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展观后感 100字
书法是人的衣冠仪表,是才能风度的象征,中国人都希望写得一手好字,字如其人,文章华国,书法华身,书法是最能代表的一门艺术。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不像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的书法大家。
学习书法的感悟800字
学书法之感书法自古就被视为中华文人士大夫的必备修养,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书法倍受中华人民的喜爱与推崇。
书法的发展离不开汉字的发展历程。
汉字发展分线条化、图象化、笔画化。
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楷书结构的排列正好是中间阶段。
它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如果把楷书写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笔法即是隶书。
将书写得简便流动一些即是行书,行书再写得简便草化即是今草。
如果从隶书开始,就难以掌握楷书的笔法,因为楷书的笔法要比隶书丰富复杂。
可见,练好楷书基本功可以作为练写各体的基础。
楷书最为难学难掌握,但是楷书是书法规律的基础典范,所以从目前学习者绝大多数是从学楷书开始。
当你感觉怎么写也写不好的时候,一方面是楷书难写,另一方面是你在不断地进步着,你感觉写的不好,就会努力地去写好,因为你看到了差距。
我们在学习楷书时候也可以练习着行书、隶书、篆书等,这样可以有助于更好的练习楷书,也可以减少练习中的疲劳感。
书法,很美的一种艺术,闲暇之余,练练书法,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好办法。
学好书法也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但经过两个多月的书法练习我也学到了很多,至少我们学习它可以了解更多的书法知识写字技巧,还能了解一些历代书法家和书法家的作品,特别是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与耐性。
学书法,如果真的投入当中的话,你可以感受很多的乐趣。
我们起初接触到的是篆书,然后过度到隶书,接下来是楷书,每种书法字体都有它的特点.我觉得篆书的笔画是非常优美的,隶书是比较柔和的,只有楷书是挺拔有力,有气势的。
而且我个人比较偏爱楷书,特别是颜真卿的楷书,因为我能感受到它的神,所以每次我写的时候,都能胸有成竹的写好每个笔画的形,写的时候注意起笔、顿笔、提笔和收笔,但只要心中有它的形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要真的学好某种字体,领略名家风采,模仿名家特色,形成自己风格,是比较难的。
首先你得对历代书法家和他的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要掌握他的书法特点和运笔技巧。
其实书法的境界确实是无穷大的,你要学好它,真的得花时间,我们要花时间去领悟某种字体风格,多去了解些书法家的时代背景和他作品诞生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的掌握某种书法风格。
学书法,重在临摹,精心读帖,有实临与虚临之分,不要随心所欲,不论法度。
最后,我觉得学好书法,也得有一定的审美要求,写出来的作品要有美感。
要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
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追求美的风格,看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
由于每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
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才能从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
“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终有所获。
书法艺术是国人的骄傲,我们必当代代相传。
看画展观后感
画后感(一):为弘扬民族传统,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大高雅健康的艺术才情和用心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举办了首届师生书画展。
展出了全校师生优秀作品230幅,其中学生作品154幅,教师作品76幅。
资料包括水彩画、剪贴画、国画、木刻画、书法、摄影、十字绣等。
11月3日,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广播中心参观书画作品展。
我本带着一种沉重的工作情绪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的情绪立刻激动起来。
()哇
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画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方桂珍老师几幅工笔画:《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画中的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的爱怜之情。
这时家长带着学生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带着几位学生、家长到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画,内心开始感起兴趣来。
我仔细观望着每幅画,我发现每幅画笔法都苍翠有力,画的使人觉得实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感
让人感到艺术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
再看到同学们的画,那更不用说了,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个个毛笔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的文化气息,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书法的兴趣。
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年龄那么小的孩子
真是为他们感到自豪。
