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 醉翁亭记 现代文
范仲淹与欧阳修写《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时的政治境遇基本相同,但两文均无抑郁之感.范仲淹想到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而欧阳修却是能够在滁洲政治清明,百姓安定富足,“与民同乐”.可以说两人同样是豁达向...4041
以“品读欧阳修”的800字作文
《品读欧阳修》 假如给我一个选择,让我生活在古代的话,我会选择宋代,更是北宋那个有你的时代——欧阳修。
真想跨越千年的时光与你对饮,尽管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你不会介意,因为你有宽广的胸怀。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折服的大度。
你位居副宰相,位高权重。
按常理,你一定妒贤嫉能,阻止有才之人越居你上。
但你不,你勇于提拔推荐有才之人,你提拔推荐王安石,他成为宰相,居官你上,他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最伟大的改革家;你奖进“三苏”,让他们的芳名远播,成为唐宋八大家,不得不佩服你的大度。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钦佩的阔达。
你政治上不得意时,被贬为滁州太守。
按常理,你一定是抑郁不得志,难以排遣心中的郁结,而你却不计较得失,修“醉翁亭”,作《醉翁亭记》怡然自得。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好一般阔达。
你曾号“六一居士”。
人问,何为“六一居士”,你说:“家有藏书一万卷,有三世金文著释一千卷,一棋盘,一琴,桌上常备一壶酒。
”人问此“五一”也,你却爽朗一声说:“一老翁置于其间,岂非‘六一’也。
”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感动的勤奋。
你从小在沙滩练字,苦读史书,年纪轻轻便考中进士,仕途顺利,但从未放弃勤奋的信念。
深夜苦读,手不释卷,即使是意志受挫时,也在书海中寻找快乐。
有人曾问,君藏书万卷,不知读过几本。
欧阳修曰:“你在我所藏之书随便挑一本问我,若有我没读过的,我无言面对我的六一居士。
”那人专门挑一本积了许多灰尘的书问他,他便对答如流,毫无差错。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勤奋的学习,怎么会有对答如流,毫无差错呢
品读你,品出你谦虚谨慎的做人态度。
在那个群星云集的时代,你却功名成就之后不浮夸自傲,常人恐怕做不到的。
你和另一史学家修订史书,名字列于他人之下,不居功,难能可贵,难怪宋“六家”以你为首,当之无愧。
三苏、王安石、曾巩都是你推荐出名的,你曾极力推荐苏轼,说此人日后文名显于我欧阳修,智之大者,欧阳文忠也。
品读你,品出的是黑色天幕上最闪亮的星,星光闪烁;品读你,品出的是花架上最美丽淡雅的海棠,清香宜人;品读你,品出的是歌唱舞台上的交响曲,催人奋进。
站在宋朝时代的陡峰,不是帝王,而是你欧阳文忠公。
你是让人望尘莫及的大家,品你千年有滋味。
《品读欧阳修》 欧阳修颇似白居易,性情、才华、仕途,可比之处甚多。
他是易感的男人,能深入风景与情事,此二者,使他写出了不少好作品,却也因敏感而易受伤。
他一生情事多,虽然有些情事称艳事更恰当。
其中有两桩见不得人的私情,可能是别有用心者扣到他头上的脏帽子,朝野哗然,几至下狱。
头一桩使他气愤了好几年,后一桩,则使他积郁成疾,提前走到了坟墓边。
欧阳修的小词非常出色,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一个政务繁忙的国家政要,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伤春情状格外感染人。
为什么?盖因当时,为美政与写好诗尚能并行不悖;既能政绩斐然,又能诗意盎然。
章台路为妓女聚集处。
宋代官员,携妓成风。
欧阳修显然是歌楼舞榭的积极分子,却有某种原因的。
另外,北宋文坛称领袖者,唯欧阳修而已。
他推行由韩愈首倡的古文运动,朝着运思用事两个方向,带动一批文化精英,把语言从佶屈聱牙、浮华奢靡中解放出来,影响后世,居功甚伟。
他个人的修养非常全面,是《唐书》和《新五代史》的作者,是金石专家,是古琴演奏家,是高明的棋手,是“文人书法”的开创者,是心胸开阔的君子、礼贤下士的高官、发现良马的伯乐……更能醉心于日常生活,哪儿有快乐,他就往哪儿奔。
文化的全能和生活的全能,二者兼具,令人几乎不可想象,遑论与之比肩。
而欧阳修的学生苏东坡,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欧阳修长得难看。
这让人有些遗憾。
他长得像嵇康、孔明或苏东坡该有多好:面如冠玉,龙章凤质,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逼人的英气。
欧阳修瘦小,苍白,眼睛高度近视,“面白过耳,唇不包齿”。
