极高,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例如利用十一假期,我要求学生在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地质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等博物馆或主题公园中,任选其一进行参观并写出参观报告。

在认真阅读了学生的报告、打分并给出评语后,我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与展示。

以上是我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和专家予以指正。

体验,让科学课活起来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小学科学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科学学习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创设情景,辅以老师的鼓励,学生的亲身体验,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快乐地成长。

这就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重心转发转移到帮助引导孩子们寻找适合自己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的学习方式上来。

体验型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用心灵去感知、感悟事物,在多种反复体司的过程中促进情感的发展真正体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此世纪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

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时了,隋后就房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

结孩子来说,听到很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因而从体验入手,是解决知行问题的关键。

新课程密切联系孩子的生活,把大量的生活资料编入教材,为老师组织体验感悟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呢

实践证明,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可以精心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使学生动起来;通过观察、实践、制作等形式的亲身体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享受学习科学的快乐。

一、实地体验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对自己生活中遇到感兴趣的问题常会产生“我要观察”,“我要实验”,“真想试试”的强烈欲望。

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常结合科学课的内容,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自己去探寻答案、寻求真知。

例如教学《土壤与生命》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朗诵写“土壤”的一首诗,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然后带领他们去校园实验田观察土壤及土壤中“居民”的生活,大家都欣喜地带上了工具,有放大镜、塑料袋、小铁锹……我们尽情地观察土壤中的蚂蚁、蚯蚓等小动物的活动,感受到土壤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动植物们生活的家园。

还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带回教室,摊在纸上用放大镜研究。

结果发现土壤颗粒有大有小,有硬有软,颜色也有深浅,大家对此提出了疑问,我趁机让学生打开课本寻找答案,接着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壤的种类让大家细细观察,并与刚才大家采集来的进行比较,从而知道自己采集的属于哪一种类,还回忆分别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大家兴趣盎然,抢着发言。

最后我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由于社会发展,人口、工厂的增多,排放出的‘三废’没有经过合理处理,因此我们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大地母亲也在暗自流泪呢。

”大家听了,都议论纷纷,于是自己带起了头,不乱扔垃圾,班中多了一个用来收集废纸的大袋子,渐渐的,各个班中都采取了这一行动,我校少先大队部还发出了“争做环境小卫士”的号召,有的学生在日记中还这样写道:“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设计出新型污水处理机。

”二、情感体验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动物的可爱,我根据三年级孩子爱动、爱玩的心理特征,在设计《动物的相同与不同》这一堂课时,把猜谜语、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动作引进科学课的教学中,我把小兔子、鸽子、青蛙、小乌龟、小金鱼等带进课堂说,现在老师想把这些小动物交给你们“领养”,你们愿意吗

学生一听老师这么说,兴趣就马上来了,然后老师因势利导:“要领养好小动物,必须了解动物的什么

你们能模仿出这引些小动物吗

”。

这样,同学就很主动地学习研究小动物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对于科学知识学得轻松、理解透切、掌握牢固,课堂学习效率较高。

通过让孩子们乐于操作的亲身体验,“小动物们这么可爱,我要爱护小动物”的情感种子深深地播在了孩子们的心中,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跟传统的“老师要我爱护小动物”的教学效果是无法比拟的。

三、亲身体验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课堂上,老师尽量多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人们常说的“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动手做一遍。

”这“做”正是学习的体验,它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加拿大科学教学盛行的“做中学”也特别强调“做”。

因此,科学课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自我感悟,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方式进行。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更多地了解周围的信息,我在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走出课堂,走进工厂,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

例如:学习了《调查》一课后,我带领学生来到了学校附近的瓜子加工厂进行实践、调查。

有的当起了小工人,体验到了当工人的不易,有的了解了“炒瓜子”的整个制作过程,有的走进了厂长室,了解本厂的经济发展情况,班长还在一边有条不紊地结算一天的生产量、成本和利润。

大家从实践中体验到,加工一颗小小的瓜子可真不简单,当好一个厂长更不简单,不仅要及时了解分析市场行情,还要组织管理好工人、设备,平时注意精打细算,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临走出工厂时,厂长认真地同大家握手,请大家提一些建议,几个学生向他提出了一些富有创意的金点子,受到了厂长及领导的赞同。

四、动手体验儿童天生不愿守成,天生乐于创造,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精心培养,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要大胆实践,学以致用,勇于创新。

只要让他们充分自主,自然就会出新出彩。

例如:学了《手提袋的制作》一课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尝试着做一个漂亮的手提袋,大家分小组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找来了绳子、水彩笔、毛线等,然后根据各自的想法,精心设计起来,很快一个个小手提袋做好了,有花朵的图案、有动物的图案,为纪念奥运会,有的同学还把奥运五环设计了上去,十分富有历史的意义。