一位家长观看完这些作品,不禁地赞叹到:“河田小学能够举行这么大的书画展,真不简单呀
”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由整理]看完了书画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的世界
同事们和学生们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
我不禁想起了自我,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太惭愧了。
也许我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我的狭隘,认真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画展观后感(二):参观画展观后感这天下午两节课后,我们全班来到B3幢一楼参观黄原奶奶的书画展。
老师带领我们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四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字画,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
悠悠的古运河水,盛开的牡丹,挺拔的墨竹……中间还镶嵌着几幅书画作品,动静皆宜,相得益彰。
黄奶奶的笔法苍翠有力,又行云流水,让人不禁感叹她高超的技艺。
我课外也在练习书法,觉得个性枯燥,有时都不想写,看了黄奶奶的作品,我想我必须会坚持下去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幅画就是牡丹争艳图,形态各异的牡丹竞相争艳,黄的、红的、白的……瞧,上方还停留着两只黄黑色的画眉鸟,时而清脆的鸣叫,时而扑打着翅膀,让人赏心悦目。
寓意着我们青少年在老师的教导下用心向上,勇于进取,像花儿一样美。
画展中还展出了一些照片,灵山大佛、江南林园、太湖美景……让人感觉黄原奶奶是那么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活到老,学到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我想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就应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去感受美丽的世界。
画展观后感(三):这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的画展,这个画展的主题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
年少的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的梦想。
我怀揣着这样的情绪,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的画展展厅。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的绘画作品:素描、水彩画、儿童画、沙画、国画,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的手工制品。
一件件美丽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的是一副夏日荷花图,是一幅国画。
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优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将柠檬黄的花蕊轻柔的包住,十分美丽。
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小姑娘。
荷花下方,几片嫩绿的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的墨色的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的生机勃勃。
一只如画龙点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
池塘中,几条顽皮的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
看到这幅画,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觉得,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和杨万里一样: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像荷花一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次画展,我不仅仅体会到了大千世界的美丽,还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这次画展,我真是受益匪浅
画展观后感(四):参观画展观后感这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的画展,这个画展的主题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
年少的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的梦想。
我怀揣着这样的情绪,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的画展展厅。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的绘画作品:素描、水彩画、儿童画、沙画、国画,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的手工制品。
一件件美丽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的是一副夏日荷花图,是一幅国画。
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优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将柠檬黄的花蕊轻柔的包住,十分美丽。
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小姑娘。
荷花下方,几片嫩绿的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的墨色的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的生机勃勃。
一只如画龙点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
