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旦的小短文
有关于新年快乐的英语小短文(字数不要太多)
The spring festival is important tradional festival in our nation. The spring festival is very Lively. 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we will clean the house, we will make dragon dance on spring festival and fire firecraker. the most hapy matther is that children could wear new clothes, and recive money for new year. The spring festival is our favourite festival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非常热闹,春节前我们要打扫房子,春节时会舞龙,放爆竹.春节最高兴的就是孩子,孩子们穿新衣服,收红包.非常高兴.春节是我们非常喜欢的节日在大年夜,家家户户放鞭炮,包饺子,吃团圆饭。
在新年,孩子们收到红包和礼物,大人们要给亲戚朋友们拜年,所有人都开开心心过大年。
2 篇At the night of the spring festival , every home sets firecrack, make dumpling and eat union meal. In the new year, children will receive red bag and gift and adults will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 every one just lead new year happily
关于春节的小短文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
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
年一来。
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
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
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
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
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
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
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
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
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
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
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
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
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
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
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
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
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
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关于元旦的文章
元旦一词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
[1]而“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元旦在《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
中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
殷代在农历十二月初一,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
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2天。
自西历传入中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
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2]到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
[1][2]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2]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
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双面神“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
原本以为教皇把耶稣诞生年作为公元元年,公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稣有关联,事实并非如此。
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还应该是12月25日圣诞日为过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没有圣诞隆重。
关于2011元旦的文章
时光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地、悄悄地从人们身边流过。
不知不觉中,一个值得回忆的2004年匆匆地走了,迎来了一个新的岁月,开始了人们的又一段旅程。
元旦前夜,汗水,有过快乐,也有过悲伤。
这一切所发生的事仿佛就在眼前。
我不禁轻声笑了出来。
。
“Happy new year
”次日清晨,随着一声新年的问候,我睁开了向2011年寻视的双枕着迎接新年的鞭炮声睡着。
“Happy new year
”次日清晨,随着一声新年的问候,我睁开了向2011年寻视的双眼。
翻开日历,翻开了新的一年,翻开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自己过去的一年里,有过眼。
翻开日历,翻开了新的一年,翻开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自己过去的一年里,有过汗水,有过快乐,也有过悲伤。
这一切所发生的事仿佛就在眼前。
我不禁轻声笑了出来。
过去,我在班上并不是个优秀的学生,我羡慕那些班干部们。
他们学习好,拥有许多朋友。
我渴望像他们一样。
于是,我便开始向那扇带着锁的大门前进。
我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汗水。
告别了旧年,我们跨入了新的一年。
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条新的跑道,也许我还会在这条跑道上跌倒,但我仍会顽强地站起来,顽强地向重重困难挑战。
我坚信,在暴风骤雨后,总会有一条美丽的彩虹出现。
此刻,窗外又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人们告别旧年的恋恋不舍,也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憧憬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终于迎来这今天这欢聚的时刻……”随着这一首歌的唱响,我们终于迎来了2011年。
又是一年岁末。
曾经憧憬着2011,因为这里是一个新的目标。
时间过得飞快,悄悄地,2010的身影了无音信。
刚刚知道自己的希望破灭。
因为一切事物都会按照自己的一定规律进行。
所以。
2011的到来将不再是我的希望。
一年过去,自己又大了一岁。
但是不喜欢过年的我对这一切是如此厌倦。
自己又老了。
记忆力也下降了。
课文也有时候需要好长时间才能背过。
六年级了,简直比初一还忙。
作业写到晚上7点也写不完。
看看,蚝油一篇作文。
已经停止奔跑,现在从头来过。
光阴似箭,我们在教室里静静地等待着下课,放学。
这将是进入2011年的铃声,我们真的长大了。
终究会长大,可是不喜欢长大。
因为之后我们面对的,将会是接二连三的困扰。
包括许多我们小时候还不懂得的东西。
知道学习了,看看表,凌晨了。
好长时间之后才意识到已经2011年了。
定上了闹钟,一定要看看2011年的第一个早晨会是什么样子。
也曾经努力过,但无奈再来。
给自己一天假期,置身于自己的天堂。
认真观察一下着身边的一切。
2010年曾经变得如此无趣。
过得毫无条理。
看见过,聆听到来年春的脚步。
接着是夏,秋,冬……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生态平衡”吧。
不知道两天之后,会是什么样子。
新年快乐。
流逝的光阴把岁末的幕布轻轻放下,2011年就踏着轻快的脚步飘然远去。
十二个月的故事,依旧在墨香染透的清笺上留下平静温情的络印。
默然回首,喜悦、欢欣、感伤、遗憾……各种复杂的情绪翻涌心头。
西安的美丽因了你我他,以各自的风格演绎着各自的精彩,才积聚成今天的辉煌。
相信即将到来的2011,这一方美丽的家园也会在不同的领域里如繁花尽开,妍丽宜人…… 过年拉,一年的时光现在想起来是过得多么地快。
2010年的春雨仿佛依然在飘荡,2010年的 夏花仿佛依然在疯狂生长,还有2010年的秋叶悬在枝头犹豫着要不要下来……转眼间,又到年关,北风呼呼的吹过,顺便带来些远处喜庆的烟花的隆隆爆鸣声。
夜幕上再也没有星星,月亮也躲了起来,远方的烟花隐约泼洒出光彩的颜色,我站的地方是静悄悄的,放烟花的孩子们都走远了。
我感伤极了 。
2011年里,我许多要好的同学因为小升初的考试投奔到了不同的初中;初中里度过的第一个学期是那么地忙碌,许多美好的东西不知去向。
新年又到了,我想念我的那些同学们。
这样美好的新年即将来临,你们是否依旧相记忆中那么快乐,你们是否依旧是那么无忧
朋友呀,我在静谧的地方度过了第一个感伤的新年。
夜里的烟花美极了,红色的,紫色的,蓝色的,绿色的……但愿我也能点燃一个美丽的烟花,啊,我要给你们温暖的祝福:朋友们新年快乐