大家高兴极了。

有的人还用亲手做的手提袋装文具,有的说要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做礼物。

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中得到无穷乐趣,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悟出道理,发现新知识,提高技能。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只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特点,遵循科学课教学规律,多方面激发探究兴趣,培植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动起来,这样,就可以优化教学结构,并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静态为动态,科学课堂就会活起来。

《科学》体验式课堂组织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受,体验性学习正是引导孩子们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和实验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

这种伴随着丰富情感活动的内心体验能内化学生的科学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帖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反映孩子们的生活需要,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对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还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实践、体验和感悟。

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自行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关于科学课教学设计的心得我教科学课已经一年了,关于科学课的教学设计有一些心得,今天讲出来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科学”课不光是名字发生了变化这么简单,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是教育观念的改变;是教育形式的改变;是教育材料的改变;是教育角色的改变……。

每个开始接触科学课的教师都有许多的疑问,首先提出的问题是“科学课是怎样的一门课

”“科学课怎样上

”在科学三年级上册前言中是这样回答我们的——科学课是一个个有趣的、有意思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

学习科学课,就是去参加、去经历这一个个的观察、研究、认识活动。

参加这些活动就算学习学了吗

是的。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教师通过设计活动来教学。

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经历以使学习更加有效的过程,就称为“教学”。

教学设计,正是规划一个学与教相互配合的序列,安排好各种教学的“事件”、“情境”与“刺激”,以唤起、维持并推动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在教科学课时是怎样做的。

我在教科学课时是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的;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要求第一点就是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佳发展;着眼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引导学生生动活波地主动地学习。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六大基本理念是我们科学课教师在教学时的指航灯,我认为《科学课程标准》就是科学教师寻找教学理念的依据。

我在2003年的时候拿到了《科学课程标准》当时的第一印象是“看不懂”认为还是《自然教学大纲》比较条理清晰;再看《科学课程标准》是在我开始上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时,当时我在备课时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打开《科学课程标准》惊奇的发现以前看不懂的地方正是问题所在;因此我建议各位科学课教师首先读一读《科学课程标准》。

科学课教材是以单元的形式来表现内容的,每一单元都是独立的,但是每一个单元又有联系,学生通过各单元的学习在连续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所以我们在备课时提倡“单元备课”;单元备课”时,首先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理解教材的内涵,理解编者的意图,综合分析学生情况、本单元教材重点、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培养的能力等等。

然后,要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制定教学具体目标;围绕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合理的安排各项活动的程序;最后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

《科学课程标准》 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三维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展开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科学知识,有效的整合三维目标,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首先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第一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科学学科的名称以“自然常识”到“科学”,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学科培养目标的变化。

以往的“自然”学科主要以学生学习周围自然现象有关的知识为主,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以及爱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新课程科学学科要求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

新课标的突破主要表现在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

强调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并作出明智的决策,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科学内容与注重科学过程的结合,以及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第二是过程与方法;新课标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着应用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第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与倾向性,对他的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与制约作用。

在科学学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猜想;尊重证据;在科学学习活动中具有坚持性;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无论是心理上的自我激励,还是自信心的增强,还是遇到困难自己去克服,学生都会得到体验。

从保护和发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出发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情感。

教学中要做好三维目标整合。

三维目标整合不是简单把三个目标叠加,而是要树立“以知识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的体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中。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科学探究是小学新课程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能力的关系首先表现为科学方法是形成科学态度价值观的操作规范基础,科学方法中严密的逻辑推理需要学生具有严谨、一丝不苟的研究作风,提出问题需要学生的丰富想象、大胆探索,解决问题更需要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这些饱含了大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是养成一个人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性基础。

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三维目标的达成,不可能通过学生简单的记忆、模仿性操练而达到,而只是通过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内化。

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探究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开展科学探究过程,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教学设计中教学准备是比较复杂的一项,一般教学准备要从两个方面备课,一是教师准备,主要是我们在上课时需要的教具及学生活动时所需的工具、材料;二是学生准备包括学生活动时的物品、资料。

听起来很简单,其实是比较复杂的,我们教师即要准备课堂演示用的材料、课件、图表、工具;还要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活动材料,对于每一样材料都反复推敲,让学生活动更理想。