由于敏感于自己的容貌而显出几分神经质。
我估计,这种敏感,直到暮年还残留在他身上。
如果他平庸,他就多半是难打折扣的丑鬼。
如果他邪恶,则一定是妖魔。
可是欧阳修如此优秀,丑不丑就无所谓了。
今人有个词:丑乖。
长达半个世纪的人世修炼,使这张面孔朝着有趣、庄严、和蔼发展。
一个国家级的领导人,面部肌肉却异常活跃,换句话叫表情丰富。
毋宁说,这张著名的丑脸是朝着英俊的方向,虽然进展缓慢。
郁达夫曾赞美鲁迅是中国第一美男子,附和的人至今不绝。
我记得有一年纪念先生诞辰,不少年轻的女性网民一腔火热深情、恨不得嫁给先生。
她们懂得先生的内心,因而爱上先生的容貌。
这是个体对个体的倾慕、礼赞,与人山人海光棒乱舞的“追星族”有天壤之别。
欧阳修的面孔,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欧阳修从他的客观意义上的丑脸出发,一辈子生活在漂亮女人们中间,这里边定有奥妙。
千年之下,令人浮想联翩,一品再品。
欧阳修,我想对你说 ——作文600字左右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当时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其意思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
在儒家看来,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处。
作为自然的产物,人和自然是一体的。
古的时代古的风尚,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敬激荡于古人的胸中,与大自然对话,与大自然相谐,以大自然作比,实现天时地利人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超脱的时尚,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境界,甚至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追求。
所以,庄子梦蝶,不知我是蝶蝶是我。
所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所以,李白遥望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所以,伯牙钟子期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识我心中山水者,即是知音……无数古人高举大自然的旗帜一路高歌猛进,终于铸就中华文明的独秀天下
因此,人的品质也会受自然山水、自然万物的无形影响。
自然山水的品质、自然山水的特点也会反映在人的气质、修养之中。
在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
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
水是外表最柔弱、最平静的东西:本质上水却最有力量。
水滴石穿,最坚硬的东西,都可以被水磨平、被水击穿。
水含有了一种智慧,水拥有一种力量。
所以,“智者乐水”。
你看那水,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激发人的雄心,荡涤人的思绪,教人创新,教人自由,教人忍耐,教人解放思想,放眼世界。
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因此说“仁者乐山”。
你看那山,顶天立地,巍然屹立,壮阔人的心胸,开拓人的视野,教人自信,教人勇敢,教人坚定,教人接受磨难,成就伟业。
所以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你再看山,清风拂山岗。
挺拔险峻,巍然屹立,不为外物所动。
层峦叠翠,蓊蓊郁郁,以博大的心包容天下万物。
仁爱的人喜欢与山为伍,临山而居,正如这山一般,宽容仁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所以,仁爱的人总是心胸宽广,福寿绵长。
仁者的追求、作为应该如山如峰般巍然屹立,顶起一片灿烂的星空,为低处的人们送去一丝光明。
又如群山一般生产万物,为贫困的人们送去饱暖。
山水就是大自我,大神圣。
古代的人乐山乐水,有时候可能也是一种姿态,给自己架下的一个阶梯。
先面壁十年读些圣贤之书,然后隐居山水之间,似乎就是仁者智者了。
他们一般不到江湖上混,但是又结交一些江湖上的朋友,喝酒聊天之际,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总之是好一通吹牛,让一帮朋友佩服得五体投地,结果朋友们到江湖上一传说,某某某是个仁者,是个智者……这就是在给他们打广告了。
哪一天碰上哪位当政者突然思贤,让手下们举荐能人,广告的效应发酵,就有人推荐他们了……终南捷径就是这么搞出来的。
卧龙先生诸葛亮隐居风水宝地南阳,如果心中没有一番抱负,尽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又何必关心天下大事