池塘中,几条顽皮的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
看到这幅画,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觉得,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和杨万里一样: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像荷花一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次画展,我不仅仅体会到了大千世界的美丽,还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这次画展,我真是受益匪浅
画展观后感(五):参观画展观后感共青城市“两会”隆重召开之际,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市政协委员曹文军个人画展被安排在了“两会”主会场的入口处,格外引人注目。
这也是共青城市第三位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成功举办个人书画展,既是共青城市高度重视文化艺术事业的具体表现,也可谓是为“两会”胜利召开而锦上添花之举。
在曹文军个人举办画展期间,共青城市委、市政府领导及“两会”代表与员,利用休会时光观看了曹文军近年来潜心创作的66幅国画作品,其中包括写意山水、工笔花卉等种类。
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曹文军的山水画创作,不仅仅严格遵循中国画的传统,留足了空白,真正做到了“以白计黑,虚实结合”,其作品更是若现“云在山中飘,水在石上流”之感;而且正如他自我所说,他爱艺术,也爱大自然。
爱艺术也爱大自然的曹文军说,因儿女们都在共青城工作,在星子县中学从事了大半生教师职业的他,便和老伴搬到了共青城里定居,也正是定居共青城后他发现,共青城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他和老伴安享幸福晚年生活的同时,也再次激发了他书画创作的激情。
于是,他又开始潜心研习中国画,加上长期对自然山水的情有独钟,因此他在山水画创作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由于儿女们在共青城工作都不错,收入也不菲,加上他和老伴都有退休工资,没有任何生活压力的他在订阅《中国书画报》供自我刻苦研习的同时,还经常到全国各地“游山玩水”,走出去与书画界的名家们交流学习,并先后参观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等各大美术馆和书画展,仅去云南省参加书画展就有10多次,尤其是在参观张大千画展时更是让他大开了眼界;在昆明市他还拜访过云岑书画院院长及其他画院多位着名山水画家,使他的山水画创作同样受益非浅。
说到此次在市“两会”期间举办个人画展的初衷,曹文军说共青城市是一座知名高很高的绿色生态美城,近几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也要同步才行,作为一个分享了共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普通市民,同是又是一名市政协委员的他,觉得共促共青城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是每一个文化艺术创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让曹文军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市“两会”期间举办个人画展之举,市委、市政府不但高度重视,而且市委宣传部和市政协更是给了大力支持,让他感动的同时对自我今后的创作更加有了信心。
他表示,在今后的国画创作中不仅仅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会融入更多“大美共青”元素,用自我的画笔记录并展现共青城日新月异的大变化。
画展观后感(六):这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的画展,这个画展的主题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
年少的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的梦想。
我怀揣着这样的情绪,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的画展展厅。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的绘画作品:素描、水彩画、儿童画、沙画、国画,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的手工制品。
一件件美丽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的是一副夏日荷花图,是一幅国画。
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优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将柠檬黄的花蕊轻柔的包住,十分美丽。
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小姑娘。
荷花下方,几片嫩绿的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的墨色的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的生机勃勃。
一只如画龙点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
池塘中,几条顽皮的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
看到这幅画,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觉得,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和杨万里一样: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像荷花一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次画展,我不仅仅体会到了大千世界的美丽,还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这次画展,我真是受益匪浅
学书法的心得体会(不少于400字)
1、最基本的可以让自己变漂亮起来; 2、可以陶冶自己操,书法需要耐心和持久的坚持,因此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可以修心养性,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素养,很有帮助。