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就是教学过程了,一般要求以表格的形式表现,包括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思路四个方面,教学步骤有观察-提问-制定计划-科学探究-整理-交流等六个部分,当然还要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对待;比如:对于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为目的的设计,以上六个部分就不能缺少;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蜗牛》;一课的教学设计就完全是按照观察-提问-预言-科学探究-整理-交流的步骤完成的;而对于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设计,对于科学探究这一步骤就可以简略,如: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有生命的物体单元中《动物怎样生活》《形形色色的动物》两课就不需要“科学探究”;对教材而言,一定的教学内容可以有多种编排方法,而一本教材只能呈现其中的一种。

因此教师有重组内容的可能。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学条件不同,不同教师和学生也存在差异,所以重组教学内容也是必要的。

如:在水中,木头是浮的,石头是沉的;塑料是浮的,铁块是沉……沉和浮是学生们都曾亲眼见过的十分熟悉的现象,他们对“沉和浮”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三年级《科学》下册)正是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的背景下,一次让学生从经验走向科学认识,学会科学探究方法的典型的认识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十分有意义的价值。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中隐含着对比实验的要素,什么是变化的(不同的),什么是不变的(相同的),教材也许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直接提出来,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势必要碰到这个问题,运用学生平时常见的材料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在初步感知“变量”和“不变量”的基础上,再通过实验感悟对单个变量进行控制的活动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一:观察一大一小两个瓶子在水中的沉浮教师出示一大一小两个瓶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东西放入水中,会产生怎样的现象

让学生猜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这个活动让学生对物体的大小和沉浮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大小”的概念还比较糊糊,这一设计为学生初步建立大小的概念和后续学习作了一定的铺垫,从教学效果看显得很有必要。

活动二:观察第一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师提出:那么把下列物体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第一组材料:泡沫塑料、胡萝卜、铁丝帽、橡皮块、回形针、牙签、蜡烛等,让学生猜测:哪些物体会沉入水底

哪些物体会浮上水面呢

你是根据什么来推测的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大部分学生试着推测:可能跟轻重有关,极少的学生认为可能跟大小有关。

真是这么回事吗

学生动手操作,却得到了他们意料之外的结果:物体的沉浮跟物体的大小和轻重无关

大家露出了迷茫的神色,产生了积极的探究冲动,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

活动三:观察第二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和轻重究竟有关吗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第二组材料:大小不同的瓶子五个(其中三个一样大),螺帽若干,让学生分别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选择大小不同的三个瓶子,但重量相同(教师在瓶中放了重量不一的彩泥),分别往瓶子中放入数量等的螺帽,结果一个沉入水底,一个浮于水面,一个有点沉。

当实验的结果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大家发现:物体的沉浮和大小还是有关的。

实验二、选择大小相同的三个瓶子,里面放入数量不等螺帽,再放入水中,孩子们发现:物体的沉浮和重量也是有关的。

这下学生感到太不可思议了,怎么前后两组材料的实验结果会如此不同呢

这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活动四:两组材料的比较与分析为什么用前面的一组材料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对沉浮的影响,刚才这一组材料与前面一组的材料有什么不同呢

这时候,学生探究的触角伸向了新的探究深度,即:探究物体的沉浮是否与轻重有关时,就要对影响它沉浮的“大小”因素进行控制;反之,就要对“轻重”进行控制。

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能引导他们探究到这一步,或接近于这一层次,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最后我来说说“教学反思”,我和大家一样也不喜欢写课后反思,特别是上完课以后特别有想法但没有时间、精力来及时记录下来,过一阵子就想不起来了;等到学期末需要总结时就没有什么写的。

其实课后反思没有多么复杂,就是需要一点小技巧:一是准备一个小本子,最好随时携带有想法时记下来;二是养成每课小结的习惯,我们科学教师一般都带平行班,在所有班级上完一课后及时小结记录效果也不错;三是多参加活动,每一次参加有关科学课的各项活动,对自己都是一次促进,推动我查阅资料、推动我总结经验,活动过后都受意良多。

最后谈一谈我在《调查校园内植物的分布》一课中的做法,开学初由于教材还未到,所以我编写了《调查校园内植物的分布》,第一次教学时我设计了用2课时,第一课时有出示课题、制定计划、学生调查三部分,第二课时是汇报和绘图,结果学生在第一课时制定了计划、调查都浪费了许多时间,调查的也不全面,在第二课时由于时间相隔较远学生都忘记了。

第二次教学时,我计划用1课时,先在教室中简单制定计划,然后按各小组分片区调查,最后在指定地点集合汇报。

教学后发现学生对一个片区的调查详细了,但是不能把整个校园都调查一遍。

第三次教学时,我把校园分成四个区,每个小组四个同学各调查一个区,下课前四个人共同绘图。

结果比较理想,大多数小组都完整的绘制了校园内植物的分布图,缺点是学生在交流是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以上是我的一些凌乱的不成熟的想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生生态文明手抄报的资料