另一类仁者智者,可能对世事失望透顶,在庙堂之间无法一展心中才能,又或者不愿为了五斗米摧眉折腰事权贵,他奶奶的干脆隐居起来,处江湖之远,借巍巍之山汤汤之水一浇心中块垒,白衣卿相换作浅吟低唱,结果一不小心反而留名青史,可算是人生一大幸事。
解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人之乐山好水,自古皆然。
古人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今人更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就连孔夫子也曾站在江河之边,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喟叹,提出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语.雍也》)”的历史宏论。
《论语》中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是现实中人们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大多把其说成为是当事人喜爱山水的一种心境,但是,为什么乐水者必是智者,为什么乐山者必是仁者,为什么古今仁人志士大多喜好登山涉水、以山水为乐
怎样才能正确解读“人者乐山,智者乐水”
这里,笔者直接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心得。
乐以成德,文以载道。
中国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以“人”为核心、重人文、重人伦的文化特点,主张追求人的完善,追求人的理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们在征服和改造自然中发现,高山大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核心有着相似和相近的质地。
对于“智者乐水”,刘向《说苑.杂言》曾有这样的记载:“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耶
孔子对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插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绰弱而徽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主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志。
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而也,是知之所以乐也。
” 对于“仁者乐山”,清代画家石涛曾说,“山之得体也以位,山之荐灵也以神,山之变幻也以化,山之蒙善也以仁,山之纵横也以动,山之潜伏也以静,山之拱揖也以礼,山之环聚也以谨,山之虚灵也以智,山之钟秀也以文,山之尊跳也以武,山之峻厉也以险,山之逼汉也以高,山之浑厚也以洪,山之浅近也以小。
.....夫水,汪洋广怪也以德,卑下巡礼也以义,潮汐不息也以道,决行激跃业已勇,盈远通达也以察,沁泓鲜洁也以善,折旋朝东也以志。
(<石涛画语录>)” 山,尤其是享誉中外的名山大川,如泰山,可以说是山中的伟丈夫。
它的每一块岩石都铭刻着岁月的沧桑与世故,正如仁者额头上的道道皱纹,是岁月和风雨的极好见证;登上峰顶,自然的回归,使人顿时忘却了身后的红尘俗事,感受着造物主的伟大与自我的渺小,有了对生命意义的全新理解,有了抛却名利的自然之心。
而这正是山的仁爱,它似乎在你不经意间时时处处告诉你做人的道理。
那种厚重与耐心,感化着每一位登山者,使你顿时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之心,有了“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的终身教诲。
山有脊梁,人有人格。
刘禹锡曾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和人的交融,使山更富有一种超然的灵性,多了几分神秘之感。
而人也从山的灵性和奇峰独立之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有了“仙”的构架、“道”的灵悟。
正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言,既不在山,亦不在水,而在于山水之间的超脱与悠闲。
有道是,“彼山还比此山高”,这似乎在告诉人们,在人生之中,想出人头地、卓尔不群,当然要胸怀远大的目标,如山的稳重、厚实一般,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执着而恒定,不为面前的困难所折腰,正如仁爱之人,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智、仁、勇是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