有人说“字如其人”,我想可能指的就是这个方面的意思。
我想学习书法的好处最主要的就是以上两点。
那我一直以来是如何学习书法的呢
首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需要写字的时候,我认真对待,绝不马虎,从一笔一划练起,因此渐渐地我的字也就好起来了。
然后,我在工作之余,抽取一定的时间学习名家书法。
比如每个星期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毛笔字,在练习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让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更加充实。
名家书法有很多,颜真卿的,柳公权的,赵之谦的,等等我都挺喜欢,不管是哪个书法家,不管是哪种字体,我都会加以练习。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从楷书到隶书,再到行书,草书等等,我都在学习之中。
我觉得草书最能体现人的性格了,因而草书最难以练习的,也许只有书法大家才能挥毫成草书。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我觉得学习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学习书法要勤于思考,最好能找个老师。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要进入艺术之门,最好是能有一个引导者。
如果能找到一个名家大师作为自己的老师,那么对于学习书法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若是找不到老师,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这也是我要到达的境界。
第三,书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当然这指的是书法一个比较高的境界。
当书法到达一个比较高境界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这才是好的书法。
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
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
参观日记,记录你参加博物馆的经历及感受,150字以上。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上海博物馆是一个大型古代艺术博物馆,馆内珍藏文物12万其中一尤为青铜器、雕塑、书法和绘画为特色。
我今天来到上海博物馆参观展览。
第一个展览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展。
我一走进展厅,就看到了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时代约始于公元前2000年。
青铜器种类繁多,纹饰精美,铸造技术非常完善。
我在欣赏时,展览馆内的一名管理员对我说:“青铜器有五大类,分为:酒器、兵器、石器、水器、乐器。
它们虽然只有五大类,可这五大类里却有三十六个小类,数目极多。
”我一边参观一边听着管理员说的话,想:这些青铜器里只有几个是历史老师讲过的,还有许多是老师没有讲的,在这里却应有尽有。
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有三种,有兽面纹、凤鸟纹和龙纹等。
参观完了青铜器展后,我又参观了雕塑展、书法展等展览,想:展览馆里的物品可是我国古代的博大精深,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啊!然而,取得如此大的成果是和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奋劳动是离不开的。
博物馆既把我国古代的文物收集起来,展示给现代观众们看,让现代的人民了解古代的文化,又陶冶了我们青少年对于古代文物产生的兴趣。
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
我今天觉得收获很大。
因为我学习到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使我印象深刻,也使我更加热爱祖国,更加敬佩古代的劳动人民。
既了解到了各式各样的的青铜器和雕塑陶瓷,又见识到了绚丽多彩的绘画和书法,让我大开眼界。
硬笔书法 观后感300字
观后感 最我们学校张贴了同学们的书法作品展一张张作品挂在展厅里,特别的赏心悦我们班童逸雯写的字就挂在那里。
她才学了五堂书法课就能写得这么好,她真是天才。
我们班还有一个小朋友的作品也挂在那里,她就是黄京玥。
黄京玥已经学了三年书法了,写出来的字到底不一样——顶呱呱
现在,我也在学习书法。
学习书法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古代的中国人写的字都是繁体字,而我们现在学的都是简体字。
我觉得繁体字比简体字美,比简体字活。
从学习书法中我还知道了古代的中国人写文章都是从右边开始竖着写的,而我们现在都是从左边开始横着写的。
我现在练钢笔字的时候就是学习古代人一样从右边开始竖着写的。
哈哈,那我不是可以变身了吗
有时候是现代人有时候是古代人,真好玩
小学生参观书法作品心得体会范文
书法是人的衣冠仪表,是才能风度的象征,中国人都希望写得一手好字,字如其人,文章华国,书法华身,书法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门艺术。
著名书法家潘守宇认为书法有三要素:1,人品:心正则笔正。
(唐太宗问柳公权书法;另外世人不欣赏奸臣蔡京的书法作品,而推崇蔡襄的书法
) -人品不高,笔墨无法。
-----范曾什么人写什么字,什么人画什么画。
明末清初名医、文学家 、书法家傅山先生在《作字示儿孙》中讲: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学颜公书,先读颜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书道》中说:“自来书品,视其人品。
故无学不足以言书,无品尤不足以言书,此书道之理也。
”2,苦练:历史典故记载:(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染。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 墨磨万挺,不做张芝做索靖。
(中国历史上几位成功书法家的苦练典故。
)民国大书法家沈尹默说“学书十年,当有小成”,隋代智永禅师学书法四十年不下楼。