网上给你找的,你选择一些摘抄吧

  节约用电,保护资源,减少污染。

  电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也是我们每天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的,但是现在消耗惊人。

所以用电时的一举一动,都要从节约出发。

  在我国,发电主要靠燃煤,而地球上的煤是有限的。

按现在的耗用速度,全球的煤将在250年内消耗。

到那之后,我们将无任何煤留给我们的后代。

  节约用电,就是节约煤,也更是直接为减少大气污染做贡献。

因为酸雨是因煤炭燃烧形成的,它能强烈的腐蚀建筑物,并能使土壤和水质酸化,导致粮食减产,草木鱼虾死亡。

据计算,我国仅西南,华南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就达140亿万元。

  节约用电,能够减缓地球变暖。

由于煤碳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像一个罩子一样阻隔地面的热量向天空外散发,产生了温室效应,如果地球温度升高,会引起干旱或洪水,还会使冰山融化。

如果地球上的冰山全部融化,海拔较低的国家和岛屿就会消失。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肯定要迈入下一个世纪的,他们很多都为全球日益变暖而脆弱。

德国192所学校的13.5万儿童发誓要让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有害气体减少10%。

他们换上节能灯,拒绝用空调,放弃用汽车,选用自行车。

经过7个月的努力,他们已达到了目标。

  转眼间,我们又进入了美丽的六月,这是植树造林,绿化国家的大好时机,为了创造良好的绿色家园,保护好生态环境,我建议同学们:  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珍惜动物。

  开展植树护绿活动。

  积极宣传环保,把环保意识带给千家万户  回答者: zyl777 - 魔法学徒 一级 4-5 21:26  如今,通过各种媒体,每个人都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存在。

许多人都听说过热带雨林的消失、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贫困、难民潮、食物危机等问题。

但对许多人而言,这些事都发生在遥远的地方,不会发生在本地的环境中。

  可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问题有许多就发生在当地,甚至在校园里。

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是资源的消费者。

同时,作为社区的成员和现在的或未来的公民,教师和学生同时又是社区发展的负责人,有责任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如果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作一条跑道的话,那么在这条跑道之外是没有观众的,所有的人都是运动员。

环境和发展问题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大家的事,个人的事,。

  环保知识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

为了使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

根据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中央宣传部下发的《关于环境教育行动纲要》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近几年,开发区中学全面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

把环保教育列入学校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真正将对环境教育的认识融入到师生们的心中。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学校始终重视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在学校、家庭中倡导绿色文明,落实环保行动。

在抓好普及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坚持在德育、科技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领域对学生灌输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

  (一)学校领导重视环保工作,建立健全环境教育组织,把环境教育列为学校的重要议事内容。

  学校成立了环境教育委员会,由校长主抓环境教育工作,负责工作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总务主任负责校园环境的保护和绿化美化工作;政教处主任负责专题教育;教务处主任负责课堂教学渗透;团委书记负责环境保护宣传;环保辅导员负责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和资料档案。

环境教育委员会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环境教育计划和活动主题,组织师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几年来,学校环保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受到了省市区各级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二)、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使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

在地理、生物、化学、物理、语文、政治、健康教育课等各个学科教学中,将知识的讲解与环保意识有机结合,寓教于学,寓教于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环保活动课外小组,开展了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从更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渗透,充分发挥活动课在环保教育中的作用。

此外,学校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教学研究,在校内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环境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学校领导、教师几年来共撰写环保论文30多篇,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

  (三)、注重“绿色”宣传  目前,环境教育的当务之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绿色头脑。

为使学生尽快具备“绿色”意识,学校积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学生自觉参与有计划的环境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尽快实现环境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首先,学校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图书馆、阅览室每年都订阅大量环境保护宣传内容的图书、报刊,学校的电教中心有专门的环境保护录象资料,每个班的计算机里都装有环境保护的资料软件,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使学生了解环境现状、学习环保知识,从而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环境。

另外,学校还设有专门的环保橱窗,定期向学生们宣传环保知识,配合学校的环保教育工作;校团委将黑板报作为宣传环保的前沿阵地,经常组织各年级之间开展以环保知识为主题的板报评比,通过评比促使让“绿色”走进班级;“校园之声”广播站开设了“你我他地球村”专栏,每当有关环境的活动日: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等来临,就积极进行环保宣传,并号召各班针对节日主题认真撰写环保广播稿;并且,学校还在校园内设立有关环保标语牌,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购物,改善环境、拯救地球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处处把环境放在心上。