元旦朗诵节目:我急需朗诵的优美文章,要和元旦有关的,10人朗诵要比较长的,谢谢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 一切都铺开了新的篇章 美丽的方向 召唤我奋斗勇往 所有的迷惘 已消失在过去的回廊 曾经的彷徨 全部流入历史的长江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 澎湃起我无限热情高涨 超越自我,斗志昂扬 激励我在高空翱翔 爷爷奶奶曾这样对我说 孩子,你们都是幸福的一代 天天生活在浓浓的关爱里 爸爸妈妈曾这样对我说 孩子,你们都是幸运的一代 天天生活在温暖的阳光里 老师也曾这样对我说 同学们,你们都是快乐的一代 天天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展开理想的翅膀 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 我想对爷爷奶奶说: 是呀,这得感谢您, 为我们奉献了一切 而您的头上,却白发苍苍 我想对爸爸妈妈说; 是呀,这得感谢您 为我们创造了一切 而您的额头,却布满了皱纹 我想对老师说: 是呀,这得感谢您 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的心血 而您年轻的身影,却刻在了那黑板上,作业里,书本中. 此时此刻,我多想变成一束飘满芳香的鲜花 开放在爷爷奶奶窗前 让微笑永远留在您的脸上 此时此刻,我多想化作一缕不倦的凉风 给爸爸妈妈带去清凉 不再让汗水挥洒 此时此刻,我多想化做一杯清茶 让老师的声音永远圆润,不再嘶哑 此时此刻,我多想紧紧依在您的怀抱里 深深地说一声:谢谢你们! 其实,这是我自己写的一首诗歌,也是元旦文艺晚会的朗诵稿,一起修改一下吧!(一) 元旦,好比一个美丽的东西 看 元旦一来到 我们的脸上 便有了最灿烂的笑容 我们穿上新衣服 显得多么神气 元旦,好比一个特别的节日 看 省吃俭用的爸爸妈妈 给你买来许多好吃的零食 还有许多好玩的玩具 都给你买过来 让你感到很惊奇 同时也让你感到了家庭的温馨 啊 元旦节是美丽的 也是快乐的 (二) 啊
又是一年过去了,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时间过得很快, 欢乐的时光好像在昨天, 晃晃忽忽的,一下子就过去了。
新的一年, 又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新年, 也许,元旦是春天, 春姑娘闻风而动, 带来一场绵绵细雨迎接新年, 也许,元旦是冬天, 冬姑娘蠢蠢欲动, 下一场银白色的大雪, 为新年添上一幅美丽的图画。
新的一年有许多新的希望, 高年级学生正在为考民办中学做充分的准备, 决定期末考试一鸣惊人。
2006即将过去, 2007马上到来, 让我们为新的一年打好基础吧
【师】每当我踏着晨光走进美丽的西园,心中便涌起无限的激情与畅想,作为一名老师,我深爱着我的事业,我的讲台。
那一根根充满灵性的粉笔啊,搭起了一层层华美的楼梯,引导着我的学生们一步步走向知识的殿堂。
教室里,书声朗朗,琴房中,歌声飞扬,一只只荷满风帆的小船正在这里积蓄力量,准备远航。
【生】每当我踏着晨光走进令人心驰神往的课堂,一种无以言状的激动在我全身荡漾。
作为一名学生,我深爱着我的学校,我的班级。
我喜欢每一个方块字,每一个英语单词,每一个方程式,每一块陆地和海洋,在知识的迷宫里我们品味着创造的乐趣,我们探索着真理,我们寻求着梦想,和太阳一起出发,我们要创造人生的辉煌。
【师】每当我踏着星光离开西园,回头凝望,那不夜的灯火啊,竟和天上的星星一同闪亮。
【生】每当我踏着星光离开课堂,回头凝望,每张课桌上都留下我们奋斗的诗行。
【师】多少次,孤灯伴我到深夜,为了某个问题,我冥思苦想,一座高山被征服,征服另一座高山又成为我新的梦想。
【生】老师,为了我们,岁月己使您两鬓染霜。
您默默无闻,您辛劳有加,您两袖清风,您就不曾后悔过吗
【师】每个人对人生的理解都不一样,其实,我很满足,因为我的学生们延续了我的生命,成为我人生最华彩的乐章。
我并不贫穷,当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簇拥在我的身旁,我知道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当一张张贺信雪片般飞来,一种圣洁的幸福在我心底流淌。
我不是巨人,但我愿我的学生们能够站在我的肩上。
在西园这块沃野上,有那么多真诚而期待的目光,领导的关怀,家长的期望,温暖着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心房。
但也让我们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
社会、家长那一双双殷切的关注,滋润着我们的成长。
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为淮北的儿女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生】老师,您说您还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您的学生走遍大江南北,遍考全国名校。
你有何感想
【师】我愿做一缕春风,吹开满园桃李,我常想,人应该常有梦想,梦想是动力的源泉,梦想是创造的翅膀。
勤奋创新的西园人是那样的有魄力、有胆量,知难而进,奋勇向上。
当全市全省所有名校都有我们西园初中莘莘学子的时候,我会感到无限的骄傲与荣光, 圆梦在西园,飞翔到四面八方,用我们的实力证明,西园是学习乐园,生活的乐园。
【生】老师,您常说,是花儿就让她尽情绽放,是鸟儿就让她展翅高翔,在学校,我们完善了人格,张扬了个性,培养了特长,到放飞的时候,我们就有了一双搏击长空的翅膀,但不管飞到哪里,您都是我们最牵挂、最景仰的人;西园,都是我们最魂牵梦绕的地方。
【师】五年的光阴,白驹过隙,西园中学抒写了自己的辉煌,我们家长也感到无限的骄傲和荣光。
五年的转瞬即逝,我们播撒着汗水,我们收获了希望。
【生】五年的弹指一挥,流动的是一批批学生,不变的是我们的校风,是我们崇高远大的理想。
【师】我们期待三十年 【学生】我们期待四十年 【合】我们期待西园初中不断进步,我们期待西园初中不断辉煌,我们期待西园初中的旗帜—— 【师】在淮北 【生】在安徽 【师】在全国 【合】永远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