勇是智和仁的结果。
像山一样坚忍不拔,像水一样勇往直前,这就是一个崇高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长寿的人。
这也许就是乐山者必仁的原因吧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
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
水至清则无鱼。
水是千古情怀的聚集地,江河湖泊溪流深潭,无不迸发着天地清浊及人的七情六欲。
水太闪烁,人们摹仿不出它皱而无痕的形体。
智者大多会在水边,涉水而行,望水而思,让碧波清流濯洗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总之,山有厚重,水无常势。
山和水构成了大自然中两种风格迥异的形态。
山有其高、深、博、大;水有其灵、动、柔、变。
一个志存高远,一个随波逐流。
山以执著挺拔表现力度,水以畅达柔顺显示智慧。
山的哲学蕴藏着正直,水的哲学贯穿着机智。
山的逻辑意味着青云直上,水的轨道体现着迂回渗透。
简洁是山的风格,它拔地而起,直视苍穹;丰富是水的个性,它漫地而游,潇洒从容。
山是有记忆的,经年累月,历经苍桑,成就伟岸气质;水则灵柔乖巧,化解万物,有容乃大,因此畅流不息。
山是静止的书,它书写了青松气质、磐石风格,能够打磨你的刚毅和傲骨;水是流动的书,它记载了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可以培养你的灵活和敏锐。
读山,你能懂得什么是持之以恒;读水,你会悟出什么是稍纵即逝。
直到现在,爱山、爱水,以山和水为自己人生的楷模,是笔者,也是许多中国人的最高追求。
“文章是案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清人张潮的这个名句经常浮现脑际,同时不由自主会产生出去走走的冲动。
身处自然,阅读山水,常常使得内心异常平静。
这也许就是山水可以陶冶人性情的原因吧. 供参考,希望采纳
我与经典有约 作文
读《黄山记》有感 黄山是我国东南名山之一。
听说那里以云海著名。
历来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
一直心向往之,却苦于没有机会一睹黄山风采。
读了作家徐迟的《黄山记》,向往之情尤甚。
作家诗一般的语言,如一支多彩的画笔,一幅黄山山水长卷便画廊般的展示在我的面前。
独具特色的花岗岩山峰,让我感受到黄山的挺拔;扑朔迷离的雾,绚丽多彩的霞,也让我饱览黄山的神秘;雪浪滚滚的云海,苍翠挺拔的黄山松,更让我体会到黄山的壮丽。
读了这篇文章,我由衷的喜欢上了黄山的峰,黄山的云,黄山的松,黄山的水。
由衷的赞叹大自然这无与伦比的杰作。
感谢作家徐迟,让我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那些奔腾磅礴,不可阻挡的雄奇瑰丽,和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浪漫灵动。
那藏于“云海上下”的“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
那自由自在出没林间的“走兽,那婉转歌唱的“音乐鸟”,那吸引着无数追求幸福者去寻找“极罕见的摄身光”的希世灵芝草。
诗人的眼睛,诗人的情怀,诗人的妙笔;黄山的灵性,黄山的神韵,黄山的魅力,都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
黄山神奇美丽的风景深深吸引了我,作者的由衷赞叹也深深打动了我。
我想象自己沿着峭拔险峻的山路奋力攀登、攀登。
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的空气,闻着松脂的清香、野花的馨香,听着泉水清脆的敲打岩石,一群群的云雀在枝头欢跳着,清脆的啼鸣响彻整个山谷。
此时,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统统抛在身后,带着轻松愉快的心境置身大自然的怀抱,多么美妙,多么惬意
我想象自己站在天都峰顶的苍松翠柏之间,眼前云海茫茫,天际辽阔。
此时,心灵的世界也无比的辽阔起来。
在如此壮丽的景色面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压力不能释放,什么心结不能消解呢
我想象云海深处那蒸腾的紫气不断上升、上升,逐渐变成七色的彩霞,绚丽耀眼中托起一轮鲜红的太阳。
云消了,雾散了。
群峰俊秀,万物明丽,全都沐浴在金色的霞光中。
热血在涌动,生命在勃发,胸中升起豪情万丈,为事业,为理想而拼搏的勇气在体内迅速的聚集。
读好文,游胜景,均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人有美的享受。
《黄山记》真是一篇好文,值得一读。
这样也行~~参考一下吧~~
上一篇:作文读后感70字
下一篇:最美的夏天读后感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