  (四) 积极开展主题团会、主题班会,座谈会以及环保知识讲座等,调动、巩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联系当前的环境问题,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有关人士进行环保专题讲座。

通过讲座,学生了解到了自己的生存环境状况,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很多学生都写了心得体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今年5月份,学校在环保知识讲座结束之后,政教处紧接着还在全校开展了“做‘绿色使者‘承诺”活动,即:不乱扔废物,净化校园环境;减音降噪,净化生活环境;不攀枝折花,爱护花草树木;爱护野生保护动物,不捕不食;杜绝浪费,节约能源;废物利用,平衡生态;捡脏护绿,还社区一片绿色;传播绿色理念,追求绿色时尚;播撒绿色,创建绿色学校。

全体同学都郑重的在倡仪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次活动在全校学生中掀起了创建绿色学校的又一次高潮。

  (五)、以“环保志愿大队”为依托,根据环境教育计划和活动主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爱绿”、“护绿”的模范。

  学校自成立 “环保志愿大队”以来,由学校团委负责,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今年的“地球日”,学校组织了“迎接地球日,纪念五四运动”的青年志愿者大行动,到开发区公园和碧海小区清除白色垃圾,到广场护理绿地,向路人散发传单,宣传环境保护意识,号召人们“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美好家园”;去年的“植树节”,学校开展了“种下一棵树苗,奉献一片爱心”绿色活动,组织全校师生踊跃植树种草;在第20届“爱鸟周”到来之际,学校举办了以“关注鸟类、珍爱自然、建设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爱鸟周”科技漫画大赛,其中的获奖作品在学校的环保宣传栏上进行了展览;在第30个“世界环境日”,学校开展了“环保手抄报”评比和“我爱我的家园”环保征文大赛,并组织专门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评比,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共52人;校团委在每年的“世界水日”都要组织环保志愿队走上社会,对用水情况进行调查,这一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

初二环保支队还建立了垃圾分类的制度,并向其他三个支队发出倡仪,号召大家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和废旧电池回收等工作,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走上街头组成环境卫生巡视队,成为维护生存环境的忠诚卫士。

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好的使学生达到了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意志和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绿色卫士。

  学校注重教育师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

全校师生尽量做到不使用涂改液;不购买使用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纸杯盒和餐巾纸;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用的罐装材料;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购买“绿色”无磷洗涤剂;节约用水、用电,用水后拧紧水龙头,教室没人时及时关灯;爱护绿化设施,不践踏绿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七)心手相连,创建绿色家庭  为全方位奏响绿色环保之歌,学校在全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还开展了“心手相连,创建绿色家庭”活动,把环保宣传教育推向家庭。

学校郑重向每一位同学发出倡仪:在家庭中做环保知识的最佳宣传员、“小喇叭”,积极倡导父母树立“绿色”理念,带动父母也加入到环保大军中来,营造良好的绿色家庭环境。

  (八)、加强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营造洁净、高雅、和谐的校园环境。

  为给学生营造一个幽雅和谐、宁静温馨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教育功能,学校在绿化、美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做到使学校全年戴绿、四季有花,根据校园建筑的格局,学校还修建了读书长廊。

长廊四周栽种藤萝,夏秋季节,藤萝覆盖整个长廊,一片翠绿。

真正收到了层次化、立体化的绿化、美化效果。

如今,当你走进开发区中学,你会看见一个花团锦簇、绿草如茵,整洁优美的校园,它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相得益彰,使人心旷神怡。

  如今的校园里,“绿色”正在蓬勃壮大,“绿色”正在熠熠生辉,这“绿色”已常驻校园,常驻师生的心头。

  你自己选一些吧择优录取~~~~嘿嘿  回答者: guixv - 试用期 一级 4-9 19:26  水资源与水污染  --------------------------------------------------------------------------------  问题:世界水日在那一天

你对水的认识

  一、世界水资源状况  1、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人和水是分不开的。

成年人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5%,人体血液中80%是水。

如果人体减少水分10%便会引起疾病,减少20%-22%就要死亡。

  大象身体的70%是水,马铃薯的水分含量为80%,西红柿约为95%。

人体中的水调节体温,促进新陈代谢,输送营养物质、排除废物,忙碌而有秩序。

同时,水也参加化学反应,与蛋白质、糖、磷脂结合,发挥复杂的生理作用。

一个健康成人,每天平均要喝2200毫升水,再加上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内生水300毫升水,总共2500毫升,每天经皮肤和粪便排除与此相等数量的水。

简言之,每天中稍加间隔就需要而且是必要的水补充和排出,这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生命的内容。