3,书卷气:退笔千管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个人学识修养关乎书法成就!多读书,宋代黄庭坚说“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如何去俗,就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学养和内涵,书法到了高阶段,写的其实是思想,是气质,是情绪,是一种精神和人格修养的表达。
古代大书法家一般同时也是大学问家。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
“它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
”(鲁迅语)“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
(黑格尔语)“书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
(刘炳森语)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宏大精深。
从殷商开始,经历了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韵,隋唐的鼎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华。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无论是宏幅巨制还是扇面尺牍,都有一种不愠不火、不急不燥、儒雅自然、飘逸洒脱的视觉魅力。
这种魅力能使不懂书法的人觉得美,使爱好书法者觉得雅,使研究书法者觉得耐看。
当今书法可谓是热闹非凡,书法的各书体、各流派异彩纷呈。
书法的求异、求怪、求险曾向一阵飙风一样席卷书坛,但一阵骚动之后,人们再重新审视书法本体发现自己所付出的“探索”仍未超出前人的范畴,只是在一个汉字的组合中误入一个又一个的怪圈。
固然也不有不少人为此出了“名”,但就书法本源讲,无异于真正意义上对书法艺术的背离。
书法是通过用毛笔在纸上写字来修炼心性的功夫
书法最直接呈现人生状态和心相(象)是末梢神经的外现,跟人最接近
美是均衡,美是符合了宇宙的某种频率(天人合一),动静的平衡,《兰亭》就像舞蹈,每一个动作都是您觉得不可能呆住的平衡
《兰亭》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因为它在打破平衡时维持了平衡。
“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的动态平衡美
就像惊鸿一瞥的瞬间凝化在纸上成为永恒呈现在您的面前,书法是时代和书法家的心电图
----这是形。
《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是以情作书的光辉典范,通篇洋溢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意境,让人观赏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感觉。
---这是神
慧心苦练炉火纯青的书法技艺,笔锋流转透射天地人生哲理;挥毫泼墨感悟诠释人与天地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杨振宁在《中国文化与科学》中说:“我有一个朋友,熊秉明,是一个书法家、画家、雕塑家,又是一个美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
他写了一本已经一版再版的书,叫做《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书中这样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书法。
”他之所以这样讲,就是因为书法最能够体现这个抽象化、浓缩化的精神。
”民国大书法家沈尹默说“学书十年,当有小成”,隋代智永禅师学书法四十年不下楼。
学习书法,路是很长的,多临帖习字
熟读书法史,遍览古代经典作品,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对于什么是书法才会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多读书,宋代黄庭坚说“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如何去俗,就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学养和内涵,书法到了高阶段,写的其实是思想,是气质,是情绪,是一种精神和人格修养的表达。
古代大书法家一般同时也是大学问家。
求一篇参观湖南省博物馆的观后感1000字
占地有2.9万平方米。
想来跟面积应该是差不多。
去的时候,感触颇多,记得当时描述自己的观后感足足写了三四页。
五块钱的门票游历了一个下午,感觉是。
而长沙的票价却有些偏高,学生票是25块。
正好也有展览,其实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展;当时跟一同去的朋友合计了下,两个地方的门票都买了。
一共是四十块。
首先去的是省博物馆,一楼是的一些陈列。
当然主要是跟(轪侯夫人)有关的物品了。
有很多木质的器具,现在想来好像印象不是很深刻了。
进门没多远,是的塑像,其实是根据出土的尸体的尺寸,推算而仿模的。
佩服现代人的科技,用石蜡来做的人,是如此的逼真。
在一旁有用过的梳子、假发、镊子、、、叫不起名字的一些小东西。
在汉墓里面出土了一些五谷瓜果蔬菜的种子,小瓶子里放着,大部分的东西跟现在的没什么区别。
粟、稻谷、枣子、梅子、橙子、梨、菜籽、、、没想到居然有那么多的种子放在了墓里。
还有一些糕点,放糕点的盒子有些精致。
所谓的糕点好像是小米饼,因为陈放的年代有些久远,剩下了干瘪的黑黑的东西。
当然陪葬的不止是这些食物,还有牛、鱼、猪、鹤、、、鹤的骨架完好的保存着。
当然那些牛的骨头是放在专门的竹筐里面。
在一旁有很多器皿,不过都应该是木制的,红黑的花纹,或许这就是当时身份的象征吧。
在器皿的旁边摆放着弓、弩、、当然少不了箭,竹制的。
接下来参观的就是的震馆之宝了,纱衣。
汉朝介于出世与入世的之间,深受的思想的影响。
喜欢在华美的衣服外面罩上一层纱衣,那么华丽的衣服可以若隐若现。
而这件纱衣的重量是49g。
讲解员说,现在的一些刺绣研究家,按照当时的材料,做出来同样大小的纱衣的质量在51-53g之间。
可见,当时的技术是如此的先进。
旁边陈列着纱衣里面华美的衣服,有棉袍、、、讲解员指着衣服上的花纹说,那些花纹都是用笔画上的,也是出土了这些东西以后,才印证了有画衣之说。
最为感叹的莫过于一些丝绸上的刺绣了。
当时的感觉是原来湘绣是有渊源的。
单是从针脚上来说,就有很多刺绣的方式。
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用巧夺天工来形容。
花纹很均匀,很难想象是用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一旁黑色花纹的,我刚开始还以为是绣上去的呢,仔细观摩了之后,才发现是用笔画出来的花纹,黑色的花纹很是密集。
不知道这样做出来一件衣服要多久。
