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读后感300子
朴素之美,美在朴素的坟墓。
在作者的笔下,托尔斯泰墓“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如此朴素无华的坟墓,却让作者受到震憾,让读者感受到那座普通坟墓所升腾出来的攫摄人心的力量。
这是因为,追求朴素,远离“可耻的奢侈生活”是托尔斯泰的幸福观,也是他思想感情的寄托。
正是这种“纪念碑式的朴素”比起那些用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来修饰自己坟墓的人更加让人敬仰和崇敬,更容易活在人们的心中,因为这种伟大的人格本身就是一座丰碑。
“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
”他的坟墓“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这就是名震全球的俄罗斯伟大文学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坟墓
一个普通地无法再普通的坟墓,一个世纪伟人的息身之所。
也许我们会在心中自问,怎么会呢
茨威格面对坟墓时也是惊讶的。
是的,这是事实,一个让我们无法相信却又必须相信的事实。
朴素的坟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同样朴素而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英名似乎不相称,但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这也正是打动读者的基础。
托尔斯泰以他的资财和地位,荣誉和贡献,比任何人都更有权来炫耀他的高贵、华美和高不可攀,然而他却彻底挣脱了市俗的一切羁绊,义无反顾地去追寻人的本质的平凡。
正因如此,茨威格“从心底深深热爱”着托尔斯泰,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感情更是无比地浓厚而真挚。
朴素之美,美在朴素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者通过语言来承载他的情感及思想,再通过语言传递给读者。
读散文时尤其应当捕捉那些渗透着作者鲜明、强烈感情的语言。
本文承载作者鲜明、强烈感情的语句,并不华美、秀丽,而是那么地朴素真实。
文章文字简约,行文朴素,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功力。
同时读者也被这种朴素感化,对托尔斯泰油然产生崇敬之情。
茨威格伫立墓前,萦思怀想,心灵的那份震撼是自不待言的,似乎他应该把自己最显才情的词句铺展出来,用更具色彩的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但他没有。
全文语言极为简洁朴素,这是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正好适合于描写托尔斯泰朴素的坟墓,正好适合于写出托尔斯泰那朴素的品格,也正好适合于表达作者对托尔斯泰朴素真挚的敬意。
所以,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朴素之美,阅读中似乎我们也正好顺着这朴素的文字流淌着对托尔斯泰那种真实的朴素的敬意。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仰慕,他为伟人这普通的墓穴所受的感动,以及从中体悟到的深刻哲理——多少情思,多少感慨,全部隐匿在平淡朴素的文字背后。
因此可以说,打动作者的是那伟人墓的朴素,打动读者的,除此之外还有作者行文语言的朴素。
朴素的坟墓伟大的人,朴素的语言真挚的心。
茨威格让我们今天朴素不再多见的生活多了份感动与思考,伟大而平凡的托尔斯泰让我们更深谙了平凡与伟大的含义。
海原县扫墓《观后感》300字
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祭祀前辈,缅怀先烈的传统日子。
清明节马上到了,我校组织去森林公园为先烈,为了悼念先烈。
我们身穿校服,胸前佩戴着校徽,向森林公园进发。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进入烈士陵园。
森林公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迎门两侧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
我心想:革命烈士呀
我们来看望你们了。
天上下起了。
在雨中我们也没有躲藏,首先是一年二班的老师讲话,然后学校领导;老师委员,上前献鲜花。
然后是委员宣誓。
最后,我们把小白花别在胸前,为烈士们默哀一分钟。
同时,一曲哀乐悠然响起,柳枝不再摇晃、小鸟不再歌唱、河水不再流动,他们似乎都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声音。
,也没有了往日的高兴,不禁想起了,、蔡德辰、、、、,一个个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呈现在我眼前。
仿佛我现在就在战场,亲眼目睹了他们的牺牲过程。
先烈们这是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能把祖国建设好。
可是他们还没有完成心愿就永远地倒在了祖国的大地上,不过请你们放心,你们没走完的路我们接着走
书记致词说:“在下雨天为这些烈士,没有一个人抱怨老天,这是值得鼓励的。
如果没有这些烈士,我们就没有;没有这些鲜血,今天就没有这片辽阔的土地。
”最后一项我们将一朵朵小白花小心翼翼地放在烈士碑前,你们的肉体虽然走了,但是你们的精神不会走,它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它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它将永垂不朽
走了一圈,在墓碑的后面,我发现刻着几个铿锵有力的大字,使我顿时感到气氛很庄重,敬佩之 情油然而生,是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祖国的大地。
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时我们的身上都淋湿了,都已经疲惫不堪,再没有来时的欢快,也没有力气说话了,这一路,我思绪万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如果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呢
我们又能对得起谁呢
民间故事读后感300字
从前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且非常的聪明。
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
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
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
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
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
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
”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
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
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
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
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
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
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
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
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
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
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
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
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
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
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
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
《祖母的故事》读后感日记300字
祖母的故 读后感这篇故事非常感人,是对祖母的一念.故事讲述的是:祖常,她有一本旧书,里面夹着一朵压干了的玫瑰花.当祖母的眼泪落到玫瑰花上时,玫瑰花复活了,使整个房间充满了芳香.祖母又变年轻了,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姑娘,在她的身旁坐着一个男子,送给她一朵玫瑰花.如今,祖母去世了,在靠近教堂墓地墙边的坟上,他们种着一棵玫瑰树,很快它就开满了玫瑰花.我们的眼睛将再次见到亲爱的祖母,年轻和美丽的就像她第一次亲吻那朵如今已在墓地里化为尘土的鲜艳的红玫瑰花一样.读完这篇故事,我泪流满面.作者把对祖母的思念用美丽的语句描绘出一幅记忆中的图画,那幅图画是一首思念的诗;是一幅美丽的油画;是一曲悠扬的咏叹调.在美丽的语句中我读懂了什么是爱,什么是亲情.作者对祖母的怀恋让我感触很深,仿佛置身于作者描绘的那个“玫瑰庄园”.我也想送祖母一束玫瑰花,让这束玫瑰的花香,代表我对祖母的祭奠.同时也让我读懂了作者对祖母的尊重和孝敬,也让我知道了祖母非常喜爱玫瑰花.这片玫瑰花瓣给祖母带来了欢乐.
《我的朋友鲁迅》读后感300字
《我的朋友鲁迅》收录的45篇内山完造回忆鲁迅的珍贵文章,大多数从未在民国以后的报刊发表,主要来自民国时期的日文报刊和中文刊物,后都已停刊,成为绝版,因此非常珍贵。
全书以平实生动的文字,呈现出鲁迅的平常之心与平常之行。
这些日常交往中的平凡小事,所映照的恰是鲁迅鲜为人知的一面:横眉冷对背后的热泪盈眶,深刻犀利背后的平凡率真,还有悲观心碎背后吐露的对人间的喜悦与深情……读来让人惊叹、感动。
上一篇:封官弼马温读后感300字
下一篇:飞向太空港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