对人来讲水是可敬的也是可畏的。

  2、世界上水的总储量约有14亿立方公里,平铺在地球表面上约有3000米高。

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

地球上的水97.2%的水都分布在大洋和浅海中,这些咸水是人类无法直接利用的(要利用就要海水淡化,成本高)。

陆地上两极冰盖和高山冰川中的储水占总水量的2.15%,目前也无法直接利用。

余下的0.65%才是人类可直接利用的。

从数字上可看出,水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极其有限的。

若把一桶水比为地球上的水,可用的淡水只有几滴。

  ????人类用水量中,25%的消费被用于工业,70%以上则用于农场和牧场。

农业是用水矛盾最突出的领域。

  当今世界的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

除了欧洲因地理环境优越、水资源较为丰富以外,其他各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严重缺水地区,最为明显的是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内陆国家,那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存在严重缺水的问题;在亚洲也存在类似问题。

例如,公元前每天人均耗水约12升,中世纪时人均耗水增加到20-40升,18世纪增加到60升,当前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人均每天耗水500升。

在发展中国家,对水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如我国,近20年城市用水番了几番。

根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的用水量将由1985年的3900亿立方米增长到6000亿立方米。

届时人们将面临全球性的严重水荒。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被迫从1984年起每年从日本进口雨水2000万立方米。

  为水而引发的战争。

例如土耳其给幼发拉底河以及底格里斯河畔的大型水利工程配备了地对空导弹,抵御军事袭击约旦盆地也潜伏者水的争端。

那里许多蕴藏地被掠夺破坏,以致海水涌入,使地下水不能再为人所用。

为了避免冲突,科学咨询委员会要求制定世界水宪章,签署国有义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水争端。

  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1、我国水资源总储量约2.81万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相当于美国的1\\\/5前苏联的1\\\/7,加拿大的1\\\/48,世界排名110位,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

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三分之一的人口得不到安全用水。

90年代初,我国476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近300个。

  2、重点水域水质状况  1998年度我国主要流域(水系)中,辽河、海河污染严重,以五类或劣五类水质为主;淮河水质较差,五类或劣五类水质也占到50%左右;黄河局部河段污染严重;松花江水质以四类水质为主;长江、珠江水质良好,以一至三类水质为主。

滇池、巢湖、太湖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富营养化:在湖泊、水库、海湾、水口,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现象。

富营养化还可能使有些湖泊有贫营养湖变为富营养湖,进一步发展为沼泽和干地。

  水体的划分:一类指未受任何污染的源头水。

二类指重要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及珍贵的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

三类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及一般鱼类保护区、游泳区。

四类指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五类指一般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的水域。

  三、北京的水资源状况  1、北京因水而建都。

北京是的水资源由入境地表水、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

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补给。

1996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5.8亿立方米。

北京水资源的特点:  北京属华北地区干旱少雨气候,水资源严重不足。

  年际变化大。

如1959年降雨量达1406毫米,而1993年却只有400毫米。

  降雨多集中在6-8月,往往形成地表径流,不易补充、涵养地下水。

  3、北京的五大水系:蓟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

共有大小河流100余条,全长2700多公里。

有大小湖泊、水库120余座。

  4、北京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2。

若世界人均一杯水,我国人均只有这杯水的1\\\/4北京人均只有这杯水的1\\\/32。

  5、北京城市生活水源:北京市区自来水供应量为245万立方米\\\/日,其中40%来自地下水,60%来自地表水(地表水主要是密云水库的水)。

99年夏天用水量高峰达244万立方米\\\/日,差一点就不够用了。

官厅水库原是为北京提供饮用水的,由于近20年来水量大量减少,水质受到上游河北张家口一带工业的污染,已不符合饮用水标准,不再向市区供饮用水,而做工农业用水。

  6、北京的四次水危机  A、60年代中期的城市供水危机是靠开挖京密饮水渠饮用密云水库的水化险为夷的。

  B、70年代的供水危机是以牺牲子孙后代的水资源为代价,过量开采地下水来勉强度日。

(现已有近2000平方公里的大漏斗)  C、80年代初期,华北地区连续5年出现干旱,北京用水极为紧张。

国务院决定密云水库的水只给北京供水,河北和天津市人民为保证首都人民用水做出了重大牺牲。

  D、目前,面临第四次水危机,我们如何渡过

  ????·城市管网漏水率达20%,即供水中1\\\/5被白白浪费了,每年跑冒滴漏的水有13个北海的水。

怎么办

  ????·污水回收利用 美国洛山矶、以色列等缺水城市污水回收率已达90%,99年北京城市污水处理率22.4 %,回收率更低。

  ·降低城市生活用水指标 美国92年立法,规定全国每户家庭用水量从原来的291升降至204升。

而北京家庭计划用水量为每天360升,偏高。

  ·治污、开源、节水、引水  治污:在上游投资建污水处理厂,本市再建14个污水处理厂  引水:南水北调是解决北京水危机的根本出路。

2010年开始陆续从南方调水,40-100亿立方米。

如何调,在研究过程中。

  节水:青少年怎么做

这是每一个北京人必须面对和为之付出行动的现实问题。

  四、水污染与人体健康  1、 水污染种类  水污染是指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含量超过水体本地值和自净能力,使水质受到损害,破坏了水体原有的性质和用途。