而这些衣服都是给当时的贵族来穿的。
当时的贵族的生活,是如此的奢华么。
在一旁的展厅,有很多佣人的雕塑,其实是木制的。
记得当时有个女孩说,她们的表情好痛苦哦。
认真去看的时候,果真如此。
想来给贵族歌舞,总有几分不情愿吧。
乐器,当然肯定是少不了的了。
笙,跟电视上看到的有些不一样。
还有用金属做的乐器,没记起名字来。
一旁放着一个古筝(应该算是吧,或者贴切的说是古琴)没想到弦不是金属做的。
同去的朋友说,一根线拉直了,也会发出声音的。
我在想,那样的话,会有悦耳的声音么。
在一旁的走廊里,休息了片刻。
工作人员示意在负一楼有女尸看。
刚下去,首先看到的是三个棺木。
有人跟棺木合照。
我当时就想晚上会做恶梦么。
没考虑太多,索性掏出手机也拍了一张。
朱漆的棺木色泽依旧很好。
尸体好像是放在三个棺木的里面。
当然最外面的是石砌的墓。
那个墓很高,很大。
在墓的旁边摆放的是女尸。
说是有1.54m。
虽然面貌不清楚,当时大致的轮廓还是比较清晰。
旁边展览着女尸身上的器官。
有意思的是一旁的介绍,说是解剖了之后,发现辛追患有、、、很多病症。
死时的年龄是50岁。
说是因为一些目视里60斤的液体,以及密封性好的原因,尸体保存的很完好。
连死前吃进肚子里的138颗甜瓜子都展览出来了。
接着爬长长的楼梯,去了二楼。
里面是青铜馆,陶瓷馆,明清书法展,考古新发现馆,墓坑,半景画。
青铜馆里有很多铜器,刀具等等,铜制品当然是鼎最多了。
当时就想古人那么喜欢喝酒么,打造了那么多盛酒的器具。
当然雕刻很是精细,难以想象,完全手工打造出来的那些精细的东西需要花费多少的人力。
在鼎的四周雕刻了很多花纹,有猪、蛇、羊、龙==泛着铜绿的鼎,摆放在那里,像是历史的见证人。
陶瓷馆的东西,大致都是清朝的和唐朝的一些瓷器。
清朝的好像花瓶比较多。
感觉做工算是一般吧。
唐朝的,倒是看到了一些陶人。
有个陶器很可爱。
一个,外面应该是猪圈。
两个合成的一体。
如果那件样品放到现在的话,肯定会是精品店里的物品。
考古新发现馆里面,有很多石器,当然有锋锐的一面。
里面的东西,或许因为年代的原因,也或许因为发掘的问题、、有某种程度上的损坏;采用了一些方式把坏的东西粘合了起来。
不过印象很深的是里面的一个陶碗(暂叫这个名字)。
里面有很细碎的红色的花纹,自己很是喜欢。
里面还有一些很大的器皿。
明清书法展里面的都是一些书法家的字,有行书、隶书、草书、楷书==自己对这些没任何研究,自然兴趣不大。
不过,在里面看到了郑爕的字体,还有的。
最为喜欢的是半景画了。
我觉得这个很有特色。
可惜,总是有开放时间的限制。
工作人员通知说是半景画开始了,慌忙跑过去的时候已经开始了。
跟随着光线,可以看到长沙国风貌及给辛追送葬的种种情形、、虽然是跟看投影类似,但是感觉很逼真,可以让想象穿越时间的隧道,跟随讲解人的话语,走到那个时代,走进轪侯的生活里。
把整个博物馆走了一遍之后,感觉是有些累了。
从出口走了出去。
直接去了三楼的。
千年书法 观后感 200字左右
2003年4月,上海博物馆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在期盼和等待着,他们甚至有些焦灼和激动,因为他们将要迎接的是一件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艺术瑰宝。
其实,这件令人牵挂不舍的稀世之宝仅仅是几卷薄薄的纸,纸上也仅仅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中国文字,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北宋淳化三年“奉旨”刻制的集帖。
它将历代宫藏的书法作品,特别是 “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法帖,集中镌刻,拓印成集。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
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这其中除了历代书家们的笔墨功夫外,和汉字本身的特点是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国青铜器就已经进入了高度发达的时期。
几乎是在青铜器产生的同时,一种兼有纪实和装饰作用的文字出现在了钟鼎之上。
这种青铜钟鼎之上的文字,被后人称为“钟鼎文”。
古人把青铜称作“金”,因此这种文字又被称为“金文”。
清代书法家李瑞清曾说:“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
”认为临摹毛公鼎铭文字体,是学习书法必不可缺的一课。
钟鼎文已经非常久远了,但是它依然算不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这些线条后来被证实是中国可以辨识的最为古老的文字体系。
由于这种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的,后人便把它称作“甲骨文”。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剿灭了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第一次统一了中国。
当时秦国通用的文字书体有八种之多,秦始皇下令“书同文”,要求在全国使用统一的文字。
丞相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之上删繁就简,制定出一种比大篆更加简洁规范的文字,这就是小篆。
秦始皇把小篆定为标准字体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李斯也因此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留下了姓名的书法家。
观学校书画艺术展有感100字作文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合肥美术展览馆参观中国山水画艺术展。
首先,刚一走进展览馆,我就被展览馆气势磅礴的建筑气势所震撼,它的外观就像一座金字塔,挺拔地矗立在那里,像一名忠诚的卫士一样守护着一件件国宝。
当我走进去以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中国着名山水画家阚维民的山水画。
他的画充满朝气、栩栩如生,感觉这画的景象似乎就在我的眼前,山水充满灵动性,远处的鸟儿用力着飞着,似乎想要冲出这幅画似的。
走着走着,我突然看到了一副画,就是四大君子——竹子。
这幅画是罗序伦画的一副竹子画作,名字叫做报竹平安。
这画上的竹子就像解放军一样,笔直地站在那儿,看守着这块土地,让人真的很有安全感。
最后我看的一幅是由中国着名山水画家高宗根画的春晓,春晓这个词儿让人感到很温暖,但是这画哪儿让人感到温暖呢
噢,原来这幅画中的松树旁边有一颗迎春树,这颗迎春树就能让人知道这幅画的季节是春天,虽然旁边的树孤零零的,但是迎春花让人感到温暖。
走出美术馆后,我被那一幅幅画所震撼,同时也为中国的画家产生由衷的敬佩。
现实中真实的景象就这样的在他们的笔下所保存下来。
我也看过其他类型的画作,像油画等。
但是还是感觉中国画最美
我也立志想要做一名画家,留下一幅幅传世之作