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五育并举
基础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 基础,在《辞海》的注释中,其本义是指“建筑物的根脚”,其比喻义是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
“基础教育”,在《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是:“对国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一般是指中、小学教育。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充分肯定和突出强调,说明了基础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多年来的教育工作实践,也使我们对基础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中小学阶段是为人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打基础的最重要阶段。
中小学教育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大军的“双重任务”。
从根本上说,基础教育是为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奠定基础,是为我们祖国繁荣富强、发达兴旺造就数以亿计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矗这个基础的好坏,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教育经济学家普沙卡罗波勒斯在总结了世界许多有教育收益率的研究成果以后发现,教育水平层次的高低,受教育人数的多少与教育的收益率密切相关。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定:没有今天良好的基础教育,就不会有明天中华民族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七条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纲要》的这段话,对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办学要求:这就是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要实现《纲要》的要求,实现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坚持五育并举,在基础教育中,德、智、体、美、劳是“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一育既有其相对独立性,特定性,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统一体。
(一)、德育是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居于为首的主导地位,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
(二)、智育主要是传授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以其系统的知识为其他各育提供科学依据。
(三)、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体力和运动能力,养成锻炼身体和卫生习惯的教育,体育是有效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
(四)、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美育能起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增舰以美添巧的作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升华。
(五)、劳动技术教育是组织学生实践,培养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初步掌握现代生产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脑体结合,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尤其是近些年,严重影响中小学办学指导思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些人认为:“德育是虚的,体育是空的,美育是假的,劳动技术教育是呆的”,只有“智育是硬的”,加上教育内部诸如教育思想、升学考试制度、办学模式、教育结构和评估学校质量标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便导致了只注重智育,片面抓智育,忽视其他各育的倾向产生,甚至有的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办学的唯一目标,于是,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出现了: (1)抓紧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放弃多数成绩一般的学子; (2)加重考试科目的教学份量,削砍非考试学科的课时; (3)进行加班加点的教与学,早读加晚自修,没有周日假日,不谈休息; (4)大搞题海战术,各种测试抽考不断,学业负担沉重。
这样做的结果是:一部分学生的成绩确实是暂时提高了,短时地突上去了,但是大部分人的身体瘦弱了,视力减退了;思想的品德丢了,政治时事忘了;灵活性差了,知识视野窄了;具人爱好淡化了,个性特长泯灭了。
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这种采取违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违背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违背教育规律等手段去一味追求升学率的作法,对基础教育事业,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的危害是不小的。
为了落实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时期教育方针,把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贯穿于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做到坚持五育并举。
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需要我们付出较长时间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做好各个有关方面的工作。
在当前一个时期,则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端正办学思想,面向未来。
我们应当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看待现在从事的基础教育工作,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为未来服务,为二十一世纪服务的,现在培养的青少年,将在下世纪初发挥才智。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未来对人才素质,对民族素质的要求,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努力完善我们的奠基工程。
(二)坚持德育为首,素质为本。
基础教育是为年轻一代未来做人,未来发展,未来成才奠定基础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技能、基本行为规范、基本道德准则和基本学习生活习惯等。
因此必须把德育摆在首位,而且把德育内容渗透到其他各育之中,引导学生注重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
(三)开展各项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除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给学生创造广阔的全面发展的天地,促使学生发展个性,培养特长,锻炼能力。
(四)加强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优美整洁的校容校貌,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融洽友好的校内气氛,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等等,都对广大学生有着不可低估的熏陶作用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育指什么?
旧五育:德智体美劳新五育:语文教育、哲学教育、躯体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清末洋务派的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五育并举谁提出的
蔡元培提出的
2020高考热点素材积累五育并举
【地评线】让“五育”并举的种子生根发芽来源:中安在线作者:阚亚玲责任编辑:乔楠楠2019-07-1619:1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着力解决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意见》在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举措,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多种渠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五育”并举中健康成长。
见贤思齐,争做时代新人。
实施“五育”,首先要从娃娃抓起,培养树立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体学生中形成“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的生动局面。
采取学生自荐、同学互荐,以及老师推荐的方式,选出一批优秀少先队员、美德少年,并上报上级参加评选。
同时在全校开展以“新时代好少年”为榜样,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并通过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的入队仪式,引导大家见贤思齐,人人争当时代新人。
铭记英烈,传承红色基因。
利用清明、“八一”、重阳节、国庆等时间节点,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铭记革命历史、崇尚革命英雄、继承革命事业。
清明节前后,可以组织青少年到烈士陵园祭扫献花,礼敬英烈先辈,感恩幸福生活;“八一”前后,可以组织学生到人武部参观军营,增强国防意识,提升爱国主义情怀;重阳节,可以走进光荣院,看望慰问革
如何看待蔡元培五育并举方针和现代五育有何不同
你好,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很愿意帮助你。
坦诚的讲,这是一个不同阶级立场、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思想意识下的学术问题,回答得可能不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要说明的是蔡元培本人,他是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是中国民主制度的建立者,是改革封建教育体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教育体制,曾赴德、法留学考察,归国后曾任北大校长、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在中国提倡“学术”、“自由”之风(后来发展成“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直到今天北大还留有此风气)。
他提出的五育指: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事实上就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
其军国民教育,指对外实行自卫,对内反对军人强权,其实利主义教育指大力发展科技、提升生产力,加强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其道德教育指自由、平等、博爱的西方式道德,其世界观教育是他的首创,即把世界分为现象和实体,倡导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其美育是实现其世界观教育的美感教育,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范畴。
而我们所说的五育是:德、智、体、美、劳。
德育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主要指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
智育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
体育强健体魄,掌握健康的知识、培养意志力。
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升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劳育是培养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所以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蔡元培提出的五育并举和现代五育的相同点都是追求学生多方面和谐发展。
其不同点是, 1.五育并举的提出,针对的是封建体制的教育,稳固资产阶级教育格局,而现代五育着重解决孩子自身发展的不均衡性。
2.五育并举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而现代五育提倡社会主义思想和教育模式。
3.五育并举注重学生内在思想的转变,而现代五育更注重技能和知识的取得。
中国近代最早提出“五育并举”思想的教育家是谁
一.五育并举的思想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德育凭什么为先,为首,德育为首 五育并举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即做人在先,才能成大器。
德育的成功,不单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更有赖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大家都知道,目前在社会转型之际,尤其是普通大众家庭的子女,他们的思想观念及将形成的行为习惯,让教育者忧心忡忡
在这方面,学校是个阵地,加强德育教育,拯救部分学生的心灵,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只抓成绩,搞排名。
上一篇:做菜劳动感言一句话20字
下一篇:援疆老师感言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