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

一句话,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水污染可分为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盐类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等。

有些污染物是可以用肉眼看出来的,例如水污染后,有飘浮物、水变颜色、有异味等,而有些污染物则需要测定。

  2、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其中包括:  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

水体受化学毒物污染后,通过饮用水或食物链便会造成中毒,入甲基汞中毒(水俣病)镉中毒(痛痛病)砷中毒、氰化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致癌作用  3、 水污染实例  重金属污染:水俣病  1950年,在日本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发现一些猫的步态不稳,抽筋麻痹,最后自己跳水溺死,当地人称它们为自杀猫。

后来又有大批自杀猫、自杀狗出现。

此后,水俣镇发现了一个怪病人,开始时步态不稳,面部呆痴,进而是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

1956年又有同样病症女孩住院,引起当地熊本大学医院专家注意,开始调查研究。

最后发现原来是当地一个化肥厂(日本氮肥公司)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采用成本低的汞催化剂工艺,把大量的含有有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鱼有毒、人和猫、狗吃了毒鱼生病而死。

因为此病发生在水俣湾,故叫水俣病。

改病真相大白了,成为世界八大公害之一被曝光。

  1991年3月底已有2248人被确认为公害病患者,其中1004人死亡,制造氮肥的公司(TISSO株式会社的前身)累计支付的补偿金额到93年底为908亿日元,现在仍每年支付30多亿日元。

直到现在仍能从一部分鱼类贝类的体内检测出高于厚生省规定的汞的暂行控制值。

(因底泥污染严重)  痛痛病(略)  X、 赤潮:是由于浮游生物异常繁殖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种类繁多的浮游生物,其中多数具有一定颜色,少部分还有发光本领。

当港区海面养分过分时,带有各种颜色的浮游生物大量浮于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

赤潮并非都是红色,它是随着引起红潮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而呈现发光的和不发光的红色的、红褐色的、绿色的。

发生赤潮时,大量浮游生物浮在水面,减少或隔绝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使大量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而死。

同时,有道德浮游生物在代谢过程中或尸体分解时,往往产生多种有毒物质。

这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而富集在鱼类、贝类体内,产生毒害作用,被人食用就有中毒的危险。

(北京鲍家街幼儿园,一儿童及家长吃火锅,大虾是赤潮中死的虾,中毒住院一个月。

)  Y、 多瑙河污染 2000年2月12日,从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一座金矿泄漏出的氰化物废水不可阻挡地流到了南联盟境内。

毒水流经之处,所有生物全都在极短时间内暴死,迄今为止流经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联盟的欧洲大河之一--蒂萨河及其支流内80%的鱼类已经完全灭绝,沿河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这是自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来欧洲最大环境灾难。

  Z、 淮河、辽河、黄河、长江等  五、 北京市水污染现状与防治  1、加强法制建设  2、综合整治城市水系  3、建城市污水处理厂  4、防治工业污染  5、节约用水  六、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水是那样的普通,普通的让人须臾不可离开,而又随时可以忘却。

人只是在俄的时候想到吃饭,渴的时候想到喝水,而对于粮食和水本身,可以说关心的很少甚至从未关心过。

  至今绝大多数地球人的心目中,水仍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到处都是对水资源的过量盲目开采,肆意挥霍浪费以及粗暴的践踏与污染。

  水的历程造就了生命的历程,却又隐身于生命之内。

有相当于全球河流一半的水,流淌在人类和动物的血管里,流淌在植物的根茎、叶脉之中。

  水的流转是生命的流转,水的渗透是生命的渗透。

水的交融是生命的交融,水的永续是生命的永续。

  水的循环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循环之一。

它永远是老的、旧的,又总是新的、美的。

手抄报的主题有哪些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

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

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以解决。

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坚持重点突破,聚焦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针对制约课程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集中攻关,重点推进。

坚持继承创新,注重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开拓,大胆试验。

(三)工作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

(四)主要任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

要避免有的学科客观存在的一些内容脱节、交叉、错位的现象,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

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明确各支力量在教书育人、服务保障、教学指导、研究引领、参与监督等方面的作用。

围绕育人目标,协调各支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组织活动的密切联系,促进家校合作,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三、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一)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二)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

要增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增强科学性,客观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确保课程内容严谨准确。

要增强时代性,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据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要增强适宜性,各学科的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要增强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充实学业质量要求,对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提出具体建议。

要增强整体性,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

教育部将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先行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合理确定必修、选修课时比例,打牢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增加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满足持续发展、个性发展需要。

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加强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课程。

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科学确定课程容量和难度。

制订(修订)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高等学校要完善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研究提出高等学校相关教材编写、修订和使用意见。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依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调整完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三)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教材编写、修订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等要求,加强各学段教材上下衔接、横向配合。

要优化教材内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写入德育等相关学科教材中,渗透到其他学科教材中。

进一步提炼和精选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做到容量适当,难易适度,避免内容偏多、偏深。

要创新呈现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编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教育部将组织编写、修订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材;组织编写、修订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课程教材;用好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规划教材并及时修订完善,同时编好、修订工程规划教材以外的大学相关教材。

各地要结合育人工作实际,开发完善地方课程教材。

(四)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各地要组织开展育人思想和方法研讨活动,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

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确保实践活动占有一定课时或学分。

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

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要把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

职业院校要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协同育人。

要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要求融入到相关学科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劳动习惯、坚定爱国信念,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

各地要启动实施一批教学改革项目,激发学校和教师创新育人方式方法。

(五)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加快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科学选拔人才。

各级考试命题机构要严格以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组织中、高考命题,评估命题质量,保证考试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建立考试命题人员资格制度,命题人员应熟悉中小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实际以及学校招生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研制人员在中、高考命题中的作用。

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各地要组织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鼓励学校积极探索,完善科学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

将学生体育课和艺术课学习状况纳入考试招生和评价体系中,促进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审美素养。

(六)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

教师教育院校要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育人能力。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以提升师德修养、育人意识和能力为目的,组织开展教师培训与研修。

建立以课程标准研制专家、教材编写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等组成的教师培训团队。

研究设计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与研修课程,开发优质资源。

各级教师培训与研修要在以本学科为主的基础上,适当兼顾相关学科基本内容。

开展校长专项培训与研修,提高校长统筹学校各项育人活动的能力。

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教研形式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中的作用。

(七)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学指导专业组织,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教学研究与指导。

创新管理机制,支持和鼓励学校聘用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或来校挂职。

学校要建立健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推动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家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联合宣传思想、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营造学校与社会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

(八)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教育部建立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集聚和培育专业团队,进行长期研究。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就学习内容遴选、学习程度要求等问题开展基础研究;面向教学一线,就推进学科课程实施及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开展应用研究;跟踪国外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就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开展中外课程教材比较研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式方法、有效途径、实施成效等,开展专题研究。

研究基地要选择一批中小学作为学科教学研究实验学校。

鼓励各地建立相应研究平台和实验基地。

各地要加强教研机构建设,改革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方式,充分整合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学者等力量,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

(九)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采取多种方式,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

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建设一批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各地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学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等开发服务于学生的优质教育资源。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区域内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平台。

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交流,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

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育人功能。

学校要探索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等社会公共资源进行育人的有效途径。

(十)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各地和学校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开设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各地要做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范管理和分类指导。

进一步落实学校在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方式运用和教学评价实施等方面的自主权。

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课程,做好生涯规划。

教育部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定期对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修改完善课程标准和教材。

各地要根据监测结果,加强和改进课程实施工作。

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落实课程要求,确保教学效果。

四、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教育部将健全课程教材工作管理机制,整合课程、教材、教学等各类专家组织,充分发挥专业力量的作用,统筹协调高校和中小学课程建设。

各地和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制订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

教育部将对各地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指导。

加强对课程实施状况的督导,将其纳入学校督导评估范畴,定期发布督导报告。

加强督导问责,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条件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各级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加强对课程改革工作的条件保障。

要把教师实施课程能力培训作为“国培计划”等各级教师培训的重点。

要根据职责任务,在经费、人员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等方面为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健全激励机制。

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育部和各地定期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和教学名师评选,将研究和破解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的成果作为评选的重要内容。

总结推广课程改革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

把课程改革中重大研究任务列入教育部和地方有关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鼓励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要将项目成果作为重要科研成果予以承认,对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优秀成果给予奖励。

把课程改革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考核范围。

小学生卫生之星宣言

每当我手握笤帚扫过地面,每当我将废纸屑收进纸篓,每当我拿抹布揩净桌面,我的心含着欢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